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0828发布日期:2021-09-22 21:4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鉴于桩基础能有效抑制沉降、控制不均匀沉降以及可实现高质量、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受环境影响小、用途广泛等各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深厚的淤泥及饱和软粘土地基上修建构筑建筑物,其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相关技术,公告号为cn207130761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的桩基础结构,包括标志桩本体,标志桩本体包括承载台、第一混凝土桩本体和第二混凝土桩本体,第一混凝土桩本体和第二混凝土桩本体均安装于承载台的底部;通过第一混凝土桩本体和第二混凝土桩本体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防止标志桩本体在软土地层处发生倾斜和下沉。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混凝土桩本体和第二混凝土桩本体的外壁没有设置抗拔结构,因此该桩基础的抗拔性能差,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桩基础结构的抗拔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包括承载台和多根混凝土桩本体,多根所述混凝土桩本体安装于承载台的底部,所述混凝土桩本体包括桩身和桩靴,所述桩身垂直设置于承载台的底部,所述桩靴固定于桩身的底部,所述桩身两侧的外壁均沿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固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基础结构在安装时,在地面进行打出桩孔孔,再在桩孔的孔壁打出侧孔,将混凝土浇筑与桩孔和侧孔内,以成型出混凝土桩本体,桩靴与软土地层下方的硬质地层抵接,同时,桩身两侧的外壁的加固部置于软质地层内部,通过将加固部与软土地层内部的土体紧密接触形成摩擦阻力,以提高该桩基础结构的抗拔性能。
9.优选的,所述桩身同一侧外壁的加固部的数量设置为三至五个之间,位于所述桩身同一侧外壁的加固部呈间隔分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加固部的数量低于三个,加固部与软土地层内部的土体紧密接触形成摩擦阻力较小,则会使得整个桩基础结构的抗拔性能达不到施工要求;若加固部的数量超出五个,桩基础结构的抗拔性能超出了标准的施工要求,即加固部的数量超出了标准要求,由于超出的该部分加固部是用到建材资源加工制成的,因此,超出的该部分加固部间接造成了建材资源上的浪费。
11.优选的,所述桩靴为梯台型设置,所述桩靴宽度较小的一端的端面与桩身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靴为梯台型设置,以使桩靴的底部与桩孔下方的硬质土层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间接提高了该桩基础结构的承托能力。
13.优选的,所述桩靴的底部设置有钢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可以减少桩身下压时桩靴底部底部遭到破坏的情况发生。
15.优选的,所述桩身的顶部设置有桩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桩本体在桩孔内浇筑成型后,可通过工具对桩帽进行小幅度的敲击,以使混凝土桩本体与软质土层的连接更加稳定。
17.优选的,所述承载台通过浇筑的方式与桩身固定,所述桩帽的顶部设置有多根连接锚,所述连接锚位于承载台内部且与承载台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锚位于承载台内部且与承载台固定连接,进而能够加固桩帽与承载台之间的连接。
19.优选的,所述连接锚的数量设置为五根,其中一根所述连接锚高于其余四根连接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台进行浇筑时,由于承载台底部接触的是质地较弱的软质土层,因此,承载台的底部在浇筑时可采用普通的混凝土与较低的四根连接锚进行浇筑连接,承载台的顶部需要承载重物,因此,承载台的底部在浇筑时可采用质量较好的混凝土与较高的连接锚进行浇筑连接,进而能够间接起到节约建材的效果。
21.优选的,所述连接锚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倒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刺增加了连接锚的抗拔性能,间接加固了连接锚与承载台之间的连接。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该建筑桩基础结构的抗拔性能好。
25.2.该建筑桩基础结构的结构强度高。
26.3. 该建筑桩基础结构的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承载台;2、混凝土桩本体;21、桩身;211、加固部;22、桩靴;221、钢板;23、桩帽;231、连接锚;2311、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参照图1和图2,建筑桩基础结构包括承载台1和多根混凝土桩本体2,承载台1用作承托作用,承载台1上可再修筑墩身或台身及上部结构,混凝土桩本体2用作于地层,混凝土桩本体2可穿过软质土层,将承载台1承托的荷载传递至更硬的硬质土层,以分担承载台1承受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台1呈长方体状设置,混凝土桩本体2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六个混凝土桩本体2呈2x3矩阵排列设置。
32.混凝土桩本体2包括呈竖直设置的桩身21、桩靴22以及桩帽23,桩身21、桩靴22以及桩帽23为一体成型且均由混凝土浇筑形成,桩靴22和桩帽23分别位于桩身21的底部和顶部。
33.桩身21呈圆柱状设置,桩身21的内部埋设有钢筋笼(图中未示出)筋笼以加强桩身21的结构强度,在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过多赘述。同时,桩身21的两侧的外壁均沿桩身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固部211,加固部211呈长方体状设置,加固部211垂直于桩身21的外壁,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桩孔的孔壁增设侧孔,通过浇筑的方式一同形成桩身21和加固部211。通过将加固部211与软土地层内部的土体紧密接触形成摩擦阻力,以提高该桩基础结构的抗拔性能。此外,位于桩身21同一侧的加固部211的数量设置为三至五个之间,优选的,加固部21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加固部211沿桩身2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既能保证桩基础的抗拔性能,也能减少加固部211的数量因超出了标准要求,间接造成了建材资源上的浪费。
34.桩靴22呈梯台状设置,且桩靴22宽度较小的一端的端面与桩身21的底部垂直固定。同时,桩靴22的底部安装有钢板221,钢板221可减少桩靴22下压时,桩靴22底部底部遭到破坏的情况发生。在本实施例中,钢板221可预先放置于桩孔的孔底,在通过浇筑的方式将成型后的桩靴22固定于钢板221的上表面。
35.桩帽23呈圆饼状设置,混凝土桩本体2在桩孔内浇筑成型后,桩帽23可充当受击部,以供工具进行小幅度的敲打,以使混凝土桩本体2与软质土层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混凝土桩本体2在桩孔内浇筑成型后,可通过在地层的顶部架设浇筑模,再通过浇筑的方式将承载台1与桩帽23实现固定,以实现承载台1与整个混凝土桩本体2的固定连接。
36.进一步的,桩帽23的顶部设置有多根连接锚231,连接锚231的一端与桩帽23通过浇筑的方式固定,连接锚231的另一端位于承载台1内部,且也与承载台1通过浇筑的方式固定。具体的,连接锚231的数量设置为五根,其中一根连接锚231高于其余四根连接锚231,较低的四根连接锚231围绕另一根连接锚231呈周向排布。此外,连接锚231位于承载台1的一端呈弯勾设置,且该端部外壁设置有多个倒刺2311,以间接加固连接锚231与承载台1之间的连接。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桩基础结构在安装时,在地面进行打出桩孔孔,再在桩孔的孔壁打出侧孔,将混凝土浇筑与桩孔和侧孔内,以成型出混凝土桩本体2,同时通过浇筑的方式将承载台1固定于混凝土桩本体2的顶部。桩靴22与软土地层下方的硬质地层抵接,同时,桩身21两侧的外壁的加固部211置于软质地层内部,通过将加固部211与软土地层内部的土体紧密接触形成摩擦阻力,以提高该桩基础结构的抗拔性能。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