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03009发布日期:2021-12-22 12:11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的加快,水利工程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水利工程的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随着水利工程条件的复杂性及施工技术要求的越来越高,在其工程的关键部位均开始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建筑功能的实现。
3.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温差会较大,在浇筑过程一般都是一次成型的,因此成型后的水泥水化热后聚集在结构内部无法散发出来,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会高于外部的温度,内外温差的影响会导致压力产生膨胀力,当温度比降低的时候则会出现较大的收缩力,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4.目前,采用较多的冷却控制方法是在待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埋设冷却水管,向冷却水管内通入循环冷却水来实现混凝土的降温。因而,为满足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过程所需的大量的冷却水,需要配置冷却水调配方案,比如,由制冷系统、循环水箱、冷水输送系统、回水集水箱等组成的降温水重复利用装置,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施工成本,而且制冷机组的压力非常大,消耗大量能量,未能达到节能环保的文明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利用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周围的天然水资源实现冷却水的调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投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文明施工要求。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分别先后抽取水体中的水和围堰区的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并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水流速,使冷却水管进出水温之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内;
8.当监测到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再次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并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水流速,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低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差值低于25℃。
9.进一步的,所述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分别先后抽取水体中的水和围堰区的蓄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包括:
10.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并对围堰区开始蓄水;
11.当所述围堰区的蓄水位达到预设高度后,抽取所述围堰区的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
12.进一步的,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前,还包括:
13.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切换流向。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12h。
15.进一步的,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后,还包括:
16.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切换流向。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为24h。
18.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冷却水流速,包括:
19.基于预先建立的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各温度测点的温度变化规律;
20.基于各温度测点的温度变化规律,结合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冷却水管各时段的水流量;
21.根据所述水流量,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流速。
22.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水流量,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流速,包括:
23.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前,通过变频器变速控制所述水流量,使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处于紊流状态;
24.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后,通过调节阀控制所述水流量,使冷却水管内的水处于层流状态。
2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管系统、温度传感器组和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和温度传感器组;其中,
26.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的温度传感器,用于将实时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器;
27.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实时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调节冷却水的流量;
28.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平铺设在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的循环冷却水管组和至少一个水泵组;每个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包括至少一条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为蛇形管;每个所述水泵组包括至少两个水泵,所述两个水泵的进水端分别通过外接水管连通水体和围堰区,所述两个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双通道切换装置连接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所述双通道切换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器的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两个水泵的出水端之间切换连通。
29.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包括两个及以上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相邻两层循环冷却水管组的垂直间距为1.0m,且布设方向相互垂直;每个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的平行管体的间距为1.0m;每个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与混凝土结构的边界间距不小于0.5m。
30.进一步的,所述水泵为变频式水泵,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变频器,每个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和所述两个水泵,所述变频器用于根据所述中央
控制器的控制指令调节当前工作的水泵的出水量。
3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利用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周围的天然水资源,通过对水资源进行调蓄、输送和分配,从而实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循环降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投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文明施工要求;并且通过中央控制器实现实时采集温度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自动化控制循环冷却水管系统的冷却水流量,确保实施的可控性,从而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循环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索塔承台模板的形状示意图;
35.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索塔承台模板内的冷却水管布置图;
36.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8.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s11、s1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3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4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循环冷却系统进行介绍。
43.实施例一
44.请参见图1,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循环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管系统10、温度传感器组20和中央控制器30;所述中央控制器30分别连接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10和温度传感器组20;其中,
45.所述温度传感器组20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的温度传感器21,用于将实时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器30;
46.具体的,多个温度传感器21分别设置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内的各温度测点,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21为无线温度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30,实时将采集到的温度传输至所述中央控制器30。在混凝土浇筑起至通水结束时间内,现场实时采集各温度测点的温度值,并做好记录;由于混凝土浇注后至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温升峰值的时间内(也即升温期)水化热温度变化剧烈,故混凝土升温期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为2h,水化热温度变化缓慢后(也即降温期)采集的时间间隔调整为4h,下降趋于稳定后(也即稳定期)的时间间隔为10h。
47.所述中央控制器30用于根据实时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10调节冷却水的流量;
48.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水平铺设在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的循环冷却水管组11和至少一个水泵组12;每个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11包括至少一条冷却水管111,所述冷却水管111为蛇形管;每个所述水泵组12包括至少两个水泵121,所述两个水泵121的进水端分别通过外接水管连通水体和围堰区,所述两个水泵121的出水端通过双通道切换装置13连接所述冷却水管111的进水口;所述双通道切换装置13与所述中央控制器3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器30的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冷却水管111的进水口与所述两个水泵121的出水端之间切换连通。
49.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111的管径为35mm~45mm。冷却水管的管径过大,增加管材的消耗,提高施工成本,且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冷却水管的管径过小,增加水管阻力,增加水泵的工作负荷,也提高了施工成本。
50.优选的,所述水泵121为变频式水泵,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10还包括至少一个变频器14,每个所述变频器14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30和所述两个水泵121,所述变频器14用于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器30的控制指令调节当前工作的水泵的出水量。具体的,所述变频器14的输出端通过设置两个接触器分别连接所述两个水泵121,通过切换启动所述两个接触器来实现驱动所述两个水泵121的其中一个工作。
51.本优选实施例通过所述变频器14变速控制当前工作的水泵的出水量,能有效减少能量损耗,更加高效节能;并且所述变频器14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能够准确调整水流压力和水流量。
52.需要说明的是,水泵流量调节还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管进水口管路上的调节阀实现,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水泵流量调节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53.作为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系统10包括两个及以上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11;相邻两层循环冷却水管组11的垂直间距为1.0m,且布设方向相互垂直;每个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11的平行管体的间距为1.0m;每个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11与混凝土结构的边界间距不小于0.5m。本实施例采用的冷却水管布置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竖向降温不均匀的弊端,达到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竖向温度梯度、改变竖向降温温度场不对称的目的。
5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一个水平层设置一条冷却水管111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技术内容及实际施工的需要,也可在同一水平层内设置多条冷却水管111,在此不作限定。
55.请一并参阅图2至3,本实施例选取国内某座桥梁的索塔承台为例进行说明。
56.图2是该索塔承台模板的形状示意图,该索塔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高度为5m。图3是该索塔承台模板内的冷却水管布置图,混凝土浇筑前承台内预布置有5层循环冷却水管组11,每层所述循环冷却水管组11包括3或4条冷却水管111,采用管道直径40
×
2.5mm钢管,冷却水管111的水平间距为1.0m,相邻两层循环冷却水管组11的垂直间距为1.0m,且布设方向相互垂直。
57.需要说明的是,承台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法,具体的,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混凝土表面系数,以利于混凝土的内部散热。为确保各层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每层循环冷却水管组11单独设置一个水泵组12,所述中央控制器30分别控制每个所述水泵组12对相应层的循环冷却水管组11进行循环通水。
5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循环冷却系统,利用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周围的天然水资源,通过对水资源进行调蓄、输送和分配,从而实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循环降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投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文明施工要求。
59.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60.实施例二
61.请参见图4,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冷却控制方法以中央控制器为执行主体,包括以下步骤:
62.步骤s11,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分别先后抽取水体中的水和围堰区的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并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水流速,使冷却水管进出水温之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内。
63.具体实施时,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0℃。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法,具体为: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在每层混凝土布料完成后,使用8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间距按50~60cm进行控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或能重塑前次浇注混凝土的基础上完成上层混凝土浇注,一般混凝土初凝时间为2~3小时。
64.优选的,所述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分别先后抽取水体中的水和围堰区的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的步骤,包括:
65.s111,混凝土覆盖预埋设的冷却水管之后,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并对围堰区开始蓄水;
66.具体的,所述水体为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在的天然水体,比如,河道、水库、湖泊等。
6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覆盖冷却水管后立即缓慢通水,防止管道被堵塞,此时围堰区的蓄水池还未蓄水,则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双通道切换装置使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水体中的水泵的出水口连通,驱动水泵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对冷却水管进行通水冷却,并将所述冷却水管出水口的水回流至所述水体中;在混凝土初凝后加大通水量,保证冷却水流速不小于0.6m/s,可减少上层混凝土与本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同时,对所述围堰区的蓄水池开始蓄水,待蓄水池蓄满后,用蓄水进行循环养护。
68.s112,当所述围堰区的蓄水位达到预设高度后,抽取所述围堰区的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
69.除了混凝土水化热作用影响,外界气温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产生温差;外界气温的骤降,会增加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温度差的梯度。为尽量降低内外温差,待蓄水池蓄满后,在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峰值出现之前,用蓄水进行循环养护,控制冷却水的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温差不超过25℃;具体为: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双通道切换装置使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蓄水池内的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并驱动水泵抽取蓄水对所述冷却水管进行循环通水,先将所述冷却水管内原有的水冲洗至围堰外,冲洗干净后使循环水回流至所述蓄水池。
70.由于循环水吸收了混凝土水化热,蓄水池内的蓄水温度不断调高,可降低所述冷却水管进水口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使混凝土缓慢降温。
71.优选的,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可以利用蓄水池内的蓄水,对承台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的差值,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稳定,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优选的蓄水高度为15~20cm。
72.优选的,在利用蓄水循环养护时,还根据测得的承台混凝土表面温度实时调节蓄水的温度,使蓄水温度控制在混凝土表面温度的
±
10℃。在蓄水温度一定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循环水的流速,严格控制冷却水管进出口温度之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内,优选的,所述预设温差范围为5~10℃,确保混凝土降温速度不能太快,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3.04中规定,混凝土最大降温速度不能大于2℃/d。
73.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施工中,模板内预埋设的冷却水管可以铺设多层,相邻两层冷却水管的垂直间距为1.0m,且布设方向相互垂直;同一水平层的冷却水管的平行管体的间距为1.0m;且每层冷却水管与混凝土结构的边界间距不小于0.5m。为确保各层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每层冷却水管由中央控制器分别调控循环水流量。
74.s12,当监测到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再次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并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水流速,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低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且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差值低于25℃。
75.具体的,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混凝土水化热峰值,或者接近水热化峰值的某一温度值,由于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受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入模温度等影响,因此,所述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可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76.优选的,所述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为40℃。
77.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升达到峰值之后趋于稳定不再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也即降温期),为增强冷却效果,再次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具体为: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双通道切换装置使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水体中的水泵的出水口连通,驱动水泵抽取所述水体中的水对冷却水管进行通水冷却,并将所述冷却水管出水口的水回流至所述水体中。
78.优选的,若承台混凝土表面蓄有一定高度的水进行保温养护,则所述步骤s12还包括:降低承台内的蓄水,直至蓄水位略高于混凝土表面,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同时确保整个承台的散热效果。
79.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1还包括: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切换流向;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12h。
80.优选的,所述步骤s12还包括: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切换流向;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24h。
81.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通过间隔切换冷却水管内的水流向,能够有效避免同一水平层内循环冷却水单一方向进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造成的进入侧温度降低快,而流出侧温度降低慢的现象,从而有效控制因冷却水管内循环冷却水单一流向而造成的混凝土内部降温不均匀的现象,达到减小水平温度梯度、改变水平降温温度场不对称的目的。
82.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各温度测点处的温度调控冷却水流速的步骤,包括:
83.s21,基于预先建立的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各温度测点的温度变化规律;
84.s22,基于各温度测点的温度变化规律,结合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冷却水管各时段的水流量;
85.s23,根据所述水流量,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流速。
86.上述优选实施例通过建立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水热化分析得到各温度测点处的最高温度及温度分布规律,进而判定最高温度及温度梯度;根据热能交换原理,以有效控制温度梯度为目的,结合各温度测点处的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冷却水管各时段的水流量,并根据所述水流量,有效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流速,从而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差异,实现有效均匀控温的目的。
87.优选的,所述步骤s23包括:
88.s231,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前,通过变频器变速控制所述水流量,使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处于紊流状态;
89.s232,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之后,通过调节阀控制所述水流量,使冷却水管内的水处于层流状态。
90.需要说明的是,紊流一般相对“层流”而言,一般用雷诺数判定。雷诺数re=vd/γ,其中,v为冷却水的流速,d为冷却水管的内径,γ为冷却水的运动粘性系数;雷诺数小,意味着冷却水流动时各质点间的粘性力占主要地位,冷却水各质点平行于管路内壁有规则地流动,呈层流流动状态;雷诺数大,意味着惯性力占主要地位,冷却水呈紊流流动状态;一般管道雷诺数re<2000为层流状态,re>4000为紊流状态,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因此,
层流流动时,由于各层之间冷却水互不混杂,因而换热方式主要是传导,而紊流是各层冷却水质点间剧烈混合,使换热大大增强,所以,紊流时放热系数比层流高,也即紊流的传热效果好。
91.由于混凝土升温期温度变化剧烈,为增强循环冷却水的传热效果,利用所述变频器变速控制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流量,使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处于紊流状态。然而在所述冷却水管内形成紊流,虽然可以增强冷却水的传热效果,但同时增大流量会导致管内的水头损失增大,因而,在混凝土降温期,温度变化趋于稳定,可以通过调节阀控制减缓通水,减少冷却水流量,使所述冷却水管内形成层流来满足降温需求,从而提高管内冷却水的冷却效率。采用本实施例的流量控制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9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控制方法及循环冷却系统,利用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周围的天然水资源,通过对水资源进行调蓄、输送和分配,从而实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循环降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供水设备投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文明施工要求;并且通过中央控制器实现实时采集温度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自动化控制循环冷却水管系统的冷却水流量,确保实施的可控性,从而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9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

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94.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9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