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排桩墙加大干船坞深度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93631发布日期:2021-04-16 11:3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排桩墙加大干船坞深度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船坞改造和加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排桩墙加大干船坞深度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船坞工程是船厂建设和生产的“灵魂”,船坞工程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船舶工业发展水平。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民营船厂兴建的大量修造船设施已经不能适应船舶的修建需要,尤其是现有船坞的深度严重制约了一般船舶的修建需要。由于新建船坞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高,不但增加了工程费用和劳力,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施工材料。
3.所以,利用原有船舶修造的设施进行改造以满足现有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对既有船坞的加深改造,已是目前船厂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排桩墙加大干船坞深度的设计方法,采用排桩墙和压顶梁结构,在排桩墙前新衬砌墙以及新建坞墙前趾和船坞底板,对原船坞进行加深改造,刚接形成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体,共同承担由船坞加深产生的附加水平力,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加深改造效果好,大大满足了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施工周期短,工程费用低,经济性好。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排桩墙加大干船坞深度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采用排桩墙和压顶梁与原坞墙形成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其具体施工包括下述步骤:a、灌注排桩的施工在既有船坞底板上施工间隔率不小于50%的排桩墙,所述排桩墙采用回旋钻机一次性间隔成孔的灌注桩,其直径为1300~1500mm。
6.b、压顶梁的施工挖出排桩墙上部的混凝土底板,在排桩墙上进行压顶梁结构施工,所述压顶梁与原坞墙前趾采用凿除及植筋组合方式进行连接。
7.c、新建坞墙前趾的施工对原坞墙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进行坞坑的土体开挖,然后进行新建坞墙前趾的施工。
8.d、衬砌墙的施工在排桩前设置大壁厚衬砌墙,所述大壁厚衬砌墙为设置在压顶梁下且新建坞墙前趾上的加深坞墙。
9.e、船坞新建底板的施工关闭坞门后进行船坞新建底板的施工,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拆除原坞墙
的临时支撑结构,完成对原船坞的加深改造。
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工程费用低,施工周期短,尤其适用既有船坞加深改造的再利用,经济性好,施工方便、简单,大大满足了现有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以某船坞加深改造工程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阅附图1,在原坞墙前趾1处设置排桩墙2和压顶梁3,该结构与原船坞7刚接形成整体组合自立结构共同承担由船坞加深产生的附加水平力,在排桩墙2前设置大壁厚衬砌墙4为加深坞墙,新建坞墙前趾5和船坞新建底板6对原船坞7进行加深改造,其具体施工包括下述步骤:a、钻孔灌注排桩的施工在既有船坞底板上施工排桩墙2,所述排桩墙2采用回旋钻机一次性间隔成孔的灌注桩,其间隔率不小于50%;所述直径为1300~1500mm。
13.b、压顶梁的施工排桩墙2施工完成之后进行压顶梁3的施工,压顶梁3与原坞墙前趾1采用凿除及植筋组合方式进行连接,施工前需挖出排桩2上部混凝土底板。
14.c、新建坞墙前趾的施工对原坞墙8采取适当的临时支护措施后进行加深船坞的土体开挖,坞坑开挖后进行新建坞墙前趾5的施工。
15.d、大壁厚衬砌墙的施工在排桩2前施工大壁厚衬砌墙4为加深的坞墙,施工时应注意与压顶梁3以及新建坞墙前趾5之间的连接处理,所述大壁厚衬砌墙为设置在压顶梁下且新建坞墙前趾上的加深坞墙。
16.e、船坞新建底板的施工关闭船坞坞门后进行船坞新建底板6的干施工,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拆除临时支撑结构,以满足设计要求。 该船坞改造再利用工程,施工周期短,经济性好,大大满足了现有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7.以上只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发明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