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处置方法

文档序号:24973208发布日期:2021-05-07 22:4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处置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内涝应急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当大雨骤降或者水量迅速增多时,城市道路、地下车库、施工地域等低洼区域迅速起水,短时间无法排出突如其来的大量积水,甚至路面窨井出现倒灌,倒灌即窨井的水涌出至路面上,引起城市路面局部内涝。城市下穿路段仅有标记在道路上的水位警戒线,不能有效预警;地下车库在大雨过后,积水迅速汇集,车库蓄水池会因排水泵损坏或排水量过低不能够将水迅速外排。

现有内涝应急处置装置采用的是在窨井上加盖井盖,而这种方法只能减缓窨井内的水的倒灌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窨井内的水外泄,从而无法减缓城市内涝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内涝应急处置装置,能够从根本上阻止窨井内的水外泄,从而消除城市内涝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涝应急处置装置,该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盛水罩体,所述盛水罩体为可折叠状,且盛水罩体可沿窨井内的水涌起方向呈鼓起状,所述盛水罩体用于降低窨井所在位置的水头线。

进一步,所述盛水罩体包括底部开口的上罩体,所述上罩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分段罩体,且相邻的分段罩体的连接处构成无缝软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鼓起状的所述分段罩体为圆台型,从下至上的分段罩体的上口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优选的,相邻的分段罩体之间通过漂浮环连接,且分段罩体与漂浮环的连接处构成无缝软连接;

位于所述盛水罩体顶部的漂浮环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阀装置,且排气阀与盛水罩体顶部的漂浮环无缝相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盛水罩体还包括位于上罩体下方的下罩体,所述上罩体的分段罩体的底部与下罩体无缝相接。

进一步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带有进水孔的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将整个盛水罩体固定在窨井所在的位置处,所述下罩体的下部与基座无缝相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罩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衔接段,位于上罩体下部的分段罩体的底部与衔接段无缝相接;

所述衔接段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盛水罩体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从上罩体的外部伸入上罩体的内部,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与插孔的孔壁贴合对接,所述导向杆的底部与基座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基板和固定在基板板面上的插筒,且插筒位于下罩体的内侧,所述导向杆的底部伸入插筒内部,且导向杆可沿插筒的轴向上下移动;所述下罩体为软体;

所述基座上在靠近插筒的位置处设置有水位监控组件。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窨井的井口处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基座的开孔套设在井盖的外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使用内涝应急处置装置的处置方法,所述基座包括板面相互贴合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该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的整体套设在窨井的井盖外侧的地面上,并通过吸盘固定在地面上,向上移动导向杆以打开下罩体;

s2,窨井内上溢水带动上罩体继续沿导向杆逐级打开至窨井水头线位置。

s3,水位监控组件监控水位,并将水压力数据和装置位置数据上传到管理人员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上传的水位信息和位置信息对周边邻近区域发布预警,形成完整的应急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当高处的水位高于窨井所在低洼处的水位时,高处的水流向窨井,使得窨井内的水向外涌出至本发明的罩体内,折叠式的罩体开始向上撑起,呈鼓起状。

高处的水通过窨井进入到本发明的罩体内,从而降低了高处的水位,进而降低了窨井所在的整个地下水的水头线,整个地下水的水头线降低之后,其它位置的水就不会再继续涌向窨井内,从而从根本上制止了窨井内的水倒灌现象,消除了城市内涝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2)本发明的漂浮环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导引着整个上罩体漂浮在水面上,而不至于上罩体堵塞在下罩体内,以便于从窨井内涌出的水进入到下罩体内进而进入到上罩体内,从而进一步降低窨井所在的整个地下水的水头线。

(3)本发明软体的下罩体的顶部安装在导向杆上,导向杆能够向上提拉起下罩体,从而使得下罩体充分舒展开,以便以最大容积盛放从窨井内涌出的水,从而更进一步保持装置稳定性。

(4)本发明软体的下罩体的顶部安装在导向杆上,而导向杆又可以沿着插筒上下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下罩体的有效高度,以便根据城市内涝的程度选择下罩体的有效高度,即选择整体装置的有效高度,增加了本发明的适用性。

(5)窨井的井盖上设置有出水孔,水从出水孔涌出来。本发明的基座的开孔的尺寸是大于井盖的尺寸的,以此允许将基座套设在井盖的外部边缘,而不是将基座安装在井盖上,从而防止若井盖翻起致使整个罩体倒塌现象的出现。

(6)本发明将水位监控组件安装在基板上,该处能够准确监控水位在罩体内的高度,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掌控罩体内的高度是否达到最大允许高度,以防止水流冲破罩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将盛水罩体(有水)和基座安装在窨井上的轴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将盛水罩体(无水)和基座安装在窨井上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罩体的折叠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水头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水位监控预警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盛水罩体11-上罩体111-漂浮环112-分段罩体113-排气阀

12-下罩体121-衔接段13-导向杆2-基座21-第一基板22-第二基板23-吸盘24-插筒25-衔接板26-通孔3-水位监控组件

4-地面5-井盖6-窨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内涝应急处置装置,该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盛水罩体1和基座2,盛水罩体1套设在基座2的外部。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基座2包括第二基板22和位于第二基板22上板面且与第二基板22构成可拆卸的第一基板21,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的板面相互贴合。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设置有同轴的开孔,第二基板22的下板面固定有吸盘23,且吸盘23穿过第二基板22和第一基板21,方便从第一基板21的上方给吸盘23施加吸力。第一基板21的上板面上位于开孔的外侧固定有竖向设置的插筒24,所有的插筒24沿圆形分布,插筒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衔接板25,插筒24的顶部延伸至衔接板25的上方,衔接板25的板面上开设有通孔26,以降低衔接板25对水流的阻碍,第一基板21的上板面上还固定安装有水位监控组件3,水位监控组件3位于插筒24围成区域的内侧。

如图1和图3所示,盛水罩体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罩体11和下罩体12。上罩体1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分段罩体112,相邻的分段罩体112之间通过漂浮环111连接,且分段罩体112与漂浮环111的连接处构成无缝软连接。如图4所示,鼓起状的分段罩体112为圆台型,从下至上的分段罩体112的上口径依次减小。从下至上的漂浮环111的口径也逐渐减小。

下罩体12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衔接段121,位于上罩体11下部的分段罩体112的底部与衔接段121无缝相接。导向杆13的下部穿过衔接段121进入到下罩体12内,且导向杆13的底端插入到插筒24内。导向杆13与插筒24构成螺纹连接,且导向杆13可沿插筒24的轴向上下移动,导向杆13可相对衔接段121转动,导向杆13也是和衔接段121构成无缝相接。

当装置内无水时,上层分段罩体逐段折叠到衔接板25中部连接杆上,便于在窨井6外溢时及时逐段展开上浮。

本发明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当城市积水时,水从窨井6内涌出来,将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构成的整体套设在窨井6的井盖5外侧的地面4上,并通过吸盘23将两个基板牢牢固定在地面4上。之后向上移动导向杆13,以打开下罩体12,由于导向杆13围成的区域构成一个圆柱体,使得软体的下罩体12也能够在导向杆13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固定的形状。水涌进下罩体12后继续上涌,迫使上罩体11的各个分段罩体112依次向上撑起打开,使得本发明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分段罩体112能够逐层伸展达到窨井6水头线处,本发明的上罩体11只有底部是开口的,上部是封闭的。

如图5所示,h为低洼处窨井6外溢时地下空间内水的总水头线,当总水头线h高于地下空间内最高处时,地下空间内水承受压力,未及时排出的积水会沿窨井6上溢;当总水头线h高于窨井6处地面高程时,积水外溢至地面,在未受阻拦时外溢至淹没水头线高度以下区域。在图5中,可以看到水流向低水位的窨井6,窨井6所在的地下空间内的水的水头线高于地表高程,通过内涝应急处置装置限制地下空间内的水不会向外流出,该内涝应急处置装置运用了连通器原理,通过可浮起罩体阻止地下空间内的水向外涌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内涝。

如图6所示,水位监控组件3在监控水位的同时,将水压力数据和装置位置数据上传到管理人员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上传的水位信息和位置信息对周边邻近区域发布预警,形成完整的应急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