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9160发布日期:2021-03-16 22:4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



背景技术:

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技术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效果好、无污染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浅海海域的淤泥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应用中,路基振动沉管碎石桩多采用传统的平头式桩靴,平头式桩靴下行阻力大,且在下行完成后桩靴底部的下料挡板因黏土挤入卡紧等因素不易稳定打开,使得不能稳定下料,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综合来说,现有的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其存在下行时阻力大和不能稳定封堵的缺点,下行后不能稳定快速解除封堵进行下料,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包括桩靴主体以及焊接固定在桩靴主体顶部的桩管,所述桩靴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桩管内部相连通的矩形下料通孔,所述桩靴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尖锥形罩,所述尖锥形罩由两个底部为尖端的弧形罩组成,两个弧形罩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接触,桩靴主体的底部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弧形罩的顶部转动安装,所述桩靴主体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的内侧壁上转动套设有外齿圈,外齿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大伞形齿轮,矩形下料通孔的两侧均设有位于环形槽内的螺杆,螺杆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槽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转动安装,大伞形齿轮的底部两侧均啮合有小伞形齿轮,且小伞形齿轮固定套设在对应的螺杆上,两个小伞形齿轮对称设置,环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外齿圈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环形槽的外侧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横板,且横板上滑动套设有堵板,两个堵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矩形下料通孔内并相接触,螺杆上螺纹套设有焊接在对应的堵板顶部的螺母,堵板的底部与对应的弧形罩的内侧顶部之间铰接有同一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桩靴主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凹槽,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固定座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圆孔,位于同一个凹槽内的两个第一圆孔内焊接有同一个圆轴,弧形罩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且转动座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内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圆轴的外侧固定套装。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外侧壁上从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单片机和无线遥控开关,单片机和驱动电机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无线遥控开关与单片机电性连接,单片机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无线遥控开关匹配设置有外部遥控器。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内侧壁上固定套装有大轴承,且大轴承的外圈外侧与外齿圈的内侧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均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优选的,两个堵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壁与对应的横板的外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下料通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与环形槽相连通的矩形孔,且矩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堵板的外侧滑动连接,堵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矩形下料通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桩靴主体、桩管、矩形下料通孔、环形槽、外齿圈、大伞形齿轮、螺杆、小伞形齿轮、驱动电机、第一齿轮、横板、堵板、螺母、连接杆、转动座、固定座、大轴承、弧形罩与蓄电池相配合,两个弧形罩组成的尖锥形罩,能够提高桩靴主体下行时在土层中的穿透力,下行完成后,此时人员开始将桩靴主体缓慢上行,利用外部遥控器控制无线遥控开关操控单片机正向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外齿圈带动大伞形齿轮转动,大伞形齿轮通过两个小伞形齿轮带动两个螺杆转动,两个螺杆转动能带动两个螺母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两个螺母带动两个堵板在两个横板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并分离,堵板带动对应的连接杆向外挤压弧形罩,在挤压力下,两个弧形罩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分离,解除封堵,此时便可通过桩管进行下料。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桩靴主体下行时的阻力,提高对土层的穿透力,能够在下行时两处起到遮挡,防止土壤挤入矩形下料通孔内,便于下行后人工遥控操控解除封堵,实现稳定快速将两个弧形罩和两个堵板打开进行下料,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的桩靴主体、大轴承和外齿圈连接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桩靴主体、101桩管、102矩形下料通孔、1环形槽、2外齿圈、3大伞形齿轮、4螺杆、5小伞形齿轮、6驱动电机、7第一齿轮、8横板、9堵板、10螺母、11连接杆、12转动座、13固定座、14大轴承、15弧形罩、16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桩用的桩靴,包括桩靴主体100以及焊接固定在桩靴主体100顶部的桩管101,桩靴主体100的顶部设置有与桩管101内部相连通的矩形下料通孔102,桩靴主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尖锥形罩,尖锥形罩由两个底部为尖端的弧形罩15组成,两个弧形罩15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接触,桩靴主体100的底部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弧形罩15的顶部转动安装,桩靴主体100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1,且环形槽1的内侧壁上转动套设有外齿圈2,外齿圈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大伞形齿轮3,矩形下料通孔102的两侧均设有位于环形槽1内的螺杆4,螺杆4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槽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转动安装,大伞形齿轮3的底部两侧均啮合有小伞形齿轮5,且小伞形齿轮5固定套设在对应的螺杆4上,两个小伞形齿轮5对称设置,环形槽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且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外齿圈2相啮合的第一齿轮7,环形槽1的外侧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横板8,且横板8上滑动套设有堵板9,两个堵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矩形下料通孔102内并相接触,螺杆4上螺纹套设有焊接在对应的堵板9顶部的螺母10,堵板9的底部与对应的弧形罩15的内侧顶部之间铰接有同一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1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桩靴主体100下行时的阻力,提高对土层的穿透力,能够在下行时两处起到遮挡,防止土壤挤入矩形下料通孔102内,便于下行后人工遥控操控解除封堵,实现稳定快速将两个弧形罩15和两个堵板9打开进行下料,有利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桩靴主体100的两侧均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凹槽,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13,固定座13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圆孔,位于同一个凹槽内的两个第一圆孔内焊接有同一个圆轴,弧形罩15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2,且转动座12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内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圆轴的外侧固定套装,环形槽1的外侧壁上从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6、单片机和无线遥控开关,单片机和驱动电机6均与蓄电池16电性连接,无线遥控开关与单片机电性连接,单片机与驱动电机6电性连接,无线遥控开关匹配设置有外部遥控器,环形槽1的内侧壁上固定套装有大轴承14,且大轴承14的外圈外侧与外齿圈2的内侧焊接固定,环形槽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均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4的外侧固定套装,两个堵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壁与对应的横板8的外侧滑动连接,矩形下料通孔10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与环形槽1相连通的矩形孔,且矩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堵板9的外侧滑动连接,堵板9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矩形下料通孔102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桩靴主体100下行时的阻力,提高对土层的穿透力,能够在下行时两处起到遮挡,防止土壤挤入矩形下料通孔102内,便于下行后人工遥控操控解除封堵,实现稳定快速将两个弧形罩15和两个堵板9打开进行下料,有利于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两个弧形罩15组成的尖锥形罩,利用其底部的锥形,能够提高桩靴主体100下行时在土层中的穿透力,降低阻力,两个弧形罩15配合两个堵板9的设置,能够在下行时形成两处对矩形下料通孔102进行遮挡封堵,有效避免下行时土壤挤入矩形下料通孔102内;

下行完成后,此时人员开始将桩靴主体100缓慢上行,在刚开始上行的同时,利用外部遥控器控制无线遥控开关操控单片机正向启动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带动与其啮合的外齿圈2转动,外齿圈2带动大伞形齿轮3转动,大伞形齿轮3通过与其啮合的两个小伞形齿轮5带动两个螺杆4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个螺杆4转动能带动两个螺母10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两个螺母10带动两个堵板9在两个横板8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堵板9带动对应的连接杆11向外挤压弧形罩15,在挤压力下,两个弧形罩15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分离,此时两个堵板9也相互分离,解除封堵,此时便可通过桩管101进行下料,料经矩形下料通孔102下落至下行时穿出的桩孔内,通过遥控控制的方式,使得能够稳定的打开两个弧形罩15和两个堵板9进行解除封堵。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