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2.随着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执行,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处理器的销量大大增加,厨余垃圾处理器被越来越多的顾客购买及使用。
3.现有的垃圾处理器如专利号为cn201822101660.5(公告号为cn20924383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高效厨房食物垃圾处理器》所示,粉碎室内安装有粉碎刀组,粉碎刀组包括旋转刀组及固定刀组,旋转刀组与固定刀组形成配合,对厨房食物垃圾进行破碎,旋转刀组包括刀盘及若干固定安装在刀盘上的主刀,刀盘与固定刀组之间具有间隙,刀盘上设有若干通孔,刀盘的边缘固定安装有若干辅刀,辅刀包括辅刀刀体,辅刀刀体在靠近固定刀组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刀刃,辅刀刀体在内凹刀刃位于旋转方向后端的一侧设有钩子,钩子与内凹刀刃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该垃圾处理器对旋转刀组进行了诸多设计,比如设置辅刀等以处理骨头等硬质垃圾,垃圾在被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后,直接排入下水道,确实给顾客带去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随着垃圾处理器使用量的用户增多,残渣排到下水管道的量大大增加,增加了下水道堵塞的风险。
5.另外,厨余垃圾中会有很多纤维类的垃圾,比如玉米须等,不易被破碎,且很多不能满足国标小于6.4mm的长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对垃圾进行破碎的垃圾处理器。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对纤维类垃圾进行拉扯以处理纤维类垃圾的垃圾处理器。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
9.刀盘,水平设置;
10.剪切组件,设于刀盘上;
11.壳体,内部具有供刀盘设置于内的腔室,且所述腔室被刀盘分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上部区域相连通的进料口以及与下部区域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邻近刀盘外周沿的研磨槽,所述研磨槽的底部贯通并与下部区域相连通;
12.驱动机构,输出端与刀盘驱动相连,用于驱动刀盘绕自身轴线转动;
13.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研磨槽处设有竖向的剪切板,所述剪切板的边沿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缺口,从而在相邻两个所述缺口之间形成第一研磨齿。
14.为了提高剪切板的剪切效果,所述剪切板沿刀盘周向朝向刀盘的中心线延伸,且剪切板整体位于研磨槽的外部。这样垃圾先被剪切板剪切破碎后,再进入研磨槽中。
15.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垃圾的破碎效果,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位于研磨槽下方并水平设置的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贯通其壁厚的第一通槽,相邻两个前述第一通槽之间形成第二研磨齿。第二研磨齿能够进一步对垃圾进行碰撞和撕扯,进一步防止垃圾排入下水道后堵塞下水道。
16.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对垃圾的破碎效果,所述刀盘下方设有相对其固定的横板,所述横板的外周沿位于环形圈下方,且所述横板的外周沿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槽,相邻两个第二通槽之间形成第三研磨齿。第三研磨齿能够更进一步对垃圾进行碰撞和撕扯,更进一步防止垃圾排入下水道后堵塞下水道。
17.为了使得尺寸较小的垃圾能够直接排到下部区域,而不用经过研磨槽,所述刀盘上开设有贯通其壁厚的过料孔。这样尺寸足够小的垃圾能够直接从过料孔排入到下部区域,然后从出料口排出,减小研磨槽的工作压力。
18.所述壳体可以是一体成型,但是为了便于将刀盘等组件设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并相连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和第二壳体的内部共同形成所述上部区域,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下部区域,所述研磨槽设于第二壳体上,所述刀盘设于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相接处。这样壳体分体设计,可以先将刀盘装配在第三壳体中后,再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在第三壳体上。
19.为了便于在第二壳体上形成研磨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外圈以及环状体,所述外圈的内周壁上沿竖向开设有贯通其底部的凹槽,所述环状体的纵截面呈l型,包括一体相连的竖向壁和横向壁,所述竖向壁与外圈的内壁贴合,且所述竖向壁上开设有与凹槽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横向壁位于凹槽下方,所述横向壁上开设有与凹槽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凹槽共同构成所述研磨槽,所述剪切板设于环状体的内周壁上。
20.所述剪切组件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剪切组件包括转动设于刀盘上的摆动锤以及竖立于刀盘上的刀片。摆动锤和刀片对垃圾进行碰撞、破碎和切割。
21.为了便于设置驱动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为位于壳体下方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壳体的底壁和刀盘驱动相连。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研磨槽处设有第一研磨齿,在剪切组件对垃圾进行破碎后,垃圾从研磨槽处排出时,第一研磨齿能对小颗粒的垃圾进一步进行破碎后,再排入下水道,如此排入下水道中的垃圾的颗粒尺寸极小,减小了下水道被堵塞的概率;另外,因为刀盘相对于研磨圈转动,即刀盘相对于研磨圈转动,故第一研磨齿能对长度较长的纤维垃圾进一步撕扯,进一步减小纤维类垃圾的尺寸。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5.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26.图4为图2中的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剖视图;
27.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28.图6为图2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1.如图1~7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包括壳体2、刀盘1、剪切组件以及驱动机构等。
32.如图2所示,其中壳体2内部具有腔室,刀盘1水平设置在腔室内,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刀盘1驱动相连,以驱动刀盘1绕自身轴线转动。剪切组件设于刀盘1上,本实施例中,剪切组件包括转动设于刀盘1上的摆动锤13以及竖立于刀盘1上的刀片14,摆动锤13和刀片14对垃圾进行碰撞、破碎和切割。
33.腔室被刀盘1分为上部区域21和下部区域22,壳体上开设有与上部区域21相连通的进料口23以及与下部区域22相连通的出料口24,壳体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邻近刀盘1外周沿的研磨槽25,研磨槽25的底部贯通并与下部区域22相连通。
34.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并相连的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和第三壳体28,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和第三壳体28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相连,刀盘1设于第二壳体27和第三壳体28的邻接处,第一壳体26的内部和第二壳体27的内部共同形成上部区域21,第三壳体28的内部形成下部区域22。
35.第二壳体27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上部区域21和下部区域22的研磨槽25,垃圾在上部区域21被破碎组件剪切后,经研磨槽25进入下部区域22。第三壳体28的内径大于第二壳体27的内径,从而使下部区域22的内径大于上部区域21的内径,研磨槽25 竖向延伸,研磨槽25贯通上部区域21的底部并与下部区域22相连通,研磨槽25的侧部和上部区域21相连通。研磨槽25不仅起到过料的作用,在垃圾被刀盘1带动旋转的过程中,研磨槽25也能起到剪切垃圾的作用。
36.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研磨槽25通过如下方式形成:第二壳体27包括外圈 271以及环状体272,外圈271的内周壁上沿竖向开设有贯通其底部的凹槽2711,环状体272的纵截面呈l型,包括一体相连的竖向壁2721和横向壁2722,竖向壁2721与外圈271的内壁贴合,且竖向壁2721上开设有与凹槽2711对应的第一通孔2723,横向壁2722位于凹槽2711下方,横向壁2722上开设有与凹槽2711对应的第二通孔2724,第一通孔2723、第二通孔2724和凹槽2711共同构成研磨槽25。
37.多个研磨槽25处均对应设有竖向的剪切板3,剪切板3位于上部区域21内,剪切板3的一侧边沿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缺口31,从而在相邻两个缺口31之间形成第一研磨齿32,剪切板3的另一侧边沿成型在环状体272的内壁上。剪切板3沿刀盘 1周向朝向刀盘1的中心线延伸,且剪切板3整体位于研磨槽25的外部。这样垃圾先被剪切板3剪切破碎后,再进入研磨槽25中。
38.另外,第三壳体28的侧壁上设有位于研磨槽25下方的环形圈4,环形圈4水平设置,环形圈4上的边沿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贯通其壁厚的第一通槽41,相邻两个前述第一通槽41之间形成第二研磨齿42。自研磨槽25流出的垃圾会经过第二研磨齿 42,第二研磨齿42能够进一步对垃圾进行碰撞和撕扯,进一步防止垃圾排入下水道后堵塞下水道。
39.刀盘1下方设有相对其固定的横板11,横板11的外周沿位于环形圈4下方,且横板11的外周沿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槽111,相邻两个第二通槽111之间形成第三研磨齿112。被第二研磨齿42研磨后的垃圾会经过第三研磨齿112,第三研磨齿112能够更进一步对垃圾进行碰撞和撕扯,更进一步防止垃圾排入下水道后堵塞下水道。
40.为了使得尺寸较小的垃圾能够直接排到下部区域22,而不用经过研磨槽25,刀盘 1上开设有贯通其壁厚的过料孔12,且横板11上开设有与过料孔12对应的过料口。这样尺寸足够小的垃圾能够直接从过料孔12排入到下部区域22,然后从出料口24排出,减小研磨槽25的工作压力。过料孔12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的足够小。
41.如图1、2所示,驱动机构为位于第三壳体28下方的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穿过第三壳体28的底壁和刀盘1驱动相连,当然,也可使刀盘1通过穿出第三壳体28的连接件和电机5的输出轴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8的下方设有筒体31,电机5容置在筒体3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