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
背景技术:2.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人民生活的需要,经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被修建。但是在城市中修建轨道交通工程面临着地面交通、房屋建筑、市政管道等诸多的限制和影响,因此出现了许多预制衬砌的基坑工程。大多数预制衬砌基坑工程需进行围护桩施工,但围护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在主体侧墙施作后便被废弃,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基坑围护桩,将其作为主体结构侧墙的一部分,共同承受土体荷载是一难点。
3.针对基坑围护桩的再次利用,桩
‑
墙叠合技术是一种可以将基坑围护桩和基坑主体结构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的先进技术。但是在现有桩
‑
墙叠合工程中,通过对围护桩凿毛,搭接钢筋,然后现浇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侧墙的同时对桩
‑
墙进行连接,主体结构侧墙采用现浇混凝土形式可以取消主体结构和围护桩之间的空隙,但是需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工序繁杂,并且现浇混凝土结构需等待龄期,施工工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明挖隧道用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可以减少现浇侧墙连接的支模和围护桩凿毛等工序,节省模具和工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包括围护桩和预制结构侧墙,所述预制结构侧墙上预留有横向贯穿的预留孔,所述围护桩的内侧设有桩侧钻孔,所述围护桩和所述预制结构侧墙之间的施工缝、所述预留孔以及所述桩侧钻孔中均注入有锚固胶;所述预留孔中还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插入至所述桩侧钻孔内,另一端通过螺母固定。
6.进一步地,所述预制结构侧墙背离所述围护桩的一侧设有槽口,所述预留孔与所述槽口连通,所述螺母位于所述槽口中。
7.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制结构侧墙上对应每个所述围护桩的位置均设有多个所述预留孔和多个所述槽口,且所述预留孔与所述槽口一一对应。
8.更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预留孔和多个所述槽口均沿竖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预制结构侧墙上。
9.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上还套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预制结构侧墙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桩侧钻孔为盲孔。
11.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一端插入至所述桩侧钻孔的孔底。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与现浇桩
‑
墙叠合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可以减少现浇侧墙连接的支模和围护桩凿毛等工序,节省模具和工期;
14.(2)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结构侧墙可以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施工方便、质量易控制,实现桩
‑
墙叠合结构的现场干法连接,满足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的施工需求;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向围护桩和预制结构侧墙之间的施工缝、桩侧钻孔以及预留孔中注入锚固胶,并在桩侧钻孔和预留孔中插入螺杆后通过螺母紧固,提高围护桩和预制结构侧墙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围护桩和预制结构侧墙成为共同受力的叠合结构。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的螺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的预制结构侧墙的示意图;
20.图中:1、围护桩;2、预制结构侧墙;3、槽口;4、预留孔;5、螺母;6、垫片;7、锚固胶;8、螺杆;9、桩侧钻孔;10、施工缝。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4.如图1
‑
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包括围护桩1和预制结构侧墙2,所述预制结构侧墙2上预留有横向贯穿的预留孔4,所述围护桩1的内侧设有桩侧钻孔9,所述围护桩1和所述预制结构侧墙2之间的施工缝10、所述预留孔4以及所述桩侧钻孔9中均注入有锚固胶7;所述预留孔4中还穿设有螺杆8,所述螺杆8的一端插入至所述桩侧钻孔9内,另一端通过螺母5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预留孔4向围护桩1和预制结构侧墙2之间的施工缝10、桩侧钻孔9以及预留孔4中注入锚固胶7,实现密封并增加锚固力,并在桩侧钻
孔9和预留孔4中插入螺杆8后通过螺母5紧固,提高围护桩1和预制结构侧墙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围护桩1和预制结构侧墙2成为共同受力的叠合结构;同时预制结构侧墙2可以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施工方便、质量易控制,且可以减少现浇侧墙连接的支模和围护桩凿毛等工序,节省模具和工期。
25.进一步地,所述预制结构侧墙2背离所述围护桩1的一侧设有槽口3,所述预留孔4与所述槽口3连通,所述螺母5位于所述槽口3中。本实施例通过槽口3安装垫片6和螺母5,避免对预制衬砌侧墙内侧造成影响。
26.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制结构侧墙2上对应每个所述围护桩1的位置均设有多个所述预留孔4和多个所述槽口3,且所述预留孔4与所述槽口3一一对应。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围护桩1对应的多个所述预留孔4和多个所述槽口3均沿竖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预制结构侧墙2上。本实施例中通过预制结构侧墙2上预留的预槽口3和留孔4,施作后期连接措施,根据预制结构侧墙2的尺寸,每个预制结构侧墙2可对应多个围护桩1,且预制结构侧墙2上对应每个所述围护桩1的位置均预留有一列槽口3及预留孔4,且每个围护桩1的内侧对应预制结构侧墙2的预留孔4的位置均设有桩侧钻孔9,每个桩侧钻孔9、每个预留孔4以及围护桩1和预制结构侧墙2之间的施工缝10内均注入有锚固胶7,且预留孔4与对应的桩侧钻孔9中均安装有螺杆8,进一步增加桩
‑
墙之间的连接力,使桩
‑
墙成为共同受力的叠合结构。
27.进一步地,所述螺杆8上还套设有垫片6,所述垫片6位于所述螺母5与所述预制结构侧墙2之间。本实施例中垫片6和螺母5均安装于螺杆8上且位于槽口3内,且垫片6位于垫片6位于与槽口3底之间,增加螺杆8的锚固力,使桩
‑
墙成为共同受力的叠合结构。
2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桩侧钻孔9为盲孔;所述螺杆8的一端插入至所述桩侧钻孔9的孔底。
29.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的后预制桩
‑
墙叠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预制结构侧墙2制作时即在预制结构侧墙2上完成预留孔4和槽口3的预留,预制结构侧墙2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拼装安放;
31.2)安装完毕后通过预留孔4向围护桩1钻孔,钻孔孔深根据实际工程确定;然后通过预留孔4向围护桩1和预制结构侧墙2之间的施工缝10、桩侧钻孔9以及预留孔4中注入锚固胶7,作为桩
‑
墙间的防水措施并起加强连接锚固作用;
32.3)注胶完成后,插入螺杆8,使螺杆8贯穿预留孔4直到桩侧钻孔9孔底,通过槽口3将垫片6和螺母5依次安装在螺杆8上;
33.4)紧固螺母5,增加围护桩1和预制结构侧墙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围护桩1和预制结构侧墙2成为共同受力的叠合结构。
34.本实施例中的锚固胶可以选用树脂锚固剂或水泥锚固剂。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