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2877发布日期:2021-02-09 19:1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建筑施工中,为保证基坑中的作业人员能在干燥的作业环境中进行施工,同时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地基承载力,基坑中的地下水位应至少降至基坑底面以下0.5m。基坑工程通常采用设置降水井并使用抽水泵将基坑中的水抽出的施工方法,以达到基坑降水的目的。现阶段,传统设置降水井的方法均是采用固定式降水井,即基坑开挖前对降水井的位置进行确定并施工,施工完毕后降水井的位置无法进行更改。然而,基坑开挖通常使用大型挖土机进行开挖,挖土机开挖过程中极其容易破坏降水井,而传统固定式降水井一旦被破坏则无法正常使用,从而导致施工成本较高。
[0003]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以解决传统固定式降水井施工完毕后因其位置无法进行更改,一旦被破坏则无法正常使用,导致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其包括:
[0007]
支架;
[0008]
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0009]
降水井,所述降水井设置在所述悬挂组件上并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通过所述悬挂组件可带动所述降水井上下运动。
[001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降水井包括:底板、内筒、外筒、密封环、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三过滤层;其中,
[0011]
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0012]
所述外筒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内筒间隔设置,且所述内筒容置于所述外筒中;
[0013]
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外壁上;
[0014]
所述第二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壁上;
[0015]
所述第三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
[0016]
所述密封环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上,并与所述底板、所述内筒、所述外筒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第三过滤层容置于所述密封结构中。
[001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底板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外筒的外径与所述底板的外径相等。
[001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层和所述第二过滤层均为过滤网。
[001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过滤层为级配碎石层;其中,所述第三过滤层由粒径为5-20mm的级配碎石构成。
[002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内筒内部与所述第二过滤层;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层和所述外筒内部。
[002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腰型孔。
[002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悬挂组件设置有两组,且所述悬挂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中,所述悬挂组件包括:
[0023]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0024]
链条,所述链条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所述降水井连接。
[002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悬挂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链条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
[002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所述移动式降水井装置包括:支架;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降水井,所述降水井设置在所述悬挂组件上并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通过所述悬挂组件可带动所述降水井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降水井装置可以灵活布置,且布置的位置可以灵活变换,能够避免传统固定式降水井施工完毕后因其位置无法进行更改,一旦被破坏则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式降水井装置的施工状态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式降水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式降水井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降水井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筒与底板的装配示意图。
[0033]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筒与内筒的装配示意图。
[0034]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环与内筒、外筒的装配示意图。
[0035]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式降水井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6]
附图中各标记:1、支架;2、悬挂组件;21、连接件;22、链条;23、套筒;3、降水井;31、底板;32、内筒;321、第一通孔;33、外筒;331、第二通孔;34、密封环;35、第一过滤层;36、第二过滤层;37、第三过滤层;4、基坑;5、集水坑;6、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经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采用固定式降水井的施工方式进行基坑降水,需要先对固定式降水井进行定位并施工,其后开挖集水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对降水井造成破坏,一旦
降水井遭到破坏很难完成修复,则降水井就无法使用了,并且会留在原来的位置,通过泥土将降水井埋入集水坑中,使得投入的成本(降水井施工成本)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作用。另外,采用固定式降水井,在开挖过程中,不仅对挖土机死机的作业要求较高,为了避免破坏预先设置的降水井,挖土机在作业时还须避开降水井进行开挖,使得基坑开挖的效率较低。
[003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及移动式降水井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移动式降水井装置可以灵活布置,布置的位置可以灵活变换,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基坑情况。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9]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0040]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1]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004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降水井3装置,该移动式降水井3装置包括支架1、悬挂组件2以及降水井3。其中,所述悬挂组件2设置有两组,并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降水井3设置在所述悬挂组件2上并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通过所述悬挂组件2可带动所述降水井3上下运动,具体地,所述悬挂组件2设置在所述降水井3两侧壁上,在所述悬挂组件2的带动下,所述降水井3可在上下方向移动。
[0043]
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式降水井3装置,首先可以通过将支架1移动至基坑4的位置,在基坑4中的集水坑5挖好之后,再通过所述悬挂组件2将所述降水井3下放置积水坑中,其后便可通过所述悬挂组件2来调整所述降水井3进入至集水坑5中的深度,以实现对地下水的过滤,经所述降水井3过滤后进入至所述降水井3内的地下水可通过水泵6来抽出。在所述降水井3下放至集水坑5的过程中,若发现所述降水坑施工的位置不合适,可以通过所述悬挂组件2将所述降水井3升高,其后将原有的集水坑5回填即可,其后重新开挖集水坑5,并通过支架1将所述降水井3转移至新挖的集水坑5即可,避免了传统固定式降水井3施工完毕后其位置无法进行更改,导致已经施工的降水井3无法再使用的问题,从而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是在集水坑5挖好之后才下放降水井3,从而能够避免集水坑5开挖过程中挖土机对降水坑造成破坏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再者,本实用新型中降水井3的高度可以调整,使得降水井3的整体长度大大减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减小的施工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降水井3的直径约700mm,长度约1000mm,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固定式降水井3的直径约700mm,长度约10m+,根据基坑4开挖深度制作。
[0044]
请参阅图2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降水井3包括:底板31、内筒32、外筒33、密封环34、第一过滤层35、第二过滤层36以及第三过滤层37。其中,所述内筒32设置在所述底板31上,所述外筒33设置在所述底板31上并与所述内筒32间隔设置,
且所述内筒32容置于所述外筒33中,所述第一过滤层35设置在所述外筒33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过滤层36设置在所述内筒32的外壁上,所述第三过滤层37设置在所述外筒33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过滤层36之间,所述密封环34设置在所述内筒32与所述外筒33上,并与所述底板31、所述内筒32、所述外筒33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第三过滤层37容置于所述密封结构中。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筒32、所述外筒33与所述底板31之间的固定可以通过焊接工艺来实现,同样地,所述密封环34与所述内筒32、所述外筒33之间的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来实现,以保证所述降水井3的安装稳定性。
[0045]
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层35和所述第二过滤层36均为过滤网,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滤层35和所述第二过滤层36均为网眼为2mm的镀锌方格钢丝网,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层35的宽度与所述外筒33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过滤层36的高度与所述内筒32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外筒33安装时,通过使用镀锌钢丝将镀锌方格钢丝网扎于所述外筒33的外壁上,其中,镀锌方格钢丝网的端部搭接应为10mm,镀锌钢丝的间距应为200mm,即每隔200mm绑扎一道镀锌钢丝。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过滤层36与所述内筒32的安装方式与所述第一过滤层35与所述外筒33的安装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0046]
更具体地,所述第三过滤层37为级配碎石层。其中,所述第三过滤层37由粒径为5-20mm的级配碎石(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构成,级配碎石填充在所述内筒32和所述外筒33之间,所述底板31、所述内筒32、所述外筒33形成的密封结构将所述级配碎石密封起来,以使级配碎石构成第三过滤层37的过滤结构。其中,粒径为5-10mm的碎石占比30%,粒径为10-15mm的碎石占比50%,粒径为15-20的碎石占比20%,将三种不同粒径的碎石混合均匀即可得到级配碎石。
[0047]
在所述降水井3进行基坑4降水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层35对地下水进行初步过滤,并使过滤后的地下水进入至所述外筒33内部,同时能够防止所述外筒33内的级配碎石向外流失,进入至所述外筒33内的地下水经所述第三过滤层37过滤并经过所述第二过滤层36后进入至所述内筒32内部,其中,所述第三过滤层37为主要过滤层,能够将地下水过滤至一定程度,使得过滤后的地下水不会造成水泵6堵塞,也能够满足环保排放的要求,而所述第二过滤层36则为附加过滤层,能够防止级配碎石随地下水流进入至所述内筒32内部,以防止级配碎石堵塞水泵6的情况发生。
[004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过滤层35、所述第二过滤层36除了可以使用金属过滤网之外,同样可以使用塑料过滤网,且为了增加过滤效果,所述第一过滤层35或所述第二过滤层36可以由多个过滤网(金属过滤网或塑料过滤网)构成。
[0049]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3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21,所述第一通孔321连通所述内筒32内部与所述第二过滤层36,所述外筒3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31,所述第二通孔331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层35和所述外筒33内部。具体地,所述第一通孔321和所述第二通孔331均为腰型孔,所述第一通孔321能够使地下水流入至所述外筒33内部,所述第二通孔331能够使过滤后的地下水流入至所述内筒32内部。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321和所述第二通孔331还可以设置为椭圆形通孔。
[0050]
请参阅图4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32、所述外筒33与所述底板31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外筒33的外径与所述底板31的外径相等。具体地,所述降水井3的所述第一过滤层35、所述外筒33、所述第三过滤层37、所述第二过滤层
36和所述内筒32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其中,所述底板31为圆形底板31,所述内筒32、所述外筒33与所述底板31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外筒33的外径与所述底板31的外径相等,以使所述降水降在整体上为圆柱体状结构,使得所述降水井3结构更加紧凑,以便于对所述降水井3进行转移,并能够减小所述降水井3的成本。
[0051]
请参阅图2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挂组件2包括连接件21以及链条22。其中,所述连接件21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链条22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1上,且所述链条22的一端与所述降水井3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件21为u型结构,并由圆钢筋经过冷弯工艺加工而成,其后焊接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链条22则悬挂于所述连接件21上,且所述连接件21一端与所述降水井3的侧壁连接,另一端则固定在基坑4周围,通过拉放所述链条22,可以调整所述降水井3的入水深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链条22还可以使用拉绳来替代。
[0052]
请继续参阅2与图3,更进一步地,所述悬挂组件2还包括套筒23,所述套筒23套设在所述连接件21上,所述链条22与所述套筒23滑动连接。具体地,所述套筒23为钢管,在所述连接件21进行冷弯工艺前,将所述套筒23套设在所述连接件21上,在拉放所述链条22的过程中,能够减小链条22与所述连接件21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调整链条22的长度,从而方便了对降水井3入水深度的调整。
[0053]
请参阅图8,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对上述移动式降水井装置的施工步骤进行说明,其中,所述移动式降水井的施工步骤包括:
[0054]
s100、根据基坑降水的要求,在基坑中选取位置并开挖集水坑;
[0055]
具体地,更具基坑降水的要求,在基坑内选择较佳的位置来开挖集水坑。
[0056]
s200、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基坑上,并使所述悬挂组件位于所述集水坑上方;
[0057]
具体地,将所述支架架设在基坑上方,并使得两所述悬挂组件位于集水坑的上方。
[0058]
s300、将所述降水井安装在所述悬挂组件上,并使所述降水井正对于所述集水坑;
[0059]
具体地,将降水井悬挂于所述支架上的两所述悬挂组件上,以使所述降水井正对于集水坑的位置。
[0060]
s400、通过所述悬挂组件调整所述降水井的位置,以调整所述降水井进入所述集水坑的深度,以使地下水经所述降水井过滤后进行入所述降水井中;
[0061]
具体地,将所述降水井下放至集水坑中,使得地下水经所述集水坑过滤之后进入降水井内部。
[0062]
s500、通过水泵将所述降水井中的地下水抽出。
[0063]
具体地,所述水泵连接有一排水管,该排水管的排水口穿过所述降水井上端并延伸至地面,以将所述降水井内的地下水排出,以达到基坑降水的目的。
[006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一种移动式降水井装置及移动式降水井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移动式降水井装置包括:支架;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降水井,所述降水井设置在所述悬挂组件上并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通过所述悬挂组件可带动所述降水井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降水井装置可以灵活布置,且布置的位置可以灵活变换,能够避免传统固定式降水井施工完毕后因其位置无法进行更改,一旦被破坏则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0065]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