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0174发布日期:2021-12-15 07:2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具体是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地铁是车站的一种,车站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应保证旅客使用方便,安全,迅速地进出车站,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火设备等,给旅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车站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地铁车站里的辅助设备包括:自动扶梯、直升电梯、卷帘门、防洪门、旅客引导、照明、售检票系统、车站设备自控系统等。根据需要还可设置屏蔽门和防核辐射门等。
3.地铁车站通常设在地面一下,然而地底建筑结构通常存在土壤渗水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从而降低车站地面被渗水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地面基层,所述地面基层之间设有伸缩缝,伸缩缝的上方设有遮蔽连接板,遮蔽连接板设在地面基层的相邻处顶部,地面基层的相邻处顶部开设有用于遮蔽连接板放置的放置槽,遮蔽连接板上等距离开设有透水孔,地面基层的下方设有第一混凝土层,地面基层包括有防水层、隔热层和第二混凝土层,防水层固定连接在第一混凝土层的顶面,隔热层固定连接在防水层的顶面,第二混凝土层固定连接在隔热层的顶面,第一混凝土层内设有内腔,第一混凝土层的外壁均匀开设有渗水孔,第一混凝土层之间等距离设有多个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第一混凝土层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最外侧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外设有蓄水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机构包括有蓄水槽、出水管、管盖、凹槽、第二连通管和拧动柄。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通管等距离固定连接在蓄水槽的一侧,且第二连通管与蓄水槽相互连通,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相邻第一混凝土层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在蓄水槽的顶面,出水管的顶端与第二混凝土层齐平,凹槽开设在出水管的顶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盖设在凹槽内,管盖的底部与出水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拧动柄固定连接在管盖的顶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层的设置降低地面基层的渗水性,通过第二混凝土层、渗水孔和内腔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土壤中被渗透到第二混凝土层内,避免土壤水分持续向
上渗透,从而使得本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铁车站防水性能。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水孔的设置,使得底面基层上的水液可以通过透水孔、伸缩缝和渗水孔排出,通过遮蔽连接板的设置,使得伸缩缝被遮蔽防护,降低伸缩缝堵塞的可能,通过隔热层的使用,降低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热胀冷缩温差变化量,从而降低形变量,通过伸缩缝的设置,避免地面基层在形变过程中出现损坏,从而使得地面基层的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槽、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管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内腔内的渗水可以方便的导出到蓄水槽内,从而避免内腔被持续渗水,使得内腔丧失吸收土壤水分的功能,通过出水管、管盖、凹槽和拧动柄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可以通过出水管将蓄水槽内的水液抽出,避免防水结构蓄水过多,导致防水失效。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的俯视图。
17.图3为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的第一连通管位置的剖视图。
18.图中:1地面基层、2伸缩缝、3遮蔽连接板、4放置槽、5第一连通管、6透水孔、7第一混凝土层、8防水层、9隔热层、10第二混凝土层、11渗水孔、12蓄水机构、13蓄水槽、14出水管、15管盖、16凹槽、17第二连通管、18拧动柄、19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地铁车站的站内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地面基层1,地面基层1之间设有伸缩缝2,伸缩缝2的上方设有遮蔽连接板3,遮蔽连接板3设在地面基层1的相邻处顶部,地面基层1的相邻处顶部开设有用于遮蔽连接板3放置的放置槽4,遮蔽连接板3上等距离开设有透水孔6,地面基层1的下方设有第一混凝土层7,地面基层1包括有防水层8、隔热层9和第二混凝土层10,防水层8固定连接在第一混凝土层7的顶面,隔热层9固定连接在防水层8的顶面,第二混凝土层10固定连接在隔热层9的顶面,第一混凝土层7内设有内腔19,第一混凝土层7的外壁均匀开设有渗水孔11,第一混凝土层7之间等距离设有多个第一连通管5,第一连通管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第一混凝土层7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最外侧所述第一混凝土层7外设有蓄水机构12。
21.蓄水机构12包括有蓄水槽13、出水管14、管盖15、凹槽16、第二连通管17和拧动柄18。
22.第二连通管17等距离固定连接在蓄水槽13的一侧,且第二连通管17与蓄水槽13相互连通,第二连通管17的另一端与相邻第一混凝土层7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
23.出水管14固定连接在蓄水槽13的顶面,出水管14的顶端与第二混凝土层10齐平,凹槽16开设在出水管14的顶端。
24.管盖15设在凹槽16内,管盖15的底部与出水管14的内部螺纹连接,拧动柄18固定连接在管盖15的顶面,管盖15与出水管14之间设有透气缝。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6.当地面基层的表面有水时,此时地面基层的水液通过遮蔽连接板3上的透水孔6进入到伸缩缝2内,进入伸缩缝2内的水液通过渗水孔11流入到第一混凝土层7的内腔19内,完成排水工作,当地底或底面温度出现波动时,此时隔热层9起到隔离的作用,降低地底的温度对第二混凝土层10的影响,同时降低地面的温度对第一混凝土层7的影响,从而使得温度波动幅度降低,当地底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此时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渗水孔11渗透进入到第一混凝土层7内的内腔19内,从而使得水液无法直接与防水层8接触进行渗透,从而起到防水的功能,同时内腔19内被渗透的水液通过第一连通管5相互连通,并且水液通过第二连通管17导入到蓄水槽13内进行进行储存,使得内腔19被空出,从而可以持续渗水,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拧动柄18转动管盖15从出水管14上的凹槽16内拧出,使得出水管14被敞开,从而方便工作人员通过出水管用外部设备将蓄水槽13内的水液抽出,维持防水机构的防水性能。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