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2.混凝土桩是一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构件,施工中,混凝土桩埋设在地下,上端延伸至地面上侧,且地面上浇筑有混凝土基层,在完成混凝土桩的施工后,需要对混凝土桩与混凝土基层相接位置处进行防水施工,减少出现向上渗水的问题。
3.在进行防水施工时,常用做法为在混凝土桩顶面、侧面和混凝土基层的一定范围内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混凝土基层部分上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上施工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之后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上进行防水层施工,防水层延伸至混凝土桩根部位置处,能够实现对混凝土桩与混凝土基层相接位置处的防水处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施工过程中,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需要较长时间的保湿养护,以使得防水构造达到防水要求,否则容易出现起砂、开裂、强度不足的情况,对防水构造的防水性造成破坏,而对防水构造进行保湿养护需要较长时间,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防水构造施工的效率,减少对防水构造的防水性产生影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及施工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用于对桩本体以及桩本体与混凝土基层相接位置处进行防水处理,桩本体内的钢筋穿出至桩本体外侧,该防水处理构造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位于混凝土基层外侧部分上的防水基层,混凝土基层部分上的防水基层上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基层为具有渗透性的防水材料,渗入至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基层材质为具有渗透性的防水材料,将防水基层涂刷在混凝土基层和桩本体上,防水基层渗透至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内,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不容易出现防水层脱落的问题,防水效果较为稳定,防水基层不容易出现起砂、分层的问题,后续施工的防水层不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保持防水层铺贴的稳定性,该桩头防水处理构造整体的防水效果较好,防水基层固化的速度更快,提高了施工效率。
8.可选的,所述防水层与桩本体上的防水基层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的材质为密封胶或建筑用防水涂料;密封胶为聚氨酯建筑密封胶、硅酮密封胶或聚硫密封胶;建筑用防水涂料为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或硅橡胶防水涂料。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层对防水层与桩本体上的防水基层进行连接,提升该防水构造的一体性,不容易出现防水层与桩本体上的防水基层相接处发生渗水的问题,防水效果更好。
10.可选的,所述钢筋与桩本体端面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止水件,止水件为遇水膨胀止水条或遇水膨胀止水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筋与桩本体相接的位置处出现渗水的现象后,止水件遇水膨胀,对钢筋与桩本体相接的位置处进行密封的效果更好,该桩头防水处理构造整体的防水效果更好。
12.可选的,所述钢筋上也设置有防水基层,且混凝土基层、桩本体和钢筋上的防水基层连接形成整体。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基层、桩本体和钢筋上的防水基层形成相连的膜状结构,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且在钢筋上涂刷防水基层,减少钢筋发生锈蚀的问题,对钢筋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14.可选的,所述防水基层为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涂刷在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上,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渗入混凝土基层和桩本体内,且在其外侧形成一连续的膜状结构,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硬化后放热低,收缩性小,对混凝土的粘附力较强,进一步提升防水基层与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粘接的牢固性,提升该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的防水性,同时,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能够在封闭状态下自行固化,能够在防水基层未完全固化的情况下进行防水层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层清理:对混凝土基层、桩本体以及钢筋表面进行清理;防水基层施工:将防水涂料涂刷在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上,且防水涂料涂刷多遍,相邻两次涂刷间隔50
‑
70分钟,使得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达到渗透饱和,且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表面留有连续的防水基层;防水层施工:在混凝土基层表面上进行大面积防水层的施工,防水层延伸至桩本体与混凝土基层的相接位置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的施工过程中,将防水基层涂刷在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上,防水基层分为多次涂刷,之后进行防水层的铺贴,能够在防水基层未完全固化的情况下进行防水层的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防水构造的施工后,相较于水泥砂浆,防水基层不容易出现起砂、分层等问题,提升该防水构造的稳定性,整体的防水效果较好;防水基层在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的同时,能够对桩本体起到较好的加强、固化作用。
18.可选的,完成防水层施工后,进行以下步骤:密封层施工:在防水层与桩本体上的防水基层相接的位置处涂刷密封层,密封层位于桩本体上的部分的上端延伸至桩本体侧面的上端位置处,密封层位于防水层上的部分的外圈距桩本体距离大于100mm。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密封层对防水层与桩本体上的防水基层进行连接,使得防水层与桩本体上的防水基层形成整体,提升防水效果。
20.可选的,防水基层施工步骤中,在钢筋上也涂刷有防水基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过减少出现地下水沿钢筋渗出的现象,减少钢筋发生锈蚀的问题,对钢筋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22.可选的,完成密封层施工后,进行以下步骤:止水件安装:在钢筋与桩本体上端面相接的位置处固定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涂刷遇水膨胀止水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对钢筋与桩本体相接位置处的防水效果,减少出现渗水的问题。
24.可选的,所述防水层施工过程中,防水层为卷材时,通过防水基层的粘性对防水层进行固定;防水层为涂料或涂料、卷材复合施工时,直接将涂料涂刷于半干的防水基层上。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防水基层的粘性对防水卷材进行铺贴时,起到较好的辅助固定作用,减少在铺贴防水卷材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的问题,提高整个桩头处理的一次性成品率,该桩头防水处理构造整体的质量更好;另外,在防水层含有涂料时,能够将涂料直接涂刷于半干的防水基层上,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防水基层为渗透性防水材料,其渗入混凝土基层与桩本体中,其防水效果较好,且不容易出现起砂、分层等问题,后续施工的防水层粘接在防水基层上更加牢固,不容易出现脱落等问题,该桩头防水处理构造整体的防水效果更好;2.通过设置防水基层为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在具有较好的防水性的前提下,能够对桩本体起到较好的加固、强化作用,另外,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能够在封闭状态下自行固化,在防水基层未固化的状态下,即可进行后续防水层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3.通过设置密封层对防水层与桩本体上的防水基层进行连接,进一步提升防水层与桩本体上防水基层相接位置处的防水效果,该桩头防水处理构造整体的防水性更好;4.通过设置的止水件,减少钢筋与桩本体相接位置处发生渗水的问题,不容易出现地下水沿钢筋渗出的问题,配合在钢筋上涂刷的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钢筋不容易出现锈蚀的问题,对钢筋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桩本体;11、钢筋;2、混凝土基层;3、防水基层;4、防水层;5、密封层;6、止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参照图1和图2,桩本体1埋设在地下,地面上设有混凝土基层2,桩本体1的上端延伸至混凝土基层2上侧,桩本体1内设有钢筋11,钢筋11上端穿出至桩本体1上端面的上侧;该防水处理构造包括涂刷在混凝土基层2上、桩本体1位于混凝土基层2上以及位于桩本体1外的钢筋11上的防水基层3,其中,混凝土基层2部分上的防水基层3上设置有防水层4,防水层4与桩本体1侧面上的防水基层3抵接。
31.防水基层3选择使用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cm
‑
dps深度渗透结晶密封防水剂等具有渗透性的防水材料,本技术选择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作为防水基层3;将防水基层3分多遍涂刷在混凝土基层2、桩本体1以及钢筋11上,相邻两次涂刷作业间隔时间为50
‑
70分钟,优选的,间隔1小时,该段时间内,在前涂刷的防水基层3逐渐渗入混凝土基层2以及桩本体1内,经过多道涂刷工序后,使得防水基层3向混凝土基层2以及桩本体1中的渗透达到饱和,且防水基层3在混凝土基层2、桩本体1以及钢筋11外侧形成一层连续的膜状结构。
32.通过设置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作为防水基层3,施工过程中,防水基层3渗入混凝土基层2以及桩本体1中,能够减少出现渗水的问题,同时,能够对混凝土基层2以及桩本体1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另外,涂刷的防水基层3延伸至钢筋11上,减少后续出现地下水沿钢筋11上窜的问题,具有较好的防水和防腐蚀的效果,对钢筋11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33.防水层4为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或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一同使用的复合做法,相较于防水基层3为水泥砂浆的情况,防水层4与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粘接的牢固性更好,在后续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防水基层3不容易出现起砂、分层、脱离等问题,提升后续施工的防水层4的稳定性,不容易出现防水层4与防水基层3脱离的现象,提升防水处理构造整体的稳定性。
34.参照图1和图2,防水层4与桩本体1上的防水基层3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层5,密封层5位于桩本体1上的部分的上端延伸至桩本体1侧面的上端边沿位置处,密封层5位于防水层4上的部分的外周边沿向外侧延伸至少100mm,优选的,密封层5位于防水层4上的部分的外周边沿向外侧延伸距离为100mm
‑
150mm;同时应保证密封层5的厚度不小于2mm,优选的,密封层5的厚度选择为2mm
‑
4mm;密封层5可选择使用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硅酮密封胶、聚硫密封胶等各种品类的建筑密封胶,其中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可选择使用水性材料、溶剂型材料、热熔型材料等各种品类的建筑防水涂料;施工过程中,密封层5选择使用的品类可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境进行调整,如:防水层4为沥青基防水卷材的情况下,密封层5可选择使用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4为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情况下,密封层5可选择使用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35.设置密封层5以涂料的形式对防水层4与桩本体1上的防水基层3相接的位置处进行密封,对防水层4与桩本体1上的防水基层3进行连接,减少二者相接的位置处发生渗水的问题,使得两种不同材质相接位置处的密封效果更好,提升密封效果。
36.参照图1和图2,钢筋11与桩本体1上端面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止水件6,对钢筋11与桩本体1相接的位置处进行止水密封,具体的,止水件6可选择使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遇水膨胀止水胶,在使用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情况下,将环形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套设在钢筋11上并滑移至钢筋11与桩本体1相接的位置处;在使用遇水膨胀止水胶的情况下,直接将其涂
抹在钢筋11与桩本体1相接的位置处即可。
37.通过设置的止水件6,能够提升钢筋11与桩本体1相接位置处的密封性,在后续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从钢筋11与桩本体1连接的根部位置处渗水的问题,提升该桩头防水处理结构整体的密封性。
38.该桩头防水处理构造不仅适用于混凝土桩,同样适用于钢桩,同时,对于混凝土桩而言,预制桩以及现浇筑桩均适配于该桩头防水处理构造。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的实施原理为:对桩本体1与混凝土基层2连接位置处进行防水处理时,首先进行防水基层3的施工,具体的,多次涂刷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在混凝土基层2部分上的防水基层3上铺贴防水层4,并使用密封层5对防水层4与桩本体1上的防水基层3相接的位置处进行密封,并使用止水件6对钢筋11与桩本体1相接的位置处进行止水密封。
40.防水基层3选择使用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渗入混凝土基层2以及桩本体1内,且在混凝土基层以及桩本体1外侧形成连续的膜状结构,防水效果较好,相较于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密封的情况,不需要长时间的保湿养护过程,缩短施工周期,且在后续较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防水基层3不容易出现起砂、分层、脱离的问题,提升后续施工的防水层4的稳定性,防水效果更好,同时,防水基层3渗入桩本体1内,能够对桩本体1起到补强、固化的作用;且防水层4与防水基层3的粘接较为牢固,不容易出现脱离的问题,提升该桩头防水处理结构整体的防水效果。
41.另外,设置密封层5,能够进一步提升防水层4与桩本体1上的防水基层3相接位置处的密封性,减少出现渗水的问题;设置止水件6对钢筋11与桩本体1相接的位置处进行止水密封,能够减少出现钢筋11与桩本体1相接位置处发生渗水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该桩头防水处理结构整体的防水效果。
42.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层清理:对混凝土基层2、桩本体1以及钢筋11表面进行清理,使之保持清洁。
43.2、防水基层3施工:在混凝土基层2、桩本体1以及钢筋11表面上涂刷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且分为多遍进行涂刷,实际操作中,可选择涂刷三遍,相邻的两次涂刷操作间隔50
‑
70分钟,具体的,选择间隔一小时进行两次防水基层3的涂刷,使得防水基层3的渗透达到饱和,且在混凝土基层2、桩本体1以及钢筋11外侧形成连续的膜状结构。
44.3、防水层4施工:在混凝土基层2上进行防水层4的施工,其覆盖在防水基层3上侧,延伸至与桩本体1相接的位置处;防水层4为防水卷材的情况下,可利用双组份高渗透环氧树脂本身的粘性度防水卷材进行固定;防水卷材为防水涂料或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复合施工的情况下,直接将防水涂料涂刷于半干的双组份高渗透环氧树脂表面。
45.4、密封层5施工:将密封层5涂刷于防水层4与桩本体1上的防水基层3相接的位置处,密封层5位于防水基层3上的部分延伸至桩本体1侧壁的上端位置处,密封层5位于防水层4上的部分向桩本体1外侧延伸,密封层5位于防水层4上部分的外侧边沿距桩本体1间距为100mm,且保持密
封层5的厚度不小于2mm。
46.5、安装止水件6:使用止水件6对钢筋11与止水桩相接的位置处进行止水密封。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桩头防水处理构造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对防水处理构造进行施工时,采用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作为防水基层3,之后进行防水层4施工,防水基层3不容易出现起砂、分层的问题,且防水基层3渗入混凝土基层2和桩本体1内,其防水效果较好,对桩本体1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防水层4铺贴在防水基层3上,相较于防水基层3采用水泥砂浆的情况,防水层4粘接的更加牢固,不容易出现脱离的问题,防水效果较为稳定;在进行防水基层3施工的过程中,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能够在封闭状态下自行固化,即不需要待双组份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完全固化即可进行后续的施工步骤,在不影响施工的防水基层3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