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0071发布日期:2021-08-06 18:2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住宅室内供水系统,冷热水供水系统中一般采用总分系统,各用水支管从主管分流,直达用水点,不形成循环。由于水仅能从用水点流出,不用水时,供水系统管道内的水则成为“死水”,容易滋生细菌,其中热水供水管道由于温度关系尤其容易滋生细菌,威胁使用者健康,这导致使用时需放出较多的“污水”,耗时且浪费水资源,若管道内壁积聚细菌则很难处理。

一些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公开号为cn110185100a公开的名称为“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及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的发明专利,其包括储水容器、出水管路、回水管路、水龙头和供水泵,所述水龙头包括进水口、取水口和循环出水口,储水容器与水源连通,储水容器通过出水管路与水龙头进水口连接,水龙头的循环出水口通过回水管路与储水容器连接,通过供水泵提供循环动力,实现供水循环,即让供水管道内的水持续流动,避免了“死水”的产生。但该发明存在一定不足,其出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为总分管路系统,其中主管路须通过各水龙头附近(其中一个水龙头直接接入),在主管路上就近分出支管与水龙头连接。当水龙头较多时,尤其是分布情况复杂时,主管路的走管须考虑各水龙头的位置,同时要考虑支管的布置,整个管路系统比较复杂,安装时难度大,使用时管道出现故障维护也很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其优化了管路设计,降低了走管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安装和维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包括:

冷水主管,冷水主管与入户管连通;

第一分水器,第一分水器的主路一端与冷水主管连通,第一分水器的主路另一端接有补水管,补水管接有循环泵三通;第一分水器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冷水支管,各冷水支管分别通向各冷水用水点;

热水器,用于加热流入其内的水;

循环泵,用于提供循环动力,循环泵与循环泵三通和热水器连通;

第二分水器,第二分水器的主路一端接有热水出水管,热水出水管与热水器连通,第二分水器的主路另一端被封住;第二分水器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热水用水管,各热水用水管分别接有各热水点三通,各热水点三通分别连通各热水用水点;

第三分水器,第三分水器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热水回水支管,各热水回水支管分别与各热水点三通连通;第三分水器的主路一端接有热水回水主管,热水回水主管接有止回阀,止回阀与循环泵三通连通,第三分水器的主路另一端被封住。

本方案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冷水主管与入户管连通,为整个系统的水源,冷水主管通过第一分水器和各冷水支管向各冷水用水点提供冷水。冷水主管流水经补水管进入热水器,热水器加热其内的水后通过热水出水管输出热水,热水出水管的热水通过第二分水器和各热水用水管流入各热水点三通,进而向各热水用水点提供热水。各热水点三通通过各热水回水支管和第三分水器与热水回水主管连通,热水回水主管的未用热水再流回热水器,如此完成了热水系统的循环,避免了热水系统中出现“死水”。其中,循环泵为循环提供动力,止回阀防止热水器内的水流回热水回水主管,补水管则持续补充热水系统中因使用或损耗而减少的水。

本方案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由于采用了分水器,从而优化了供水系统的管路设计:主管只需布置到分水器处,不需要经过各用水点(或三通),减少了主管长度及布置难度;各用水点(或三通)分别由各支路到达,减少了走管的干扰,减少了复杂房屋布局对供水管路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走管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安装和维护。

本方案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由于采用了分水器,分水器腔体内能蓄积一定量的水,可以在主管与支管间形成缓冲区,避免了用水点支管直接从主管分出时,其他用水点开启时导致正在使用的用水点支管因水压下降产生短时的供水不足。

作为优选,所述冷水支管、热水用水管和热水回水支管均为柔性管;冷水支管、热水用水管和热水回水支管均外套有硬质护管,硬质护管固定在装修夹层内。冷水支管、热水用水管和热水回水支管均为柔性管,便于转向和布置,则这些管可以采用单根管实现,省去了管路中间连接步骤及所需辅件(如弯头)。将冷水支管、热水用水管和热水回水支管置于固定在装修夹层内的硬质护管内,则当这些管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直接抽出待换管,送入新管。硬质护管固定在装修夹层内能避免由于供水系统安装需要而在墙体上开槽,降低了安装维护的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硬质护管上开有放线槽,放线槽连通硬质护管内外壁,放线槽连通硬质护管两端,放线槽用于辅助穿管。穿管时可以利用放线槽放入引线,通过引线拉力降低穿管难度。由于硬质护管上开有放线槽,在穿设保温棉前应用密封条将放线槽封住,以避免放线槽削弱保温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冷水支管、热水用水管和热水回水支管的首次穿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预备引管线,将引管线从放线槽放入硬质护管内,引管线超出硬质护管两端;

第二,将引管线一端固定在待穿管的一端;

第三,牵引引管线另一端,直至引管线全部离开硬质护管。

通过引管线拉力降低穿管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冷水支管、热水用水管和热水回水支管的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断开待换管的连接,预备引管线,将引管线一端固定在待换管的一端;

第二,牵引待换管的另一端,直至待换管全部离开硬质护管;

第三,分离引管线和待换管,将引管线一端固定在新管的一端;

第四,牵引引管线的另一端,直至引管线全部离开硬质护管。

通过引管线拉力降低更换管的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维护。

作为优选,所述冷水主管与入户管间设有滤水器。冷水主管与入户管间设有滤水器,可以对流入冷水主管的水进行过滤,除去部分杂质,减少杂质在供水系统管道内壁堆积,延长供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冷水主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冷水支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热水出水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用水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热水回水主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回水支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冷水主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冷水支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确保各冷水支管的冷水供应;热水出水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用水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确保各热水用水管的热水供应;热水回水主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回水支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保证各热水回水支管能够有足够的循环水流动,不至于压力损失太大。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连通各冷水用水点。连接管连通各冷水用水点,则在入户管压力和循环泵驱动下,各冷水支管内的水也能形成一定的流动,避免了冷水系统中出现“死水”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热水器上设有容纳盒,容纳盒内能放置引管线和热水器遥控器。容纳盒可以放置热水器遥控器和引管线,方便取用,避免遗失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分水器,从而优化了供水系统的管路设计,降低了走管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分水器腔体内能蓄积一定量的水,可以在主管与支管间形成缓冲区,避免了用水点支管直接从主管分出时,其他用水点开启时导致正在使用的用水点支管因水压下降产生短时的供水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装修夹层内硬质管路和其内管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冷水支管、热水用水管和热水回水支管的首次穿管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冷水支管、热水用水管和热水回水支管的更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

冷水主管1;

第一分水器2;

补水管3;

循环泵三通4;

冷水支管5;

热水器6;

循环泵7;

第二分水器8;

热水出水管9;

热水用水管10;

热水点三通11;

第三分水器12;

热水回水支管13;

热水回水主管14;

止回阀15;

硬质护管16;

放线槽17;

引管线18

滤水器19;

连接管20;

容纳盒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包括:冷水主管1,冷水主管1与入户管连通;

第一分水器2,第一分水器2的主路一端与冷水主管1连通,第一分水器2的主路另一端接有补水管3,补水管3接有循环泵三通4;第一分水器2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冷水支管5,各冷水支管5分别通向各冷水用水点;

热水器6,用于加热流入其内的水;

循环泵7,用于提供循环动力,循环泵7与循环泵三通4和热水器6连通;

第二分水器8,第二分水器8的主路一端接有热水出水管9,热水出水管9与热水器6连通,第二分水器8的主路另一端被封住;第二分水器8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热水用水管10,各热水用水管10分别接有各热水点三通11,各热水点三通11分别连通各热水用水点;

第三分水器12,第三分水器12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热水回水支管13,各热水回水支管13分别与各热水点三通11连通;第三分水器12的主路一端接有热水回水主管14,热水回水主管14接有止回阀15,止回阀15与循环泵三通4连通,第三分水器12的主路另一端被封住。

本实施例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冷水主管1与入户管连通,为整个系统的水源,冷水主管1通过第一分水器2和各冷水支管5向各冷水用水点提供冷水。冷水主管1流水经补水管3进入热水器6,热水器6加热其内的水后通过热水出水管9输出热水,热水出水管9的热水通过第二分水器8和各热水用水管10流入各热水点三通11,进而向各热水用水点提供热水。各热水点三通11通过各热水回水支管13和第三分水器12与热水回水主管14连通,热水回水主管13的未用热水再流回热水器6,如此完成了热水系统的循环,避免了热水系统中出现“死水”。其中,循环泵6为循环提供动力,止回阀15防止热水器6内的水流回热水回水主管14,补水管5则持续补充热水系统中因使用或损耗而减少的水。

本实施例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由于采用了分水器,从而优化了供水系统的管路设计:主管只需布置到分水器处,不需要经过各用水点(或三通),减少了主管长度及布置难度;各用水点(或三通)分别由各支路到达,减少了走管的干扰,减少了复杂房屋布局对供水管路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走管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安装和维护。

本实施例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由于采用了分水器,分水器腔体内能蓄积一定量的水,可以在主管与支管间形成缓冲区,避免了用水点支管直接从主管分出时,其他用水点开启时导致正在使用的用水点支管因水压下降产生短时的供水不足。

进一步的,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均为柔性管;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均外套有硬质护管16,硬质护管16固定在装修夹层内。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均为柔性管,便于转向和布置,则这些管可以采用单根管实现,省去了管路中间连接步骤(如热熔焊接)及所需辅件(如弯头),避免了因连接质量问题导致漏水的现象,减少了辅件成本。将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置于固定在装修夹层内的硬质护管16内,则当这些管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直接抽出待换管,送入新管。硬质护管16固定在装修夹层内能避免由于供水系统安装需要而在墙体上开槽,降低了安装维护的难度,也能避免对墙体强度的削弱。

进一步的,硬质护管16上开有放线槽17,放线槽17连通硬质护管16内外壁,放线槽17连通硬质护管16两端,放线槽17用于辅助穿管。穿管时可以利用放线槽17放入引线,通过引线拉力降低穿管难度。由于硬质护管16上开有放线槽17,在穿设保温棉前应用密封条将放线槽17封住,以避免放线槽17削弱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的首次穿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预备引管线18,将引管线18从放线槽17放入硬质护管16内,引管线18超出硬质护管16两端;

第二,将引管线18一端固定在待穿管的一端;

第三,牵引引管线18另一端,直至引管线18全部离开硬质护管16。

通过引管线18拉力降低穿管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安装。

进一步的,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的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断开待换管的连接,预备引管线18,将引管线18一端固定在待换管的一端;

第二,牵引待换管的另一端,直至待换管全部离开硬质护管16;

第三,分离引管线18和待换管,将引管线18一端固定在新管的一端;

第四,牵引引管线18的另一端,直至引管线18全部离开硬质护管16。

通过引管线18拉力降低更换管的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维护。

进一步的,冷水主管1与入户管间设有滤水器19。冷水主管1与入户管间设有滤水器19,可以对流入冷水主管1的水进行过滤,除去部分杂质,减少杂质在供水系统管道内壁堆积,延长供水系统的使用寿命。若滤水器19还具有除菌功效,则能直接减少流入供水系统内水的细菌含量。

进一步的,冷水主管1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冷水支管5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热水出水管9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用水管10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热水回水主管14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回水支管13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冷水主管1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冷水支管5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确保各冷水支管5的冷水供应;热水出水管9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用水管10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确保各热水用水管10的热水供应;热水回水主管14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回水支管13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保证各热水回水支管13能够有足够的循环水流动,不至于压力损失太大。

进一步的,热水器6上设有容纳盒21,容纳盒21内能放置引管线18和热水器遥控器。容纳盒21可以放置热水器遥控器和引管线18,方便取用,避免遗失等。

具体实施例二: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包括:冷水主管1,冷水主管1与入户管连通;

第一分水器2,第一分水器2的主路一端与冷水主管1连通,第一分水器2的主路另一端接有补水管3,补水管3接有循环泵三通4;第一分水器2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冷水支管5,各冷水支管5分别通向各冷水用水点;

热水器6,用于加热流入其内的水;

循环泵7,用于提供循环动力,循环泵7与循环泵三通4和热水器6连通;

第二分水器8,第二分水器8的主路一端接有热水出水管9,热水出水管9与热水器6连通,第二分水器8的主路另一端被封住;第二分水器8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热水用水管10,各热水用水管10分别接有各热水点三通11,各热水点三通11分别连通各热水用水点;

第三分水器12,第三分水器12的各支路分别接有各热水回水支管13,各热水回水支管13分别与各热水点三通11连通;第三分水器12的主路一端接有热水回水主管14,热水回水主管14接有止回阀15,止回阀15与循环泵三通4连通,第三分水器12的主路另一端被封住。

本实施例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冷水主管1与入户管连通,为整个系统的水源,冷水主管1通过第一分水器2和各冷水支管5向各冷水用水点提供冷水。冷水主管1流水经补水管3进入热水器6,热水器6加热其内的水后通过热水出水管9输出热水,热水出水管9的热水通过第二分水器8和各热水用水管10流入各热水点三通11,进而向各热水用水点提供热水。各热水点三通11通过各热水回水支管13和第三分水器12与热水回水主管14连通,热水回水主管13的未用热水再流回热水器6,如此完成了热水系统的循环,避免了热水系统中出现“死水”。其中,循环泵6为循环提供动力,止回阀15防止热水器6内的水流回热水回水主管14,补水管5则持续补充热水系统中因使用或损耗而减少的水。

本实施例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由于采用了分水器,从而优化了供水系统的管路设计:主管只需布置到分水器处,不需要经过各用水点(或三通),减少了主管长度及布置难度;各用水点(或三通)分别由各支路到达,减少了走管的干扰,减少了复杂房屋布局对供水管路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走管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安装和维护。

本实施例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由于采用了分水器,分水器腔体内能蓄积一定量的水,可以在主管与支管间形成缓冲区,避免了用水点支管直接从主管分出时,其他用水点开启时导致正在使用的用水点支管因水压下降产生短时的供水不足。

进一步的,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均为柔性管;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均外套有硬质护管16,硬质护管16固定在装修夹层内。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均为柔性管,便于转向和布置,则这些管可以采用单根管实现,省去了管路中间连接步骤(如热熔焊接)及所需辅件(如弯头),避免了因连接质量问题导致漏水的现象,减少了辅件成本。将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置于固定在装修夹层内的硬质护管16内,则当这些管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直接抽出待换管,送入新管。硬质护管16固定在装修夹层内能避免由于供水系统安装需要而在墙体上开槽,降低了安装维护的难度,也能避免对墙体强度的削弱。

进一步的,硬质护管16上开有放线槽17,放线槽17连通硬质护管16内外壁,放线槽17连通硬质护管16两端,放线槽17用于辅助穿管。穿管时可以利用放线槽17放入引线,通过引线拉力降低穿管难度。由于硬质护管16上开有放线槽17,在穿设保温棉前应用密封条将放线槽17封住,以避免放线槽17削弱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的首次穿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预备引管线18,将引管线18从放线槽17放入硬质护管16内,引管线18超出硬质护管16两端;

第二,将引管线18一端固定在待穿管的一端;

第三,牵引引管线18另一端,直至引管线18全部离开硬质护管16。

通过引管线18拉力降低穿管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安装。

进一步的,冷水支管5、热水用水管10和热水回水支管13的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断开待换管的连接,预备引管线18,将引管线18一端固定在待换管的一端;

第二,牵引待换管的另一端,直至待换管全部离开硬质护管16;

第三,分离引管线18和待换管,将引管线18一端固定在新管的一端;

第四,牵引引管线18的另一端,直至引管线18全部离开硬质护管16。

通过引管线18拉力降低更换管的难度,便于供水系统的维护。

进一步的,冷水主管1与入户管间设有滤水器19。冷水主管1与入户管间设有滤水器19,可以对流入冷水主管1的水进行过滤,除去部分杂质,减少杂质在供水系统管道内壁堆积,延长供水系统的使用寿命。若滤水器19还具有除菌功效,则能直接减少流入供水系统内水的细菌含量。

进一步的,冷水主管1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冷水支管5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热水出水管9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用水管10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热水回水主管14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回水支管13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冷水主管1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冷水支管5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确保各冷水支管5的冷水供应;热水出水管9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用水管10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确保各热水用水管10的热水供应;热水回水主管14的通道横截面面积为热水回水支管13的通道横截面面积的2~4倍,以保证各热水回水支管13能够有足够的循环水流动,不至于压力损失太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便于安装维护的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连接管20,连接管20连通各冷水用水点。连接管20连通各冷水用水点,则在入户管压力和循环泵驱动下,各冷水支管5内的水也能形成一定的流动,避免了冷水系统中出现“死水”现象。

进一步的,热水器6上设有容纳盒21,容纳盒21内能放置引管线18和热水器遥控器。容纳盒21可以放置热水器遥控器和引管线18,方便取用,避免遗失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