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驳岸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9844发布日期:2021-11-10 01:3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驳岸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驳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观驳岸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驳岸是指建于水域和陆地的边缘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岸而使其稳固,是一种对河岸起到防护作用的构筑物,以免遭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起到阻止河岸水利冲刷、崩塌从而稳定河道的作用。其中景观驳岸尤其是园林景观的驳岸还可以保护风景园林中水体的设施。驳岸有许多种类型和形式,如钢筋混凝土驳岸、块石驳岸等。
3.现有的驳岸为加快工期,连接砌筑的方式都较为简单,而驳岸位于水体和陆地交界处,既受水流冲刷又需承受来自陆地的压力,一般用于景观的驳岸水域都较浅,即便如此使用普通的驳岸连接方式其承载能力仍然较差,稳固性能低。为此我们特设计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驳岸连接结构,通过将相邻层的石块层错缝砌筑,使得驳岸受力时相互平衡;阶梯状的设计使得最后浇筑水泥时更加坚固,增加了接触面积、砌筑效果更好,而植筋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各石块层间的连接性,使得驳岸整体承载能力较好,提高了稳固性。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景观驳岸连接结构,包括多层石块砌筑的驳岸,所述驳岸包括由石块层a和石块层b依次交错搭设且两者错缝相接砌筑的挡墙,所述挡墙面向道路的侧面呈阶梯状设置;每层所述石块层之间相互连接有植筋。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驳岸还包括挡墙底板,所述挡墙砌筑在所述挡墙底板上。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挡墙底板上设有趾坎,所述挡墙设于所述趾坎远离水域的一侧且与所述趾坎相互抵触。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石块上下两面均开设有植筋盲孔,所述植筋盲孔内通过植筋胶固定有植筋,所述挡墙底板上也开设有所述植筋盲孔,底层所述石块与所述挡墙底板之间相互连接有植筋。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植筋仅沿所述驳岸的长度方向固定一排,所述植筋设置在靠近所述趾坎侧且与所述趾坎之间的间距至少超过所述石块宽度的一半。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每层所述石块之间均通过水泥砂浆砌筑连接,所述石块为青石。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石块的六面均为凿毛面。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面向所述趾坎侧的所述挡墙其石块层从底层到顶层每层依次后退砌筑。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15.(1)石块层a和石块层b交错搭设且错缝连接,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驳岸受力时相互平衡,使力分散,风格独特;驳岸面向道路的侧面呈阶梯状使得最后浇筑水泥时更加坚固,增加了接触面积其砌筑效果更好,植筋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各石块层间的连接性,使得驳岸整体承载能力较好,提高了稳固性。
16.(2)设置挡墙底板作为石块层的底座,驳岸的整体性更好同时更加稳当。
17.(3)趾坎的设置可防止挡墙整体滑移。
18.(4)石块层之间通过植筋连接,起到进一步加固的作用,强调挡墙的整体性,增强稳固性能和承载能力。
19.(5)仅在趾坎侧设置单排植筋已经可以达到上述的加固效果,设置一排可减少工作量和降低成本。
20.(6)青石作为挡墙的石块原料,具有一定的美观作用,尤其将青石驳岸运用于江南的园林设计或用于仿古风格的河道中时,与整体风格浑然一体。
21.(7)石块六面通过人工凿毛形成凿毛面,增加了表面粗糙度使得砌筑时搭边效果更好,提高防滑性,同时带有毛躁感的石块也更加符合景观风格的美学。
22.(8)从趾坎侧依次每层后退砌筑形成微缓的坡面,从水域往驳岸看去压迫感低,可提升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驳岸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每层石块层俯视对比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

挡墙;2

植筋;3

挡墙底板;4

趾坎;5

植筋盲孔;6

石块;7

道路;8

水域。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1:
29.一种景观驳岸连接结构,包括多层石块6砌筑的驳岸,所述驳岸包括挡墙1和挡墙底板3,所述挡墙1由石块层a和石块层b依次交错搭设且两者错缝相接砌筑,所述挡墙1面向道路7的侧面呈阶梯状设置,所述挡墙1砌筑在所述挡墙底板3上,本方案中,所述挡墙底板3采用50cm厚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所述石块层之间相互连接有植筋2,底层所述石块6与挡墙底板3之间也连接有所述植筋2。
30.本方案中的石块6均采用青石,本方案用于江南园林景观设计,所述青石表面均人工凿毛形成凿毛面,每层所述石块6之间均通过水泥砂浆砌筑连接,本方案所实用的水泥砂浆为m15水泥砂浆。
31.为了防止所述挡墙1整体滑移,在所述挡墙底板3上设置趾坎4,所述趾坎4设于所述挡墙1近水域8一侧且与所述挡墙1相互抵触。
32.本方案中,所述挡墙1由8层石块层砌筑,总体高度为2.4米。定义本实施例中从底层向顶层开始计数,所述第一层到第三层的第一部分、第四层到第六层的第二部分和第七、八层的第三部分面向道路7的一侧形成阶梯状,其中第一部分最宽,第三部分最窄。驳岸完成后,面向道路7即阶梯状的一侧浇筑填充。
33.本方案中,所述石块6上下两面均开设有植筋盲孔5,所述植筋盲孔5内通过植筋胶固定有植筋2,所述植筋2仅沿所述驳岸的长度方向固定一排,所述植筋2设置在靠近所述趾坎4侧且与所述趾坎4之间的间距至少超过所述石块6宽度的一半。本方案中,石块6的宽度设为长度的一半,因所述挡墙1的相邻的石块层均为错缝相接进行砌筑,所述植筋盲孔5在每块所述石块6上以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开设有两个,搭设石块层时植筋2对齐插入相邻石块6上的植筋盲孔5,所述挡墙1即可错缝相接。
34.本方案中,所述植筋盲孔5的深度小于所述石块6高度的一半,每根植筋2都同时有一半插入其上下方的所述石块6中,固定所述植筋2时采用a级植筋2胶。
35.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石块层的砌筑做了改进。所述挡墙1面向所述趾坎4侧、其石块层从底层向顶层每层均依次后退砌筑,每层相较于上一层均后退1cm,使得所述挡墙1相较于趾坎4的竖直线形成夹角,所述挡墙1面向道路7的一侧为阶梯状、面向水域8的一侧为坡面状。
37.其余均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予赘述。
38.具体连接方式:抽取水域8中的水至露出水底,安装放置挡墙底板3,先砌筑第一层石块层,从趾坎4处往道路7方向或岸边筑三排(以宽度计数),其中靠近趾坎4的第一排均固定植筋2,植筋2一半通过植筋胶固定在挡墙底板3的植筋盲孔5内、另一半固定在靠近趾坎4的第一排的植筋盲孔5中,植筋2既起到加强连接强度同时也起到定位作用。依次向上错缝砌筑第二层、第三层形成宽度均为三排的第一部分,每一层的石块层植筋盲孔5可依次以趾坎4为前方后退1cm。照前述方法继续砌筑第二部分为二排,第三部分为一排。驳岸全部砌筑完毕后,驳岸呈阶梯状的一侧填充水泥、泥土等至至少第八层,形成道路7或其它景观墙面等岸沿,驳岸水域8侧放水至淹没部分石块层。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