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8586发布日期:2022-01-15 04:3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道路防积水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道路排水包括路面排水部和路边排水部,所述路面排水部从下至上依次为:基层、防水层、透水层,所述防水层上方设有路面排水沟槽;所述路边排水部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与所述路面排水部相邻的透水路沿石,以及所述透水路沿石下方的路边排水沟槽;所述透水路沿石包括:透水表层和透水强化层,所述透水表层中含有透水材料,所述透水强化层与所述透水表层内表面相邻接;所述透水强化层内具有空腔。
3.暴雨径流、冰雪覆盖、能使路面积水。它们与上层滞水、潜水和泉水还能软化、冲刷甚至毁坏道路路基,造成路基边坡滑坍、道路翻浆等病害。道路排水设施的作用,是迅速排除路面、地面径流和各种城市废水,防止积水,降低过高的地下水位和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层以及路基的水,以保证路基稳定,延长路面使用年限,维持车辆及行人的正常交通和安全,并使道路整洁卫生。
4.道路排水通常是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槽,雨水通过下水道管排入附近的江河中,但是在暴雨天气中,往往会出现雨水夹带垃圾流入下水道中导致下水道堵塞的情况出现,从而使路面积水,并且夹杂各种杂质的雨水会导致江河污染,而若将雨水过滤之后还能够为市政道路清扫与植被灌溉提供水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包括下水道管,所述下水道管安装在路面下方,其侧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垃圾箱,所述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还包括:滤板,所述滤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水道管中,其上方开设有方形通槽,且侧端上通过偏转复位机构安装有转板,所述垃圾箱侧端设置有垃圾道口,所述垃圾道口穿过所述下水道管且设置在所述滤板下方;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中,其上方开设有多个通孔,且在所述承载板上还安装有一根吊绳,所述吊绳通过弹性组件与所述承载板同步活动在所述垃圾箱中,且所述弹性组件将所述承载板限位在所述垃圾道口下方;净化管,所述净化管固定在所述下水道管的侧部,且其中设置有滤水组件,所述净化管与所述下水道管之间通过导流管连接,且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滤板下方以及所述滤水组件的上方。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偏转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水道管侧端上的
咬合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转板侧端上的弹性伸缩组件;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板上方的推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推板侧部的推杆以及固定在所述推杆末端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弹性伸缩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推杆外周上的弹簧套筒、固定在所述弹簧套筒末端上的导向块以及安装在所述下水道管侧端上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呈弧形,且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导向杆内侧的弧形通槽中,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套筒底端,且连接所述弹簧套筒与所述推杆。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咬合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下水道管侧端上的安装轮、设置在所述安装轮外周上的齿环以及与所述齿环啮合的齿条板,所述齿条板固定在所述推杆的下方,且所述转板固定在所述安装轮的侧端上。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板底部的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吊绳末端上的可视弹簧以及安装在所述吊绳侧端上的活动板;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垃圾管盖侧端上的挡块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垃圾箱中的带轮,所述可视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挡块之间,且所述吊绳贯穿所述挡块与所述活动板连接,所述吊绳与所述带轮侧端抵接。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水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净化管中的过滤槽、设置在所述过滤槽中的净水包以及安装在所述净水管侧端上的第二导流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大雨降落时,路面积水夹带着树叶等垃圾从漏水盖处流入下水道管中,雨水与垃圾下落至滤板上,雨水通过滤板上的通孔流入下水道管底部,而树叶等垃圾被转板阻挡,且由于重力原因将转板下压,此时偏转复位机构运动,使转板在滤板侧端偏转,并在偏转的过程中将转板上的垃圾向垃圾箱方向推动,从而使垃圾从垃圾道口处进入垃圾箱中,并掉落在承载板上,承载板通过弹性组件沿垃圾箱内壁向下移动,并带动吊绳移动,使吊绳遗留在所述垃圾箱盖外界的部分缩短,从而可通过观察吊绳在垃圾箱盖侧端的长度来判断承载板上的垃圾数量,且垃圾道口处流入的雨水从承载板上的通孔流入垃圾箱底部,并通过导管再回流至下水道管中,此时过滤掉体积较大的垃圾后的雨水通过第一导流管流入净化管中,雨水在净化管中通过滤水组件过滤掉雨水中的灰尘等有害杂质之后排出至蓄水池中,可供市政道路清扫或路边植被灌溉使用,在大雨过后,通过打开垃圾箱盖可将垃圾箱中的残留垃圾清除,通过抽水装置可将净化管中的脏水进行抽除;通过装置中各个机构与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垃圾与雨水的自动分离,减小垃圾堵塞下水道的情况出现,并且通过滤水装置对雨水进一步的净化,使其能够为市政道路清扫或路边植被灌溉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一种实施例中垃圾箱与下水道管的连接剖视图。
14.图3为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一种实施例中吊绳与承载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5.图4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16.图5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17.图6为图2中的c处放大图。
18.图中:1-下水道管;2-垃圾箱;3-净化管;4-第一导流管;5-第二导流管;6-垃圾道口;7-垃圾管盖;8-漏水盖;9-净化管盖;10-活动板;11-可视弹簧;12-缓冲弹簧;13-承载板;14-吊绳;15-滤板;16-转板;17-齿环;18-齿条板;19-推板;20-弹簧套筒;21-复位弹簧;22-导向块;23-导向杆;24-过滤槽;25-净水包;26-导向轮;27-推杆;28-安装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另外,本发明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所述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包括下水道管1,所述下水道管1安装在路面下方,其侧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垃圾箱2,所述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还包括:滤板15,所述滤板15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水道管1中,其上方开设有方形通槽,且侧端上通过偏转复位机构安装有转板16,所述垃圾箱2侧端设置有垃圾道口6,所述垃圾道口6穿过所述下水道管1且设置在所述滤板15下方;承载板13,所述承载板13设置在所述垃圾箱2中,其上方开设有多个通孔,且在所述承载板13上还安装有一根吊绳14,所述吊绳14通过弹性组件与所述承载板13同步活动在所述垃圾箱2中,且所述弹性组件将所述承载板13限位在所述垃圾道口6下方;净化管3,所述净化管3固定在所述下水道管1的侧部,且其中设置有滤水组件,所述净化管3与所述下水道管1之间通过第一导流管4连接,且所述导流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滤板15下方以及所述滤水组件的上方。
22.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下水道管1的管口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漏水盖8,在所述垃圾箱2上方可拆卸安装有垃圾管盖7,在所述净化管3上设置有净化管盖9。
2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大雨降落时,路面积水夹带着树叶等垃圾从漏水盖8处流入下水道管1中,雨水与垃圾下落至滤板15上,雨水通过滤板15上的通孔流入下水道管1底部,而树叶等垃圾被转板16阻挡,且由于重力原因将转板16下压,此时偏转复位机构运动,使转板16在滤板15侧端偏转,并在偏转的过程中将转板16上的垃圾向垃圾箱2方向推动,从而使垃圾从垃圾道口6处进入垃圾箱2中,并掉落在承载板13上,承载板13通过弹性组件沿垃圾箱2内壁向下移动,并带动吊绳14移动,使吊绳14遗留在所述垃圾箱盖7外界的部分缩短,从而可通过观察吊绳14在垃圾箱盖7侧端的长度来判断承载板13上的垃圾数量,且垃圾道口7处流入的雨水从承载板14上的通孔流入垃圾箱2底部,并通过导管再回流至下水道管1中,
此时过滤掉体积较大的垃圾后的雨水通过第一导流管4流入净化管3中,雨水在净化管3中通过滤水组件过滤掉雨水中的灰尘等有害杂质之后排出至蓄水池中,可供市政道路清扫或路边植被灌溉使用,在大雨过后,通过打开垃圾箱盖7可将垃圾箱2中的残留垃圾清除,通过抽水装置可将净化管3中的脏水进行抽除;通过装置中各个机构与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垃圾与雨水的自动分离,减小垃圾堵塞下水道的情况出现,并且通过滤水装置对雨水进一步的净化,使其能够为市政道路清扫或路边植被灌溉使用。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偏转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水道管1侧端上的咬合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转板16侧端上的弹性伸缩组件;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板16上方的推板19、固定安装在所述推板19侧部的推杆27以及固定在所述推杆27末端上的复位弹簧21;所述弹性伸缩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推杆27外周上的弹簧套筒20、固定在所述弹簧套筒20末端上的导向块22以及安装在所述下水道管1侧端上的导向杆23;所述导向杆23呈弧形,且所述导向块22设置在所述导向杆23内侧的弧形通槽中,所述复位弹簧21设置在所述弹簧套筒20底端,且连接所述弹簧套筒20与所述推杆27。
25.详细地说,所述转板16上方还对称开设有两条通槽,且所述通槽与设置在所述推板19底部的凸块适配。
26.所述咬合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下水道管1侧端上的安装轮28、设置在所述安装轮28外周上的齿环17以及与所述齿环17啮合的齿条板18,所述齿条板18固定在所述推杆27的下方,且所述转板16固定在所述安装轮28的侧端上。
2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雨水夹带树叶等垃圾流入下水道管1中后,垃圾堆积在转板16上且由于重力原因将转板16向下压,此时转板16带动安装轮28向下偏转,齿环17与齿条板18啮合带动推杆27移动,在此过程中,推杆27带动推板19沿转板16上的通槽向下移动,且推杆27拉伸复位弹簧21使其积累弹性势能,推杆27在偏转的过程中同时带动弹簧套筒20偏转,使导向块22沿导向杆23的弧形通草向上移动,当推板19将转板16上的垃圾推入垃圾道口6中后,复位弹簧21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推杆27在弹簧套筒20中移动,齿条板18与齿环17啮合带动安装轮28反向转动,使转板16恢复至初始的角度位置,在此过程中,推杆27带动推板19沿转板16向上移动,弹簧套筒20带动导向块22沿导向杆23向下移动,直至恢复至初始位置。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板13底部的缓冲弹簧12、套设在所述吊绳14末端上的可视弹簧11以及安装在所述吊绳14侧端上的活动板10;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垃圾管盖7侧端上的挡块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垃圾箱2中的带轮26,所述可视弹簧11设置在所述活动板10与所述挡块之间,且所述吊绳14贯穿所述挡块与所述活动板10连接,所述吊绳14与所述带轮26侧端抵接。
2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垃圾从垃圾道口6处进入垃圾箱2中后,垃圾掉落在承载板13上,由于重力原因带动承载板13向下压缩缓冲弹簧12,并带动吊绳14沿带轮26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板10向挡块的方向移动,将可视弹簧11压缩,从而在处理垃圾箱2中的垃圾之前可通过观察可视弹簧11的压缩程度来判断此时承载板13上的垃圾重量。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滤水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净化管3中的过滤槽24、设置在所述过滤槽24中的净水包25以及安装在所述净水管3侧端上的第二导流管5。
31.需要补充的是,所述过滤槽24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管4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管5的管口设置在所述过滤槽24中。
3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下水道管1中的雨水从第一导流管4流入净水管3中后,夹杂着灰尘等有害物质的雨水堆积在净水管3底部,当其漫过过滤槽24时,净水包25将雨水中的灰尘以及其他物质吸附,而净化后的雨水从第二导流管5流入储水池中,以供市政道路清扫或植被灌溉使用。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