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石质边坡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垮塌的生态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2831发布日期:2021-11-15 22:3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防止石质边坡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垮塌的生态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止石质边坡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垮塌的生态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2.西北地区由于存在土壤ph值偏碱性(多为8.3左右)、年降雨量不足、蒸发量大、砂性土壤等客观因素,常规的客土(tbs)施工方法使用的高分子粘合剂在土壤中分解时间为12~24个月,在边坡大于45度时,成型后基材强度欠佳,抗雨水冲刷弱,无法保证中远期防护景观效果,在西北地区沿用受限。而传统植被混凝土(cbs)边坡防护工艺使用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筋锚杆挂设丝径为1.5mm的单层镀锌铁丝网,挂网锚杆入岩深度为40~50cm,喷植厚度均在10cm左右的工艺来维持边坡稳定;这种方法仅适合南方湿润多雨气候下浅层岩石边坡(土质基本为黏土)绿化使用。在西北地区沿用类似的施工工艺,不能保证防护边坡植被中长期的生长效果,且极易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垮塌现象,一年以后基本无法复绿,无法达到基本的生态防护效果。
3.cn201710240793.8中提供了一种高陡边坡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在高陡边坡凿岩增加条状u型糙面,在u型糙面凹部放置黄麻纤维生物棒,然后再铺挂络合营养结构网,最后喷射植被混凝土生物培育混合料。该技术方案中需要在边坡岩石上以人工凿岩的方式增加条状u型糙面,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所使用的黄麻纤维生物棒需要填充较多的其他材料,黄麻纤维生物棒的使用量也较大,导致施工成本较高。
4.cn202010238760.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山区高速石质边坡的植被混凝土绿化结构及方法,该绿化结构包括设于边坡坡面上的基层,基层上设有网层,该网层上设有过渡层,该过渡层上设有植被混凝土层,该植被混凝土层上铺设有无纺布;边坡坡面上还间隔插设有多个锚杆,多个所述锚杆露出坡面的一端穿过所述基层与所述网层连接。其中,在施工初期起到固定混凝土植被层作用的是过渡层,该过渡层包括多层农作物秸秆层和多层干植条层。该技术方案适合使用在植被混凝土层要求不太厚的施工工程中,一旦因为地理条件限制和气候原因需要增加植被混凝土层的厚度时,秸秆层和干植条层就很难达到稳固植被混凝土层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石质边坡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垮塌的生态防护系统,通过加厚生态防护生长层,利用绿色砼添加剂改变胶结材料,保证完全中和基层和生长层ph值;并通过安装减力格的方式来防止因局部受力过于集中造成植被混凝土垮塌,从而保持防护坡面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又保证了植物根系在生长层内自然生长形成网状,达到后期生态防护的目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防止石质边坡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垮塌的生态防护系统,所述生态防护系统包
含设于石质边坡坡面的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所述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包含有机层和含草籽的混合基层;所述有机层设于所述坡面上;另设有网状结构于所述有机层表面;所述含草籽的混合基层设于所述网状结构上;在所述坡面上阵列插设有若干个锚杆;将两个竹制片材上下并排绑扎在相邻两个所述锚杆上构成一个减力格;每个所述锚杆有一部分伸出所述有机层,所述锚杆伸出所述有机层的部分朝向所述竹制片材弯曲以固定所述网状结构和所述竹制片材;所述含草籽的混合基层表面设有无纺布。
8.本技术方案采用将两个竹制片材上下并排绑扎于相邻两个锚杆上制作成一个减力格,该减力格既能承载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因加厚而产生的自然下坠力,又能将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的局部重量均匀分散到整个边坡,防止因局部受力过于集中造成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垮塌。除此之外,本技术还能保证植物根系在生长层内自然生长形成网状,达到后期生态防护的目的。所使用的竹制片材若干年后自然腐烂降解成为边坡植被混凝土的有机肥料。
9.优选地,所述竹制片材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竹制片材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坡面平行,沿其宽度方向与所述坡面垂直;所述竹制片材的宽度为5~8cm,长度为 100~180cm。
10.优选地,所述网状结构包含若干个金属支网。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金属支网的宽度为1.5~3.2米,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支网的边缘有重叠,重叠宽度为10~15cm。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金属支网为双曲六角镀锌铁丝网。
13.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锚杆之间的距离为0.8~1.5m。
14.优选地,所述减力格呈梅花桩形状布置在所述坡面上。
15.进一步优选地,任意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减力格之间的距离为0.75~1.25m,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所述减力格之间的距离为0.75~1.25m。
16.优选地,所述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的厚度为14~16cm。
17.优选地,所述锚杆为直径16mm的螺纹钢筋锚杆,其入岩深度为2米。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加厚植被混凝土生长层,利用绿色砼添加剂改变胶结材料,保证完全中和植被混凝土生长层ph值,从而改变西北地区的边坡生态环境,使得环境条件适宜绿植生长。(2)通过合理分析边坡整体受力情况,改变传统锚杆和网材的规格和材质结构,选择竹制片材来安装减力格,从而加强了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的稳定性。减力格既能承载植被混凝土生长层因加厚而产生的自然下坠力,又能将植被混凝土的局部重量均匀分散到整个边坡,防止因局部受力过于集中造成植被混凝土垮塌,竹制片材若干年后还能自然腐烂降解成为边坡植被混凝土的有机肥料。(3)从施工开始到中远期全程无任何公害,符合国家现行水保环保、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1的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生态防护系统剖面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1的减力格设置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1的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生态防护系统正视图。
22.图4为实施例2的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生态防护系统剖面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2的减力格设置示意图。
24.图6为实施例2的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生态防护系统正视图。
25.图中:1、坡面;2、锚杆;3、锚孔;4、竹制片材;5、网状结构;6、有机层;7、含草籽的混合基层;8、无纺布;9、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10、减力格;11、混凝土预制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石质边坡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垮塌的生态防护系统,包含设于石质边坡坡面1的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9,所述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包含有机层6和含草籽的混合基层7;所述有机层6设于所述坡面1上;另设有网状结构5于所述有机层6表面;所述含草籽的混合基层7设于所述网状结构5上;在所述坡面1上间隔插设有若干个锚杆2;将两个竹制片材4上下并排绑扎在相邻两个所述锚杆2上构成一个减力格10,所述竹制片材4为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长条状结构,且所述竹制片材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坡面1平行,沿其宽度方向与所述坡面1垂直;每个所述锚杆2垂直插入所述坡面1且有一部分伸出所述有机层6,所述锚杆2伸出所述有机层6的部分朝向所述竹制片材弯曲以固定所述网状结构5和所述竹制片材4;所述含草籽的混合基层7表面设有无纺布8。
29.该系统的建设包括以下步骤:
30.(1)清理坡面1,将石质边坡表面有碍施工的碎石、杂物、浮土等障碍物清理干净,并嵌补坡面坑洞;
31.(2)在所述坡面1上布设若干锚孔3,在每个锚孔3中安装相应的锚杆2,锚杆 2选用直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锚杆,将其沿与坡面1垂直的方向插入岩石中,深入岩石的深度为2米,锚杆2的杆头伸出所述坡面1的长度为15cm左右;锚孔3中灌入m30水泥砂浆固定锚杆2;
32.(3)安装减力格10于所述坡面1上,所述减力格10由两个竹制片材4上下并排绑扎于相邻两个所述锚杆2上构成;竹制片材4选用宽度为5cm,长度为150cm的成熟度高的竹制品;所述减力格10呈梅花桩形状分布于所述坡面1上,左右相邻的两个减力格之间的距离为1米,前后相邻的两个减力格之间的距离为1米;
33.(4)铺设丝径为2.5mm、宽度为1.5m的网状结构5于所述坡面1上,相邻两个网状结构5并排拼接在一起并且它们的边缘不重合;
34.(5)拌和有机层6的材料,高压喷射所述有机层6于所述坡面1上,喷射厚度为 11~12cm;所述有机层6包含绿化基材和土壤基材;待所述有机层6成型后,所述网状结构5位于所述有机层6的表面,步骤(2)中的锚杆伸出所述有机层6的表面的长度为3~4cm,将锚杆2伸出有机层6的部分朝向竹制片材4的方向打弯使其贴合所述有机层6的表面从而固定所述网状结构5和所述竹制片材4;按1m3喷射1500kg所述有机层6来计算,所述绿化基材的技术指标为(以下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35.胶结材料水泥含量:2.5%,
36.绿色砼添加剂含量:1.25%,
37.保水材料与高分子保水剂按1:200比例混合后的含量:0.18%,
38.粘合剂含量:0.18%,
39.有机肥量:0.4~0.5%,
40.腐殖质含量:3%,
41.有机质含量:9%;
42.所述土壤基材为本地切沟土。所述绿化基材与所述土壤基材混合均匀后得到的所述有机层6的ph值为6.5~8.0,该ph值为适宜绿植生长的ph范围。
43.(6)拌和所述有机层6的材料和草种得到含草籽的混合基层7,将所述含草籽的混合基层7高压喷射于所述有机层6的表面上,喷射厚度为3~4cm;所述草籽为草、灌木、乔木等植物的混合种子,以乡土乔木和灌木种子为主,适量结合适宜本地生长的草种;草、灌木、乔木、花种子的比例按3:5:1:2配制;其中草和花主要选用黑麦草、紫花苜蓿、宽叶百喜草、白三叶、菊科草花等,灌木主要选用紫穗槐和柠条,乔木主要选用刺槐,喷播总量约55g/m2。
44.(7)在所述含草籽的混合基层7的表面覆盖无纺布8,喷灌水养护至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9成型;所述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9包含所述有机层6和所述含草籽的混合基层7;
45.(8)拆除无纺布8,对所述植被混凝土加厚生长层9进行日常养护和管理。
46.实施例2
47.参照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实施步骤相同,区别在于,步骤(2)中每个锚杆2套设于相应的混凝土预制垫块11,所述混凝土预制垫块11是设有通孔的棱长为11cm的正方体,该通孔的孔径略大于锚杆2的直径;所述混凝土预制垫块11的作用是更好地支撑起网状结构5使得网状结构5与所述坡面1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步骤(3)中两个竹制片材4上下并排绑扎在套设于相邻两个锚杆2 上的混凝土预制垫块11上构成减力格10,任意两个左右相邻的减力格10之间的距离为1米,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减力格之间的距离为1.25米;所述竹制片材的宽度为8cm,长度为170cm。步骤(4)中所述网状结构5为双曲六角镀锌铁丝网,每个双曲六角镀锌铁丝网的宽度为2米,丝径为2.5mm,相邻两个双曲六角镀锌铁丝网之间相互交叠的长度为15cm。
48.需要说明的是,竹制片材4的规格选择应根据植被混凝土的厚度不同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中优先选择宽度为5~8cm,长度为100~180cm的成熟度高的竹制片材。任意相邻的两个减力格10之间的距离根据施工当地的地理条件不同而不同,本实用新型优先选择设置任意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减力格之间的距离为0.75米~1.25米,设置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所述减力格之间的距离为0.75米~1.25米。网状结构5可以是塑料网状结构、绳网、单曲金属勾花网、双曲金属丝网等,本实用新型中优先选择镀锌铁丝网,进一步优选双曲六角镀锌铁丝网;每个网状结构5的宽度为1.5~3.2米,相邻两个网状结构5之间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若重叠则重叠的宽度为10~15cm。相邻两个锚杆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施工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中优先选择的距离为0.8~1.5m。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保护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