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96618发布日期:2021-07-16 20:1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


背景技术:

2.雨水花园是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发展起来的,其利用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地面的雨水。
3.目前,检索的一篇授权公告号为cn10419627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功能型雨水花园,其包括预处理设施、蓄水层、渗水设施和溢流设施,其中,预处理设施包括环形边坡和砾石;蓄水层为环形边坡与功能型雨水花园的底部水平围合所构成的空间;渗水设施位于功能型雨水花园的底部;溢流设施包括贯穿蓄水层的厚度方向的溢流管和位于功能型雨水花园的底部的溢流排水管。上述方案通过预处理设施对雨水进行过滤后流入蓄水层,然后再进入渗水设施进一步净化,最后从溢流排水管排出,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将雨水排放至市政雨水管道进行回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方案只是通过渗水设施对雨水进行简单的渗透过滤,并最终通过溢流排水管排至市政排水管道进行回用,因此存在不能很好的对雨水进行深度的净化和回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和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包括雨水汇集模块、截污模块、多层叠水过滤系统、水生态系统、溢流过滤装置、蓄水箱和绿化灌溉系统,所述雨水汇集模块包括透水路面和植草沟,所述植草沟位于透水路面一侧,所述多层叠水过滤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依次设置在与植草沟连通的低洼处,且截污模块设置在植草沟的出水口处,所述水生态系统通过溢流过滤装置与蓄水箱连通,所述蓄水箱上端部连接有输水管道且一侧侧壁的上方连接有外排管道,所述输水管道一端延伸至蓄水箱底部且另一端与绿化灌溉系统的水管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雨水汇集模块汇集到截污模块进行截污过滤,再通过多层叠水过滤系统进行过滤,然后再汇入水生态系统进行深度的净化,最后通过溢流过滤装置过滤后汇集到蓄水箱中,当花园的植物需要灌溉时,通过绿化灌溉系统进行雨水回用灌溉,当蓄水箱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蓄水箱内的水从外排管道排出到市政排水管道。
9.优选的,所述截污模块为格栅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格栅板可以有效的截取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并且格栅板方便人工清渣和更换。
11.优选的,所述多层叠水过滤系统分别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铺设砾石。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铺设砾石,可以对雨水进行
多层次地过滤和净化。
13.优选的,所述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动物群落以及水生微生物群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生态系统中可以构成完整的食物网,从而有效回收和净化水中的有机物杂质。
15.优选的,所述溢流过滤装置包括溢流管以及依次设置在溢流管内的砂滤层、透水土工布层、砾石层和活性炭层,所述溢流管用于接收水生态系统溢流出来的雨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砂滤层、透水土工布层、砾石层和活性炭层可以吸附水生态系统溢流出来的雨水中的浑浊物。
17.优选的,位于截污模块处的所述植草沟的出水口连接有雨水管道,所述植草沟通过雨水管道连接有弃流箱,所述弃流箱内水平设置有封闭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弃流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下侧,所述挡板开设有弃流孔,所述弃流箱内设置有通过浮力封闭弃流孔的浮力组件,所述弃流箱底部开设有污水口,所述污水口与市政污水管道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初期雨水污染比较严重时,弃流装置可以排掉初期雨水,有效的改善雨水的水质。
19.优选的,所述浮力组件包括密封浮球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固定在弃流箱内的顶部,所述伸缩杆下端延伸穿过弃流孔,所述密封浮球固定设置在伸缩杆的下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浮球可以将弃流孔密封。
21.优选的,所述污水口设置有过滤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弃流装置的排污口设置一个过滤网可以有效的过滤一些口径较大的沉积物,避免沉积物造成污水管道堵塞。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雨水通过雨水汇集模块汇集到截污模块进行截污过滤,再通过多层叠水过滤系统进行过滤,然后再汇入水生态系统进行深度的净化,最后通过溢流过滤装置过滤后汇集到蓄水箱中,当花园的植物需要灌溉时,通过绿化灌溉系统进行雨水回用灌溉,当蓄水箱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蓄水箱内的水从外排管道排出到市政排水管道。
25.2.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铺设砾石,可以对雨水进行多层次地过滤和净化。
26.3.当降雨初期雨水污染比较严重时,弃流装置可以排掉初期雨水,有效的改善雨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生态型雨水花园的示意图;
28.图2是实施例2的生态型雨水花园的示意图;
29.图3是实施例2的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雨水汇集模块;2、截污模块;3、多层叠水过滤系统;4、水生态系统;5、溢流过滤装置;6、蓄水箱;7、绿化灌溉系统;8、透水路面;9、植草沟;10、溢流管;11、砂滤层;12、透水土工布层;13、砾石层;14、活性炭层;15、输水管道;16、外排管道;17、雨水管道;18、弃流箱;19、挡板;20、弃流孔;21、密封浮球;22、伸缩杆;23、污水口;2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包括雨水汇集模块1、截污模块2、多层叠水过滤系统3、水生态系统4、溢流过滤装置5、蓄水箱6和绿化灌溉系统7,雨水通过雨水汇集模块1汇集到截污模块2进行简单的过滤,再通过多层叠水过滤系统3进行多层过滤得到比较干净的雨水,然后再将雨水汇入水生态系统4中进行深度净化,最后通过溢流过滤装置5的过滤汇入蓄水箱6中,蓄水箱6中的雨水可供绿化灌溉系统7使用。
35.雨水汇集模块1包括透水路面8和植草沟9,为了更好的汇集雨水,植草沟9与透水路面8之间的过渡部分采用0
‑5°
的下凹式坡度设计,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坡度为5
°
。由于下雨时地面上一些悬浮物和漂浮物会被冲刷到植草沟9内,所以在植草沟9出水口处设置截污模块2,汇集到植草沟9的雨水进入截污模块2时,一些体积比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会被拦截,可以避免这些悬浮物和漂浮物造成后续的装置堵塞。本实施例中,截污模块2采用的是格栅板,格栅板不仅可以有效的拦截悬浮物和漂浮物,而且还方便清洁人员清洁和更换。
36.经过截污模块2简单过滤的雨水汇入多层叠水过滤系统3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多层叠水过滤系统3分别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铺设砾石,可以对雨水进行多层次地过滤和净化;多层叠水过滤系统3和蓄水箱6之间建立有一个水生态系统4,水生态系统4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动物群落以及水生微生物群落,其中,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水生动物群落包括鱼类、虾类、底栖动物以及其它更高级的掠食动物,这样一来,水生态系统4中便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食物链,清洁人员需要做好定期的打捞枯死植物,水生态系统4便可以有效的回收和净化水中的有机物杂质,从而得到更干净的雨水。
37.由于水生态系统4内的水溢流出时会存在一些浑浊物,因此在水生态系统4和蓄水箱6之间设置一个溢流过滤装置5,溢流过滤装置5包括溢流管10以及依次设置在溢流管10内的砂滤层11、透水土工布层12、砾石层13和活性炭层14,溢流管10用于接收水生态系统4溢流出来的雨水,水生态系统4中溢流出来的水依次流过砂滤层11、透水土工布层12、砾石层13以及活性炭层14进行物理过滤和吸附,最后流入蓄水箱6,蓄水箱6内得到比较干净、无异味的水。
38.蓄水箱6的上端部设置有输水管道15且出水口连接有外排管道16,输水管道15一端延伸至蓄水箱6底部,另一端与绿化灌溉系统7的水管连接,当花园内的植物需要灌溉时,绿化灌溉系统7直接通过输水管道15从蓄水箱6内抽取水资源进行灌溉,有效的对雨水进行回用;蓄水箱6内水位到达一定程度时,水才会从外排管道16排出流向市政排水管道,所以当遇到强降雨时,蓄水箱6还可以储存部分雨水,减少降雨径流峰值,缓解市政的排水压力。
39.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通过透水路面8和植草沟9汇集雨水,雨水流向截污模块2进行简单的过滤,然后汇入多层叠水过滤系统3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再通过水生态系统4中的食物链对雨水进行深度的净化,水生态系统4中的水溢流出来并通过溢流过滤装置5的物理吸附得到比较干净的雨水,最后汇入蓄水箱6中,绿化灌溉系统7可从蓄水箱6中抽取水资源进行灌溉,当遇到强降雨时,蓄水箱6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水,缓解市政的排水压力。
40.实施例2:
4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2,位于截污模块2处的植草沟9的出水口连接有雨水管道17,植草沟9通过雨水管道17连接有弃流箱18,由于降雨初期雨水冲洗了大气和地面上的污染物,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要净化干净较为困难,因此将初期雨水汇集到弃流箱18内。
42.参照图3,弃流箱18内水平设置有封闭的挡板19,挡板19位于弃流箱18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下侧,挡板19开设有弃流孔20,弃流箱18内设置有通过浮力封闭弃流孔20的浮力组件,浮力组件包括密封浮球21和伸缩杆22,伸缩杆22上端固定在弃流箱18内的顶部且下端延伸穿过弃流孔20固定设置有密封浮球21,弃流箱18底部开设有污水口23,污水口23与市政污水管道连接。在污水口23处设置一个过滤网24,可以过滤一些口径比较大的沉积物,避免沉积物造成污水管道堵塞。
43.弃流箱18的工作原理为:初期雨水经过截污模块2过滤后通过雨水管道17流入弃流箱18,由于初始状态时,密封浮球21位于挡板19下方,弃流孔20未密封,所以雨水会流向挡板19下方的弃流箱18内,当弃流箱18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密封浮球21在雨水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动堵住弃流孔20使其完全密封,雨水无法再进入,雨水便从弃流箱18的出水口流出,当停止降雨时,通过plc控制器打开弃流装置内的污水口23,初期雨水便从污水口23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为下一次降雨时储存初期雨水做准备。
4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降雨初期时,经过截污模块2过滤后的污染程度较高的初期雨水储存到弃流箱18内并等待降雨结束后释放到市政污水管道,弃流箱18储满初期雨水后,之后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进入多层叠水过滤系统3过滤后再汇入水生态系统4,水生态系统4中的生物更容易存活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以便后续对雨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收,从而对雨水进行深度的净化。
45.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