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8000发布日期:2021-09-18 02:3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沉井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力隧道的日渐增多,顶管法在电力隧道中应用较多,该顶管法工作井用的最多的是沉井。沉井主要由套井、井壁和刃脚组成,其中刃脚位于井壁的下方与井壁的底面固定连接。
3.目前,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7862962u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其包括井壁刃脚,井壁刃脚包括连接成整体的外侧竖向板、内侧竖向板、水平板和加劲板,井壁刃脚通过对拉螺杆装配于沉井井壁上;外侧竖向板贴合井壁外侧,内侧竖向板贴合井壁内侧,水平板贴合井壁底,外侧竖向板和内侧竖向板之间通过穿过井壁的对拉螺杆与井壁铰接,外侧竖向板和内侧竖向板均伸出井壁底以下,且外侧竖向板长于内侧竖向板,直角三角形的加劲板位于水平板下方,加劲板垂直连接外侧竖向板、内侧竖向板和水平板,加劲板与外侧竖向板、内侧竖向板和水平板围成直角三角形断面结构的井壁刃脚的刃尖。装配刃脚时,将加劲板与井壁连接后,将外侧竖向板与内侧竖向板分别与井壁的外壁以及内壁进行抵接,然后通过对拉螺杆对外侧竖向板和内侧竖向板进行固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加劲板的表面为光滑结构,当向加劲板的内侧浇筑混凝土后,容易出现混凝土定型后,与加劲板粘接不牢固,进而导致刃脚结构与混凝土连接不牢固的情况,进而导致刃脚的稳定性差,从而使得井壁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刃脚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井壁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包括井壁刃脚,井壁刃脚包括连接成整体的外侧竖向板、内侧竖向板、水平板和加劲板,井壁刃脚通过对拉螺杆装配于沉井井壁上,加劲板靠近内侧竖向板的侧壁开设有卡接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沉沉井后,刃脚与地面开设的井口底壁抵接,然后,向井口内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流动至卡接槽内。与传统技术相比,卡接槽的设置,能够盛放混凝土,提升混凝土与加劲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当混凝土浇筑至卡接槽内,能够对刃脚起到支撑的作用,提升混凝土与加劲板之间粘接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升刃脚在井口内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卡接槽的内顶壁呈倾斜状,卡接槽内顶壁远离卡接槽的开口端向下倾斜。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槽的顶端呈倾斜状设置,能够提升卡接槽内盛放的混凝土的容量,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凝土在卡接槽内与卡接槽内壁之间粘接的接触面
积,进一步提升卡接槽对混凝土的卡接以及限位效果,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刃脚的稳定性,提升沉井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加劲板靠近外侧竖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井下放至井口的过程中,外侧竖向板始终与井口的侧壁抵接,同时外侧竖向板下降带动加强板下降,使得加强板的外侧壁始终与井口的侧壁抵接,进而能够减少外侧壁与井口内壁之间的磨损,提升外侧板的强度,同时能够提升井壁刃脚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13.可选的,所述加强板的底端与加劲板的底端齐平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的底端与加劲板的底端齐平设置,能够提升刃脚结构带动井壁下沉时的顺畅性,同时加强板的底端与加劲板的底端齐平设置,能够提升加劲板与井口底壁的接触面积,能够提升刃脚与井口底壁之间抵接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升沉井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加强板的顶端呈倾斜状,加强板靠近井壁的一侧向上倾斜,顶端与外侧竖向板的底端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的顶端与外侧竖向板的底端抵接,能够对外侧竖向板起到支撑作用,提升外侧竖向板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升外侧竖向板与井壁之间抵接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水平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遇水膨胀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遇水膨胀层能够减少雨水经过拼接缝渗入到刃脚结构中,进而能够减少雨水渗入到沉井内,进而能够保证刃脚连接的密封性。
19.可选的,所述内侧竖向板靠近井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遇水膨胀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遇水膨胀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内侧竖向板与井壁之间的拼接缝处进行密封,进一步减少雨水经过刃脚结构进入到沉井内,进一步保证刃脚结构的密封性。
21.可选的,所述外侧竖向板靠近井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遇水膨胀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遇水膨胀层的设置,能够对外侧竖向板与井壁之间的拼接缝处进行密封,进一步减少雨水经过刃脚结构进入到沉井内,进一步保证刃脚结构的密封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卡接槽的设置,能够盛放在沉井内部浇筑的混凝土,提升混凝土与加劲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升混凝土与加劲板之间战绩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升沉井的稳定性;
25.2、加强板的设置,能够对加劲板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能够分担井口内壁对加劲板的作用力,进而能够保证加劲板的使用寿命;
26.3、第一遇水膨胀层的设置,能够减少雨水渗入到沉井内的情况,提升刃脚结构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旨在展示第二遇水膨胀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井壁刃脚;11、外侧竖向板;111、第三遇水膨胀层;12、内侧竖向板;121、第二遇水膨胀层;13、水平板;131、第一遇水膨胀层;132、第四遇水膨胀层;14、加劲板;141、卡接槽;142、加强板;2、井壁;3、对拉螺杆;3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参照图1,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包括井壁刃脚1,井壁刃脚1包括连接成整体的外侧竖向板11、内侧竖向板12、水平板13和加劲板14,井壁刃脚1通过对拉螺杆3装配于沉井井壁2上,其中加劲板14靠近内侧竖向板12的侧壁开设有卡接槽141。
32.参照图1,井壁2竖直设置,水平板13水平位于井壁2的下方,水平板13的横截面与井壁2底端的横截面相同,水平板13的长度方向与井壁2的长度方向相同,水平板13的顶面粘接有第一遇水膨胀层131,水平板13的底面粘接有第四遇水膨胀层132。第一遇水膨胀层131的顶面与井壁2的底面粘接。
33.参照图1,加劲板14竖直位于井壁2的下方,加劲板14顶端的截面与井壁2底端的截面相同,加劲板14的顶面与第四遇水膨胀层132粘接,加劲板14靠近井壁2中心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141,卡接槽141的内顶壁呈倾斜设置,卡接槽141内顶壁远离开口的一侧向下倾斜。加劲板14远离卡接槽14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板142,加强板142的顶端低于加劲板14的底端,加强板142的顶端位于卡接槽141的上方。加强板142的端呈倾斜设置,靠近加劲板14的一端向上倾斜。
34.安装井壁2与井壁刃脚1时,将连接成整体的外侧竖向板11、内侧竖向板12、水平板13和加劲板14通过对拉螺杆3装配于沉井井壁2上。
35.结合图1和图2,内侧竖向板12竖直位于井壁2内侧,内侧竖向板12的长度方向与井壁2的长度方向相同,内侧竖向板12的侧壁与井壁2内壁抵接,内侧竖向板12的底端与卡接槽141开口的顶端齐平设置。内侧竖向板12靠近井壁2的侧壁粘接有第二遇水膨胀层121,第二遇水膨胀层121与井壁2紧密抵接。
36.结合图1和图2,外侧竖向板11竖直位于井壁2外侧,外侧竖向板11的长度方向与井壁2的长度方向相同,外侧竖向板11的底端低于井壁2的底端,外侧竖向板11的侧壁与井壁2外侧壁抵接,外侧竖向板11的侧壁与加劲板14的侧壁抵接;外侧竖向板11的底端与加强板142的顶端抵接。外侧竖向板11靠近井壁2的侧壁粘接有第三遇水膨胀层111,第三遇水膨胀层111靠近井壁2的一侧与井壁2抵接。
37.参照图1,对拉螺杆3位于加劲板14的上方,对拉螺杆3的一端依次穿过外侧竖向板11、井壁2和内侧竖向板12,与螺母31螺纹连接。
38.将第三遇水膨胀层111与井壁2以及加劲板14贴合后,将第二遇水膨胀层121与井壁2内侧以及加劲板14内侧进行贴合,然后将对拉螺杆3依次穿过外侧竖向板11、井壁2以及内侧竖向板12与螺母31螺纹连接。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井壁刃脚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对加劲板14以及井壁2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对拉螺杆3将外侧竖向板11、井壁2以及内侧竖向板12进行
连接。
40.卡接槽141的设置,能够提升加劲板14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升混凝土与加劲板14之间的粘接效果,提升加劲板14下落至井口内后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升刃脚的稳定性以及整个沉井的稳定性。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