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砂废弃边坡生态修复及土壤基质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00839发布日期:2021-07-16 20:4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砂废弃边坡生态修复及土壤基质改良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砂废弃边坡生态修复及土壤基质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2.生态重建并不只是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关键是恢复生态系统必要的结构和功能,理论上指出生态修复并不只是简单的对场地进行植被覆盖,主要是解决土壤养分及生物循环、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与生态自我维持的能力等问题,采砂场生态覆绿均存在由采矿引起的边坡失稳、土质疏松、植被效果不佳等问题,无法保水保肥难以达到理想的覆绿环境,需要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3.中国专利(cn201410736931.8)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根据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水土背景值调查,筛选出适宜当地生境适宜生长的水(湿)生和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种植在靠近河岸潜水区和坡岸上,湿生和木本植物种植于采砂形成的河滩地,进而达到修复受破坏的河岸带植被的目的。
4.中国专利(cn201710080504.2)公开了一种北方河岸带采砂迹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属于采砂迹地生态修复方法技术领域。采砂迹地土壤基质的整理与改良,首先对原土壤基质进行平整,主要为去除地表因采砂产生的积沙,露出原生境基质;制造小生境,在覆洒土壤的采砂迹地上挖鱼鳞坑;植物物种的选择,包括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物种的选择;植物种植;苗期管理,分为灌水和施肥,灌水采用浇灌或喷灌,施肥采用有机肥。
5.中国专利(cn202011039595.3)公开了一种高海拔地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微地形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沿河道修筑护岸:在河道两侧分别修筑带坡度的护岸,在每个护岸的坡脚均设置石笼护脚;s2、新建生态湿地:在护岸与河岸土基之间的砂场河床上采用砂砾石料堆填起多个小岛,整体覆土,在小岛上种植绿植、低洼处种植挺水植物;s3、湿地生态补水:利用污水站的出水作为湿地的生态补水;s4、水生态系统养护:湿地养护期内,及时更新复壮受损苗木,按植物生态特性分别养护湿地内种植的植物。
6.目前,治理过程中常首选客土覆盖来改善表层种植土壤及隔离有害物质,但通过客土覆盖造成的运输成本和管理费用很高,更换的客土粘性大,既不透气也不透水,导致植物长势较差,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短期效果好,长期植物长势并不好的趋势,采砂场生态无法进行良性自我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采砂作业形成的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废弃采砂场特有的表层砂质土松散、缺乏肥力,导致植被无法生长、采砂场生态无法进行良性自我循环、长期植被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采砂废弃边坡生态修复及土壤基质改良方法。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步骤:一种采砂废弃边坡生态修复及土壤基质改良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9.1)对废弃边坡进行精准测量,划出采砂废弃边坡待治理区域,去除待治理区域的地表污染物,直至露出干净的地表松软砂地土;
10.2)将地表污染物去除后,刨松地表松软砂地土;
11.3)固定砂土坡面的基层;
12.4)利用混合压平装置将黏土掺和地表松软砂地土,制备有机质土壤,并将有机质土壤填铺在固定砂土坡面上;
13.5)将植生基质、土壤与种子调配好并喷播于已固定砂土坡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基质层;
14.6)将植物栽植在基质层上。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步骤3)中,利用锚杆先固定大坡度方向的基层,再利用复合材料网铺设至基层上,以固定砂土坡面。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步骤4)中,黏土就地取自周边河道清淤河泥或塘泥。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步骤5)中,土壤为营养土,利于植物在移栽初期适应新的移栽环境。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步骤6)中,植物要筛选偏小规格苗木及固氮植物。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4.所述起砂机构包括转动辊和刮铲,所述转动辊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刮铲为多个且固定设于转动辊上,所述刮铲贴至地面上,且所述刮铲翻转到所述传送带的上方。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6.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仓和振动器,所述混合仓固定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振动器设于所述混合仓和所述车架之间,且所述振动器抵住所述混合仓,所述传送带延伸至所述混合仓内,所述淤泥桶位于所述混合仓的正上方,所述混合仓连通所述倒料机构。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8.所述倒料机构包括倒料板和导向辊,所述倒料板固定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倒料板连通所述混合仓,所述导向辊为多个并设于所述倒料板上。
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30.所述压实机构包括支架和压辊,所述支架固定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支架抵住所述振动器,所述压辊设于所述支架上。
3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2.1、本发明中,通过利用锚杆、复合材料网固定砂土坡面,并铺设好基质层,解决了采砂作业形成的边坡失稳、水土流失而导致的植被无法生长的问题。
33.2、本发明中,通过就地使用河道清淤河泥、塘泥等黏土掺和原砂地,筛选偏小规格苗木及固氮植物,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砂土性能,解决了废弃采砂场特有的表层砂质土松散、缺乏肥力及后续潜在土质问题,提高长期植被效果。
34.3、本发明中,通过混合压平装置实现从地面上铲起砂土,并将砂土与黏土进行振动混合,再将混合后的土壤排出并振动压实,作业效率高,加快了采砂废弃边坡的生态治
理,修复治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35.图1为一种采砂废弃边坡生态修复及土壤基质改良方法中混合压平装置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一种采砂废弃边坡生态修复及土壤基质改良方法中混合压平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例说明:
38.1、车架;2、起砂机构;21、转动辊;22、刮铲;3、混合机构;31、混合仓;32、振动器;4、淤泥桶;5、倒料机构;51、倒料板;52、导向辊;6、压实机构;61、支架;62、压辊;7、传送带;8、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0.请参阅图1

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采砂废弃边坡生态修复及土壤基质改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s01对废弃边坡进行精准测量,划出采砂废弃边坡待治理区域,去除待治理区域的地表污染物,直至露出干净的地表松软砂地土;
42.s02将地表污染物去除后,刨松地表松软砂地土,将刨出的地表松软砂地土堆至一旁备用;
43.s03固定砂土坡面的基层,利用锚杆先固定大坡度方向的基层,再利用复合材料网铺设至基层上,以固定砂土坡面;
44.s04利用就地取自周边河道清淤河泥或塘泥,混合压平装置将其掺和堆在一旁的地表松软砂地土,制备有机质土壤,降低土壤砂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植物根系生长
提供高质量土壤,并将有机质土壤填铺在固定砂土坡面上;
45.s05将植生基质、营养土与种子调配好并喷播于已固定砂土坡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基质层,植生基质中多种成分能够有效的抗旱及防冲刷侵蚀,这样既能稳固边坡、防水土侵蚀,又能在在砂土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我生长能力的植被环境,形成生态景观;
46.s06将筛选偏小规格苗木及固氮植物栽植在基质层上,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砂土性能。
47.具体的,所述混合压平装置包括车架1、起砂机构2、混合机构3、淤泥桶4、倒料机构5和压实机构6,所述起砂机构2和所述倒料机构5分别固定在车架1的前后两端,所述混合机构3固定设于所述车架1上,且所述混合机构3位于所述起砂机构2和所述倒料机构5之间,所述起砂机构2通过传送带7连接所述混合机构3,所述淤泥桶4通过固定板8固定设于所述车架1上,且所述淤泥桶4位于所述混合机构3的上方,所述压实机构6固定设于所述车架1的下方,且所述压实机构6位于所述倒料机构5的后方。
48.具体的,所述起砂机构2包括转动辊21和刮铲22,所述转动辊21转动设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刮铲22为多个且固定设于转动辊21上,所述刮铲22贴至地面上,且所述刮铲22翻转到所述传送带7的上方。
49.具体的,所述混合机构3包括混合仓31和振动器32,所述混合仓31固定设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振动器32设于所述混合仓31和所述车架1之间,且所述振动器32抵住所述混合仓31,所述传送带7延伸至所述混合仓31内,所述淤泥桶4位于所述混合仓31的正上方,所述混合仓31连通所述倒料机构5。
50.具体的,所述倒料机构5包括倒料板51和导向辊52,所述倒料板51固定设于所述车架1上,且所述倒料板51连通所述混合仓31,所述导向辊52为多个并设于所述倒料板51上。
51.具体的,所述压实机构6包括支架61和压辊62,所述支架61固定设于所述车架1上,且所述支架61抵住所述振动器32,所述压辊62设于所述支架61上。
52.工作原理:当混合压平装置运转时,推动车架1,转动辊21转动,刮铲22将地面上的地表松软砂地土铲起并翻转送至传送带7上,传送带7将地表松软砂地土送入混合仓31内,其次,通过淤泥桶4向混合仓31内添加黏土,振动器32振动使黏土和地表松软砂地土混合,从而降低地表松软砂地土的流动性,接着,混合好的土壤从混合仓31进入倒料板51上,土壤顺着倒料板51上的导向辊52流入到地面上,最后,压辊62碾压流入到地面上的土壤,振动器32的振动通过支架61传送到压辊62上并压实土壤。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