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8640发布日期:2023-10-06 01:5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闸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具体地,涉及一种翻转闸门。


背景技术:

1、闸门是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放)水通道的控制设施,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和飘浮物等。

2、翻转闸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闸门类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其设置于河道内,河道两侧设置有边支墩1’,为使翻转闸门的旋转更加稳定且可靠,还会在河道中设置若干个中支墩2’。翻转闸门包括闸门体3’、驱动装置4’以及多个支臂5’,边支墩1’和中支墩2’上均固定设置有转轴6’,多个支臂5’的一端通过转轴6’一一旋转支撑在边支墩1’和中支墩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闸门体3’,旋转支撑在边支墩1’上的支臂5连接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通过支臂5’驱动闸门体3’旋转。

3、现有技术中的翻转闸门,为使闸门体3’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在中支墩2’上设置转轴6’,且须确保中支墩2’上设置的转轴与边支墩1’上设置的转轴同心,如此方能确保闸门体3’正常旋转,该项限制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翻转闸门在实际应用中,结构复杂,配套工程成本高,工人安装和调试的难度大,且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不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翻转闸门,该翻转闸门在保证闸门稳定可靠的切换挡水状态和放水状态的同时,使闸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大大降低闸门安装和调试的难度,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翻转闸门,所述翻转闸门设置于河道内,河道内设置有中支墩,中支墩上设置有第一轨道面;所述翻转闸门包括闸门体和驱动装置,闸门体的对应位置连接有第一滚轮,当闸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时,第一滚轮沿第一轨道面滚动。

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利用闸门体上连接的第一滚轮与中支墩上设置的第一轨道面的滚动配合,实现对闸门体的旋转支撑,由此取消了中支墩上转轴和支臂的设置,在保证闸门体旋转过程稳定可靠的同时,使翻转闸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配套工程成本更低,并且因无须考虑中支墩上转轴的同心安装而大大降低翻转闸门安装和调试的难度,操作非常简易。

5、优选地,所述闸门体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所述第一滚轮与闸门体的迎水面或背水面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一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迎水面或背水面设置。

6、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中支墩的安装位置,当中支墩设置于闸门体的上游时,使用者可使第一滚轮与闸门体的迎水面连接,并使中支墩的第一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迎水面设置,从而使第一滚轮和第一轨道面顺利配合;而当中支墩设置于闸门体的下游时,使用者可使第一滚轮与闸门体的背水面连接,并使中支墩的第一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背水面设置,从而使第一滚轮和第一轨道面顺利配合。

7、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背水面设置,第一轨道面为凸曲面,当闸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时,第一滚轮沿第一轨道面的外弧面滚动。

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将第一轨道面设计为凸曲面,从而使闸门体在旋转时,第一滚轮沿第一轨道面的外弧面滚动,第一滚轮与第一轨道面的滚动配合一方面使闸门体的旋转过程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将翻转闸门的重力分散至中支墩上,从而减少边支墩或者锁定装置等的负担,使翻转闸门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9、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迎水面设置,第一轨道面为槽型凹曲面,第一滚轮与第一轨道面滑动卡接,当闸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时,第一滚轮沿第一轨道面的槽型内弧面滚动。

1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将第一轨道面设计为槽型凹曲面,并使第一滚轮与槽型凹曲面滑动卡接,使得第一滚轮在沿第一轨道面滚动的过程中,第一轨道面可以反向勾住第一滚轮,从而得以抵抗上游水压力。

11、优选地,所述中支墩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与第一轨道面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1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中支墩的数量和第一滚轮的数量,当河面较宽而导致闸门体的挡水面跨度较大时,可使中支墩的数量设置的多些,以保证翻转闸门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而当河面较窄而使得闸门体的挡水面跨度较小时,可使中支墩的数量设置的少些,以在保证翻转闸门旋转过程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同理,就第一滚轮的数量来说,当中支墩的数量较多或翻转闸门体型较小时,使用者可仅为每一个第一轨道面设置一个滚轮,由此在保证翻转闸门旋转过程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而当中支墩的数量较少或翻转闸门的体型较大时,使用者可设置多个(即2个及2个以上)第一滚轮,以确保闸门的稳定可靠。

13、优选地,所述中支墩还设置有支撑面,支撑面与第一轨道面连接,支撑面用以支撑旋转至最高点的闸门体。

1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的结构设计,利用支撑面支撑处于完全放水状态下的翻转闸门的闸门体,能够减少锁定装置等的负担,使翻转闸门在完全放水状态下更加稳定可靠。

15、优选地,所述支撑面为与第一轨道面同心的圆弧面。

16、本技术方案中,当支撑面为与第一轨道面同心的圆弧面,第一滚轮在第一轨道面和支撑面上的滚动将是连续的,闸门体能够更为容易的切换至完全放水状态或从完全放水状态切换至挡水状态。

17、优选地,所述闸门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支墩或闸墙,边支墩或闸墙上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翻转闸门还包括支臂,支臂的一端经转轴旋转支撑在边支墩或闸墙上,支臂的另一端与闸门体连接,驱动装置通过支臂驱动闸门体旋转。

1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翻转闸门的闸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由支臂带动并以转轴为圆心进行旋转,该旋转过程配合闸门体上连接的第一滚轮与中支墩上设置的第一轨道面的滚动配合,保证了闸门体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9、优选地,所述闸门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支墩或闸墙,边支墩或闸墙上设置有第二轨道面,闸门体的对应位置连接有第二滚轮,闸门体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二滚轮与第二轨道面的滚动配合实现旋转。

2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利用闸门体上连接的第二滚轮与边支墩或闸墙上设置的第二轨道面的滚动配合,实现闸门体的旋转,由此取消了整个翻转闸门对于转轴和支臂的使用,在保证闸门体工作过程稳定可靠的同时,使翻转闸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便捷。

21、优选地,所述闸门体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所述第二滚轮与闸门体的迎水面或背水面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二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迎水面或背水面设置。

2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边支墩的安装位置,当边支墩设置于闸门体的上游时,使用者可使第二滚轮与闸门体的迎水面连接,并使边支墩的第二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迎水面设置,从而使第二滚轮和第二轨道面顺利配合;而当边支墩设置于闸门体的下游时,使用者可使第二滚轮与闸门体的背水面连接,并使边支墩的第二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背水面设置,从而使第二滚轮和第二轨道面顺利配合。

23、优选地,所述第二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背水面设置,第二轨道面为凸曲面,闸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二滚轮与第二轨道面的外弧面的滚动配合实现向上或向下旋转。

2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将第二轨道面设计为凸曲面,从而使闸门体通过第二滚轮与第二轨道面外弧面的滚动配合实现旋转,翻转闸门的重力分散至两侧的边支墩上,从而减少锁定装置等的负担,使闸门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25、优选地,所述第二轨道面面向闸门体的迎水面设置,第二轨道面为槽型凹曲面,第二滚轮与第二轨道面滑动卡接,闸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二滚轮与第二轨道面的槽型内弧面的滚动配合实现向上或向下旋转。

26、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将第二轨道面设计为槽型凹曲面,第二滚轮与槽形凹曲面滑动卡接,在第二滚轮沿着第二轨道面滚动时,第二轨道面反向扣住第二滚轮使得第二滚轮不会从第二轨道面中脱离,由此使得闸门体无须借助支臂等结构的支撑即可顺利完成旋转。

27、优选地,与各个第二轨道面滚动配合的第二滚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2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二滚轮的数量,当翻转闸门体型较小时,使用者可仅为每一个第二轨道面设置一个第二滚轮,由此在保证翻转闸门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而翻转闸门的体型较大如挡水高度较高时,使用者可设置多个(即2个及2个以上)第二滚轮,以确保闸门的稳定可靠。

29、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缸或液压马达。

3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何种驱动装置驱动闸门旋转。如使用者希望翻转闸门整体的占地空间较小,则可使用液压马达驱动翻转闸门的旋转。

31、优选地,所述闸门体的横向跨度大于或等于15米。

3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闸门体的横向跨度,以满足不同河道的需求。

33、一种翻转闸门,所述翻转闸门设置于河道内,河道内设置有中支墩,中支墩上设置有第一滚轮;翻转闸门包括闸门体和驱动装置,闸门体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轨道面,当闸门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时,第一滚轮沿第一轨道面滚动。

3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设计,利用闸门体上设置的第一轨道面和中支墩上设置的第一滚轮的滚动配合,实现对闸门体的旋转支撑,由此取消了中支墩上转轴和支臂的设置,在保证闸门体旋转过程稳定可靠的同时,使翻转闸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配套工程成本更低,并且因无须考虑中支墩上转轴的同心安装而大大降低翻转闸门安装和调试的难度,操作非常简易。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6、1、本发明提供的翻转闸门,通过闸门体上连接的第一滚轮与中支墩上设置的第一轨道面的滚动配合,实现对闸门体的支撑,通过该技术方案取代现有技术中采用支臂和转轴支撑闸门体旋转的技术方案,一方面保留了闸门体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因无须考虑中支墩上转轴同心安装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翻转闸门整体安装和调试的难度,操作非常简易。

37、2、本发明提供的翻转闸门,可选择在取消中支墩上有关支臂和转轴的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边支墩上有关支臂和转轴的设置,转而通过第二滚轮与第二轨道面的滚动配合,实现闸门体的旋转,由此取消了整个翻转闸门对于转轴和支臂的使用,在保证闸门体工作过程稳定可靠的同时,使翻转闸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便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