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8064发布日期:2021-11-29 15:3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漏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卫浴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漏。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地漏的面盖均设有许多进水孔,其存在有以下问题:一、整体性和美观性不高;二、下水道内的虫子会从进水孔爬出,卫生性较差;三、头发、碎屑等杂物易缠绕于盖板上、不易清理;四、地漏内的防臭积水易挥发,防臭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地漏,其地漏盖的盖板无开孔但能够实现正常排水,地漏结构的整体性和美观度好,同时还能够实现防虫和防头发缠绕,进一步地,在地漏具有通过连通器结构实现防臭功能的情况下,该地漏还能够降低水分蒸发速度,保证防臭效果。
4.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地漏,包括:地漏座,其设有顶端开口且适于连通下水道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槽壁设有排水口和溢流口;所述排水口高于所述溢流口设置,且其二者均与下水道连通;地漏盖,其包括浮动部和盖板;所述浮动部伸入于所述排水槽内且适于根据浮力实现升降,所述盖板不具有开口且其水平地与所述浮动部的顶端固接;所述地漏盖在所述排水槽内的水位分别位于所述溢流口和所述排水口时分别停靠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盖板的外沿具有由其侧壁和所述排水槽的槽壁间隔形成的第一排水间隙;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盖板的外沿具有由其侧壁和所述排水槽的槽壁或开口端间隔形成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排水间隙的第二排水间隙。
6.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其上表面低于或齐平于所述排水槽的开口端。
7.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下降至最低且由所述排水槽的槽壁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的槽壁设有在同一高度上间隔布置的若干抵接凸起;所述盖板位于最低点时其与各所述抵接凸起抵接。
9.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内具有连通器构造;所述第一排水间隙或所述第二排水间隙构成了所述连通器构造的一端;所述溢流口或所述排水口构成了所述连通器构造的另一端。
10.进一步地,所述地漏座包括座体和内管;所述座体呈上端开口的筒状,其内侧壁设有所述排水口、所述溢流口和限位面,其内腔构成所述排水槽;所述限位面朝上且位于所述排水口之上;所述内管伸入所述座体内,其外壁和底端分别与所述座体的内侧壁和筒底间隔以使所述排水槽成型为连通器构造,其顶端周缘设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限位面密封抵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外翻边倾斜设置且其外沿高于所述内管顶端;所述限位面为与所
述外翻边匹配的倾斜面。
12.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内侧壁还设有导流面和配合面;所述导流面自上而下逐渐朝内倾斜;所述配合面竖直设置,其上下端分别与所述导流面和所述限位面衔接;所述外翻边的顶端设有与所述配合面密封抵接的围边;所述围边低于所述配合面的顶端。
13.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和所述浮动部之间设有过滤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浮动部的外壁设有凸筋单元;所述凸筋单元构成了所述过滤结构,其包括若干沿周向间隔布设的凸筋。
15.进一步地,所述浮动部的外壁设有至少两组设于不同高度上的凸筋单元,且不同组的所述凸筋单元的凸筋在周向上错位布置。
1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篮套设于所述浮动部的外周且与所述外翻边匹配抵接,其上设有若干用于过滤杂物的凸柱,所述过滤篮构成了所述过滤结构。
17.进一步地,所述浮动部的底端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地漏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地漏盖位于最低点时彼此之间的磁性力与所述地漏盖所受浮力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地漏盖的重力;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地漏盖位于最高点时彼此之间的磁性力与所述地漏盖所受浮力之和等于所述地漏盖的重力。
18.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中的地漏,地漏盖的盖板未开设有开口,且地漏盖仅仅通过与排水槽间隔形成的第一排水间隙排水,因此,其与地漏座之间的整体性较佳、且表面不易积留头发或其他杂物,有效地提升了地漏的美观度;地漏盖能够根据浮力实现升降,进而实现在相应的状态下(排水状态或未排水状态)与地漏座之间具有过水面积不同的排水间隙,未排水时,地漏盖保持在低位并与地漏座界定形成过水面积较小的第一排水间隙,提升美观度;排水时,地漏盖上升至高位并与地漏座界定形成过水面积较大的第二排水间隙,在保证结构美观度的同时,保证排水效率不受影响。此外,该地漏还可以在具有正常的排水功能的同时,通过将第一排水间隙可以设置得较小,来达到防虫、防臭气逸出的效果。
20.本技术中的地漏,盖板在停留于第一位置时低于或齐平于排水槽的开口端,地漏盖不凸出于地面,因而不易被使用者踢到。
21.本技术中的地漏,盖板位于最低点时由排水槽的槽壁进行抵接,提升地漏盖的稳定性,避免其发生晃动。
22.本技术中的地漏,排水槽的槽壁通过设置抵接凸起来对盖板进行抵接,结构简单,且各抵接凸起之间的间隔能够保证第一间隙与排水槽实现连通。
23.本技术中的地漏,地漏座由座体和内管构成,其中座体用于与地面安装,内管伸入至座体内并将排水槽界定成连通器结构,以保证水位在达到溢流口或排水口时能够形成封水面,实现防臭,在盖板无开孔的情况下,存储于连通器构造内的水的蒸发速度较慢,因此,在未使用状态下,地漏能够长时间保持防止下水道的臭气逸出的功能;内管上外翻边的设置,使得内管能够稳定地由底座进行支撑并能够悬空地插入至底座内腔。
24.本技术中的地漏,通过将外翻边设置为倾斜的形式,有利于对水流进行导向及提升排水效率。
25.本技术中的地漏,导流面的设置,能够对水流进行导向,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排水效
率;配合面的设置,使得外翻边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与底座内壁实现密封配合。
26.本技术中的地漏,通过设置过滤结构,使得地漏具备过滤头发和杂物的功能,有利于防止下水道堵塞。
27.本技术中的地漏,过滤结构由形成于浮动部外壁的凸筋单元构成,其结构较为简单,过滤效果可靠,而且使用时毛发或杂物可由从地漏座内拉出的地漏盖带出再进行清理即可,操作较为方便,又由于毛发在顺着水流进入排水槽内时其会较为规整的挂于凸筋上,缠绕的情况不会严重,因而较易清理干净。
28.本技术中的地漏,通过设置至少两组凸筋单元,有利于提升过滤效果,其中,各组凸筋单元内的凸筋在周向上错位布置,凸筋在周向上分布的密度更大,保证不影响排水的同时,提升了过滤效果。
29.本技术中的地漏,通过设置过滤篮来对毛发或杂物进行过滤,结构简单、可更换性强,且过滤效果可靠。
30.本技术中的地漏,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设置,保证地漏盖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浮力实现升降。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32.图1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34.图3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35.图4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36.图5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37.图6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三;
38.图7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中地漏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中地漏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图2所示地漏使用时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41.图10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42.图11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43.图12为图11所示地漏的水平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图13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45.图14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中过滤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6.图15为本技术地漏实施例中过滤篮的俯视图;
47.图16为图10所示地漏使用时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4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49.地漏座1;座体11;排水槽110;排水口111;溢流口112;抵接凸起113;导流面114;配合面115;限位面116;安装凸缘117;第二磁性件118;内管12;外翻边121;围边122;导向筋条123;
50.地漏盖2;盖板21;连接壁211;浮动部22;凸筋221;第一磁性件222;
51.过滤篮3;凸柱31;
52.第一排水间隙10;第二排水间隙20。
具体实施方式
53.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54.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55.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56.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5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58.参见图1至图16,图1至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地漏。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地漏包括地漏座1和地漏盖2。
59.其中,地漏座1包括座体11和内管12。座体11用于安装于地面及与下水道连通。具体地,座体11如图2至图7及图10至图13所示,其呈顶端开口的圆筒状,其内腔构成了排水槽110,其侧壁具有排水口111和溢流口112,当座体11与地面安装到位时,其下端伸入至下水道内;排水口111高于溢流口112设置,其用于使排水槽110满足与下水道连通的关系,为了满足快速排水的需求,本实施例中,排水口111设置得较大,且排水口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排水口111相对地设置于座体11的两侧;溢流口112为设于排水口111之下的一个小圆孔,其作用是降低水位,以使地漏盖2产生高度位置的变化,应当理解,在此作用下,溢流口112的设置只需满足能够出水且最低出水位位于排水口111之下即可,因此,本实施例中,溢流口112可以设置为与排水口111连通的孔(如图6所示),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自上而下布设且孔径逐渐减小的孔(如图5所示),以提升水位降低的速度;座体11内侧壁的顶部具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抵接凸起113、导流面114、配合面115和限位面116;抵接凸起113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抵接凸起113位于座体11靠近其开口端的位置,其位于座体11的同一高度上且沿周向间隔地均布;导流面114和限位面116均为自上而下朝内逐渐倾斜的环形的倾斜面,导流面114能够引导水流流入;配合面115竖直设置,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导流面114的下端和限位面116的上端衔接;限位面116位于排水口111之上。座体11的顶端外缘设有与底座的轴线垂直的安装凸缘117,该安装凸缘117用于与地板抵接并齐平于地面。
60.内管12为一直径均匀的圆管,其同轴插入于座体11内,且其外壁和底端分别与座体11的内侧壁和筒底间隔以使排水槽110成型为连通器构造,也即,内管12在座体11内伸入到位时,其底端需低于溢流口112,以保证排水槽110内的水在水位达到溢流口112和排水口111时能够形成水封面,而在盖板21无开孔的情况下,存储于连通器构造内的水的蒸发速度较慢,因此,在未使用状态下,地漏能够长时间保持防止下水道的臭气逸出的功能。内管12的顶端周缘设有外翻边121,外翻边121用于与座体11内壁搭接以保证内管12相对座体11的
高度位置,其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限位面116的倾斜方向一致,也即,外翻边121的周缘高度大于内管12的顶端,实际应用时,外翻边121与限位面116的上表面密封抵接;本实施例中,由于外翻边121的厚度较薄,其较难达到能够供密封圈装设的要求,因而其较难实现与座体11内壁的密封关系,因此,本实施例中,外翻边121的周缘(顶端)设有围边122,围边122竖直设置且其外壁设有可供密封圈套设的环形定位槽。当外翻边121与限位面116抵接到位时,围边122与配合面115形成密封抵接且围边122的顶端低于配合面115的顶端设置,如此能够防止围边122挡住由导流面114流入的水流,保证排水效率。
61.地漏盖2包括浮动部22和盖板21,浮动部22伸入于排水槽110内且适于根据浮力相对地漏座1实现升降,盖板21不具有开口且其水平地与浮动部22的顶端固接;地漏盖2在排水槽110内的水位分别位于溢流口112和排水口111时分别停靠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盖板21的外沿具有由其侧壁和排水槽110的槽壁间隔形成的第一排水间隙10;在第二位置时,盖板21的外沿具有由其侧壁和排水槽110的槽壁或开口端间隔形成的过水面积大于第一排水间隙10的第二排水间隙20;且在第一位置时,盖板21的上表面低于或齐平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且盖板21适于由设置于排水槽110的槽壁上的各抵接凸起113抵接。
62.具体地,如图2、图3、图10和图11所示,盖板21为一未开孔的圆板,其直径较小于座体11的开口端,其下表面同轴地成型有环形的连接壁211;浮动部22为顶端开口的圆筒,其顶部套设于连接壁211之外且通过螺纹配合的形式建立固接关系,浮动部22的下端伸入至内管12内,由于其为内部中空,整个地漏盖2的重量较低,因此浮动部22能够根据浮力作用实现升降,当排水槽110内的水位齐平于溢流口112的最低点时浮动部22位于最低点;当排水槽110内的水位达到排水口111时浮动部22位于最高点;盖板21下降至最低点时其抵接于座体11上的各抵接凸起113并停靠于第一位置(实际上为关闭位置),此时,其具有稳定的姿态,其上表面齐平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且其周缘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内壁间隔形成了第一排水间隙10,该第一排水间隙10为一条均匀的缝隙,从外观上观察,面盖与地漏座1之间的整体性较强,美观度好;当盖板21上升至最高点时其停靠于排水位置,此时,盖板21的侧壁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间隔形成了第二排水间隙20,第二排水间隙20的过流面积远大于第一排水间隙10,因此,此时,洗浴水能够快速的流入至排水槽110内,排水效率高。本实施例提供的实施方式是地漏盖2在第一位置时盖板21齐平于排水开口端的情况,其在上升至最高位时盖板21必然能够高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并与其界定形成相应的第二排水间隙20,达到增大排水速度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地漏盖2相对于地漏座1还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座体11的内壁靠近其排水槽110开口端的位置设置有类似导流面114和限位面116的呈漏斗状的抵接面,在第一位置时,盖板21抵接于抵接面的低位且上表面低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当盖板21上升至第二位置时,其既可以高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也可以不用高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在该位置下盖板21无论是高出还是未高出排水槽110的开口端,由于抵接面为倾斜面,其上端的开口更大,因此,盖板21只要具有上升动作,其侧壁与抵接面(排水槽110的槽壁)的间隙相对于第一排水间隙10必然增大并构成了所需的第二排水间隙20,其同样能够达到提升排水效率的目的,使得地漏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63.基于上述结构,如图9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排水槽110内的水位能够实现在溢流口112最低点和排水口111最低点之间变化的原理如下:当第一间隙进水时,由于其进水
速度大于溢流口112的排水速度,因此,排水槽110内的水位开始上涨,当水位上涨至越过排水口111时,排水槽110大流量排水,且此时,地漏盖2随水位上升至盖板21高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第二排水间隙20形成,洗浴水大流量的从第二排水间隙20进入并不断地由排水口111排出;当第二排水间隙20停止进水时,排水槽110内的水由溢流口112渐渐排出,当水位达到溢流口112的最低点时,排水槽110内的水位保持不变,此时地漏盖2下降回最低位置,面盖重新于排水槽110的槽壁界定形成第一排水间隙10。
64.本实施例中,内管12的内壁和浮动部22外壁之间设有过滤结构,以使地漏具备过滤头发和杂物的功能,有利于防止下水道堵塞。以下将结合两种实施方式介绍本实施例具体提供的过滤结构。
65.第一种,如图2、图3和图8所示,浮动部22的外壁设有凸筋221单元;凸筋221单元构成了过滤结构,其包括若干沿周向间隔布设的凸筋221,本实施例中,凸筋221单元内的各凸筋221沿周向均匀分布,且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浮动部22的外壁设有至少两组设于不同高度上的凸筋221单元,且不同组的凸筋221单元中的凸筋221在周向上错位布置。过滤结构由凸筋221单元构成,其结构较为简单,过滤效果可靠,而且使用时毛发或杂物可由从地漏座1内拉出的地漏盖2带出再进行清理即可,操作较为方便,又由于毛发在顺着水流进入排水槽110内时其会较为规整的挂于凸筋221上,缠绕的情况不会严重,因而较易清理干净。通过设置至少两组凸筋221单元,有利于提升过滤效果,其中,由于各组凸筋221单元内的凸筋221在周向上错位布置,因此凸筋221在周向上分布的密度更大,保证不影响排水的同时,提升了过滤效果。
66.为了实现更好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所有凸筋221均为自由端相对固定端沿径向朝外周倾斜向上的筋条,其相对于自由端倾斜向下的形式来说,能够有效地防止头发等杂物滑落。
67.本实施例中,当地漏盖2于地漏座1上装设到位时,各凸筋221的自由端靠近内管12的内壁设置,如此,沿周向布置的各凸筋221能够与内管12的管壁配合形成导向关系,有利于保证地漏盖2升降时的稳定性以及防止地漏盖2在水平面上发生偏移。
68.第二种,如图10至图16所示,地漏还包括过滤篮3,过滤篮3构成了过滤结构,其为外壁能够与内管12的外翻边121抵接的漏斗状,套设于浮动部22的外周且外壁匹配抵接于外翻边121上,其内表面垂直地设置有若干凸柱31,各凸柱31用于对洗浴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通过设置过滤篮3来对毛发或杂物进行过滤,结构简单、可更换性强,且过滤效果可靠。在采用该过滤结构下,为了保证地漏盖2的运动能够可靠地沿竖直方向,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内管1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竖直的导向筋条123,地漏盖2的浮动部22插接于由各导向筋条123围成的圆心空间内。
69.由于地漏的材质通常是金属,其密度和重量较大,水对其的浮力较小,因此,为了保证地漏盖2能够可靠地实现升降,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地漏盖2和地漏座1之间还相应地设置有磁性件,具体地,浮动部22的底端设有第一磁性件222,第一磁性件222固定于浮动部22的内筒底;地漏座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磁性件222的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件118,第二磁性件118固定于座体11的外筒底;第一磁性件222和第二磁性件118在地漏盖2位于最低点时彼此之间的磁性力与地漏盖2所受浮力之和小于或等于地漏盖2的重力;第一磁性件222和第二磁性件118在地漏盖2位于最高点时彼此之间的磁性力与地漏盖2所受浮力
之和等于地漏盖2的重力。
70.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漏在实际安装时,首先,将座体11于地板上的预埋孔处安装到位,在内管12的围边122上套设上密封圈,将内管12伸入至座体11内,直至外翻边121与限位面116抵接;将带有凸筋221的浮动部22与盖板21上的连接部连接到位,然后将地漏盖2上的浮动部22伸入至内管12内直至盖板21与各抵接凸起113抵接,即安装到位;或者将过滤篮3放置于内管12的外翻边121上,然后在浮动部22与盖板21上的连接部连接到位之后将地漏盖2上的浮动部22伸入至内管12内直至盖板21与各抵接凸起113抵接,即安装到位。
71.本技术中的地漏,地漏盖2的盖板21未开设有开口,且地漏盖2仅仅通过与排水槽110间隔形成的第一排水间隙排水,因此,其与地漏座1之间的整体性较佳、且表面不易积留头发或其他杂物,有效地提升了地漏的美观度;地漏盖2能够根据浮力实现升降,进而实现在相应的状态下(排水状态或未排水状态)与地漏座1之间具有过水面积不同的排水间隙,未排水时,地漏盖2保持在低位并与地漏座1界定形成过水面积较小的第一排水间隙10,提升美观度;排水时,地漏盖2上升至高位并与地漏座1界定形成过水面积较大的第二排水间隙20,在保证结构美观度的同时,保证排水效率不受影响。此外,该地漏还可以在具有正常的排水功能的同时,通过将第一排水间隙10可以设置得较小,来达到防虫、防臭气逸出的效果。本技术中的地漏,盖板21在停留于第一位置时低于或齐平于排水槽110的开口端,地漏盖2不凸出于地面,因而不易被使用者踢到。
72.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