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6242发布日期:2021-09-08 00: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3.现在的地基一般分填充基础和打桩基础,高层建筑多用于打桩为对抗建筑的压力和拉力,民用房高度底多用于填充基础,但是对于一些中层建筑采用填充后期会下沉厉害,打桩则成本过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包括基桩,所述基桩的中部浇筑有筏基,且基桩的顶部浇筑有柱基,所述柱基之间浇筑有条形基,且条形基沿其横向砌筑有横向砖基,所述柱基外侧浇筑有跺头,且跺头和条形基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横向砖基之间沿其纵向砌筑有纵向砖基,所述条形基和筏基之间浇筑有剪力墙,且剪力墙位于条形基和筏基的边框处中心点,所述基桩内绑扎有柱筋,且柱筋上的钢筋为横三纵四排列,所述柱筋上等距套接有箍筋,且箍筋之间间距不大于二十五厘米,所述条形基上且靠近柱基处绑扎有板筋。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筏基内沿其宽度方向等距排列有第一横筋,且第一横筋的顶部等距排列有第一纵筋,所述第一纵筋沿筏基长度方向排列。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横筋和第一纵筋的接触点绑扎有铁丝,所述第一横筋和第一纵筋距离筏基的底部和顶部的距离相等,所述柱筋交错穿插在第一横筋和第一纵筋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条形基内沿其宽度方向等距排列有第二横筋,且条形基内沿其长度方向等距排列第二纵筋。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柱基内横向等距排列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呈阶梯状放置,所述加强筋合第二纵筋交叉,且加强筋之间倾斜设置有钩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向砖基内铺设有横向拉筋,且横向拉筋的两端绑扎在条形基内,所述横向砖基上每二十五公分距离设有一层横向拉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向砖基内铺设有纵向拉筋,且纵向拉筋的两端绑扎在横向拉筋上,所述纵向砖基上每二十五公分距离设有一层纵向拉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混合型地基结构,从而保证中层建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以及地区的抗压能力和抗拔能力,本装置首先在基坑中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浇筑,由于是中层建筑,因此桩的深度可以减小,从而在保证牢固的基础上减小成本,然后进行筏形地基的浇筑,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在筏形地基上浇筑剪力墙,防止剪力破坏,最后在地基上浇筑基础,本装置基础由条形基础和砖基础混合,可以更好的承载建筑的压力和拉拔力,相对于传统的填充基础更加牢固且具有抗震性,相比较高层建筑的桩基础的成本缩小施工简单。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中筏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中基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柱筋;2、箍筋;3、柱基;4、板筋;5、纵向砖基;6、跺头;7、基桩;8、筏基;9、剪力墙;10、条形基;11、横向砖基;12、第一横筋;13、第一纵筋;14、第二横筋;15、横向拉筋;16、第二纵筋;17、加强筋;18、纵向拉筋;19、钩筋。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中层建筑基础浅埋地基结构, 包括基桩7,基桩7的中部浇筑有筏基8,且基桩7的顶部浇筑有柱基3,柱基3之间浇筑有条形基10,且条形基10沿其横向砌筑有横向砖基11,柱基3外侧浇筑有跺头6,且跺头6和条形基10在同一条直线上,横向砖基11之间沿其纵向砌筑有纵向砖基5,条形基10和筏基8之间浇筑有剪力墙9,且剪力墙9位于条形基10和筏基8的边框处中心点,基桩7内绑扎有柱筋1,且柱筋1上的钢筋为横三纵四排列,柱筋1上等距套接有箍筋2,且箍筋2之间间距不大于二十五厘米,条形基10上且靠近柱基3处绑扎有板筋4。
18.在图2中,筏基8内沿其宽度方向等距排列有第一横筋12,且第一横筋12的顶部等距排列有第一纵筋13,第一纵筋13沿筏基8长度方向排列,第一横筋12和第一纵筋13组成网格起到承载和构造作用,通过和混凝土配合形成整体变成筏形基础。
19.在图2中,第一横筋12和第一纵筋13的接触点绑扎有铁丝,第一横筋12和第一纵筋13距离筏基8的底部和顶部的距离相等,柱筋1交错穿插在第一横筋12和第一纵筋13之间,筏基8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20.在图3中,条形基10内沿其宽度方向等距排列有第二横筋14,且条形基10内沿其长度方向等距排列第二纵筋16,第二横筋14和第二纵筋16。
21.在图3中,柱基3内横向等距排列有加强筋17,且加强筋17呈阶梯状放置,加强筋17合第二纵筋16交叉,且加强筋17之间倾斜设置有钩筋19到承载和构造作用,通过和混凝土配合形成整体变成条筏形基础,其特点是,布置在一条轴线上且与两条以上轴线相交,有时也和独立基础相连,但截面尺寸与配筋不尽相同,另外横向配筋为主要受力钢筋,纵向配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或者是分布钢筋,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下面。
22.在图3中,横向砖基11内铺设有横向拉筋15,且横向拉筋15的两端绑扎在条形基10内,横向砖基11上每二十五公分距离设有一层横向拉筋15,横向砖基11抗压性能好,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简便,造价较低。适用于地基坚实、均匀,上部荷载较小,七层和七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基础工程,横向拉筋15起到连接作用。
23.在图3中,纵向砖基5内铺设有纵向拉筋18,且纵向拉筋18的两端绑扎在横向拉筋15上,纵向砖基5上每二十五公分距离设有一层纵向拉筋18,纵向砖基5可以稳定横向砖基11,防止横向砖基11在填充后扩张。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进行放线和定点,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当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时,在定点位置向下打入桩孔,将柱筋1放入孔洞里并浇筑硂,浇筑到基坑底部平面时绑扎第一横筋12和第一纵筋13,并且第一纵筋13放置在第一横筋12上,第一横筋12底部放有水泥保护块,再次进行建筑,初凝后进行养护,完全干燥后形成筏基8,随后在筏基8的四边中点浇筑剪力墙9,同时建筑剩下的柱筋1,养护后进行回填,回填到基坑一半时,建筑基础,首先绑扎第二横筋14、第二纵筋16、加强筋17以及钩筋19,支护模板在第二横筋14和第二纵筋16内浇筑c30砼,在加强筋17和钩筋19内浇筑c35砼,浇筑时在第二纵筋16内侧绑扎横向拉筋15,在横向拉筋15之间绑扎纵向拉筋18,养护后在横向拉筋15和纵向拉筋18上砌筑横向砖基11和纵向砖基5,最后进行土方回填。
2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