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7084发布日期:2021-06-08 18:2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基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
3.基坑分为无支护基坑和有支护基坑,在基坑挖设完成后,对基坑的周边进行基坑支护,但目前所使用的基坑支护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基坑支护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
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包括设在基坑底部的钢筋架、设在钢筋架上的多个第一钢筋笼、设在钢筋架上的多个连接钢筋和混凝土结构;
7.所述钢筋架紧贴基坑内壁;
8.所述第一钢筋笼垂直于钢筋架;
9.所述连接钢筋插设在地面墙内;
10.所述混凝土结构覆盖钢筋架和多个第一钢筋笼。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预先在基坑侧壁开出相应的预留孔,然后将第一钢筋笼放置到预留孔内,并使钢筋架紧贴着基坑的侧壁设置,然后在工作人员可在钢筋架的外侧放上支护模板,然后向钢筋架和第一钢筋笼内灌入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然后去掉支护模板,利用混凝土结构对基坑侧壁形成支护,提高基坑侧壁土体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钢筋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钢筋网和用于将两个钢筋网连接的第一钢筋;
13.所述第一钢筋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钢筋网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平行设置的钢筋网能够提高凝固后的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间接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支撑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钢筋网包括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一绑丝;
16.所述第一绑丝用于将第二钢筋与第三钢筋绑在一起。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绑丝将第二钢筋与第三钢筋绑设在一起,提高了钢筋网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间接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支撑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笼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四钢筋和用于将多个第四钢筋连接的第一固定环;
19.所述第一固定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环沿第四钢筋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固定环将多个第四钢筋连接在一起,在浇灌混
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后,提高了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间接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支撑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笼还包括第二绑丝;
22.所述第二绑丝缠绕在第四钢筋与第一固定环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第一固定环与第四钢筋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间接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支撑稳定性。
24.可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笼还包括第三绑丝;
25.所述第三绑丝用于将第四钢筋与钢筋网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第三绑丝将第四钢筋与钢筋网连接起来,从而提高了整个钢筋结构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间接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支撑稳定性。
27.可选的,还包括设在钢筋架上的第二钢筋笼;
28.所述第二钢筋笼与钢筋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29.所述混凝土结构覆盖第二钢筋笼。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钢筋架上设置倾斜的第二钢筋笼,第二钢筋笼放入到土体中后,在浇筑完混凝土后,第二钢筋笼处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同样是倾斜着伸入到土体内,使得混凝土结构不易从土体内脱落,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支撑稳定性。
31.可选的,所述第二钢筋笼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五钢筋和用于将多个第五钢筋连接的第二固定环;
32.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环沿第五钢筋的轴线均匀分布。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固定环将多个第五钢筋连接在一起,在浇灌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后,提高了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间接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支撑稳定性。
3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5.1.工作人员预先在基坑侧壁开出相应的预留孔,然后将第一钢筋笼放置到预留孔内,并使钢筋架紧贴着基坑的侧壁设置,然后在工作人员可在钢筋架的外侧放上支护模板,然后向钢筋架和第一钢筋笼内灌入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然后去掉支护模板,利用混凝土结构对基坑侧壁形成支护,提高基坑侧壁土体的稳定性。
36.2.通过在钢筋架上设置倾斜的第二钢筋笼,第二钢筋笼放入到土体中后,在浇筑完混凝土后,第二钢筋笼处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同样是倾斜着伸入到土体内,使得混凝土结构不易从土体内脱落,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钢筋结构的示意图。
3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钢筋架;11、钢筋网;111、第二钢筋;112、第三钢筋;113、第一绑丝;12、第一钢筋;2、第一钢筋笼;21、第四钢筋;22、第一固定环;23、第二绑丝;24、第三绑丝;3、连接钢筋;4、混凝土结构;5、第二钢筋笼;51、第五钢筋;52、第二固定环;53、第四绑丝。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
4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于一些土质较为松软的区域,或者有地下水的影响的基坑需要进行基坑的支护。
43.参照图1和图2,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包括钢筋架1、第一钢筋笼2、连接钢筋3和混凝土结构4。混凝土结构4是由混凝土浇灌在钢筋架1和第一钢筋笼2上形成的。
44.钢筋架1的底端设在基坑的底部,且钢筋架1的侧端紧贴基坑内壁,钢筋架1包括两个钢筋网11和连接在两个钢筋网11之间的多个第一钢筋12,两个钢筋网11呈平面状,第一钢筋12一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钢筋网11上,第一钢筋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钢筋网11上,在钢筋架1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两个钢筋网11采用同等大小的钢筋进行制作,且两个钢筋网11制作完成后,两个钢筋网11同等大小,且两个钢筋网11通过第一钢筋12进行连接时,两个钢筋网11平行设置,且第一钢筋12垂直于钢筋网11,第一钢筋12焊接在钢筋网11上。
45.参照图1,钢筋网11包括多个第二钢筋111、多个第三钢筋112和第一绑丝113,多个第二钢筋111之间互相平行,多个第三钢筋112之间互相平行,第二钢筋111与第三钢筋112交叉分布,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制作钢筋网11,可使第二钢筋111与第三钢筋112之间相互垂直。然后工作人员可对第二钢筋111与第三钢筋112的接触部分进行点焊,将第二钢筋111与第三钢筋112初步连接在一起。然后在第二钢筋111与第三钢筋112的连接处绑上第一绑丝113,工作人员再将第一钢筋12与钢筋网11进行连接固定时,可将第一钢筋12与第二钢筋111进行焊接固定,或者将第一钢筋12与第三钢筋112进行焊接固定均可。
46.参照图1,第一钢筋笼2整体垂直于钢筋网11,第一钢筋笼2包括多个第四钢筋21和多个第一固定环22,多个第四钢筋21之间相互平行,且多个第四钢筋21之间沿一轴线均匀的分布,多个第四钢筋21的两端平齐,多个第四钢筋21之间呈圆柱体分布。多个第一固定环22沿第四钢筋21的轴线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一固定环22套设在所有的第四钢筋21的外部,且第一固定环22与所有的第四钢筋21进行焊接固定。
47.在第一固定环22与第四钢筋21进行焊接固定后,为了提高第一固定环22与第四钢筋2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一固定环22与第四钢筋21的连接处可绑上第二绑丝23。在第一钢筋笼2制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将第一钢筋笼2与钢筋架1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在需要将第一钢筋笼2与钢筋架1安装到基坑周围时,直接将第一钢筋12插入到预先在基坑侧壁端打出的预留孔内,并使钢筋架1紧贴在基坑内壁上。或者先将第一钢筋笼2装入到基坑侧壁上的预留孔内,然后再进行钢筋架1的放置,然后将第一钢筋笼2与钢筋架1进行连接。
48.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四钢筋21还可以呈圆台形分布,然后将多个第四钢筋21之间间距较小的一端伸入到土体内。
49.在将第一钢筋笼2伸入到土体内后,并将钢筋架1紧贴到基坑的内壁上后,工作人员还可在第一钢筋笼2与钢筋架1之间连接上第三绑丝24,第三绑丝24可将第四钢筋21与钢筋网11进行连接,或者将第一固定环22与钢筋网11进行连接。无论是第四钢筋21与钢筋网11连接,还是第一固定环22与钢筋网11连接,均可连接在第二钢筋111或第三钢筋112上。
50.参照图1,连接钢筋3垂直或倾斜打入到基坑的侧壁上,连接钢筋3位于土质外的部
分可进行折弯,连接钢筋3可用于钢筋架1的定位,连接钢筋3位于土质外的部分可通过绑丝或焊接与钢筋架1进行连接固定。
51.在钢筋架1上还设有第二钢筋笼5,第二钢筋笼5倾斜设在钢筋架1上,第二钢筋笼5与钢筋网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同样的,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结构将第二钢筋笼5覆盖住。
52.第二钢筋笼5包括多个第五钢筋51和多个第二固定环52,多个第五钢筋51之间互相平行,且多个第五钢筋51之间沿一轴线均匀的分布,多个第五钢筋51的两端平齐,多个第五钢筋51之间呈圆柱体分布。多个第二固定环52沿第五钢筋51的轴线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二固定环52套设在所有的第五钢筋51的外部,且第二固定环52与所有的第五钢筋51进行焊接固定。为了提高第二固定环52与第五钢筋51的稳定性,在第二固定环52与第五钢筋51的连接处绑上第四绑丝53。
53.在进行施工时,预选将第二钢筋笼5放入到预先在基坑侧壁上打出的孔内,然后在放置钢筋架1的时候,将第二钢筋笼5与钢筋架1进行连接固定。
54.在将钢筋架1与第一钢筋笼2、连接钢筋3、第二钢筋笼5连接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在钢筋架1远离基坑侧壁的一侧安装上支护模板,然后向支护模板与基坑侧壁之间形成的区域内浇筑混凝土。
55.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