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构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6474发布日期:2021-04-14 00:46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格构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边坡防护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格构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边坡的土建工程和地质灾害的防护中,为了保证边坡的结构安全,减少出现滑坡、坡体崩塌的情况,需要对边坡结构进行保护措施,例如:采用格构结构对边坡加固。
3.现有的格构加固结构,其施工方法包括:先由人工在边坡上开设沟槽;人工在沟槽处安装模板、铺设并捆扎钢筋,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后续,待格构结构固化后,再在格构槽内填充干砌石块。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5.虽然格构加固结构浇筑固定于边坡,而且工作人员还会选择性的浇筑锚固桩对其锚定,但是因为锚固桩的锚固位置为格构结构的梁的中部且桩体的尾端和梁同平面,所以在锚固点两侧的梁体同时受力时,其相对易开裂,导致影响加固效果,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相对增加格构结构对边坡的防护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格构护坡结构。
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格构护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格构护坡结构,包括所述格构体包括多个铺设于边坡的单元格,多个相邻的所述单元格的围设形成锚入槽,所述锚固桩穿过锚入槽且一端锚固于边坡,另一端伸出锚入槽形成有顶座,所述顶座朝向边坡的一面同时抵接于多个围设形成锚入槽的单元格。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桩顶部形成的顶座可压合单元格,使单元格不止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还有竖直方向上的一个压力,从而,格构结构相对更加稳定,与坡体的联系性相对更佳。
10.优选的,所述单元格的侧壁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端头伸入锚入槽且固定于锚固桩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元格的侧壁内设置的加强筋连接于锚固桩内,使单元格与锚固桩的连接性相对更佳。
12.优选的,所述单元格位于边坡下行方向的壁面开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位于加强筋和坡体之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元格壁面设置的过水孔可以在雨天时,使单元格内的积水相对减少,避免因积水过多渗入坡体的土层从而坡体的结构不稳定。
14.优选的,多个单元格形成格构主体,在格构主体的周边设置有用于封边的封边墙,所述封边墙靠近格构主体的一侧等距设置有第二锚固桩,所述封边墙与相邻的单元格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固定于单元格,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锚固桩。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边墙将所有单元格围设起来,对格构主体进行巩固,而第一加强筋将单元格与封边墙连接固定,使两者的联系性更佳,从而,格构体的整体构造相对更加稳定。
16.优选的,位于坡体底部的所述封边墙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排水洞。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元格内的水通过过水孔流动最后积蓄在封边墙朝向单元格的一侧,该排水洞可以将积蓄的水排出,缓解封边墙所受的压力。
18.优选的,位于边坡底部的所述封边墙远离单元格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根抗滑桩,所述抗滑桩抵接于封边墙的侧壁。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滑桩抵接于封边墙起到对封边墙支持的作用,使封边墙的整体结构相对更加稳定,同时,抗滑桩位于坡体底部可以稳固坡体的土层结构使防护坡体的效果相对更佳。
20.优选的,位于上方的所述封边墙向上延伸形成有挡水墙,所述挡水墙的长度沿封边墙的长度边延伸。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墙抵挡住坡体上方的流水,减少进入单元格内的水流,使单元格内不易积水,使单元格的使用寿命相对增加,不易断裂。
22.优选的,竖向延伸的所述封边墙于背离单元格的一侧设置排水沟。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坡体上方的水流变大,排水沟可以将挡水墙所阻挡的水流进行引流,减少水流对封边墙旁边的土壤进行冲刷。相对减少水土流失,使封边墙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24.优选的,在所述单元格内设置有填充块。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块可以压实单元格围起的坡体的土层,同时,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坡体造成土壤的流失。
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相邻的单元格围设形成锚入槽内成型有锚固桩,锚固桩顶部形成的顶座压合各个单元格,使单元格不止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还有竖直方向的压力,从而,格构结构相对更加稳定,与坡体的联系性相对更佳;
28.2.在单元格的边坡下行方向的侧壁开设有过水孔和底部的封边墙上开设有排水洞,使格构体内相对不易积水,从而,所防护的坡体相对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9.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格构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30.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格构主体的整体示意图;
31.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格构主体的局部示意图;
32.图4是一个实施例的封边墙的整体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格构体;2、锚固桩;3、封边墙;11、单元格;12、加强筋;13、过水孔;21、锚入槽;22、顶座;23、第二锚固桩;31、排水洞;5、抗滑桩;6、排水沟;34、挡水墙;4、格构主体;121、第一加强筋;6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格构护坡结构。
36.参照图1和图2,一种格构护坡结构包括格构体1以及锚固于边坡的锚固桩2,锚固桩2固定于格构体1;格构体1包括多个单元格11,单元格11的俯视图呈矩形且其四个角部呈平角;相邻的单元格11拼接时,相互靠近的角部围设形成锚入槽21,锚入槽21内先打入锚杆之后再注入水泥形成锚固桩2。
37.参照图3,锚固桩2穿过锚入槽21且一端锚固于边坡,另一端伸出锚入槽21形成有顶座22,顶座22的横截面大于锚固桩2杆体的横截面,且其朝向边坡的一面同时固定于多个围设形成锚入槽21的单元格11。
38.实施原理,锚固桩2顶部形成的顶座22朝向边坡的一面可压合围设形成锚入槽21的单元格11的角部,实现对整体的格构体1进一步加固。
39.参照图3,为了加强单元格11与锚固桩2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护坡的稳定性;在单元格11的四周侧壁内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12,加强筋12的端头穿出单元格11的侧壁伸入锚入槽21,并且固定于锚固桩2内。
40.在单元格11的格室内放置有填充块,例如干砌石块,填充块可以压实单元格11围起的坡体的土层,同时,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坡体造成土壤的流失。
41.单元格11位于边坡下行方向的侧壁底部开设有的过水孔13,过水孔13连接两个单元格11的四个周壁围起的空间,并且过水孔13位于加强筋12和坡体之间。
42.实施原理,在暴雨天时,单元格11内的水流可以经过水孔13流动;相对减少雨水积蓄在单元格11内,导致水渗入地表使坡体水分增加,坡体的稳定性减弱。
43.多个单元格11组成格构主体4,格构主体4的周边固定有用于封边的封边墙3,所述封边墙3靠近格构主体4的一侧环绕格构主体4等距设置有第二锚固桩23,第二锚固桩23锚固于坡体内,封边墙3与相邻的单元格11之间设置有加强两者结构强度的第一加强筋121,第一加强筋121一端连接于封边墙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锚固桩23。
44.参照图4,位于坡体底部的封边墙3朝向单元格1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排水洞31;实施原理,单元格11内的水通过过水孔13流动最后积蓄在封边墙3朝向单元格11的一侧,该排水洞31可以将积蓄的水排出,缓解封边墙3所受的压力。
45.位于边坡底部的封边墙3远离单元格11的一侧坡体设置有若干根抗滑桩5,抗滑桩5靠近单元格11的侧壁抵接于封边墙3背离单元格11的侧壁。
46.实施原理,抗滑桩5抵接于封边墙3起到对封边墙3支持的作用,使封边墙3的整体结构相对更加稳定,同时,抗滑桩5位于坡体底部可以稳固坡体的土层结构使防护坡体的效果相对更佳。
47.参照图1,位于上方的封边墙3靠近单元格11一侧的壁面向上延伸形成有挡水墙34,挡水墙34的长度沿封边墙3的长度边延伸;挡水墙34用于抵挡住坡体上方的流水,减少进入单元格11内的水流,使单元格11内不易积水。
48.沿坡体竖向延伸的封边墙3背离单元格11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沟6,排水沟6上端延伸至位于上方的封边墙3背离单元格11的侧面且其两端开口,排水沟6的沟道内形成有向上的若干个阶梯状的凸台61。
49.实施原理,当坡体上方的水流变大,排水沟6可以疏解封边墙3上部拦截的水流,并且凸台61可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起到相对较佳的排水性能。
5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