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9347发布日期:2021-09-25 11:3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受制于城市空间限制,许多大型建筑都开始兴建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工程。继而,基坑支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受制于施工机械和建设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常存在混凝土灌注桩和预应力拉筋的受力性能差、现场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3.目前急需一种能提升预应力拉筋的抗拔力、改善预应力拉筋的受力性能的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改善混凝土灌注桩和预应力拉筋的受力性能、提高桩侧锚固梁的布设效率的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装配在边侧设有混凝土灌注桩的墙背土体的边侧,包括:设置在墙背土体上的墙背补强区,设置在混凝土灌注桩上的补强套管,锚筋插设孔穿过墙背补强区和补强套管设置,桩侧锚固梁贴合连接于混凝土灌注桩的一侧,桩侧锚固梁面向混凝土灌注桩的接缝处设置间隙压浆管,桩侧锚固梁的中间部位预设对应锚筋插设孔设置的锚筋穿设孔,预应力拉筋一端自混凝土灌注桩穿过墙背补强区后插入墙背土体内,另一端锚固于桩侧锚固梁上,锚筋插设孔内部的空隙内注浆形成锚固注浆体。
6.相较现有技术,本方案具有以下好处和有益效果:
7.(1)本实用新型对墙背土体进行分区,有效减小墙背土压力;同时,在底端注浆形成墙背补强区,可起到减小预应力拉筋压应力的作用,提升预应力拉筋的抗拔力。
8.(2)本实用新型包括锚固管筋与预应力拉筋组合,并在锚固管筋与预应力拉筋之间设置了第一压扩筋和第二压扩筋,一次张拉后,第一压扩筋和第二压扩筋会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撑扩,在锚固管筋外侧形成刚性承载支盘,改善预应力拉筋的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图;
10.图2是图1间隙压浆管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

混凝土灌注桩;2

墙背土体;3

墙背补强区;4

补强套管;5

锚固管筋;6

预应力拉筋;7

第一压扩筋;8

第二压扩筋;9

桩侧锚固梁;10

浆液渗出孔;11

锚筋插设孔;12

锚固注浆体;13

间隙压浆管;14

锚筋穿设孔;15

管腔封板;16

密闭注浆体;17

锚固梁连筋。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15.现场吊装施工技术要求、型钢轧制及焊接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求、压浆施工技术要求等,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的实施方式。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图,图2是图1间隙压浆管结构示意图。
17.参照图1~图2所示,装配式桩侧锚固梁结构,装配在边侧设有混凝土灌注桩(1)的墙背土体(2)的边侧,包括:设置在墙背土体(2)上的墙背补强区(3),设置在混凝土灌注桩(1)上的补强套管(4),锚筋插设孔(11)穿过墙背补强区(3)和补强套管(4)设置,桩侧锚固梁(9)贴合连接于混凝土灌注桩(1)的一侧,桩侧锚固梁(9)面向混凝土灌注桩(1)的接缝处设置间隙压浆管(13),桩侧锚固梁(9)的中间部位预设对应锚筋插设孔(11)设置的锚筋穿设孔(14),预应力拉筋(6)一端自混凝土灌注桩(1)穿过墙背补强区(3)后插入墙背土体(2)内,另一端锚固于桩侧锚固梁(9)上,锚筋插设孔(11)内部的空隙内注浆形成锚固注浆体(12)。
18.在本方案中,补强套管(4)根据预应力拉筋(6)的布设位置设置。对应的,补强套管(4)上设置供预应力拉筋(6)穿设的锚筋插设孔(11)。在本方案中,补强套管(4)为中心设有孔洞的圆管。
19.桩侧锚固梁(9)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预制或钢板轧制,且桩侧锚固梁(9)与混凝土灌注桩(1)相接面呈圆弧形,圆弧形的内径与混凝土灌注桩(1)外径相同,以实现桩侧锚固梁(9)与混凝土灌注桩(1)的贴合。
20.间隙压浆管(13)置于桩侧锚固梁(9)和混凝土灌注桩(1)的间隙位置,间隙压浆管(13)向外压浆形成密闭注浆体(16)。具体的,间隙压浆管(13)采用钢管,如图2所示,间隙压浆管(13)的外侧壁的底端设置管腔封板(15),外侧壁上设置浆液渗出孔(10)。
21.锚固管筋(5)套在预应力拉筋(6)外侧,位于锚固管筋(5)内部的预应力拉筋(6)外壁上套设塑料管,锚固管筋(5)的一端连接桩侧锚固梁(9)内侧,另一端穿过墙背补强区(3)。墙背补强区(3)采用水泥浆浆固墙背土体(2)形成,墙背补强区(3)的外边缘靠近锚固管筋(5)的插入端。
22.第一压扩筋(7)和第二压扩筋(8)沿环形均匀间隔布设在锚固管筋(5)和预应力拉
筋(6)外侧,第一压扩筋(7)垂直锚固管筋(5)设置,第二压扩筋(8)的一端和第一压扩筋(7)相接,另一端置于预应力拉筋(6)上,第一压扩筋(7)、第二压扩筋(8)以及预应力拉筋(6)形成三角结构。一次张拉后,第一压扩筋(7)和第二压扩筋(8)会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撑扩,在锚固管筋(5)外侧形成刚性承载支盘,改善预应力拉筋(6)的受力性能。
23.第一压扩筋(7)和第二压扩筋(8)的数量相同,且都采用钢板或钢片轧制而成,分别沿锚固管筋(5)和预应力拉筋(6)环形均匀间隔布设3~5根。
24.补强套管(4)采用钢管轧制而成。
25.混凝土灌注桩(1)直径为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26.墙背土体(2)为硬塑状态黏性土。
27.墙背补强区(3)采用硅酸盐水泥砂浆浆固墙背土体(2)。
28.锚固管筋(5)采用直径为48mm的钢管轧制而成。
29.预应力拉筋(6)采用直径25mm的螺纹钢筋。
30.补强套管(4)采用厚度为3mm的钢板轧制而成。
31.第一压扩筋(7)和第二压扩筋(8)都采用厚度为3mm的钢板轧制而成,分别在锚固管筋(5)和预应力拉筋(6)外侧沿环形均匀间隔布设3根。
32.桩侧锚固梁(9)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预制,锚筋穿设孔(14)的孔径为50mm。
33.锚筋插设孔(11)的孔径为130mm,向锚筋插设孔(11)内部的空隙内注浆形成锚固注浆体(12)。
34.间隙压浆管(13)采用直径为60mm的钢管,管腔封板(15)采用厚度为3mm的钢板轧制而成,浆液渗出孔(10)长度为30mm、宽度为10mm。
35.密闭注浆体(16)采用强度等级为m20的水泥砂浆材料。
36.锚固梁连筋(17)采用直径为25mm的螺纹钢筋轧制而成。
3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