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连拉地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1837发布日期:2021-07-30 18:0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连拉地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连拉地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先搭建起支撑作用的梁结构,梁结构是建筑承重的基础,非常重要,传统施工方案是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梁结构,这样施工会消耗大量混凝土等施工材料,而且工期很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连拉地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钢结构连拉地梁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节省工期,减少用工,且钢结构的梁能够回收再利用,环保节能。

本发明提供包括包括基坑、固定装置和竖向钢柱,所述基坑内浇筑有混凝土层,所述固定装置浇筑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所述竖向钢柱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的上端,所述竖向钢柱上垂直固定有横向钢梁。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底部混凝土层、中部混凝土层和上部混凝土层,所述底部混凝土层的下端固定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的下端铺设有碎石层。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混凝土的内部固定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地脚螺栓和支撑架,所述地脚螺栓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地脚螺栓位于所述上部混凝土层内,所述地脚螺栓上转动连接有底层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钢柱的底部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地脚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地脚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所述底层螺母位于所述基座的下端,所述地脚螺栓位于所述基座上端的部分依次转动连接有垫片、弹簧垫圈和顶层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钢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上部混凝土层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钢柱为方钢或h型钢,所述竖向钢柱上固定有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螺栓孔,所述横向钢梁通过螺栓与所述竖向钢柱垂直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钢梁为h型钢或槽钢或矩形钢或装配式混凝土钢混组合结构梁。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混凝土层和所述上部混凝土层的周围固定有填充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钢结构连拉地梁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挖取基坑;

s2:基坑底层铺设碎石层;

s3:碎石层的上端放置钢筋网;

s4:钢筋网的中间位置固定钢筋笼;

s5:基坑内浇筑混凝土,构成底部混凝土层,钢筋笼的下端埋在底部混凝土层内;

s6:固定装置放在底部混凝土层的上端,以钢筋笼为中心固定模板,浇筑中部混凝土层,地脚螺栓位于中部混凝土层的上端,等中部混凝土层凝固后拆除模板;

s7:将底层螺母拧入到地脚螺栓上,将竖向钢柱对应地脚螺栓插入,调节底层螺母,使所有竖向钢柱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依次在地脚螺栓上安装垫片、弹簧垫圈、顶层螺母,将竖向钢柱固定;

s8:竖向钢柱上安装横向钢梁,沿中部混凝土向上固定好模板,浇筑上部混凝土层,上部混凝土层凝固后拆除模板;

s9:基坑土壤回填,压实,作为填充层;

s10:将竖向钢柱和横向钢梁之外的其它梁安装完毕;

s11:横向钢梁内侧用混凝土垫层包裹至横向钢梁上沿水平高度,外侧通过alc板作为免拆模板灌注砂浆或灌浆料,连接acl板材和包裹横向钢梁。

本发明通过采用钢结构的竖向钢柱和横向钢梁,改变传统施工方案中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梁结构的施工方式,节省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缩短工期,减少用工,建筑拆除后钢梁能够回收再理用,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钢筋笼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竖向钢柱固定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碎石层、3-钢筋网、4-底部混凝土层、5-钢筋笼、6-中部混凝土层、7-地脚螺栓、8-底层螺母、9-支撑架、10-上部混凝土层、11-竖向钢柱、1101-基座、12-横向钢梁、13-填充层、14-垫片、15-弹簧垫圈、16-顶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

一种钢结构连拉地梁装置,包括基坑1,基坑1的长宽高分别为1200mmx1200mmx1300mm,基坑1的作用是固定竖向钢柱11,竖向钢柱11为整个建筑定位并且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将竖向钢柱11固定后以便后续安装其它钢梁,构建整个建筑的支撑结构,起到地基的作用。

基坑1的最底层铺设有100mm的碎石层2,碎石层2上放有1100mmx1100mm的钢筋网3,在基坑1的中间放置钢筋笼5。碎石层2是基础保护层,防止钢筋网3、钢筋笼5、竖向钢柱11等钢结构与基坑1底部的水分接触导致生锈,

向基坑1内浇筑300mm高的混凝土构成底部混凝土层4,将钢筋笼5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混凝土层4中,在钢筋笼5的四周围设模板,在钢筋笼5的内部放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9和地脚螺栓7,支撑架9的上端与地脚螺栓7的底部固定连接,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构成中部混凝土层6,高700mm,地脚螺栓7位于中部混凝土层6的上方,等到中部混凝土层6凝固后拆掉模板;将底层螺母8拧入到地脚螺栓7指定位置上,竖向钢柱11的底部固定有基座1101,基座1101上设有与地脚螺栓7相配合的螺栓孔,将竖向钢柱11对应地脚螺栓7插入,调节底层螺母8,使所有竖向钢柱1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依次在地脚螺栓7上安装垫片14、弹簧垫圈15、顶层螺母16,将竖向钢柱11固定。

底部混凝土层4的作用是固定钢筋笼5,钢筋笼5的作用是对中部混凝土层6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中部混凝土层6内固定有支撑架9,支撑架9是根据具体施工需求按照地脚螺栓7所需的间距提前用由圆钢或扁铁制成,并且顶部与地脚螺栓7焊接固定,使得地脚螺栓7能与竖向钢柱11底部的螺栓孔相对应,通过地脚螺栓7将竖向钢柱11固定在基坑1内;在竖向钢柱11的下端进行防腐处理,先喷砂抛丸除锈,再在底部涂抹防腐漆,防止因竖向钢柱11生锈导致的建筑稳定性差,提高建筑使用寿命。

竖向钢柱11上设有螺栓孔,横向钢梁12通过螺栓与竖向钢柱11垂直固定,在中部混凝土的上方设置浇筑模板,浇筑混凝土构成上部混凝土层10,等上部混凝土层10凝固后拆掉模板,将挖掘基坑1时的土壤回填至基坑1内,压实,构成填充层13,再将其它梁与竖向钢柱11固定连接,完成整个建筑钢梁结构的搭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钢结构连拉地梁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竖向钢柱11所需固定的位置挖取基坑1,基坑1的长宽高分别为1200mmx1200mmx1300mm;

s2:在基坑1的底层铺设100mm的碎石层2;

s3:在碎石层2的上端放置1100mmx1100mm的钢筋网3;

s4:在钢筋网3的中间位置固定钢筋笼5;

s5:向基坑1内浇筑300mm高的混凝土,构成底部混凝土层4,钢筋笼5的下端埋在底部混凝土层4内;

s6:固定装置放在底部混凝土层4的上端,以钢筋笼5为中心固定模板,浇筑中部混凝土层6,地脚螺栓7位于中部混凝土层6的上端,等中部混凝土层6凝固后拆除模板;

s7:将底层螺母8拧入到地脚螺栓7指定位置上,将竖向钢柱11对应地脚螺栓7插入,调节底层螺母8,使所有竖向钢柱1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依次在地脚螺栓7上安装垫片14、弹簧垫圈15、顶层螺母16,将竖向钢柱11固定;

s8:根据图纸要求在竖向钢柱11上安装横向钢梁12,沿中部混凝土层6向上固定模板,浇筑高200mm的上部混凝土层10,等上部混凝土层10凝固后拆除模板;

s9:将挖基坑1时的土壤回填,压实,作为填充层13;

s10:将竖向钢柱11和横向钢梁12之外的其它梁安装完毕;

s11:横向钢梁12内侧用混凝土垫层包裹至横向钢梁12上沿水平高度,外侧通过alc板作为免拆模板灌注砂浆或灌浆料,连接acl板材和包裹横向钢梁12。

本发明通过采用钢结构的竖向钢柱11和横向钢梁12,改变传统施工方案中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梁结构的施工方式,节省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缩短工期,减少用工,建筑拆除后钢梁能够回收再理用,环保节能;该发明是实现完全装配式建筑中的一部分,可配合装配式独立基础使用,也可以在现场浇筑的基础上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