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3757发布日期:2021-03-30 20:0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陷性黄土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在形成初期,季节性的少量雨水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干旱使水分不断蒸发,形成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结构。它的特性是在天然干燥状态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一旦大量降水或渠水渗入,黄土中的多种可溶盐浸湿后被溶化,土中胶结力减弱,在自重和一定荷重共同作用下土体结构迅速破坏,承载力也急剧降低,产生大量湿陷变形,致使位于其上的结构物遭到破坏。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使黄土堆积具备了欠压密的大孔隙结构。

授权公告号为cn209989656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深厚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结构,包括沿地基纵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桩基、设于所述桩基上端的托架、及沿地基纵向延伸的承台板,所述桩基竖向穿透土体与持力层固结,所述承台板支撑于所述托架之上且与之连接,在所述桩基和土体与持力层之间设有回填层;在所述回填层的上端与托架的下端设有用于将桩基和承台板上升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沿所述桩基呈圆周分布。在桩孔内敷设好回填层后再打入桩基,可有效避免直接打入引起桩周土的硬壳层产生,有效减少了负摩擦力的产生,减少了桩基的沉降量。

上述结构桩基和承台板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可恢复,但是桩基在土体和持力层的深度不足会影响承台板所能承受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具有减少桩基周围的土体沉降对承台板承重能力影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包括多个桩基,桩基的上端安装有承台板,桩基的下端穿透土体层进入持力层,所述桩基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支叉,所述支叉滑动连接在桩基上且支叉在桩基上的滑动方向朝向桩基的中心位置,所述桩基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支叉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桩基内部连通,桩基的内部通过通孔向土体层和持力层内灌入有水泥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桩基的下端竖直打入到土体层和持力层内,然后将桩基内的多个支叉从桩基的内部滑出,然后支叉伸出后在桩基的内部灌入水泥浆,由于在支叉上开设有通孔,从而水泥浆能够进入到周围的土体层和持力层内,水泥浆将支叉周围的土体层和持力层加固,进而减少桩基周围的土体沉降对承台板承重能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基的内部设置有推块,推块上设置有倾斜面一,所述倾斜面一从推块的下端到推块的上端向支叉的位置倾斜,所述支叉位于桩基内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面二,倾斜面一和倾斜面二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桩基的内部设置推块,推块上设置有倾斜面一,倾斜面一与支叉上开设有倾斜面二平行,在将推块放置到桩基内时,推块上的倾斜面一挤压倾斜面二,使支叉从桩基内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叉位于桩基外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支叉在桩基上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支叉的延伸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叉在桩基外的一端向下倾斜,在支叉伸出时,能够使支叉向下移动,推块作用在支叉上的作用力更大,使支叉更容易伸出,同时在桩基打入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支叉从桩基内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基包括内层和外层,外层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内层为混凝土材料预制成的管状结构,所述内层的外径等于外层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基包括内层和外层,外层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内层为混凝土材料预制形成,使桩基的强度更高,方便桩基向土体层和持力层内插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基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钢筋,所述承台板与桩基之间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放置到桩基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基的内部设置钢筋,在灌入水泥浆后,钢筋能够与水泥浆进行连接,增加水泥浆凝固后的强度,同时在将支撑座固定在钢筋上,能够使支撑座与基座连接比较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支撑座包括下底板和上底板,所述上底板位于下底板的上方,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置有支架,所述钢筋的上端贯穿下底板且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的上端加工出螺纹,将下底板放置到桩基上时,钢筋穿出下底板并通过螺母固定,使支撑座连接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支叉沿着桩基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层,每层支叉在桩基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四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叉设置成多层,并且每层均设置四个,使支叉对桩基多个部位进行支撑,提高桩基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桩基的间距为3-5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桩基之间的间距为3-5m,在桩基内灌入水泥浆时,使相邻两个桩基在灌入水泥浆后,水泥浆相互扩散到两个桩基的范围内,进一步使桩基的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桩基的下端竖直打入到土体层和持力层内,然后将桩基内的多个支叉从桩基的内部滑出,然后支叉伸出后在桩基的内部灌入水泥浆,由于在支叉上开设有通孔,从而水泥浆能够进入到周围的土体层和持力层内,水泥浆将支叉周围的土体层和持力层加固,进而减少桩基周围的土体沉降对承台板承重能力的影响;

2.通过桩基的内部设置推块,推块上设置有倾斜面一,倾斜面一与支叉上开设有倾斜面二平行,在将推块放置到桩基内时,推块上的倾斜面一挤压倾斜面二,使支叉从桩基内伸出,在桩基打入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支叉从桩基内伸出;

3.通过支叉在桩基外的一端向下倾斜,在支叉伸出时,能够使支叉向下移动,推块作用在支叉上的作用力更大,使支叉更容易伸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桩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桩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推块与支叉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桩基;11、内层;12、外层;2、支撑座;21、下底板;22、上底板;23、支架;3、承台板;4、持力层;5、土体层;6、滑槽;7、支叉;71、倾斜面二;72、通孔;8、推块;81、倾斜面一;9、钢筋;1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包括多个桩基1,多个桩基1呈横纵的阵列分布,相邻的两个桩基1之间的间距为3-5m。桩基1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座2,支撑座2用于连接承台板3,承台板3水平设置,在桩基1的下端向土体层5伸入并贯穿,且桩基1的下端部插入到持力层4内与持力层4固结,桩基1为空心结构,且桩基1的下端为封口,将桩基1的下端从地面上向下打入。

参考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增加桩基1在土体层5和持力层4的连接强度,桩基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6,滑槽6有多个,每个滑槽6内均设置有一支叉7,支叉7滑动配合在滑槽6内,在桩基1向土体层5和持力层4打入的过程中,支叉7缩入到桩基1内,当桩基1到达预定的位置后,再将支叉7沿着滑槽6向桩基1的外部伸出。

参考图3和图4,多个支叉7沿着桩基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层,并且在每一层的支叉7设置有四个,四个支叉7周向均匀分布在桩基1上,在桩基1的内部设置有推块8,推块8上开设有倾斜面一81,倾斜面一81有四个分别与一层的四个支叉7对应,四个倾斜面一81使推块8的下端小于推块8的上端,倾斜面一81从推块8的下端到推块8的上端向支叉7的位置倾斜,支叉7上开设有与倾斜面一81平行的倾斜面二71,在将推块8放置到桩基1的内部时,倾斜面一81贴在倾斜面二71上,并且在向下挤压推块8时,倾斜面一81推着支叉7向桩基1的外部伸出。滑槽6设置成倾斜的,且安装在滑槽6内的支叉7长度方向沿着滑槽6的长度方向,支叉7的端部向下倾斜,使支叉7在推块8的作用下从桩基1内伸出时,同时向下运动。

参考图3,桩基1包括内层11和外层12,内层11为混凝土材料预制形成的管状结构,外层12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将外层12外在内层11上,外层12的内径等于内怪的外径,使桩基1在向土体层5和持力层4插入时提高强度,方便插入。在支叉7上开设有通孔72,通孔72连通于桩基1的内部,在桩基1的内部插入有钢筋9,钢筋9的下端到桩基1的底部,钢筋9的上端从桩基1内伸出,然后向内层11的中心位置浇注水泥浆,在向桩基1内灌入水泥浆时,可先向桩基1内加入砾石,减少水泥浆的使用量,在水泥浆进入到桩基1内后,从通孔72的位置流出,水泥浆将土体层5和持力层4内灌入,分布到支叉7的周围,使支叉7的端部的着力能力加大,从而能够减少桩基1的沉降。

参考图2和图3,支撑座2包括下底板21和下底板21,上底板22和下底板21平行设置,并且上底板22位于下底板21的正上方,在上底板22和下底板21之间设置有支架23,通过支架23将上底板22和下底板21一体设置形成。在将下底板21放置到桩基1的上端部,钢筋9的上端开设有螺纹,钢筋9的上端贯穿下底板21螺纹连接有螺母10,通过螺母10将支撑座2固定在桩基1的上端,然后将承台板3放置到上底板22的上表面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