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5085发布日期:2021-05-28 11:1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的发展,超深、超大型地下室越来越普遍,因结构的不均匀沉降、收缩等因素,地下室内后浇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技术手段。沉降后浇带需两侧结构封顶60天后方可进行后浇带封闭,伸缩后浇带需两侧结构施工完成60天后方可进行后浇带封闭。

现阶段,在后浇带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和钢丝网隔断,保持带内的清洁,但由于钢丝网呈网状结构,使后浇带两侧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会透过钢丝网向后浇带内流动,使后浇带内存在大量的混凝土,给后浇带的清理增加了难度;若后浇带两侧直接采用模板隔断,虽能有效避免后浇带两侧在浇筑混凝土流入到后浇带内,但在后期接缝前,则需用人工对混凝土凿毛,不仅使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且会使施工工期延长,导致施工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不仅能防止后浇带两侧在浇筑时混凝土流入到后浇带内,且使后期接缝施工不需要人工凿毛,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包括基础垫层、先浇保护层、抗水板和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与抗水板之间具有上施工缝,上施工缝中部设有止水钢带;所述上施工缝内铺设有钢丝网和上模板,钢丝网和上模板分别位于止水钢带的内外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先浇保护层位于基础垫层的迎土面上,且抗水板为两部分,抗水板两部分分别位于后浇带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先浇保护层对应后浇带的位置向下凹陷并形成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先浇保护层与后浇带之间具有下施工缝,且下施工缝内铺设有下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先浇保护层上表面还设有阻挡钢丝网下端的砼条。

进一步的,所述砼条的外侧壁与凹槽槽壁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后浇带为后浇填充性混凝土浇筑的后浇带。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垫层内设有防水卷材层。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钢带与钢丝网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钢带两端均往下折15°~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钢丝网与模板的共同配合,能防止抗水板在浇筑过程中大量的混凝土浆进入到后浇带内,使抗水板在浇注养护成型后,不仅不需要对抗水板凿毛,且不需要对后浇带内进行清理,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抗水板在浇筑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对钢丝网的作用力逐渐增大,不仅使混凝土将快速的通过钢丝网渗出,且使钢丝网下端容易破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先浇保护层上设置阻挡钢丝网下端的砼条,不仅能对钢丝网下端进行固定,且有效防止混凝土浆流入到后浇带内,使后浇带内更加干净。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基础垫层,2、先浇保护层,3、抗水板,4、后浇带,5、上施工缝,6、止水钢带,7、钢丝网,8、上模板,9、凹槽,10、下施工缝,11、下模板,12、砼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包括基础垫层1、先浇保护层2、抗水板3和后浇带4,基础垫层1为c15细石混凝土浇筑成型,先浇保护层2采用混凝土浇筑在基础垫层1上,且先浇保护层2的上表面高于基础垫层1的上表面;所述抗水板3位于后浇带4两侧,且抗水板3与后浇带4之间形成上施工缝5,上施工缝5中部设有止水钢带6,即止水钢带6为两个,两个止水钢带6分别沿竖向通长设置在后浇带4区域的两侧;所述上施工缝5内铺设有钢丝网7和上模板8,钢丝网7和上模板8分别位于止水钢带6的内外两侧。

通过钢丝网7与上模板8的配合,使抗水板3在采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料不会通过模板流溢到止水钢带6和后浇带4内,使后期在后浇带4浇注时不需要对后浇带4内进行清理;同时,使抗水板3在通过混凝土浇筑养护成型后,抗水板3位于止水钢带6下方的部分不需要进行凿毛,也不需要对凿毛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渣进行清理,不仅大大减小了工人,且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所述先浇保护层2位于基础垫层1的迎土面上,抗水板3位于先浇保护层2上,抗水板3被后浇带4分为左右两部分,抗水板3两部分分别位于后浇带4的两侧,即后浇带4与抗水板3之间的上施工缝5为两个,且止水钢带6也为两个,两个止水钢带6分别位于两个上施工缝5中部。

所述先浇保护层2对应后浇带4的位置向下凹陷并形成凹槽9,凹槽9的宽度大于抗水板3两部分之间的间距,使先浇保护层2的上表面与抗水板3形成台阶结构,方便对钢丝网7下端的安装,且使后浇带4在浇注养护成型后,在保证后浇带4防水要求的前提下,待满足后浇带4封闭要求时,无需清理后浇带4下的浮浆,而直接进行后浇带4的封闭工作,节省大量人工,有效的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且利用凹槽9能完成抗水板3在施工中浮浆的收纳,避免因后期无法有效清理后浇带4浮浆所导致的后浇带4有效厚度不足。

所述先浇保护层2与后浇带4之间具有下施工缝10,且下施工缝10内铺设有下模板11,下模板11主要用于方便先浇保护层2的浇筑,避免先浇保护层2在浇筑过程中产生溢浆,不仅使浇筑养护成型后的先浇保护层2的质量更好,且使先浇保护层2在浇筑养护成型后,先浇保护层2上的凹槽9槽壁更加光整。

所述先浇保护层2上表面还设有阻挡钢丝网7下端的砼条12,砼条12的断面为矩形,且砼条12的长度与止水钢带6的长度相等,砼条12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砼条12不仅能对钢丝网7的下端进行固定,且使抗水板3在浇筑时,混凝土将能通过砼条12进行拦截,使混凝土将不能直接溢出到后浇带4内,使后浇带4在浇筑之前不需要对后浇带4内进行清理,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小,且缩短了施工工期,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所述砼条12的外侧壁与凹槽9槽壁平齐,使浇铸砼条12时所占据的面积更小。所述后浇带4为后浇填充性混凝土浇筑的后浇带4,后浇填充性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使后浇带4在浇筑养护成型后,后浇带4与先浇保护层2、抗水板3之间的接缝更加效果更好。

所述基础垫层内设有防水卷材层,防水卷材层为聚氨酯卷材防水,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使后浇带4的止水功能大大提高;所述止水钢带6与钢丝网7通过焊接固定,可以使连接更加紧固,保证后浇带4内部的清洁;所述止水钢带6两端均往下折15°~20°,可以起到阻挡渗水的作用。

上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4止水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步骤如下:

(1)首先施做地下室基础垫层1,并在施做基础垫层1的过程中施做防水卷材层;

(2)在基础垫层1的凹槽9结构内第一次先浇保护层2,第一次施做先浇保护层2的厚度为60cm~80cm,待第一次施做的先浇保护层2养护成型后,在第一次施做的先浇保护层2上搭建下模板11进行第二次施做保护层,通过两次施做保护层形成即形成了具有凹槽9的先浇保护层2;

(3)拆除下模板11,安装钢丝网7、止水钢带6和上模板8,并在先浇保护层2上施做砼条12,对钢丝网7下端进行阻挡拦截;

(4)待砼条12养护形成后,施做抗水板3,并在抗水板3养护成型后,拆除钢丝网7、上模板8;

(5)待沉降基本稳定后浇筑后浇带4补充收缩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能防止抗水板3在浇筑过程中大量的混凝土浆进入到后浇带4内,使抗水板3在浇注养护成型后,不仅不需要对抗水板3凿毛,且不需要对后浇带4内进行清理,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