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淤泥的底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5900发布日期:2021-09-18 01:2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淤泥的底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淤泥的底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淤泥的底吸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池经过长时间的污水处理后,池底会沉积较多淤泥,影响污水处理量,所以在污水处理池中需要定时将淤泥清除,以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和处理量。但是由于淤泥沉于池底,且很有大量水分,在抽取时很容易将水一并抽出,这样就加大了工作量。目前,应用较多的就是将污水池的底部作成锥体形状,然后将池底的淤泥清扫至污水池的最底端,然后通过清淤泵将淤泥吸出,这样制作成本很高,对污水处理池的要求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用于污水淤泥的底吸装置。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淤泥的底吸装置,包括清淤槽、伸缩杆、旋转电机放置箱、清淤泵放置箱、车轮、吸泥管,所述清淤槽为长方体形状,所述伸缩杆为竖直放置杆,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和所述清淤泵放置箱均为长方体箱体,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通过所述伸缩杆固定在所述清淤槽的正上方,所述清淤泵放置箱固定在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左端部位的下端面上,所述清淤槽通过所述吸泥管连通所述清淤泵放置箱内放置的清淤泵,
5.所述清淤槽上设有梯形槽和滚轮,所述梯形槽位于所述清淤槽的上端面,所述梯形槽的下端面为斜面,所述梯形槽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为竖直面,所述梯形槽的上端面为平面,所述梯形槽的上端面与所述清淤槽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梯形槽的前端面位于所述清淤槽前端面的后侧,所述梯形槽的后端面与所述清淤槽的后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梯形槽的左端面位于所述清淤槽左端面的右侧,所述梯形槽的右端面位于所述清淤槽右端面的左侧,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滚轮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清淤槽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所述滚轮的下端面位于所述清淤槽下端面的下方,
6.所述伸缩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杆分别固定在所述清淤槽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伸缩杆包括竖直丝杆和丝杆套桶,所述丝杆套桶为下端面开口的桶装结构,所述丝杆套桶通过螺纹套取在所述竖直丝杆外侧表面的上端部位,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内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数量与所述伸缩杆的数量相同,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的下端面与所述丝杆套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轮分别固定在所述清淤泵放置箱下端部位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所述吸泥管为伸缩塑料管,所述吸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清淤泵放置箱连接所述清淤泵,所述吸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清淤槽上的所述梯形槽的下端部位。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清淤泵放置箱上设有出泥管,出泥管连通所述清淤泵。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清淤泵放置箱上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旋转电机、所述清淤泵均
通过电线连接控制装置。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车轮为电动车轮。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滚轮为滚动齿轮。
11.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所述旋转电机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丝杆套桶。
1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可单独使用进行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淤泥清洁,制作成本较低,本技术装置采用清淤槽将池底淤泥堆积,然后通过清淤泵吸取淤泥,原理简单。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淤槽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清淤槽-1;梯形槽-1.1;滚轮-1.2;伸缩杆-2;竖直丝杆-2.1;丝杆套桶-2.2;旋转电机放置箱-3;清淤泵放置箱-4;车轮-5;吸泥管-6。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污水淤泥的底吸装置,包括清淤槽1、伸缩杆2、旋转电机放置箱3、清淤泵放置箱4、车轮5、吸泥管6,所述清淤槽1为长方体形状,所述伸缩杆2为竖直放置杆,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3和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均为长方体箱体,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3通过所述伸缩杆2固定在所述清淤槽1的正上方,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固定在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3左端部位的下端面上,所述清淤槽1通过所述吸泥管6连通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内放置的清淤泵,所述伸缩杆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3内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数量与所述伸缩杆2的数量相同,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3的下端面与所述丝杆套桶2.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车轮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轮5分别固定在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下端部位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所述吸泥管6为伸缩塑料管,所述吸泥管6的一端穿过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连接所述清淤泵,所述吸泥管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清淤槽1上的所述梯形槽1.1的下端部位。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上设有出泥管,出泥管连通所述清淤泵。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上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旋转电机、所述清淤泵均通过电线连接控制装置。所述车轮5为电动车轮。两个所述旋转电机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丝杆套桶2.2。
22.如图3所示,所述清淤槽1上设有梯形槽1.1和滚轮1.2,所述梯形槽1.1位于所述清
淤槽1的上端面,所述梯形槽1.1的下端面为斜面,所述梯形槽1.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为竖直面,所述梯形槽1.1的上端面为平面,所述梯形槽1.1的上端面与所述清淤槽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梯形槽1.1的前端面位于所述清淤槽1前端面的后侧,所述梯形槽1.1的后端面与所述清淤槽1的后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梯形槽1.1的左端面位于所述清淤槽1左端面的右侧,所述梯形槽1.1的右端面位于所述清淤槽1右端面的左侧,所述滚轮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滚轮1.2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清淤槽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所述滚轮1.2的下端面位于所述清淤槽1下端面的下方,所述滚轮1.2为滚动齿轮。
23.如图4所示,两个所述伸缩杆2分别固定在所述清淤槽1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伸缩杆2包括竖直丝杆2.1和丝杆套桶2.2,所述丝杆套桶2.2为下端面开口的桶装结构,所述丝杆套桶2.2通过螺纹套取在所述竖直丝杆2.1外侧表面的上端部位。
24.实施例1: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3通过所述伸缩杆2固定在所述清淤槽1的正上方,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固定在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3左端部位的下端面上,所述清淤槽1通过所述吸泥管6连通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内放置的清淤泵。
25.实施例2:使用时,将本技术装置放置在污水处理池的池边,将所述清淤槽1放置在污水处理池的正上方,然后通过所述旋转电机放置箱3内的所述旋转电机旋转所述丝杆套桶2.2,使得所述清淤槽1缓慢下降,直至所述清淤槽1下降到污水处理池的池底,然后驱动所述车轮5,使得本技术装置向前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清淤槽1上设置有所述滚轮1.2,所以所述清淤槽1移动较为方便,同时池底的淤泥将会慢慢堆积在所述梯形槽1.1内,由于所述梯形槽1.1的底部为斜形面,所以淤泥将会更多的移至所述梯形槽1.1的底端部位,
26.同时启动所述清淤泵放置箱4内的所述清淤泵,将淤泥从所述吸泥管6吸出即可。
2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