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

文档序号:25744710发布日期:2021-07-06 19:0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环境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防洪、清淤及航运等需求,三峡工程实行“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即夏季低水位运行(145m),冬季高水位运行(175m)。因而,在145 —175m高程的库区两岸,形成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涨落幅度高达30m 的水库消落带。同时存在夏季洪水过境的情况,每年过水水位不一样,以2018 年为例,夏季洪水过境在重庆主城区水位最高达到了184.3米,这也是一个对两河岸带植物生长的一个重大考验,此外在城市滨江岸带由于防洪的需求以硬质护坡结构进行防护,自然植被生长空间减少,生态环境逐步变差,在此情况下利用立体三维的角度建立立体生态景观结构,建设自然滨江岸带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现在常见滨江主要是硬质堤防工程,工程护坡以单一化的种类植被构建,少量有用到生态工程技术;下部滨江消落带经受冬季长时间深水淹没以及夏季反复洪峰过境的侵蚀,使得植被群落贫乏,外来入侵物种入侵严重,整个区域尚未未形成完整的生态结构也故而无法提供更加复合的生态功能。
3.也仅仅是在二维层面,缺少纵向及立面的生态景观营建,且常规技术忽略自然植被的营建和生物多样性营建的考虑。
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在常见滨江主要是硬质堤防工程,少量有用到生态工程技术;也仅仅是在二维层面,缺少纵向及立面的生态空间营建,且常规技术忽略自然植被的营建和生物多样性营建的考虑。
5.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需要在硬质的滨江结构上植入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以自然之力形成可持续的自然植物群落,同时面临洪峰过境的冲刷与三峡库区冬季的深水淹没,在逆境中使植物存活且发挥出相应的生态效益。
6.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达到健康的自然江岸生态系统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形成自然可持续的江岸环境,使得消落带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提升、景观美化优化、江岸护坡稳定、净化拦截地表径流等多重作用,也是针对长江水资源保护的自然缓冲带建设。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
8.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所述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设置有生态护岸工程,所述生态护岸工程区域第一层种植耐水淹草本植物,在草本植物上种植高草草本卡开芦成团块状,所述草本植物上种植耐水淹的乔木及灌木,所树的乔木及灌木通过松木桩三角型分布支撑达到固树作用。
9.在所述生态护岸工程上部分布有防浪硬质护岸,通过破除硬质结构将 300mm*
600mm*300mm的石笼网结构铺设其表面,在石笼与石笼缝隙间种植耐水淹灌木秋华柳,最后在缝隙间播撒狗牙根草籽。
10.在所述防浪硬质护岸上侧设置有菱形框格护坡带,菱形框格护坡带通过经纬编织法编制,竖条为经条,横条为纬条,经条和纬条连成植物立体生物篱笆网络。所述立体生物篱笆网络框格中分段种植植物,在第一段种植观赏草和耐荫植物;第二段种植耐水淹灌丛、观赏草和观赏性花卉植物;第三段种植耐水淹乔木、高草草本、矮草草本、观赏性花卉。
11.在所述护坡带上侧设置有直立式挡墙,所述直立式挡墙中通过“攀爬式”、“悬垂式”、“板槽式”、“附架式”、“铺贴式”、“模块式”、“牵引式”稳固植物基质,将植物种植于基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达到整体墙面形成立体植物群落。
12.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3.第一、本实用新型中生态护岸工程实施高程区域上分布有防浪硬质护岸,防浪硬质护岸上侧设置有菱形框格护坡带,护坡带上侧设置有直立式挡墙,使该系统具有立体三维的植物种植,不仅可以依附于硬质护坡结构之上,同时可以抵御夏季洪水冲刷以及冬季深水淹没,使三峡库区消落带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14.第二、本实用新型中硬质护岸借鉴都江堰的生态智慧(如竹笼石的智慧),综合工程力学、河流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对河岸进行防护,形成由工程和植物组成的复合性河岸生态综合修复技术。以竹笼石砌筑+植物种植,达到硬质护坡生态软化、河岸稳定、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提升和城市河堤景观美化等功效。
15.第三、本实用新型中直立式挡墙中通过“攀爬式”、“悬垂式”、“板槽式”、“附架式”、“铺贴式”、“模块式”、“牵引式”稳固植物基质,将植物种植于基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达到整体墙面形成立体植物群落,形成层次丰富的一个多维的、多带的、多功能的立体生态空间。
16.第四、本实用新型中护坡带以树枝条和杂草为原材料,采用经纬编织法编制,竖条为经条,横条为纬条,形成经条和纬条连成立体植物篱笆网络。第一段,植物种植观赏草和耐荫植物;第二段,植物种植耐水淹灌丛、观赏草和观赏性花卉植物;第三段,植物种植耐水淹乔木、高草草本、矮草草本、观赏性花卉。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示意图。
19.图中:1、高程带;2、硬质护岸;3、护坡带;4、直立式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22.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景观系统包括:高程带1、硬质护岸2、护坡带3、直立式挡墙4。
23.高程带1上的设置有硬质护岸2,硬质护岸2上侧设置有护坡带3,护坡带 3上侧设置有垂直护坡4。在高程带1区域进行生态护岸工程种植耐水淹的乔木、灌木以及高草草本植物,在172

175米之间;在硬质护岸2进行防浪硬质护岸包括竹笼石砌筑、植物种植,在175

178米之间;在护坡3通过经纬编织法编制,竖条为经条,横条为纬条,经条和纬条连成立体植物篱笆网络,菱形框格护坡带在178

185米之间,种植的植被;在直立式挡墙4中通过“攀爬式”、“悬垂式”、“板槽式”、“附架式”、“铺贴式”、“模块式”、“牵引式”稳固植物基质,将植物种植于基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达到整体墙面形成立体植物群落,直立式挡墙185
‑‑
191米之间。
24.在本实施例中,生态护岸工程种植耐水淹的乔木、灌木以及高草草本植物,在172

175米之间。
25.在本实施例中,防浪硬质护岸包括竹笼石砌筑、植物种植,在175

178米之间。
26.在本实施例中,护坡带通过经纬编织法编制,竖条为经条,横条为纬条,经条和纬条连成立体植物篱笆网络。
27.在本实施例中,菱形框格护坡带在178

185米之间,种植的植被,包括:
28.180

185米植物种植观赏草和耐荫植物;
29.180

183米植物种植耐水淹灌丛、观赏草和观赏性花卉植物;
30.178

180米植物种植耐水淹乔木、高草草本、矮草草本、观赏性花卉。
31.在本实施例中,直立式挡墙中通过“攀爬式”、“悬垂式”、“板槽式”、“附架式”、“铺贴式”、“模块式”、“牵引式”稳固植物基质,将植物种植于基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达到整体墙面形成立体植物群落,直立式挡墙 185
‑‑
191米之间。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33.在172

175米高程带种植耐水淹的乔木、灌木以及高草草本植物。(高程为吴淞高程)
34.在175

178米硬质护岸借鉴都江堰的生态智慧(如竹笼石的智慧),综合工程力学、河流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对河岸进行防护,形成由工程和植物组成的复合性河岸生态综合修复技术。以竹笼石砌筑+植物种植,达到硬质护坡生态软化、河岸稳定、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提升和城市河堤景观美化等功效。
35.在178

185米护坡带以树枝条和杂草为原材料,采用经纬编织法编制,竖条为经条,横条为纬条。形成经条和纬条连成立体植物篱笆网络。
36.180

185米植物主要以观赏草和耐荫植物;
37.180

183米植物种植耐水淹灌丛、观赏草和观赏性花卉植物;
38.178

180米植物种植耐水淹乔木、高草草本、矮草草本、观赏性花卉。
39.在185米至191米垂直护坡上利用“攀爬式”、“悬垂式”、“板槽式”、“附架式”、“铺贴式”、“模块式”、“牵引式”等技术结合,将植物覆盖于墙面之上,形成植物群落层次丰富的一个多维的、多带的、多功能的立体生态空间。
40.本实用新型以整体生态系统的设计理念运用于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区域,在河岸带横向维度上应用在城镇滨江空间和消落带所常见的垂直挡墙、菱形水泥格框以及一些硬质化的水泥驳岸等刚性结构区域,同时还应用于横向的消落带河漫滩区域,通过生态措施的引入进行按高程分带处理所形成的一个立体生态结构。按照不同高程分布种植适宜该高程的耐水淹乔木、耐水淹灌木以及高草草本植物;在硬质框格护坡中通过经纬编织法编制立体生态植物篱网,通过横纵向的编制手法形成以植物结构为主的生态护岸工法;在上部的垂直挡墙区域利用板槽式、铺贴式、攀援式和悬垂式等综合生态技术手段将整个立面结构从生物生境、污染拦截、景观美化优化等方面达到复合的功能。使得整个高程分带的生态措施之间有着功能上的关联最终让这个立体生态结构能够产生更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