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5223发布日期:2021-05-07 20:0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自动水龙头的固定方式一般都是通过用螺丝进行固定的,再用橡胶垫进行固定的,还有用防水胶直接粘住的,这三种办法都有明显的缺陷,比如用螺丝固定的方法,只通过单方面的螺丝固定根本就是固定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而用橡胶垫的话,那么必须有合适的支撑面,对那种龙头内部无支撑面且对龙头内部空间又有较高要求的产品就没法实施,用胶固定会存在工序麻烦,且对日后的维修存在极大的不便,因此还需要-种更好的固定装置来满足这类产品的需求。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如一般的螺丝固定其固定效果并不好,橡胶垫没有太多支撑面积占用,用胶固定后期拆卸麻烦,拆卸起来更加麻烦,费时费力,固定效果低,实际使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龙头固定装置,通过固定机构,使其通过卡接进行固定,更加方便快捷,大大减少固定时间,提高固定效率,降低固定成本,省时省力,使其挤压板与固定管表面牢牢地固定住,使水龙头的固定效果更好,更加实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龙头固定装置,包括水龙头,所述水龙头底端设置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设置有挤压箱,所述挤压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挤压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挤压箱一侧设置有固定管,所述挤压箱与固定管周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底端套设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内壁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一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贯穿固定环内壁并延伸至固定箱外部,所述固定箱一侧设置有旋转帽,所述旋转帽一端与螺杆一端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环底端设置有稳固管,所述稳固管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稳固管材质为合金构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另一端与挤压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形状设置为长方状,所述第一固定板材质为橡胶构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外侧与固定箱和固定环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形状设置为圆柱状,所述螺杆材质为不锈钢构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箱另一侧设置有拆卸杆,所述拆卸杆外侧设置有拆卸箱,所述拆卸箱内部设置有两个拆卸板,所述拆卸杆材质为合金构件,所述拆卸箱材质为硬塑构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拆卸板一端固定设置有按压弹簧,所述按压弹簧一端设置有环形固定板,所述按压弹簧材质为铜构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固定板与拆卸杆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拆卸箱一侧设置有稳固环,所述稳固环两端分别与拆卸箱和固定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稳固环材质为橡胶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设计,使其通过卡接进行固定,比一般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大大减少固定时间,提高固定效率,降低固定成本,省时省力,且底部的通过螺杆进行挤压固定,使其挤压板与固定管表面牢牢地固定住,使水龙头的固定效果更好,不易脱落,更加稳固,使水龙头不易损坏更加耐用,大大降低了水龙头的故障率,降低维修次数,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维修成本,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使其实用性更好;

2、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设计,以便于对固定环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且合金构件更加耐磨耐用,大大延长了固定环的使用寿命,且第一固定板和挤压箱之间固定连接使其更加牢固,不易脱落,使其固定效果更好,更加耐用,且橡胶构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挤压过程中不易损坏。

3、以便于通过拆卸杆对挤压箱进行挤压拆卸,大幅度降低拆卸时间,提高拆卸效率,降低拆卸成本,更加实用,合金构件更加耐磨耐用,大大延长拆卸杆的使用寿命,且通过按压弹簧可以使拆卸杆在拆卸完挤压箱后,在张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位,无需手动回位,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实用性更好,且按压弹簧为铜材质构件其具有韧性强的特点,不易变形更加耐用,大大延长了按压弹簧的使用寿命,减少拆卸时间,更加方便后期维修,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固定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挤压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水龙头;2、固定箱;3、固定环;4、挤压箱;5、第一固定板;6、挤压弹簧;7、第二固定板;8、固定管;9、挤压环;10、挤压板;11、螺杆;12、旋转帽;13、稳固管;14、拆卸杆;15、拆卸箱;16、拆卸板;17、按压弹簧;18、环形固定板;19、稳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6所示的一种水龙头固定装置,包括水龙头1,水龙头1底端设置有固定箱2,固定箱2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环3,固定环3内部设置有挤压箱4,挤压箱4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5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弹簧6,挤压弹簧6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7与挤压弹簧6固定连接,挤压箱4一侧设置有固定管8,挤压箱4与固定管8周侧面固定连接,固定管8底端套设有挤压环9,挤压环9内壁设置有挤压板10,挤压板10一侧设置有螺杆11,螺杆11一端贯穿固定环3内壁并延伸至固定箱2外部,固定箱2一侧设置有旋转帽12,旋转帽12一端与螺杆11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固定环3底端设置有稳固管13,稳固管13与固定环3固定连接,稳固管13材质为合金构件,以便于对固定环3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且合金构件更加耐磨耐用,大大延长了固定环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板5另一端与挤压箱4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5形状设置为长方状,第一固定板5材质为橡胶构件,以便于使第一固定板5和挤压箱4之间更加牢固,不易脱落,使其固定效果更好,更加耐用,且橡胶构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挤压过程中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螺杆11外侧与固定箱2和固定环3螺纹连接,螺杆11形状设置为圆柱状,螺杆11材质为不锈钢构件,以便于通过螺纹连接使螺杆11一端更好地对挤压板10进行挤压,大幅度提高对固定管8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挤压箱4另一侧设置有拆卸杆14,拆卸杆14外侧设置有拆卸箱15,拆卸箱15内部设置有两个拆卸板16,拆卸杆14材质为合金构件,拆卸箱15材质为硬塑构件,以便于通过拆卸杆14对挤压箱4进行挤压拆卸,大幅度降低拆卸时间,提高拆卸效率,降低拆卸成本,更加实用,且合金构件更加耐磨耐用,大大延长拆卸杆1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拆卸板16一端固定设置有按压弹簧17,按压弹簧17一端设置有环形固定板18,按压弹簧17材质为铜构件,以便于通过按压弹簧17可以使拆卸杆14在拆卸完挤压箱4后,在张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位,无需手动回位,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实用性更好,且按压弹簧17为铜材质构件其具有韧性强的特点,不易变形更加耐用,大大延长了按压弹簧17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环形固定板18与拆卸杆14外侧固定连接,拆卸箱15一侧设置有稳固环19,稳固环19两端分别与拆卸箱15和固定箱2内侧壁固定连接,稳固环19材质为橡胶构件,以便于使稳固环19与拆卸箱15和固定箱2之间更加牢固,使稳固环19不易脱落,从而使拆卸杆14在移动过程中不易晃动,更加稳定,减少拆卸时间,更加方便后期维修。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需要对水龙头1进行固定时,只需要将水龙头1底端的固定管8直接插入到固定环3中,同时固定管8一侧的挤压箱4受力沿着固定环3的内壁向下移动,当挤压弹簧6不再受力时,挤压箱4即可进入到卡槽中,使其卡接固定住,当固定管8底端进入到挤压环9中,即可转动旋转帽12,使其旋转帽12带动螺杆11进行旋转,通过螺纹连接,使其螺杆11端面与挤压板10相接触,使其挤压板10内端面与固定管8的外端面相接触,当旋转帽12转动到一定程度时,挤压板10牢牢地固定住固定管8,再通过外侧的自来水管与稳固管13固定连接,使其自来水相通,从稳固管13进入到固定管8中,直接打开水龙头1即放出自来水,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设计,使其通过卡接进行固定,比一般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大大减少固定时间,提高固定效率,降低固定成本,省时省力,且底部的通过螺杆11进行挤压固定,使其挤压板10与固定管8表面牢牢地固定住,使水龙头1的固定效果更好,不易脱落,更加稳固,使水龙头1不易损坏更加耐用,大大降低了水龙头1的故障率,降低维修次数,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维修成本,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使其实用性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