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0631发布日期:2021-07-13 16:1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河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用地的紧张,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一种趋势,而且越来越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地下空间可作为地下停车库及其它功能场所。特别是当建筑用地红线内涉及河道时,在进行红线范围内开挖及地下建造时,往往会将河道进行中断,为了不影响河道正常的排水功能,需对原河道进行截流及必要的导流,包括截流方式、导流方式、及其相应构造等。

相关技术中,在对河道进行导流施工时,在河道上下游设置围堰,利用围堰对河道的流水进行封堵,抽去两围堰之间的施工场地中的水,同时,在河道岸上开挖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将上游的河水排至下游,待施工场地施工结束后,拆除围堰,填充导流通道即可。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对导流通道的设计上,相关技术中的导流通道存在不足以应该汛期排涝、泄洪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导流通道导流时的排水流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包括设置截流系统和导流系统,

截流系统,设置在天然河道中,包括两个围堰、以及至少一个隔污栅栏,两个所述围堰分别位于天然河道的上游和下游;

导流系统,包括与天然河道下游相连通的导流通道、与导流通道端部相连的集水井、以及用于将河道上游的水抽至集水井的抽水泵,所述隔污栅栏位于抽水泵远离围堰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围堰在天然河道内围出施工现场,天然河道中上游的水通过抽水泵抽至集水井,再由从集水井流至导流通道,最终通过导流通道排至下游。在地下空间施工前对河道进行截流及导流处理,其中,围堰能够承受的河水侧压力,保证地下施工进行,集水井一方面能够起到储水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汛期排水功效,同时,将隔污栅栏设置到抽水泵远离围堰的一侧,隔污栅栏能够将河水中的大块污染物拦截出来,防止大块污染物堵塞抽水泵。

优选的,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导流槽基础、以及铺设在导流槽基础上的导流槽体,所述导流槽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钢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抗压强度,且不易变形,对导流槽体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导流的河水通过导流槽作用在导流槽基础上,导流槽基础满足承载力要求,能够保证河水的顺利导流。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体由多块钢板和型钢背楞组合而成,所述钢板之间相互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体采用钢板和型钢背楞组合的方式,钢板相互之间焊接,具有良好的防漏水能力,型钢背楞增加了钢板设置的稳定性,使导流槽体整体在排水时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所述集水井内预埋有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与所述导流槽体相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井内预埋连接角钢,连接角钢能够与导流槽体进行焊接,使集水井与导流槽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漏水,在水流冲刷下,导流槽仍能够与集水井牢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体靠近集水井的端部沿水流方向槽宽逐渐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设计方式,使导流槽内的河水能够更加顺利地过渡到集水井中。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体设置成u形,其上部设置有安全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流槽设置成u形,既具有蓄水功能,又满足导流作用,又便于导流期间的观察、维护、维修。同时,上部设置安全网,保证人员安全,防止人员误入导流槽内。

优选的,所述围堰由土石袋和黏土组成,所述土石袋分别位于黏土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堰更具有良好的挡水功能,给施工场地提供良好的环境,黏土不透气不透水,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围堰呈梯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围堰设计成上窄下宽,使围堰下部能承受更大的侧压力,确保围堰坚固、节材。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地下空间施工前对河道进行截流及导流处理,其中,围堰能够承受的河水侧压力,保证地下施工进行,集水井一方面能够起到储水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汛期排水功效,同时,将隔污栅栏设置到抽水泵远离围堰的一侧,隔污栅栏能够将河水中的大块污染物拦截出来,防止大块污染物堵塞抽水泵;

2.通过将导流槽体采用钢板和型钢背楞组合的方式,钢板相互之间焊接,具有良好的防漏水能力,型钢背楞增加了钢板设置的稳定性,使导流槽体整体在排水时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

3.通过在集水井内预埋连接角钢,连接角钢能够与导流槽体进行焊接,使集水井与导流槽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漏水,在水流冲刷下,导流槽仍能够与集水井牢固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河道截流导流平面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为展示围堰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导流通道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导流通道顶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为展示集水井与导流槽体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集水井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截流系统;11、围堰;111、土石袋;112、黏土;12、隔污栅栏;2、导流系统;21、导流通道;211、导流槽基础;212、导流槽体;2121、钢板;2122、型钢背楞;22、集水井;23、抽水泵;3、天然河道;31、河道上游段;32、河道下游段;4、安全网;5、连接角钢;6、加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

参照图1和2,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包括截流系统1以及导流系统2,截流系统1设置在天然河道3中,其中,天然河道3分为河道上游段31和河道下游段32,截流系统1用于对天然河道3流水进行截断,并在天然河道3内围出施工地上区域,施工时主要在地下施工;利用导流系统2将河道上游段31的河水排至河道下河段,使施工期间河流的正常的排水功能保持正常。

截流系统1包括围堰11以及隔污栅栏12,围堰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河道上游段31和河道下游段32,两围堰11之间形成施工地上区域,两围堰11的设置使得施工地上区域内的水保持静止,施工地面能够相对保持静止,减少了流水对施工地面的影响。

围堰11由土石袋111和黏土112组成,黏土112不透气不透水,具有良好的挡水效果,土石袋111位于黏土112的两侧,能够使围堰11整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使围堰11围堰11能够承受较大的河水侧压力。且围堰11整体设置为梯形,即呈上窄下宽设计,使围堰11下部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压力,确保围堰11坚固,且能够节省材料。围堰11两侧夹设有加固支架6,加固支架6主要对围堰11的结构进行加固。

参照图1和图3,截流系统1包括与河道下游段32相连通的导流通道21、与导流通道21相连通的集水井22、以及与河道上游段31相连的抽水泵23,抽水泵23将河道上游段31的河水抽至集水井22中,再由集水井22排至导流通道21,最终由导流通道21把河水排至河道下游段32。其中,隔污栅栏12位于抽水泵23远离河道上游段31围堰11的一侧,隔污栅栏12可以为筛网状或金属栅条状,隔污栅栏12能够将河水中的大块污染物拦截出来,防止大块污染物堵塞抽水泵23。

其中,导流通道21包括导流槽基础211、以及铺设在导流槽基础211上的导流槽体212,导流槽基础21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钢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抗压强度,且不易变形,对导流槽体212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而导流槽体212由多块钢板2121和型钢背楞2122组合而成,型钢背楞2122选用槽钢及角钢,钢板2121沿导流槽基础211铺设,且相邻钢板2121之间相互焊接,型钢背楞2122对钢板2121起到支撑加固作用,使钢板2121之间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在汛期期间能够承受较大的河水排量。

参照图3和图4,导流槽体212整体呈u字形,u字形的设计方式,使导流槽体212既具有蓄水功能,又满足导流作用,又便于导流期间的观察、维护、维修。在导流槽体212上部安装有安全网4,安全网4能够保证人员安全,防止人员误入导流槽内。参照图5,导流槽体212靠近集水井22的端部沿水流方向槽宽逐渐增加,使导流槽内的河水能够更加顺利地过渡到集水井22中。

参照图6,集水井22内预埋有连接角钢5,连接角钢5与导流槽体212中的钢板2121端部相焊接,使集水井22与导流槽体212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漏水,在水流冲刷下,导流槽仍能够与集水井22牢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空间开挖截流导流构造的实施原理为:两个围堰11在天然河道3内围出施工现场,天然河道3中上游的水通过抽水泵23抽至集水井22,再由从集水井22流至导流通道21,最终通过导流通道21排至下游。在地下空间施工前对河道进行截流及导流处理,其中,围堰11能够承受的河水侧压力,保证地下施工过程中,集水井22一方面能够起到储水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汛期排水功效,同时,将隔污栅栏12设置到抽水泵23远离围堰11的一侧,隔污栅栏12能够将河水中的大块污染物拦截出来,防止大块污染物堵塞抽水泵2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