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8077发布日期:2021-11-29 13:4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属于水利工程领域,适用于直立式挡墙护岸的生态化改造施工。


背景技术:

2.虽然直立式护岸在约束水的行为、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及防洪排涝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它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裁弯取直使得洪水径流速度加快,泥沙量增加,洪水压力转嫁到下游;河床的硬化使河岸的地下水位下降、水量调节功能减弱;河道被完全渠道化,割裂了水体和土壤的关系,导致水生态环境和陆域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受到影响,水土之间的循环系统及天然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遭到破坏,使河道滨岸带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步造成水体与陆地环境、生态的恶化。
3.目前各城市河道护岸中直立式护岸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且大规模整治河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城市河道重建几乎不可能。因此,对现有的城市河道直立式护岸进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研发一种调蓄净水性能强、通透性好、生态性能突出、亲水性与观景效果良好的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十分重要。本实用新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而成的,应用于实际直立式挡墙护岸的生态化改造施工中必将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直立式护岸存在的水量调节功能弱、水陆生态环境割裂、自我净化能力差、亲水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该生态护岸结构调蓄净水性能强、通透性好、生态性能突出、亲水性与观景效果良好、实现了水陆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
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生态防护区、生态水槽区、景观护坡区;所述的生态防护区在背水一侧依此设置生态水槽区以及景观护坡区;所述的生态防护区由既有挡墙、外罩装置以及鱼巢桩组成;所述的既有挡墙顶部设置外罩装置、临水侧底部设置鱼巢桩;所述的外罩装置内部设置碎石、顶部设置顶部种植槽;所述的外罩装置由临水板、背水板、连接板组成;所述的临水板板面上设置过水口a;所述的背水板板面上设置过水口b以及螺栓孔、前侧设置临水侧种植槽;所述的临水板与背水板通过连接板连接形成整体;所述的鱼巢桩由桩与鱼巢箱组成;所述的桩顶部设置鱼巢箱;所述的鱼巢箱临水侧设置鱼巢孔;所述的生态水槽区由砂石料、种植土a、水体以及透水土工布a组成;所述的生态水槽区由下至上依此设置透水土工布a、砂石料、种植土a以及水体;所述的砂石料中设置排水管;所述的景观护坡区由生态栈道、生态台阶、碎石层以及透水步道板组成;所述的景观护坡区坡脚部位设置生态栈道,坡面部位设置生态台阶,坡顶部位设置透水步道板;所述的生态栈道背部以及生态台阶底部设置碎石层;所述的碎石层上端处
理成低凹状并设置种植土b形成植草沟;所述的碎石层底部设置透水土工布b;所述的生态栈道由栈道桩、横梁、透水挡土板、挑梁、顶框、嵌固框、仿木栏杆、透水踏板组成;所述的栈道桩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框架,框架内设置透水挡土板;所述的栈道桩顶部设置挑梁,挑梁顶部设置顶框;所述的顶框内部设置嵌固框,嵌固框上设置透水踏板;所述的顶框前端设置仿木栏杆;所述的生态台阶底部设置嵌固齿、内侧设置c型种植槽;所述的c型种植槽底部设置渗水孔。
7.优选地,所述的外罩装置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既有挡墙顶部。
8.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护岸结构分区设计维护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护岸改造设计,将传统护岸分为防护区、生态水槽区和景观护坡区,其中防护区可以防船行波冲刷、生态水槽区可为动植物及微生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景观护坡区可方便居民临水赏景。各区域结合各自作用、特点差异化设计,满足了不同习性的动植物生长需要,维护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
10.(2)提升了护岸结构净化水质的功能。生态护岸改造,构建了健康稳定的河道滨岸带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增多,植物生长茂盛,这些都能提高河流水体的水质和自我净化能力。此外,改造后的生态水槽可以有效的截留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物、削减初期雨污的入河量,体现了海绵城市六字诀中“净”化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了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
11.(3)防护区在抵御船行波冲刷的同时实现了护岸结构的通透性。防护区通过对既有挡墙的部分保留抵挡船行波和水流对岸坡的冲刷,为后方生态系统构建区和自然景观区提供保证。既有挡墙上部安装的外罩装置实现了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的水土交换,保持了护岸结构的通透性,外罩装置上部的过水口及碎石为河道与后侧生态水槽保持水体畅通及小型水生动物互通提供了通道。
12.(4)生态水槽区提供了有价值的动植物生存环境。生态水槽作为功能显著的河道滨岸带生态系统构建区,利用前沿防护区挡墙对船行波浪、水流的遮挡掩护,维持生态水槽区域内平稳的水域环境,是鱼、虾、蛙产卵的最佳之处,同时也是小型浮游动物、鱼类、鸟类等的栖息地,喜水植物在生态水槽中错落布置,为生物群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空间,也为两栖动物、各类昆虫等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繁衍环境,满足了不同习性的动植物生长需要,维持河道滨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13.(5)景观护坡区提供了观景条件并实现了调蓄功能。景观护坡区内安装预制生态栈道,在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将栈道与生态挡墙整合化设计,并在景观护坡区内形成了“生态台阶

碎石层

生态栈道

生态水槽”的雨水径流存储过滤系统。同时,碎石层材料可以利用拆除挡墙块体,实现了废物有效利用的环保理念。此外,生态栈道也为游人提供了良好的垂钓赏景条件,观景性较好。
附图说明
14.图1是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分区示意图;
15.图2是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剖面图;
16.图3是外罩装置立体图;
17.图4是鱼巢桩立体图;
18.图5是生态栈道立体图;
19.图6是生态台阶立体图。
20.图中:1.生态防护区,2.既有挡墙,3.外罩装置,301.临水板,3011.过水口a,302.背水板,3021.过水口b,3022.螺栓孔,303.连接板,304.临水侧种植槽,305.碎石,306.顶部种植槽,4.鱼巢桩,401.桩,402.鱼巢箱,4021.鱼巢孔,5.常水位,6.生态水槽区,601.砂石料,602.种植土a,603.水体,604.透水土工布a,605.排水管,7.景观护坡区,8.生态栈道,801.栈道桩,802.横梁,803.透水挡土板,804.挑梁,805.顶框,806.嵌固框,807.仿木栏杆,808.透水踏板,9.生态台阶,901.c型种植槽,902.渗水孔,903.嵌固齿,10.堤岸,11.透水土工布b,12.碎石层,13.种植土b,14.透水步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某直立式护岸改造工程,既有挡墙为l型钢筋砼挡墙,既有挡墙原高程为4.2m,河道常水位高程为2.5m~2.8m,采用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
22.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景观栈道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生态防护区1、生态水槽区6、景观护坡区7;生态防护区1在背水一侧依此设置生态水槽区6以及景观护坡区7。
23.如图2所示,生态防护区1由既有挡墙2、外罩装置3以及鱼巢桩4组成;既有挡墙2顶部安装外罩装置3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临水侧底部打设鱼巢桩4,外罩装置3的顶高程为4.2m;外罩装置3内部填筑碎石305、顶部安装顶部种植槽306,碎石305材料采用拆除挡墙块体加工;生态水槽区6由砂石料601、种植土a602、水体603以及透水土工布a604组成;生态水槽区6由下至上依此设置透水土工布a604、砂石料601、种植土a602以及水体603;砂石料601中埋设排水管605。砂石料601厚度150mm、种植土a602厚度150~350mm、水体603深度为300mm~500mm。生态水槽区6前沿靠近挡墙防护区选择生长健壮水生植物(长根草、千屈菜),生态水槽区6中选择生长旺盛、自我繁殖和更新能力强的植物(香蒲、黄菖蒲、黄馨);景观护坡区7由生态栈道8、生态台阶9、碎石层12以及透水步道板14组成;景观护坡区7坡脚部位打设生态栈道8,坡面部位铺设生态台阶9,坡顶部位铺设透水步道板14;生态栈道8背部以及生态台阶9底部填筑碎石层12;碎石层12上端处理成低凹状并设置种植土b13形成植草沟;碎石层12底部铺设透水土工布b11;碎石层12材料采用拆除挡墙块体加工。
24.如图3所示,外罩装置3由临水板301、背水板302、连接板303组成,外罩装置3为c20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壁厚150mm;临水板301板面上开设过水口a3011;背水板302板面上开设过水口b3021以及螺栓孔3022、背水板302前侧挑出临水侧种植槽304;临水板301与背水板302通过连接板303连接形成整体。
25.如图4所示,鱼巢桩4由桩401与鱼巢箱402组成,鱼巢桩4为c20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桩401顶部设置鱼巢箱402;鱼巢箱402临水侧开设鱼巢孔4021,桩401截面尺寸为250mm
×
250mm、桩长2m,鱼巢箱402纵向截面尺寸为800mm
×
800mm、壁厚150mm。
26.如图5所示,生态栈道8由栈道桩801、横梁802、透水挡土板803、挑梁804、顶框805、嵌固框806、仿木栏杆807、透水踏板808组成,生态栈道8为c20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栈道桩
801之间通过横梁802连接形成框架,框架内设置透水挡土板803;栈道桩801顶部设置挑梁804,挑梁804顶部设置顶框805;顶框805内部设置嵌固框806,嵌固框806上设置透水踏板808;顶框805前端设置仿木栏杆807,栈道桩801桩身截面尺寸为200mm
×
200mm、桩长2.5m,透水挡土板803采用透水混凝土加工、尺寸为350mm
×
350mm,挑梁804悬挑长度为750mm,透水踏板808采用透水混凝土加工、尺寸为600mm
×
600mm。
27.如图6所示,生态台阶9底部设置嵌固齿903、内侧设置c型种植槽901;c型种植槽901底部设置渗水孔902。生态台阶9为c20预制混凝土构件,长300mm、宽300mm、高200mm。
28.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