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坑型垃圾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0839发布日期:2021-09-15 00:1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矿坑型垃圾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的雨水导排系统。


背景技术:

2.废弃露天矿坑是露天开采活动结束后产生的遗留废弃地。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矿业为国家带来了发展,同时也以挖损的形式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进行废弃露天矿坑再利用是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的重要内容,而用作垃圾填埋场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3.废弃露天矿坑用作垃圾填埋场,能够充分利用其矿坑容量,不仅可以解决填充矿坑缺少填充物的问题,还不会产生去别处取土时造成的异地生态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垃圾占地的问题。然而矿坑型垃圾填埋场与常规山谷型或平原型垃圾填埋场相比存在着雨水导排困难的问题,雨水堆积不及时导排会导致雨污混合,大大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出,从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的雨水导排系统,以解决矿坑型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不彻底、渗滤液产量大以及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首先在填埋场的垂直方向上铺设多层锚固平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雨水导排系统包括设置在每层锚固平台上的雨水收集单元和雨水导排单元以及设置在最外层锚固平台上的雨水截留单元,所述雨水收集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雨水导排单元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雨水导排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雨水截留单元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雨水截留单元的出水端与下游冲沟相连接。
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每层所述锚固平台为沿填埋场周向设置的锚固平台,所述雨水收集单元包括布设在所述锚固平台上的集水沟和集水井,所述集水沟在所述锚固平台上布满一周,所述集水井设置在一圈集水沟的最低点处,且所述集水沟与集水井相连通,雨水被集水沟收集,然后通过重力的作用从高点往地点流动进入到集水井中。
8.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沟的截面积设置在0.09~1.0m2之间,所述集水井的容积要满足抽排泵30秒~2分钟抽排的容量。
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抽排泵,所述抽排泵上连接有用于将所述集水井中的雨水排出的排水管,所述抽排泵与所述排水管组成了雨水导排单元,所述排水管与截洪沟相连接,通过抽排泵和排水管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到截洪沟中,进而排入外部下游的冲沟中。此处的抽排泵流量等于服务区域内1年重现期暴雨产生量。
1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雨水截留单元为截洪沟,所述截洪沟的出水端与下游冲沟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截洪沟的截面积为1.0~1.68m2。
11.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雨水导排系统还包括临时覆盖膜,所述临时覆盖膜铺
满整个填埋场的内表面,在所述临时覆盖膜遇到集水沟时沿着集水沟的沟面铺下去,并在集水井处开洞使得雨水流入集水井中;在填埋过程中通过填埋作业规划,始终保持临时覆盖膜上的雨水由高向低处流动收集,在所述临时覆盖膜上位于填埋场底部最低点位置处设置抽排泵及排水管,用于将所述临时覆盖膜上的雨水抽排出去。此处的抽排泵流量按照24小时内排空1年重现期暴雨进行控制。
12.进一步地,所述临时覆盖膜为hdpe膜(高密度聚乙烯),所述hdpe膜的厚度为0.75~1.5mm。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是在填埋场的垂直方向上铺设多层锚固平台,每层锚固平台沿填埋场周向设置,且每层锚固平台上都有一个最低点,在每层锚固平台上设置集水沟用于雨水的分层收集,在集水沟的最低点处设置集水井用于收集集水沟中的水,同时在集水井内设置抽排泵,如此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被集水沟收集后可至高向低流入集水井中,再通过抽排泵将集水井中的雨水分层排出,从而使得雨水被更多的收集;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填埋场内部表面铺满临时覆盖膜,所述临时覆盖膜沿着集水沟的沟面铺设,在集水井处开洞,并且在填埋场底部最低点设置抽排泵和排水管,如此雨水可沿着临时覆盖膜顺流至集水井中,少部分雨水流入填埋场底部可用抽排泵进行抽排,在理论上达到了雨水的完全导排,大大减少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并且这种分层导排雨水的方式还可以节能减耗,具有很强的工程项目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坑型垃圾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16.图2为图1中a

a剖面图。
17.图中所示:
[0018]1‑
锚固平台,2

集水沟,3

集水井,4

抽排泵,5

截洪沟,6

临时覆盖膜,7

垃圾堆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一并参阅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的雨水导排系统,在该方形填埋场的垂直方向上共设置3层锚固平台1,每层所述锚固平台1沿填埋场周向设置,从低到高依次分别为a、b、c三层,a层锚固平台1的四角处标高分别为a1(

22)、a2(

23.7)、a3(

23.6)、a4(

23.2),b层锚固平台1的四角处标高分别为b1(

10.8)、b2(

11.9)、b3(

9)、b4(

10.2),c层锚固平台1的四角处标高分别为c1(

0.7)、c2(0.0)、c3(1.1)、c4(1.9);基于此设置的雨水导排系统包括设置在每层锚固平台1上的雨水收集单元和雨水导排单元以及设置在最外层锚固平台1(c层)上的雨水截留单元,所述雨水收集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雨水导排单元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雨水导排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雨水截留单元的进水端相连接,
所述雨水截留单元的出水端与下游冲沟相连接。
[0021]
具体的,所述雨水收集单元包括集水沟2和集水井3,所述集水沟2在所述锚固平台1上布满一周,所述集水井3设置在一圈集水沟2的最低点处,且所述集水沟2与集水井3相连通。对于a层锚固平台1,a2处为最低点,则该层的集水井3设置在a2处,由于存在高低差,使得集水沟2中的雨水由a1→
a2,a1→
a4→
a3→
a2,流入集水井3中;对于b层锚固平台1,b2处为最低点,则该层的集水井3设置在b2处,由于存在高低差,使得集水沟2中的雨水由b3→
b2,b3→
b4→
b1→
b2,流入集水井3中。
[0022]
具体的,所述雨水导排单元包括抽排泵4以及连接在抽排泵4上的排水管,所述抽排泵4设置在集水井3中,且一个集水井3中配置一个抽排泵4,用于将集水井3中的水导排出去,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与截洪沟5相连接,则集水井3中的水被导排到截洪沟5中,从而流入到下游冲沟中。
[0023]
具体的,所述雨水截留单元为截洪沟5,所述截洪沟5设置在c层锚固平台1上,所述截洪沟5的出水端设置在c2(0.0)处,并且与下游冲沟相连接,a层、b层锚固平台1上的雨水被收集后分别导排至截洪沟5中,进而流入下游冲沟中,完成填埋场雨水的导排。
[0024]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理论上的雨水完全导排,所述雨水导排系统还包括临时覆盖膜6,所述临时覆盖膜6铺满整个填埋场的内表面,遇到集水沟2时沿着集水沟2的沟面铺设下去,并且在集水井3处开洞,在所述临时覆盖膜6上位于填埋场底部最低点位置处设置抽排泵4及排水管,临时覆盖膜6上的雨水一方面流入集水井2中,另一面通过抽排泵4和排水管抽排出去,临时覆盖膜6的设置可以保证未被集水沟2截住的雨水不进入到垃圾堆体7里,直接阻止雨水落到垃圾堆体7里,理论上达到了雨水的完全导排。
[002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临时覆盖膜为hdpe膜(高密度聚乙烯)。
[0026]
工程实例1:
[0027]
某矿坑型填埋场占地面积为80000m2,场区外汇水面积为5000m2,在填埋场垂直方向上的锚固平台1上设置集水沟2,在集水沟2一圈的最低点设置集水井3,集水沟2的截面为1.0m2,集水井3容积满足抽排泵4两分钟抽排的容量,在设置的集水井3内设置雨水抽排泵4,抽排泵4流量等于服务区域内1年重现期暴雨产生量,填埋场建设完成后,全场满铺hdpe临时覆盖膜6,hdpe膜厚度为1.5mm,在填埋过程中通过填埋作业规划,始终保持膜上雨水向低处收集,并在填埋场底部的最低点设置临时雨水抽排泵4抽排,抽排泵4流量按照24小时内排空1年重现期暴雨进行控制,在场区周边设置截洪沟5用于阻挡库外雨水及库内抽排雨水的集水沟2,与下游冲沟相连,截洪沟5的截面为1.68m2。
[0028]
工程实例2:
[0029]
工程实例2与工程实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场区占地面积为60000m2,场区外汇水面积为4000m2,集水沟2的截面为0.49m2,集水井3容积满足抽排泵4一分钟抽排的容量,hdpe膜厚度为1.0mm,截洪沟5的截面为1.2m2。
[0030]
工程实例3:
[0031]
工程实例3与工程实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场区占地面积为30000m2,场区外汇水面积为2000m2,集水沟2的截面为0.09m2,集水井3容积满足抽排泵4三十秒抽排的容量,hdpe膜厚度为0.75mm,截洪沟5的截面为1.0m2。
[0032]
综上,本实用新型与以往常规山谷型或平原型垃圾填埋场雨水导排方案相比,采
用了分层阻隔导排加临时整体覆膜的方案,解决了针对矿坑型垃圾填埋场雨水导排困难的问题,理论上可以做到雨水的完全导排,大大减少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并且分层导排的方式还可以节能减耗,具有很强的工程项目指导作用。
[0033]
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