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0213发布日期:2021-09-15 00:1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大跨度河道布置多个闸门时,由于每个闸门需布置驱动装置驱动闸门的开合,一般在邻两个闸门之间需布置一个高大的墩以容纳驱动装置室安装驱动装置,形成一个高大的墩阻水断面,对行洪产生障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cn210194575u公开了一种挡水装置,包括闸门、推动杆和拐臂,推动杆与拐臂连接,闸门包括闸门转动轴和门叶,拐臂与闸门转动轴连接,所述推动杆位于闸门转动轴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至少一个拐臂在闸门转动轴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转动,还设置驱动装置室,推动杆被配置在驱动装置室内。该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墩的高度,但根据该份专利附图可知,驱动装置室位于两个闸门中间,门叶在驱动装置室顶部分段,导致门叶与转动轴只有一端约束,另一端自由,受力结构类似于悬臂梁,在顺河流方向上产生更大的变形,导致门叶与门叶之间产生间距,止水效果降低,不但影响美观,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水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门叶、驱动装置、至少两个底轴、河道驱动室;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动杆和拐臂,所述推动杆与拐臂连接,所述拐臂与所述底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推动杆位于底轴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所述挡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水装置,第二止水装置,第三止水装置,第四止水装置,第五止水装置;所述河道驱动室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底轴穿过所述河道驱动室延展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外侧,与门叶连接,通过底轴的转动带动门叶的旋转;所述至少两个底轴包括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所述至少两个门叶包括第一门叶和第二门叶;所述第一止水装置密封第一底轴与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止水装置密封第一底轴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三止水装置密封河道驱动室与门叶的对应位置;所述第四止水装置密封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
4.河道驱动室是指位于河道中用于放置驱动装置的空间,同一根底轴传进河道驱动室后再次从河道驱动室中穿出,河道驱动室两侧外部的底轴与同一个门叶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多个河道驱动室。河道两侧也设置放置驱动装置的驱动室,底轴伸入河道两侧的驱动室后不再穿出。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止水装置与河道驱动室顶部形成驱动室顶部止水面,所述门叶上游设置上游底槛面,所述驱动室顶部止水面与上游底坎面的高度差小于 3米。
6.优选的,所述驱动室顶部止水面与上游底坎面的高度相同。
7.上游底槛面是指门叶底部止水上游侧的底坎面。
8.进一步的,相邻门叶之间具有第五止水装置,当第一门叶与第二门叶处于相同挡水位置时,所述第五止水装置密封第一门叶和第二门叶;或者,相邻门叶之间可设置导流墙,所述第五止水装置密封第一门叶与导流墙,所述第五止水装置密封第二门叶与导流墙。
在第一门叶与第二门叶处于不同的挡水高度时,导流墙可分别于第一门叶或第二门叶实现止水。
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具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用于锁定底轴的位置,进而锁定门叶的位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河道驱动室顶部结构为圆弧形、方形、三角形或锯齿形。圆弧形、方形、三角形或锯齿形是指河道驱动室顶部结构的横截面形状,河道驱动室顶部结构的也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在河道驱动室内。
12.进一步的,所述挡水装置还包括廊道,所述廊道与所述河道驱动室相通。
13.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止水装置为双盲端防水套,所述第一底轴端部和第二底轴端部相邻的一侧共用双盲端防水套。
14.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止水装置为截面为工字型的工字型止水件,所述第一底轴端部与第二底轴端部为台阶状,所述工字型止水件与第一底轴、第二底轴止水。
15.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止水装置为防水套,所述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可以设置阻隔物,所述防水套套设在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外侧。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之间也可以不设置阻隔物。
16.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止水装置为套管止水件,所述第一底轴端部与第二底轴端部为台阶状,所述套管止水件套设于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端部外侧,所述套管止水件与第一底轴、第二底轴止水。
17.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多个底轴、多个门叶、多个河道驱动室、多个第一止水装置、多个第二止水装置、多个第三止水装置、多个第四止水装置、多个第五止水装置,相邻底轴之间采用第四止水装置密封,相邻门叶之间采用第五止水装置密封,底轴与对应河的道驱动室之间采用第一止水装置、第二止水装置密封,门叶与对应河道驱动室之间采用第三止水装置密封。
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降低河道驱动室高度,即降低中墩高度,进而减少阻水面积,使得挡水装置闸门处于开门泄洪状态时水流受阻更小。此外,现有技术门叶在驱动装置室顶部分段,门叶与底轴只有一端约束,另一端自由,受力结构类似于悬臂梁,本实用新型门叶与底轴两端约束,受力结构类似于两端固定梁,本实用新型的受力结构形式更合理,门叶应力减小,门叶沿河道方向的位移减小,进而确保相邻门叶之间的止水装置有效止水,多个门叶处于相同位置时可以位于一个平面,提升整体闸门的美观度,降低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如需调节相邻闸门位于不同挡水高度,可增设导流墙,导流墙宽度远小于中墩的宽度,相邻闸门处于不同挡水高度时,相邻门叶与导流墙之间的止水装置可有效止水。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叶处于闭门蓄水状态的主视图的剖面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叶处于闭门蓄水状态的俯视图的剖面图;
22.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23.图4为图1中d

d截面图;
24.图5为图1中e

e截面图;
25.图6为图1中f

f截面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门叶于开门泄洪状态时,d

d位置的截面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第四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第四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第四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第四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第一门叶与第二门叶之间第五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门叶1、第一门叶11,第二门叶12、驱动装置2、推动杆21、拐臂22、底轴3,第一底轴31,第二底轴32、河道驱动室4、第一侧面41、第二侧面42、第一止水装置5、第二止水装置6、第三止水装置7、第四止水装置8,双盲端防水套81、工字型止水件82、防水套83、阻隔物84、套管止水件85、第五止水装置9、廊道10、锁定孔13、底槛上游面14、驱动室顶部止水面15。
具体实施方式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下方”、“外侧”、“相邻”、“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位于”、“穿过”、“套设”、“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结构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结合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39.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

7、图9

13所示,一种挡水装置,包括门叶1、驱动装置2、底轴3、河道驱动室4,门叶1包括至少第一门叶11和第二门叶12,驱动装置2包括推动杆21和拐臂22,底轴3包括至少第一底轴31和第二底轴32,河道驱动室4包括第一侧面41和第二侧面42,推动杆21与拐臂22连接,拐臂22与底轴3 连接,推动杆21位于底轴3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挡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水装置5,第二止水装置6,第三止水装置7,第四止水装置8,第五止水装置9;底轴3未穿过河道驱动室4的部分与第一门叶11连接,底轴3穿过河道驱动室4延展到第一侧面41和第二侧面42的外侧与第一门叶11连接,通过底轴3的转动带动第一门叶1 的旋转;第一止水装置5密封第一底轴31与第一侧面41;第二止水装置6密封第一底轴31与第二侧面42;第三止水装置7密封河道驱动室4与第一门叶11的对应位置;第四止水装置8密封第一底轴31和第二底轴32;第五止水装置9密封第一门叶 11和第二门叶12,第三止水装置7与河道驱动室4顶部形成驱动室顶部止水面15,所述门叶上游设置上游底槛
面14,驱动室顶部止水面15高于上游底坎面14,驱动室顶部止水面15与上游底坎面14的高度差小于3米。
40.进一步的,第一门叶11与第二门叶12之间可设置导流墙,第五止水装置9密封第一门叶11与导流墙,第五止水装置9密封第二门叶12与导流墙。
41.进一步的,驱动装置2上具有锁定装置,优选的,锁定装置的其中一种方案为:拐臂22上设置锁定孔13,固定驱动装置的土建结构上设置锁定位置,配合锁定销和锁定油缸,在需要固定的位置将锁定销穿过锁定孔并固定在对应的锁定位置。
42.进一步的,河道驱动室4顶部结构为圆弧形、方形、三角形或锯齿形,河道驱动是4顶部可以做成任意形状,只需调整止水装置与河道驱动室相配合实现密封即可。
43.进一步的,驱动装置3被配置在河道驱动室4内,河道驱动室4位于河道中,其内部放置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与底轴3连接并提供底轴驱动动力,在较宽的河道中,需要多个门叶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钢坝,河道驱动室4放置在河道内,河道两侧设置驱动室,靠近岸边的门叶,如第一门叶11一侧设置驱动室,另一侧设置河道驱动室4,位于河道中的门叶,两侧都设置河道驱动室4,河道驱动室设置位置不限,也单独在门叶中间单独设置一个河道驱动室4。
44.进一步的,挡水装置还包括廊道10,廊道10与河道驱动室4相通。
45.当门叶1处于开启泄洪状态时,推动杆21驱动拐臂22转动,将门叶1向下游方向旋转至接近水平位置,由于河道驱动室4的位置较低,河道驱动室4外部的基础结构也低于水平面,因此在门叶1在开启泄洪状态下,水面上无阻水障碍;底轴3 具有两个位置与驱动装置2连接,相较于底轴只有一个位置与驱动装置连接的情况,门叶1结构强度增强,门叶1两端不易产生较大形变,第一门叶11与第二门叶 12之间的位移减小,第五止水装置9可以更好的发挥止水作用,第一底轴31与第二底轴32之间的位移减小,第四止水装置8可以更好的发挥止水作用。
46.如图9

12所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的密封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47.第四止水装置8为双盲端防水套81,第一底轴31端部和第二底轴32端部相邻的一侧共用双盲端防水套81。
48.或者,第四止水装置8为截面为工字型的止水件82,第一底轴31端部与第二底轴32端部为台阶状,工字型止水件82与第一底轴31、第二底轴32止水。
49.或者,第四止水装置为防水套83,第一底轴31与第二底轴32之间可以设置阻隔物84,防水套83套设在第一底轴31端部与第二底轴32端部外侧。阻隔物84也可以不设置。
50.或者,第四止水装置为工字型套管止水件85,第一底轴31端部与第二底轴端 32部为台阶状,工字型套管止水件85套设于第一底轴31和第二底轴32端部外侧,工字型套管止水件85与第一底轴31、第二底轴32止水。
51.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如图1

3、图8

13所示,一种挡水装置,包括门叶1、驱动装置2、底轴3、河道驱动室4,门叶1包括至少第一门叶11和第二门叶12,驱动装置2包括推动杆21和拐臂22,底轴3包括至少第一底轴31和第二底轴32,河道驱动室4包括第一侧面41和第二侧面42,推动杆21与拐臂22连接,拐臂22与底轴3 连接,推动杆21位于底轴3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挡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水装置5,第二止水装置6,第三止水装置7,第四止水装置8,第五止水装置9;底轴3未穿过河道驱动室4的部分与第一门叶11连接,底轴3穿过河道
驱动室4延展到第一侧面41和第二侧面42的外侧与第一门叶11连接,通过底轴3的转动带动第一门叶1 的旋转;第一止水装置5被配置密封第一底轴31与第一侧面41;第二止水装置6 被配置密封第一底轴31与第二侧面42;第三止水装置7被配置密封河道驱动室4 与第一门叶11的对应位置;第四止水装置8密封第一底轴31和第二底轴32;第五止水装置9被配置密封第一门叶11和第二门叶1,第三止水装置7与河道驱动室4 顶部形成驱动室顶部止水面15,所述门叶上游设置上游底槛面14,所述上游底槛面14与驱动室顶部止水面15的高度相同,上游淤泥不会被河道驱动室阻挡,门叶泄洪时,河道驱动室完全不阻水。
52.进一步的,驱动装置2上具有锁定装置,优选的,锁定装置的其中一种方案为:拐臂22上设置锁定孔13,固定驱动装置的土建结构上设置锁定位置,配合锁定销和锁定油缸,在需要固定的位置将锁定销穿过锁定孔并固定在对应的锁定位置。
53.进一步的,河道驱动室4顶部结构为圆弧形、方形、三角形或锯齿形,河道驱动是4顶部可以做成任意形状,只需调整止水装置与河道驱动室相配合实现密封即可。
54.进一步的,驱动装置3被配置在河道驱动室4内,河道驱动室4位于河道中,其内部放置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与底轴3连接并提供底轴驱动动力,在较宽的河道中,需要多个门叶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钢坝,河道驱动室4放置在河道内,河道两侧设置驱动装置室,靠近岸边的门叶,如第一门叶11一侧设置驱动装置室,另一侧设置河道驱动室4,位于河道中的门叶,两侧都设置河道驱动室4,河道驱动室设置位置不限,也单独在门叶中间单独设置一个河道驱动室4。
55.进一步的,挡水装置还包括廊道10,廊道10与河道驱动室4相通。
56.当门叶1处于开启泄洪状态时,推动杆21驱动拐臂22转动,将门叶1向下游方向旋转至接近水平位置,由于河道驱动室4的位置较低,河道驱动室4外部的基础结构也低于水平面,因此在门叶1在开启泄洪状态下,水面上无阻水障碍;底轴3 具有两个位置与驱动装置2连接,相较于底轴只有一个位置与驱动装置连接的情况,门叶1结构强度增强,门叶1两端不易产生较大形变,第一门叶11与第二门叶 12之间的位移减小,第五止水装置9可以更好的发挥止水作用,第一底轴31与第二底轴32之间的位移减小,第四止水装置8可以更好的发挥止水作用。
57.如图9

12所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的密封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58.第四止水装置8为双盲端防水套81,第一底轴31端部和第二底轴32端部共用双盲端防水套81。
59.或者,第四止水装置8为截面为工字型的止水件82,第一底轴31端部与第二底轴32端部为台阶状,工字型止水件82与第一底轴31、第二底轴32止水。
60.或者,第四止水装置为防水套83,第一底轴31与第二底轴32之间可设置阻隔物84,防水套83套设在第一底轴31端部与第二底轴32端部外侧。
61.或者,第四止水装置为工字型套管止水件85,第一底轴31端部与第二底轴端 32部为台阶状,工字型套管止水件85套设于第一底轴31和第二底轴32端部外侧,工字型套管止水件85与第一底轴31、第二底轴32止水。
6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变换,应视
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