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1840发布日期:2021-11-10 03:1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市政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出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而雨水径流由对应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3.然而,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中常常存在大量的垃圾杂质,当垃圾杂质进入排水管道内时容易造成排水管道的堵塞,从而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在各排水入口设置过滤板对污水进行预过滤,从而减少排入排水管道中的垃圾杂质的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排水入口设置过滤板并不能完全阻隔垃圾杂质进入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内,排水管道内仍然会积聚垃圾杂质从而堵塞排水管道,从而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市政管理人员能及时对发生堵塞的排水管道进行清污处理,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系统,其具有实时监测市政排水系统内排水管道的堵塞情况的效果,使得管理人员能及时安排工人对发生堵塞的排水管道进行清污处理。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市政排水系统,包括与居民楼排水管连通的若干污流支管、若干防堵管道、与污水处理厂连通的污流干管和流量监测仪,所述污流支管呈竖直设置,所述污流干管呈水平设置,所述防堵管道一端与所述污流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流干管连通,所述流量监测仪设置于所述防堵管道内以对所述防堵管道内水流的流量进行监测。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流支管和污流干管之间连通防堵管道,从而降低市政排水系统内的排水管道发生堵塞的概率,提高市政排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在防堵管道内设置流量监测仪对防堵管道内的水流流量进行监测,当市政管理人员发现流量监测仪的数据发生异常时,说明此时防堵管道内发生了堵塞的情况,市政管理人员即可前往对应的防堵管道进行清堵疏通工作,从而实现市政管理人员及时对发生堵塞的排水管道进行清污处理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防堵管道包括主流管,所述主流管一端与所述污流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流干管连通,所述主流管连通有辅流管,所述辅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流管的两端连通,所述流量监测仪设置于所述主流管和/或所述辅流管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将优先从与污流支管和污流干管均连通的主流管内流通,此时设置于主流管内的流量监测仪显示主流管内具有水流流通,而设置于辅流管内的流量监测仪显示辅流管内无水流流通;当主流管被堵塞时,辅流管接替主流管进行工作,
由污流支管流入的污水通过辅流管流至污流干管内,此时主流管内设置的流量监测仪显示主流管内无水流流通,而辅流管内设置的流量监测仪显示辅流管内具有水流流通。此时市政管理人员即可通过流量监测仪的变化获知管道堵塞的情况,同时也可替代主流管进行工作的辅流管也避免了排水管道一次性堵死的问题,为市政管理人员提供了较充足的清堵疏通时间。
11.可选的,所述流量监测仪仅设置于所述辅流管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设置于辅流管内的流量监测仪能在保证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减少流量监测仪的数量,从而降低设备成本与设备管理成本。
13.可选的,所述辅流管的两端均高于所述主流管的最高处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流管的两端均高于主流管最高处设置,使得辅流管在主流管进行正常工作时内存在一定气压,气压将进一步地抑制污流干管内的污水回流至辅流管内,从而提高辅流管在无水流通过时的管内环境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辅流管为u型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管的两端具有相同的压力,因此当辅流管靠近污流支管的一端水流突然减缓至无时,辅流管靠近污流干管的一端在水压的作用下仍通过虹吸效应将辅流管内的污水抽出,从而防止污水内的垃圾杂物在辅流管内的污水静止时发生沉淀积聚导致辅流管被堵塞的风险。
17.可选的,所述辅流管的最低处低于所述主流管的最低处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辅流管内流动的污水留下的垃圾杂物将残留于辅流管内,从而降低主流管发生二次堵塞的风险。
19.可选的,所述主流管包括第一弯折管,所述第一弯折管背向所述污流支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清污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最容易积聚垃圾杂物的第一弯折管处设置第一清污件,使得市政管理人员能利用第一清污件对第一弯折管进行清污处理,从而避免了将整段主流管拆卸进行更换或清理的麻烦,提高了清污效率。
21.可选的,所述辅流管包括第二弯折管,所述第二弯折管背向所述主流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清污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辅流管最容易积聚垃圾杂物的第二弯折管处设置第二清污件,使得市政管理人员能利用第二清污件对第二弯折管进行清污处理,从而避免了将整段辅流管拆卸进行更换或清理的麻烦,提高了清污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对防堵管道进行水流流量的实时监测以便于观测防堵管道内的堵塞情况,使得市政管理人员能尽快发现发生堵塞的排水管道并及时做出处理;
25.2.可接替主流管工作的辅流管能降低主流管被堵塞时对整段污流支管的影响,提高市政排水系统的稳定性;
26.3.设置第一清污件和第二清污件能提高对防堵管道的清污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市政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29.图3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污流支管;2、防堵管道;21、主流管;211、流入段;212、第一弯折管;213、流出段;214、第一封闭板;215、第一清污孔;22、辅流管;221、滞留段;2211、竖直段;2212、第二弯折管;2213、水平段;2214、第二封闭板;2215、第二清污孔;222、引流段;3、流量监测仪;4、污流干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排水系统。参照图1,一种市政排水系统包括若干污流支管1、若干防堵管道2、若干流量监测仪3和污流干管4,污流支管1和防堵管道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污流支管1与对应的防堵管道2连通,所有防堵管道2均与污流干管4连通,流量监测仪3设置于防堵管道2内。
33.参照图1,具体的,污流支管1呈竖直设置,污流支管1与居民生活污水管道连通;防堵管道2一端与污流支管1连通,另一端与污流干管4连通;污流干管4呈水平设置,污流干管4连通至污水处理厂。居民的生活污水通过各污流支管1进行收集,然后流经对应的防堵管道2并流入污流干管4内,最后通过污流干管4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34.参照图1,进一步的,防堵管道2包括主流管21和辅流管22,辅流管22与主流管21连通,当主流管21发生堵塞的情况时,辅流管22可替代主流管21进行生活污水的排放。流量监测仪3可设置于主流管21内,也可设置于辅流管22内,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于主流管21和辅流管22内。若流量监测仪3仅设置于主流管21内时,流量监测仪3有显示有流量变化则说明主流管21畅通,流量监测仪3显示无流量变化则说明主流管21可能存在堵塞的情况。若流量监测仪3仅设置于辅流管22内时,流量监测仪3有显示有流量变化则说明主流管21发生堵塞,流量监测仪3显示无流量变化则说明主流管21畅通。同样,若流量监测仪3同时设置于主流管21内和辅流管22内时,可分别对主流管21和辅流管22内的流量监测仪3的示数进行检测以确定主动管的堵塞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成本与检测精度的协同考虑,流量监测仪3仅设置于辅流管22内,一条辅流管22对应设置一台流量监测仪3。
35.参照图1,主流管21包括流入段211、第一弯折管212和流出段213。流入段211呈竖直设置,流入段211的一端与对应的污流支管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弯折管212连通。第一弯折管212呈弯折设置,第一弯折管212的弯折角度为90
°
,第一弯折管212远离流入段211的一端与流出段213连通。特别的,第一弯折管212与流入段211连通的一段呈竖直设置,第一弯折管212与流出段213连通的一段呈水平设置,因此流出段213同样呈水平设置。流出段213远离第一弯折管212的一端与污流干管4连通。由污流支管1收集后的生活污水依次流经流入段211、第一弯折管212和流出段213。
36.参照图1和图2,当生活污水流过第一弯折管212时,生活污水内的垃圾杂物容易在第一弯折管212内积聚,导致第一弯折管212发生堵塞,因此进一步的,第一弯折管212设置有第一清污件,第一清污件包括第一封闭板214,第一弯折管212远离流入段2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清污孔215,第一封闭板214通过法兰与第一弯折管212连接,第一封闭板214覆盖第一清污孔215设置。市政管理人员可将第一封闭板214拆卸下来,通过第一清污孔215对第一
弯折管212进行清污处理。
37.参照图1,辅流管22包括滞留段221和引流段222,滞留段221的一端与流入段211靠近污流支管1的一端连通,滞留段221远离流入段211的一端与引流段222连通;引流段222远离滞留段221的一端与流出段213靠近污流干管4的一端连通。进一步的,滞留段221包括竖直段2211、第二弯折管2212和水平段2213。竖直段2211呈竖直设置,竖直段2211较高的一端与流入段211连通,竖直段2211较低的一端与第二弯折管2212连通,流出段213位于竖直段2211的两端之间。第二弯折管2212呈弯折设置,第二弯折管2212的弯折角度为90
°
,第二弯折管2212远离竖直段2211的一端与水平段2213连通,水平段2213远离第二弯折管2212的一端与引流段222连通,使得整个辅流管22呈u型管设置且辅流管22的最低处低于流出段213。特别的,竖直段2211较高的一端高于流出段213设置,引流段222与流出段213顶面的侧壁连通,使得引流段222与流出段213连通的一端同样高于流出段213,流量监测仪3设置于引流段222高于流出段213设置的位置内。
38.在第一弯折管212保持畅通的情况下,辅流管22内存在气压,此时由污流支管1收集的生活污水无法流入辅流管22内,因此生活污水基本通过主流管21流至污流干管4内。当第一弯折管212发生堵塞的情况时,污水在流入段211蓄积,当污水没过竖直段2211与流入段211的连通口时,污水由竖直段2211流入辅流管22内并从引流段222流出至流出段213内,从而实现辅流管22自动替代主流管21进行污水排放的功能。因此当流量监测仪3显示引流段222内具有水流流动时,说明此时辅流管22已替代主流管21进行工作,即主流管21发生堵塞的情况。市政管理人员监测到该异常型号后能及时到达对应流量监测仪3所在的防堵管道2并对对应的主流管21的第一弯折管212进行清污处理工作,从而及时解决堵塞问题。
39.参照图1和图3,进一步的,若市政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对第一弯折管212进行清堵疏通工作,生活污水在辅流管22内进行流通时污水内的垃圾杂物仍可能堵塞第二弯折管2212,从而造成整段防堵管道2的堵塞,进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第二弯折管2212背向竖直段22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清污孔2215,第二弯折管2212设置有第二清污件,具体的,第二清污件包括第二封闭板2214,第二弯折管2212远离竖直段22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清污孔2215,第二封闭板2214通过法兰与第二弯折管2212连接,第二封闭板2214覆盖第二清污孔2215设置。市政管理人员可将第二封闭板2214拆卸下来,通过第二清污孔2215对第二弯折管2212进行清污处理。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市政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主流管21畅通时,居民生活污水均从主流管21内流通,此时辅流管22内的流量监测仪3显示辅流管22内无水流流动;当主流管21发生堵塞时,居民生活污水通过辅流管22流入污流干管4,此时辅流管22内的流量监测仪3显示辅流管22内具有水流流动。市政管理人员通过实时监测流量监测仪3的变化即可获知排水管道的堵塞情况,使得市政管理人员可及时对发生堵塞的排水管道进行清堵疏通。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