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483发布日期:2021-01-15 11:5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地陡坡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



背景技术:

山地城市公园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地貌造型各样。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不透水面的大幅度增加,下垫面对雨水的调蓄能力减弱,较大的下垫面坡度又促进了雨水的地表汇流速度且减弱了雨水的下渗量,使得初始产流时间及峰现时间提前,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显著增加,给城市排水管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洪涝灾害。

在山地公园有一些场地周边的陡坡一到暴雨降临就一泄如注,情节较轻的可能只是影响坡面植物的生长,留下一些冲刷痕迹,或在坡底形成积水使植被淹死,影响美观,情况严重的更有可能影响坡体稳定性与游人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其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陡坡防冲刷能力低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坡体稳定性与游人安全的目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其包括山地陡坡,山地陡坡自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坡体、第二坡体和第三坡体,第一坡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挡土墙,多个第一挡土墙沿第一坡体的走向呈阶梯设置,第二坡体上设置有多个向第二坡体内凹的斜台地,斜台地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斜台地上设置有第二挡土墙,第三坡体上设置有多个阶状坡面和多个平台地,平台地间隔设置在阶状坡面之间,平台地和阶状坡面上均设置有渗管和渗井。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坡体的坡度大于40°,第二坡体的坡度为20°-40°,第三坡体的坡度小于20°。

进一步地,上述多个第一挡土墙沿第一坡体的走向等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坡体上铺设有若干砖块,砖块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种植有乔灌类植物。

进一步地,上述乔灌类植物包括乔木和灌木,其中灌木为五节芒和狗牙根中的至少一种,乔木为河柳、落羽杉和桑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坡体上设置有假山。

进一步地,上述挺水植物设置在第二挡土墙与第二坡体之间的低洼处。

进一步地,上述挺水植物芦苇、芦竹、水蓼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阶状坡面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地,上述渗井散点埋设在平台地和阶状坡面山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根据陡坡的坡度将陡坡分为第一坡体、第二坡体和第三坡体,第一坡体的坡度大于40°,第二坡体的坡度为20°-40°,第三坡体的坡度小于20°,第一坡体使用较高的挡土墙对土体进行加固,为了提升美观性,利用径流造景,采取假山砌石,即增加了坡体的强度,有拦截了雨水,第二坡体设置内凹的斜台地,可以储存雨水,避免暴雨降临就一泄如注,同时在斜台地种植挺水植物,可以防止土壤流失,在第三坡体上分段埋设渗管、散点埋设渗井并设置阶状坡面和平台地,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同时雨水渗入地底,降低水流量,起到防冲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其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陡坡防冲刷能力低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坡体稳定性与游人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中砖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主要设置了山地陡坡1,山地陡坡1自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坡体11、第二坡体12和第三坡体13,第一坡体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挡土墙111,多个第一挡土墙111沿第一坡体11的走向呈阶梯设置,第二坡体12上设置有多个向第二坡体12内凹的斜台地121,斜台地内种植有挺水植物2,斜台地121上设置有第二挡土墙1211,第三坡体13上设置有多个阶状坡面131和多个平台地132,平台地132间隔设置在阶状坡面131之间,平台地132和阶状坡面131上均设置有渗管3和渗井4。

继续参见图1至图5,挺水植物设置在第二挡土墙1211与第二坡体12之间的低洼处,挺水植物2为芦苇、芦竹、水蓼,这样可以存储雨水,在干旱时可以利用存储的雨水进行浇灌,节省水资源,同时挺水植物还可以提升美观,固定土壤。

继续参见图1至图5,阶状坡面131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渗井散点埋设在平台地132和阶状坡面131上。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和提升渗透速率,到达降低冲刷陡坡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根据陡坡的坡度将陡坡分为第一坡体、第二坡体和第三坡体,第一坡体的坡度大于40°,第二坡体的坡度为20°-40°,第三坡体的坡度小于20°,第一坡体使用较高的挡土墙对土体进行加固,为了提升美观性,利用径流造景,采取假山砌石,即增加了坡体的强度,有拦截了雨水,第二坡体设置内凹的斜台地,可以储存雨水,避免暴雨降临就一泄如注,同时在斜台地种植挺水植物,可以防止土壤流失,在第三坡体上分段埋设渗管、散点埋设渗井并设置阶状坡面和平台地,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同时雨水渗入地底,降低水流量,起到防冲刷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其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陡坡防冲刷能力低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坡体稳定性与游人安全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坡体11的坡度为40°、41°、42°等超过40°防坡体,第二坡体12的坡度为21°、22°、23等在20°到40°的坡体,第三坡体13的坡度小于18°17°等小于20°的坡体。这样可以充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做防冲刷,在提高陡坡防冲刷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还可以提高美观性,降低了对山地陡坡的破坏。

实施例三: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多个第一挡土墙111沿第一坡体11的走向等距间隔设置,第一坡体11上铺设有若干砖块5,砖块5上开设有通孔51,通孔51内种植有乔灌类植物6,乔灌类植6物包括乔木和灌木,其中灌木为五节芒和狗牙根,乔木为河柳、落羽杉和桑树中。这样可以提高陡坡防冲刷的能力,同时砖块和乔灌类植物可以防止土壤流失,还可以降低水流速度。

实施例四: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山地陡坡防冲刷溢流系统,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坡体11上设置有假山。在提升美观性方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冲刷的作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