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9440发布日期:2022-03-26 11:2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防汛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2.地库主要用来停放车辆。遇到大暴雨天气,下水管道排水能力不足,地面积水很可能会沿着车辆的出入口斜坡或是地库的通风口倒灌到地库里面,造成财产损失。
3.申请号为cn201910963039.6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建筑地库自动防洪警戒系统,包括有框架、升降门、密封圈、引导机构、升降机构、控制系统和控制中心;框架嵌入式地安装在地面上,框架上开设有竖直向下凹陷的收缩槽,框架上开设有水平贯穿框架的门洞,密封圈固定安装在升降门朝向门洞的一面;引导机构设置在框架的两侧,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门的旁侧,升降机构的工作端与升降门固定连接;升降机构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与控制中心通讯连接;该防洪警戒系统可以有效地隔离地库出入口或者隔离区之间,防止洪水漫入,系统断电时封锁也不会失效,同时通过多种安全手段避免工作时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
4.现有的防汛水浸报警系统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忽略积水通过地库的通风口进入地库的问题;地库通风口数量较多,发生汛情时不能及时全部关闭通风口;同时水流的速度较快时冲击力过大而易造成通风口不易关闭或造成密封效果下降,水流易渗透过通风口而进入地库内,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水利通过地库通风口进入地库以及水流冲击使通风口不易关闭或密封效果下降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包括防盗报警模块、声光报警模块、联动监测模块、消防管理平台、砌筑体、安装在砌筑体与地库入口的水浸监测模块以及防汛装置,其中部分所述水浸监测模块安装在地库入口坡道的截水沟处,其余部分的所述水浸监测模块安装在通风口处,所述水浸监测模块均与防盗报警模块信号连接,当地库入口坡道的截水沟内水位与通风口外水位超过水浸监测模块后,水浸监测模块发出报警信号至防盗报警模块,由防盗报警模块显示水浸监测模块的报警位置,并触发声光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由防盗报警模块传输报警信号触发联动监测模块对报警位置进行远程监测,通过联动监测模块将水位监测画面传输至消防管理平台,所述消防管理平台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防汛装置进行防汛作业。
8.优选的,所述水浸监测模块的水浸报警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支架由两块整体垂直焊接的三角铁构成,横向设置的三角铁下方悬挂安装水浸报警传感器,纵向设置的三角铁用于安装位的固定。
9.优选的,所述防汛装置包括挡板,所述砌筑体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两
侧的砌筑体上开设有弧形避让槽与斜槽,所述挡板固定在弧形避让槽上方的砌筑体上,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门洞,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浸报警传感器,所述挡板的两侧下表面对称固定有两个j形滑座,所述收纳槽的两侧底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滑道,两个所述限位滑道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水流冲击的挡水组件,所述挡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在触发水浸报警传感器后封堵门洞的升降门,所述升降门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推升升降门在上升过程中与j形滑座相配合而使升降门旋转的升降机构
10.优选的,所述j形滑座的外侧斜面上固定连接有齿条。
11.优选的,所述限位滑道包括下部分的直形段与上部分的弧形段。
12.优选的,所述挡水组件包括多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一侧端角与相邻挡水板的一侧端角通过铰接轴依次铰接,所述铰接轴对侧设置有固定在挡水板端角处的橡胶层,所述挡水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限位滑道滑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升降门的顶端贯穿固定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两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轴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升降门在上升过程中轴杆上的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14.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固定在收纳槽的底壁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与最上侧的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连接块滑动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升降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外侧面的面积大于门洞的开口面积。
16.与现有防汛水浸报警系统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通过在两个限位滑道之间设置挡水组件,在水位较低时,水流经过斜槽并冲击在多个挡水板形成的竖直面上,多个挡水板因铰接轴撑起一段距离,所以使两个挡水板的中间会存在间隙,因此水流冲击在多个挡水板形成的竖直面上时,会通过这些小的间隙穿过,进而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起到防护作用;
18.2、本发明在当水浸报警传感器被浸水并发出警报时,液压缸上升,此时上部分的一些挡水板通过滑杆在限位滑道内由直形段滑入弧形段,最终移动到限位滑道的顶部,使多个挡水板彼此形成弧形挡水面,在多个挡水板绕着铰接轴旋转形成弧形挡水面的过程中,相邻两个挡水板之间的橡胶层会接触并挤压,将挡水板之间的缝隙密封,多个挡水板形成的弧形挡水面可起到缓冲水流冲击的效果;
19.3、本发明通过第一滑座带动连接块向上移动,连接块通过轴杆带动升降门向上移动,之后轴杆进入j形滑座中滑动,然后齿轮与齿条啮合,在轴杆滑动的过程中,齿轮会通过轴杆带动升降门进行逆时针旋转,最终升降门和密封垫与挡板贴紧,使门洞密封起到防水效果,实现了阻止洪水进入地库的目的,防止洪水漫入。在汛期时,升降门以及多个挡水板形成的弧形挡水面的设置,可起到双重防护的作用;
20.4、本发明升降门和密封垫的位置由j形滑座的位置决定,j形滑座中与挡板平行的滑槽越接近挡板,则升降门和密封垫最终旋转后的位置越接近挡板,升降门和密封垫最终旋转后的位置越贴近挡板,则密封门洞的效果越好,所以可根据密封垫的厚度和弹性特质来调整j形滑座中与挡板平行的滑槽的位置,进而调整到最佳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初始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初始状态下三维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初始状态下另一视角的三维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初始状态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挡水板初始状态下的三维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第二状态下的三维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挡水板的右视图;
31.图10为水浸报警传感器6安装在地库入口截水沟处的示意图;
32.图11为所述防汛水浸报警系统的模块图。
33.图中:1、砌筑体;2、收纳槽;3、弧形避让槽;4、挡板;5、门洞;6、水浸报警传感器;7、升降门;8、密封垫;9、轴杆;10、齿轮;11、连接块;12、第一滑座;13、液压缸;14、j形滑座;15、齿条;16、限位滑道;17、挡水板;18、橡胶层;19、铰接轴;20、滑杆;21、第二滑座;22、斜槽;2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图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6.一种防汛水浸报警系统,包括防盗报警模块、声光报警模块、联动监测模块、消防管理平台、砌筑体1、安装在砌筑体1与地库入口的水浸监测模块以及防汛装置,其中部分所述水浸监测模块安装在地库入口坡道的截水沟处,其余部分的所述水浸监测模块安装在通风口处,所述水浸监测模块均与防盗报警模块信号连接,当地库入口坡道的截水沟内水位与通风口外水位超过水浸监测模块后,水浸监测模块发出报警信号至防盗报警模块,由防盗报警模块显示水浸监测模块的报警位置,并触发声光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由防盗报警模块传输报警信号触发联动监测模块对报警位置进行远程监测,通过联动监测模块将水位监测画面传输至消防管理平台,所述消防管理平台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防汛装置进行防汛作业。
37.本发明中采用的防盗报警模块、声光报警模块、联动监测模块、消防管理平台以及用于控制防汛装置的控制模块均为已知的技术方案。防盗报警模块包括防盗报警主机,防盗报警模块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由防盗报警主机的显示屏显示报警位置,并触发声光报警模块进行报警。联动监测模块包括安装于需要进行监控的位置的摄像头等设备,采集监控
位置的视频信息并投放至显示屏,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查看、核实现场水位情况。控制模块可采用plc或是工控机等现有已知技术方案。消防管理平台为综合智慧消防管理平台。
38.所述水浸监测模块的水浸报警传感器6通过支架23固定安装,支架23由两块整体垂直焊接的三角铁构成,横向设置的三角铁下方悬挂安装水浸报警传感器6,纵向设置的三角铁用于安装位的固定。水浸报警传感器6即为水浸监测模块的组成部分。每个监控位置可安装多个水浸报警传感器6,一般选择两个水浸报警传感器6。水浸报警传感器6安装于地库入口坡道的截水沟内,应保证安装位处于截水沟的长边两端。另外,水浸报警传感器6的电极朝下安装,电极下沿与截水沟内安装的排水管管壁上沿平齐。现场布线安装,水浸监测模块的水浸报警传感器6采集信号通过线路接入防盗报警模块的防盗报警主机的无源输入预留端子,水浸报警传感器6需要24vdc电源输入,24vdc电源模块设置于智慧消防监控中心。如水浸报警传感器6与智慧消防监控中心距离超过50米,则将24vdc电源模块设置于临近的弱电间或配电箱内,水浸报警传感器与防盗报警系统主机之间的线缆,优先利用现有弱电桥架或穿管保护。
39.防汛装置包括挡板4,砌筑体1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2,收纳槽2两侧的砌筑体1上开设有弧形避让槽3与斜槽22,挡板4固定在弧形避让槽3上方的砌筑体1上,挡板4上开设有门洞5,不阻碍通风口通风,挡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浸报警传感器6,水浸报警传感器6即为其中一个安装在通风口处的水浸监测模块的组成部分,水浸报警传感器6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水浸传感器,通过水浸传感器,实时监测是否出现洪水,当洪水到达水浸报警传感器6位置高度后,触发警报。
40.需要注意的是,收纳槽2的两侧底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滑道16,限位滑道16包括下部分的直形段与上部分的弧形段,对挡水板17的运动路径进行导向。
41.值得了解的是,两个限位滑道16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水流冲击的挡水组件,挡水组件包括多个挡水板17,相邻的挡水板17之间通过铰接轴19铰接,铰接轴位于挡水板17的两侧端角处,相邻的挡水板17之间存在间隙,与铰接轴相对的一侧的挡水板17的端角上固定设置橡胶层18,每个挡水板1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0,滑杆20与限位滑道16滑动连接。当多个挡水板17向上运动而沿着限位滑道16直行段进入弧形段,挡水板17依照铰接轴19转动至一定弧度而与限位滑道16的弧形段相适应,进而挤压挡水板17之间的橡胶层18,起到密封作用,可承担一层挡水系统,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42.需要留意的是,挡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在触发水浸报警传感器6后封堵门洞5的升降门7,升降门7的顶端贯穿固定有轴杆9,轴杆9的两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齿轮10,轴杆9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1,挡板4的两侧下表面对称固定有两个j形滑座14,j形滑座14的外侧斜面上固定连接有齿条15,且j形滑座14上开设有滑槽,升降门7在上升过程中轴杆9上的齿轮10与齿条15相啮合,在当升降门7上升的过程中,由于轴杆9上的齿轮10与齿条15的啮合作用,使得升降门7依照轴杆9为轴心转动,而使升降门7压贴在挡板4上,在升降门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8,密封垫8外侧面的面积大于门洞5的开口面积即密封垫8的范围覆盖范围大于门洞5的开口,可使密封垫8紧贴于门洞5,将门洞5封挡住,防止洪水通过门洞5。
43.值得关注的是,升降门7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推升升降门7在上升过程中与j形滑座14相配合而使升降门7旋转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13,液压缸13固定在收纳槽2
的底壁上,液压缸13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座21,第二滑座21向下延伸并与最下侧的滑杆20转动连接,液压缸13的活塞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座12,第一滑座12与连接块11滑动连接,在当两侧液压缸13同时开启时,可由活塞杆推动第一滑座12竖直向上运动,进而使轴杆9由j形滑座14的滑槽槽口滑入,并沿着j形滑座14的滑槽方向滑动。
4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将本发明所述防汛水浸报警系统对地库通风口及地库入口进行监控,防止水流通过地库入口以及通风口进入地库。
45.在水位较低时,此时水浸报警传感器6还没有浸水发出警报,所以液压缸13还没有上升,整个装置还处于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
46.此时水流经过斜槽22并冲击在多个挡水板17形成的竖直面上,多个挡水板17因铰接轴19撑起一段距离,所以使两个挡水板17的中间会存在间隙,因此水流冲击在多个挡水板17形成的竖直面上时,会通过这些小的间隙穿过,进而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起到防护作用;
47.在水位较高时,水浸报警传感器6被浸水并发出警报,液压缸13上升,整个装置处于第二状态(如图7所示)。此时挡水板17通过滑杆20在限位滑道16内由直形段滑入弧形段,最终移动到限位滑道16的顶部,使多个挡水板17彼此形成弧形挡水面,在多个挡水板17绕着铰接轴19旋转形成弧形挡水面的过程中,相邻两个挡水板17之间的橡胶层18会接触并挤压,将挡水板17之间的缝隙密封,多个挡水板17形成的弧形挡水面可起到缓冲水流冲击的效果;
48.另外在当液压缸13在开启时,还通过第一滑座12带动连接块11向上移动,连接块11通过轴杆9带动升降门7向上移动,之后轴杆9进入j形滑座14中滑动,然后齿轮10与齿条15啮合,在轴杆9滑动的过程中,齿轮10会通过轴杆9带动升降门7进行逆时针旋转,最终升降门7和密封垫8与挡板4贴紧,使门洞5密封起到防水效果,实现了地库或者地库隔离区的防水。
49.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5,升降门7和密封垫8的位置由j形滑座14的位置决定,j形滑座14中与挡板4平行的滑槽段距离越接近挡板4,则升降门7最终旋转后的位置越接近挡板4。因此,升降门7和密封垫8最终旋转后的位置越贴近挡板4,则密封门洞5的效果越好。所以,可根据密封垫8的厚度和弹性特质来调整j形滑座14中与挡板4平行的滑槽段的与挡板4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到最佳的密封效果。
5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