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28581发布日期:2021-06-11 21:4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具体为环境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而在堰塞湖的配合防护中,需要进行坝体的设置,坝体一般比较常见的是堆石坝体,堆石坝体主体是用石料填筑,配以防渗体建成的坝,是土石坝体的一种,这种坝体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当地天然材料,能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比较简便,抗震性能好等,其不足是一般需在坝体外设置施工导流和泄洪建筑物。

目前在堰塞湖石坝的使用过程中,受使用环境和使用年限的影响,会导致堰塞湖石坝出现问题,如堰塞湖石坝系统的稳定性会降低,出现险情,缺少加固和防渗漏方式,整体使用的安全性和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堰塞湖石坝的使用过程中,受使用环境和使用年限的影响,会导致堰塞湖石坝出现问题,如堰塞湖石坝系统的稳定性会降低,出现险情,缺少加固和防渗漏方式,整体使用的安全性和寿命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现场勘查:勘查堰塞湖石坝的坝基情况,确定砼六方预制块的厚度,大坝高度与砼六方预制块的高度比例为15m~5m:20m~10m,探测坝基底部深度,是否满足至少3m~5m底泥,并确定有无涵洞;

步骤二:坡脚加厚:利用土层进行坡脚覆盖,加厚厚度为20cm~30cm,且在加厚面的顶部使用草皮护坡;

步骤三:底质改良:使用环境友好型底改剂混合混凝土搅拌,得填充料,并利用引导管件插入坡脚内部,配合填充装置进行填充料内置,使坡脚的底部产生硬质基底,并配合表面覆土;

步骤四:涵洞处理:对涵洞尺寸进行确定,当涵洞尺寸为1m~2m时,在涵洞的内部填充水泥砂浆,对裂缝进行整修;当涵洞尺寸为2m~3m时,需进行涵洞深挖,重新修正;

步骤五:滑坡加固:对滑坡位置进行确定,主动滑动段减重,并在滑坡体前缘抛石固脚,加重压坡、放缓坝坡、全面培厚和下游坝坡堆石压载,对于裂缝进行加固,利用翻松夯实后进行裂缝灌浆;

步骤六:抗震加固:结合地震参数进行确定,依照地震基本烈度的有关资料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使用加固料来对下游坝坡进行加固处理,并夯实地基部分;

步骤七:除险防渗:确定堰塞湖石坝勘查后的渗流现象,沿着堰塞湖石坝的中间轴线,用单管高压旋喷的方式建造防渗墙,并建造迎水坡后铺复合土工膜。

优选的,所述砼六方预制块的厚度为10cm~15cm,所述砼六方预制块的内部插接有钢丝,所述砼六方预制块的底部均插接有连接栓。

优选的,所述涵洞深挖的过程中需要配合虹吸管进行涵洞内部取水。

优选的,所述加固料为钢筋和土石格栅纵横钢筋砼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针对性地进行环境修复方案设计,多方位的进行了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能够高效恢复堰塞湖石坝系统,恢复堰塞湖石坝的稳定性,实现堰塞湖石坝的长期健康稳定,操作简单,见效快,且对环境不具有破坏性,兼具环保和生态功能,有效的保证了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现场勘查:勘查堰塞湖石坝的坝基情况,确定砼六方预制块的厚度,大坝高度与砼六方预制块的高度比例为15m~5m:20m~10m,探测坝基底部深度,是否满足至少3m~5m底泥,并确定有无涵洞;

步骤二:坡脚加厚:利用土层进行坡脚覆盖,加厚厚度为20cm~30cm,且在加厚面的顶部使用草皮护坡;

步骤三:底质改良:使用环境友好型底改剂混合混凝土搅拌,得填充料,并利用引导管件插入坡脚内部,配合填充装置进行填充料内置,使坡脚的底部产生硬质基底,并配合表面覆土;

步骤四:涵洞处理:对涵洞尺寸进行确定,当涵洞尺寸为1m~2m时,在涵洞的内部填充水泥砂浆,对裂缝进行整修;当涵洞尺寸为2m~3m时,需进行涵洞深挖,重新修正;

步骤五:滑坡加固:对滑坡位置进行确定,主动滑动段减重,并在滑坡体前缘抛石固脚,加重压坡、放缓坝坡、全面培厚和下游坝坡堆石压载,对于裂缝进行加固,利用翻松夯实后进行裂缝灌浆;

步骤六:抗震加固:结合地震参数进行确定,依照地震基本烈度的有关资料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使用加固料来对下游坝坡进行加固处理,并夯实地基部分;

步骤七:除险防渗:确定堰塞湖石坝勘查后的渗流现象,沿着堰塞湖石坝的中间轴线,用单管高压旋喷的方式建造防渗墙,并建造迎水坡后铺复合土工膜。

其中,砼六方预制块的厚度为10cm~15cm,砼六方预制块的内部插接有钢丝,砼六方预制块的底部均插接有连接栓,涵洞深挖的过程中需要配合虹吸管进行涵洞内部取水,加固料为钢筋和土石格栅纵横钢筋砼梁。

实施例1

步骤一:现场勘查:勘查堰塞湖石坝的坝基情况,确定砼六方预制块的厚度,大坝高度与砼六方预制块的高度比例为15m~5m,探测坝基底部深度,是否满足至少3m底泥,并确定有无涵洞;

步骤二:坡脚加厚:利用土层进行坡脚覆盖,加厚厚度为20cm,且在加厚面的顶部使用草皮护坡;

步骤三:底质改良:使用环境友好型底改剂混合混凝土搅拌,得填充料,并利用引导管件插入坡脚内部,配合填充装置进行填充料内置,使坡脚的底部产生硬质基底,并配合表面覆土;

步骤四:涵洞处理:对涵洞尺寸进行确定,当涵洞尺寸为1m时,在涵洞的内部填充水泥砂浆,对裂缝进行整修;当涵洞尺寸为2m时,需进行涵洞深挖,重新修正,涵洞处理可使用灌浆方法,可根据涵管内径的大小而定,当涵管直径较大,人能进入管内,则直接在管内打孔灌浆;否则采用引管灌浆,灌注的浆液,以粘土水泥浆为宜,如需采用其它浆液,应通过试验后确定;

步骤五:滑坡加固:对滑坡位置进行确定,主动滑动段减重,并在滑坡体前缘抛石固脚,加重压坡、放缓坝坡、全面培厚和下游坝坡堆石压载,对于裂缝进行加固,利用翻松夯实后进行裂缝灌浆;

步骤六:抗震加固:结合地震参数进行确定,依照地震基本烈度的有关资料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使用加固料来对下游坝坡进行加固处理,并夯实地基部分;

步骤七:除险防渗:确定堰塞湖石坝勘查后的渗流现象,沿着堰塞湖石坝的中间轴线,用单管高压旋喷的方式建造防渗墙,并建造迎水坡后铺复合土工膜。

其中,砼六方预制块的厚度为10cm,砼六方预制块的内部插接有钢丝,砼六方预制块的底部均插接有连接栓,涵洞深挖的过程中需要配合虹吸管进行涵洞内部取水,加固料为钢筋和土石格栅纵横钢筋砼梁。

实施例2

步骤一:现场勘查:勘查堰塞湖石坝的坝基情况,确定砼六方预制块的厚度,大坝高度与砼六方预制块的高度比例为20m~10m,探测坝基底部深度,是否满足至少5m底泥,并确定有无涵洞;

步骤二:坡脚加厚:利用土层进行坡脚覆盖,加厚厚度为30cm,且在加厚面的顶部使用草皮护坡;

步骤三:底质改良:使用环境友好型底改剂混合混凝土搅拌,得填充料,并利用引导管件插入坡脚内部,配合填充装置进行填充料内置,使坡脚的底部产生硬质基底,并配合表面覆土;

步骤四:涵洞处理:对涵洞尺寸进行确定,当涵洞尺寸为2m时,在涵洞的内部填充水泥砂浆,对裂缝进行整修;当涵洞尺寸为3m时,需进行涵洞深挖,重新修正;

步骤五:滑坡加固:对滑坡位置进行确定,主动滑动段减重,并在滑坡体前缘抛石固脚,加重压坡、放缓坝坡、全面培厚和下游坝坡堆石压载,对于裂缝进行加固,利用翻松夯实后进行裂缝灌浆;

步骤六:抗震加固:结合地震参数进行确定,依照地震基本烈度的有关资料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使用加固料来对下游坝坡进行加固处理,并夯实地基部分;

步骤七:除险防渗:确定堰塞湖石坝勘查后的渗流现象,沿着堰塞湖石坝的中间轴线,用单管高压旋喷的方式建造防渗墙,并建造迎水坡后铺复合土工膜。

其中,砼六方预制块的厚度为15cm,砼六方预制块的内部插接有钢丝,砼六方预制块的底部均插接有连接栓,涵洞深挖的过程中需要配合虹吸管进行涵洞内部取水,加固料为钢筋和土石格栅纵横钢筋砼梁。

综合以上,该种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针对性地进行环境修复方案设计,多方位的进行了堰塞湖石坝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能够高效恢复堰塞湖石坝系统,恢复堰塞湖石坝的稳定性,实现堰塞湖石坝的长期健康稳定,操作简单,见效快,且对环境不具有破坏性,兼具环保和生态功能,有效的保证了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