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絮凝处理主备高位水箱并联供水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4290发布日期:2021-03-30 20:1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絮凝处理主备高位水箱并联供水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二次供水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二次供水技术缺乏多层或小高层楼宇,频繁出现在市政管网供水水压、流量不足或断水等不可靠情况,仍提供不间断稳定供水,同时延缓水箱结垢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絮凝处理主备高位水箱并联供水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来水管网、微絮凝处理装置、水箱、供水泵组、二个彼此互为备用的高位水箱、紫外线消毒器、用户管网、智能控制柜;

所述自来水管网入水口处设置入水压力传感器;

所述微絮凝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罐给水泵、过滤罐反冲洗泵、絮凝剂投料箱、气水混合器、空气压缩机、锰砂过滤器;

所述自来水管网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罐给水泵与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的并联入水口;

所述过滤罐给水泵出水口设置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

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出水口设置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

所述絮凝剂投料箱的投料管道处设置絮凝剂流量阀;

所述过滤罐给水泵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箱并联出口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的入水口;

所述空气压缩机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的入气口;

所述锰砂过滤器顶部设置排气管道延伸至该过滤器外壁下部;

所述气水混合器气水混合出口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入水口;

所述锰砂过滤器出水口与所述水箱入水口连接管道处设置过滤器出水电动阀;

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反冲洗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底部排污管道处设置过滤器排污电动阀;

所述水箱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

所述水箱箱体内上部设置第一浮球液位开关,所述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摇臂连接所述第一浮球液位开关;

所述水箱箱体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顶部接头位于所述水箱箱体顶部外侧;

所述水箱箱体内底部设置多点吸水器,所述多点吸水器管道连接所述供水泵组;

所述供水泵组出水口设有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

所述高位水箱入水管道末端设有高位水箱液压水位控制阀;

所述供水泵组管道连接二个所述高位水箱液压水位控制阀并联入水口;

所述高位水箱箱体内上部设置高位水箱浮球液位开关,所述高位水箱液压水位控制阀摇臂连接所述高位水箱浮球液位开关;

所述高位水箱箱体内设有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所述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顶部接头位于所述高位水箱箱体顶部外侧;

二个所述高位水箱箱体外侧壁低位处管道并联;

二个所述高位水箱底部出水口的管道并联出口与紫外线消毒器管道连接;

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管道连接所述用户管网;

所述智能控制柜分别与所述入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二个所述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信号线连接;

所述智能控制柜分别与所述过滤罐给水泵、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过滤器排污电动阀、所述过滤器出水电动阀、所述供水泵组控制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自来水管网输送过程中潜在污染物在絮凝剂絮凝和爆气氧化协同作用不经沉淀设备直接利用锰砂过滤器去除,保障用户水质的同时延缓系统中多个水箱结垢,配合用户入水口的紫外线消毒装置,保障水质同时无除污药剂残留;由低位水箱和双高位蓄水箱共同起到调节作用,在市政管网水压、流量不足甚至断水、断电等极端条件下仍能保障长时间充足供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絮凝处理主备高位水箱并联供水监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自来水管网、11.入水压力传感器、2.微絮凝处理装置、21.过滤罐给水泵、21a.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2.过滤罐反冲洗泵、22a.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3.絮凝剂投料箱、23a.絮凝剂流量阀、24.气水混合器、25.空气压缩机、26.锰砂过滤器、26a.排气管道、26b.过滤器排污电动阀、26c.过滤器出水电动阀、3.水箱、31.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31a.第一浮球液位开关、32.第一液位传感器、33.多点吸水器、4.供水泵组、4a.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5.所述高位水箱、51.高位水箱液压水位控制阀、51a.高位水箱浮球液位开关、52.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6.紫外线消毒器、7.用户管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微絮凝处理主备高位水箱并联供水监控系统,包括:自来水管网1、微絮凝处理装置2、水箱3、供水泵组4、二个彼此互为备用的高位水箱5、紫外线消毒器6、用户管网7、智能控制柜8;

所述自来水管网1入水口处设置入水压力传感器11;

所述微絮凝处理装置2,包括过滤罐给水泵21、过滤罐反冲洗泵22、絮凝剂投料箱23、气水混合器24、空气压缩机25、锰砂过滤器26;

所述自来水管网1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与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的并联入水口;

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出水口设置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1a;

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出水口设置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2a;

所述絮凝剂投料箱23的投料管道处设置絮凝剂流量阀23a;

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箱23并联出口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24的入水口;

所述空气压缩机25管道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24的入气口;

所述锰砂过滤器26顶部设置排气管道26a延伸至该过滤器外壁下部;

所述气水混合器24气水混合出口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26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26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3入水口;

所述锰砂过滤器26出水口与所述水箱3入水口连接管道处设置过滤器出水电动阀26c;

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管道连接所述锰砂过滤器26反冲洗入水口,所述锰砂过滤器26底部排污管道处设置过滤器排污电动阀26b;

所述水箱3箱体外入水口连接管道末端设置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31;

所述水箱3箱体内上部设置第一浮球液位开关31a,所述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31摇臂连接所述第一浮球液位开关31a;

所述水箱3箱体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32,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32顶部接头位于所述水箱3箱体顶部外侧;

所述水箱3箱体内底部设置多点吸水器33,所述多点吸水器33管道连接所述供水泵组4;

所述供水泵组4出水口设有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4a;

所述高位水箱5入水管道末端设有高位水箱液压水位控制阀51;

所述供水泵组4管道连接二个所述高位水箱液压水位控制阀51并联入水口;

所述高位水箱5箱体内上部设置高位水箱浮球液位开关51a,所述高位水箱液压水位控制阀51摇臂连接所述高位水箱浮球液位开关51a;

所述高位水箱5箱体内设有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52,所述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52顶部接头位于所述高位水箱5箱体顶部外侧;

二个所述高位水箱5箱体外侧壁低位处管道并联;

二个所述高位水箱5底部出水口的管道并联出口与紫外线消毒器6管道连接;

所述紫外线消毒器6管道连接所述用户管网7;

所述智能控制柜8分别与所述入水压力传感器11、所述给水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1a、所述反冲洗泵出水压力传感器22a、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32、所述泵组出水压力传感器4a、二个所述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52信号线连接;

所述智能控制柜8分别与所述过滤罐给水泵21、所述过滤罐反冲洗泵22、所述空气压缩机25、所述过滤器排污电动阀26b、所述过滤器出水电动阀26c、所述供水泵组4控制线连接。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