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杆塔倾覆的杆塔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5011发布日期:2021-12-22 15:4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杆塔倾覆的杆塔基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杆塔领域,尤其是防杆塔倾覆领域。


背景技术:

2.杆塔是架空输电线路中用来支撑输电线的支撑物,杆塔多由钢材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支撑结构;目前,固定杆塔常用的方式就是在基座位置预制混凝土,然后通过法兰盘连接杆塔的底部,但是这样的结构,如果采用了较小的混凝土体积,整个杆塔头重脚轻,很容易使得杆塔倾斜、沉降;若是将混凝土体积做的非常大,使得基础非常牢固,但是这样一方面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杆塔和基座之间采用法兰盘的刚性连接结构,在大风的作用下容易发生金属疲劳产生拗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随着输电线路的使用时间的延长,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杆塔,在风力或线缆不平衡作用力的作用下,输电杆会逐渐朝某一方向倾斜甚至发生倾覆,从而影响输电杆的安全性;影响电力网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电力环网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4.一种可防止杆塔倾覆的杆塔基础,包括基座、底部设于基座内的杆塔,所述基座内设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底部设有球面滑动轴承,所述杆塔的下端部嵌设于球面滑动轴承内;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上沿同一水平面上均布设有若干个第一液压泵,所述腔体内的杆塔侧壁上固定设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边缘端部与第一液压泵的活塞接触。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推动板与第一液压泵相对一侧的上方紧邻设有第二液压泵,且第二液压泵和第一液压泵连通;所述杆塔倾斜时通过推动板推动压缩第一液压泵,使得第二液压泵的活塞伸出并挤压推动板形成自锁。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腔体的底部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由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组成,所述球面滑动轴承嵌设于轴承座内。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杆塔靠近腔体的顶部设有回位套筒,所述回位套筒包括套设于杆塔上的内环、外环、设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弹性件。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环的顶部高于外环的顶部,且内环的顶部设有挡板。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台体面,顶部设有裙边,所述裙边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台体面。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杆塔和裙边的上端面之间分布设有若干道阻尼钢丝绳。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基座的第一台体面和第二台体面上均对称设有稳固件,所述稳固件包括主绳体、分布设于主绳体上的次绳体,所述主绳体和次绳体的上分布设有绳须体。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发明的基座和杆塔支架采用非刚性连接,并通过弹性件和阻尼钢丝绳进行抵消或卸下外力的载荷作用,且当风力或者外部作用力消除时,在回弹力的作用下,重新恢复稳定的状态;
14.2)此外,通过独特设置的液压泵系统,使得外界对杆塔的的作用力越强,杆塔倾斜的程度越大,从而导致第二液压泵对推动板的作用力越大,进而在推动板上形成自锁效果;这样无论外界的作用力有多大,均能有效的避免杆塔发生较大的倾斜,一旦杆塔触发了第一液压泵就会形成自锁力,进而完全避免了杆塔倾覆的风险;
15.3)本技术的基座可以重复使用,杆塔和基座之间可以无损拆卸,便于更换杆塔。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第二液压泵的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中轴承座的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中杆塔倾斜的状态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中回位套筒的示意图;
22.图7是本发明中稳固体的示意图;
23.图中:1、基座;11、腔体;12、轴承座;121、第一轴承;122、第二轴承;13、第一台体面;2、杆塔;21、推动板;3、球面滑动轴承;4、第一液压泵;5、第二液压泵;6、回位套筒;61、内环;62、外环;63、弹性件;64、挡板;7、裙边;71、第二台体面;8、阻尼钢丝绳;9、稳固体;91、主绳体;92、次绳体;93、绳须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5.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可防止杆塔倾覆的杆塔基础,由基座1和底部设于基座1内的杆塔2组成,具体的,该基座1内设有中空的腔体11,同时,在腔体11的底部设有轴承座12,轴承座12由第一轴承座121和第二轴承122组成,轴承座12内嵌套球面滑动轴承3,使用时,将杆塔2的下端部固定嵌套于球面滑动轴承13内,将球面滑动轴承13嵌套于第一轴承座121和第二轴承122之间,然后采用螺栓将两块轴承座紧固组成在一起;从而起到固定杆塔2底部的作用;
26.由于本技术中将杆塔2的下端部嵌设于球面滑动轴承3内,而球面滑动轴承由具有球形滑动球面接触表面的内、外圈组成,有一个外球面的内圈和一个内球面的外圈,该结构不仅能承受较大的负荷,而且有外球面的内圈可以绕着内球面的外圈进行一定角度的滑动转动;从而实现了杆塔和基座之间的非刚性连接方式;
27.进一步的,为了限位杆塔的倾斜角度,避免产生较大的倾斜,因此在腔体11的上方设有中空的圆台体,中空的圆台体的内径大于杆塔的外径,该圆台体突出基座,可以有效的
避免积水倒灌入基座内,同时在中空的圆台体内设有回位套筒6,该回位套筒6包括套设于杆塔2上的内环61、外环62、设于内环61和外环62之间的弹性件63,该回位套筒在不影响杆塔发生轻微倾斜的同时,还是通过弹性件产生回弹力辅助杆塔处于平衡状态;优选的,在杆塔2和裙边7的上端面之间分布设有若干道阻尼钢丝绳8,通过该结构通过阻尼钢丝绳产生的阻尼力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对杆塔的平衡控制,降低杆塔的摆动频率和幅度;
28.现有技术中,由于强风力或者线缆受力不均衡的各种原因,会对刚性连接的杆塔产生不同方向的侧向力,该作用力作用于杆塔上,并直接作用于杆塔的连接点上,直到连接点的最弱处产生疲劳断裂出现倾斜甚至倾覆,但是本技术中采用非刚性连接,在非外力作用下,通过回位套筒6和若干道阻尼钢丝绳8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确保杆塔的稳定;即使在发生了一些相对较弱的外力作用,杆塔也依靠球面滑动轴承3发生一些较弱的倾斜,从而进行外力载荷的传递,并通过弹性件和阻尼钢丝绳进行抵消或卸下外力的载荷作用;当风力或者外部作用力消除时,在回弹力的作用下,重新恢复稳定的状态;
29.当外界出现强风或者恶劣天气导致的线缆作用力严重不均衡时,依靠上述的结构已经无法抵抗作用力的载荷,进而在腔体1的内侧壁上沿同一水平面上均布设有若干个第一液压泵4,同时,在杆塔2设于腔体11内的侧壁上固定设有推动板21,推动板21的边缘端部与第一液压泵4的活塞接触;并且在推动板21与第一液压泵4相对一侧的上方紧邻设有第二液压泵5,且第二液压泵5和第一液压泵4连通;
3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均是沿着基座的轴心进行环状阵列分布,其中,第一液压泵4的沿着腔体的内侧壁进行环状陈列分布,第二液压泵沿着腔体的顶部侧面进行环状阵列分布,并且第一液压泵是和相对一侧的第二液压泵进行连通,而不是和相邻的第二液压泵连通;
31.当杆塔2在强外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程度的倾斜时,杆塔带动推动板21偏移,并推动压缩第一液压泵4的活塞杆,从而第一液压泵内液压油或流向对面侧的第二液压泵5,并推动第二液压泵5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的端部挤压推动板21,使得杆塔无法进一步的发生倾斜;而且,外界的作用力越强,杆塔倾斜的程度越大,从而也会使得第二液压泵5对推动板的作用力越大,从而形成自锁效果;因此,无论外界的作用力有多大,均能有效的避免杆塔发生较大的倾斜,一旦杆塔触发了第一液压泵就会形成自锁力,进而完全避免了杆塔倾覆的风险;当然了这要建立在杆塔的强度足够的高,基座的稳定性足够好的大前提下;
32.进一步的,内环61的顶部高于外环62的顶部,且内环61的顶部设有挡板64,通过该挡板64能够防止雨水直接通过落入弹性件处的间隙直接进入基座的腔体内,避免雨水锈蚀腔体内的零部件结构;
33.此外,在本技术中虽然远离能够实现对杆塔倾斜绝对的控制,但是现实使用时,基座无法实现绝对的稳定,因此基座的稳定性就变得十分重要,基座的稳定性程度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杆塔能够抵抗多大的强外力的作用力;因此,在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台体面13,在基座的顶部设有裙边7,裙边7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台体面71,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一台体面13与第二台体面71可以增强基座部分土壤对基座的支撑力,抵抗强风风力对杆体形成较强的水平冲击力,有效的提高基座的稳定性;优选的,在基座1的第一台体面13和第二台体面71上均对称设有稳固件9,其中,稳固件9包括主绳体91、分布设于主绳体91上的次绳体92,主绳体91和次绳体92的上分布设有绳须体93;本技术通过仿生树木的根系特点,以金属丝
为基体,以高分子材料为覆盖体,进而模拟树木的根系形成根系网络,利用树木根系在土壤中的锁土的能力特性,可以利用极小的成本极大的提高基座的稳定性;使用时,将不同高度的稳定件分别设于不同的土壤层高内,夯实土壤后,当基座在受到杆塔传递的强外力作用下,通过稳定件也能起到全方位的限位作用。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