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5406发布日期:2021-11-10 09:5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基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式挡土墙。


背景技术:

2.基坑施工中,需要在地面开挖基坑,但是当一些土体比较湿润时,基坑的边坡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渗水现象,造成基坑内的积水残留。相关技术中,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在基坑侧壁上支护防水式挡土墙,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挡土墙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多块挡土墙单元进行现场焊接拼装或通过若干螺栓进行连接拼装。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拼装方式操作步骤多,耗费了大量的施工时间,施工周期长,因此施工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式挡土墙。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式挡土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防水式挡土墙,包括多个首尾拼接而成的防水单元,相邻两个所述防水单元之间通过卡接机构卡紧连接,所述防水单元包括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基坑底壁的基板和铰接于基板靠近基坑侧壁的一端的挡板,所述挡板和基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二者锁紧于相互垂直的状态的支撑装置;
7.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分别铰接于基板和挡板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靠近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杆相互铰接,所述挡板朝向基板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的两端能绕第三轴杆转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二者锁紧于固定角度的锁紧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相邻两个防水单元通过卡接机构相互拼接,形成挡水墙结构,通过连接件将基板固定于基坑底壁,调整挡板使挡板相对于基板转动至与基坑侧壁相贴合,且与基板垂直,挡板相对于基板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的两端绕第三轴杆转动,当挡板转动至与基坑侧壁相贴合时,通过锁紧机构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锁紧,限制二者的转动,进而限制了挡板和基板的相对转动,完成对防水式挡土墙的拼装及定位,操作步骤较少,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架相对应的第一容纳槽,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架相对应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能收合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形成的空间中,使所述挡板和基板相对的两侧壁相互贴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板朝向基板的一侧转动进行收合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被收合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形成的空间中,使得基板与挡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可以相互贴合,便于防水单元的收纳、运输及存放。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架的锁紧部和设置于第二支架的基座部,所述锁紧部包括通过铰接杆铰接于第一支架的套筒,所述铰接杆的轴向与第三轴杆的轴向平行,所述套筒背向铰接杆的一端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锁紧横杆,所述弹簧沿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锁紧横杆平行于铰接杆的轴向设置,所述基座部包括固设于第二支架的锁紧块,所述锁紧块背向铰接杆的一侧开设有与锁紧横杆相适配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横杆嵌入于锁紧槽中;
12.所述第一容纳槽中开设有用于容纳锁紧部的第一沉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中开设有用于容纳基座部的第二沉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背向铰接轴的一侧拉动锁紧横杆,使锁紧横杆移动至锁紧块设置有锁紧槽的一侧,并使锁紧横杆嵌入于锁紧槽中,且锁紧横杆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与锁紧槽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实现了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锁紧。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部还包括同轴滑移连接于套筒中的滑杆,所述滑杆背向铰接杆的一端伸出于套筒的内腔与锁紧横杆固定,所述弹簧同轴套设于滑杆外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套筒背向铰接杆的一端以及滑杆背向锁紧横杆的一端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弹簧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减少了弹簧径向形变的情况,进而提高了锁紧横杆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支架靠近第一支架的一端固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沿平行于第三轴杆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架靠近第二支架的一端固设有与限位杆相对应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限位杆嵌入于限位槽中。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的配合,进一步限制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转动,提高了防水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稳定性。
1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设于其中一个防水单元的卡接部和开设于另一个防水单元上且与卡接部相适配的卡槽部,所述卡接部卡紧连接于卡槽部中。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部和卡槽部的配合,实现了相邻两个防水单元之间的卡紧连接。
2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设置为锚栓,所述锚栓于第一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基板与基坑底壁之间的连接,便于操作,同时,两个对称设置的锚栓提高了基板的稳定性。
2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板与挡板之间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将其封严的防水条。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条的设置将基板与挡板的铰接处封严,增加了防水单元的防水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将相邻两个防水单元通过卡接机构相互拼接,形成挡水墙结构,通过连接件将基板固定于基坑底壁,调整挡板使挡板相对于基板转动至与基坑侧壁相贴合,且与基
板垂直,挡板相对于基板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的两端绕第三轴杆转动,当挡板转动至与基坑侧壁相贴合时,通过锁紧机构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锁紧,限制二者的转动,进而限制了挡板和基板的相对转动,完成对防水式挡土墙的拼装及定位,操作步骤较少,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26.2.当挡板朝向基板的一侧转动进行收合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被收合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形成的空间中,使得基板与挡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可以相互贴合,便于防水单元的收纳、运输及存放;
27.3.向背向铰接轴的一侧拉动锁紧横杆,使锁紧横杆移动至锁紧块设置有锁紧槽的一侧,并使锁紧横杆嵌入于锁紧槽中,且锁紧横杆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与锁紧槽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实现了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锁紧。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中显示防水单元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中挡板处于翻折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基板;11、第一容纳槽;12、第一沉槽;13、第一橡胶垫;14、延伸部;141、防水条;2、挡板;21、第二容纳槽;22、第二沉槽;23、第二橡胶垫;3、支撑装置;31、第一支架;311、支板;3111、限位块;3112、限位槽;32、第二支架;321、限位杆;33、第三轴杆;34、第一轴杆;35、第二轴杆;36、锁紧机构;361、铰接座;362、铰接杆;363、连接单元;3631、套筒;3632、滑杆;3633、锁紧横杆;3634、限位片;3635、内翻边;3636、弹簧;364、锁紧块;3641、锁紧槽;4、卡接机构;41、卡接部;411、第一卡条;412、第二卡条;42、卡槽部;421、第一卡槽;422、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水式挡土墙,参照图至图,包括多个首尾组合而成的防水单元。
35.防水单元包括用于与基坑底壁贴合的基板1和用于与基坑侧壁贴合的挡板2,基板1和挡板2均设置为矩形板体,且基板1和挡板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同,基板1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锚栓固定连接于基坑底壁。基板1和挡板2靠近的一侧相互铰接,基板1和挡板2相对的两侧面能相互贴合。
36.结合图2和图3,防水式挡土墙还包括用于支撑基板1和挡板2、使基板1和挡板2相背的两侧壁分别贴合于基坑底壁和基坑侧壁的支撑装置3。支撑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相互靠近的两端通过第三轴杆33相互铰接,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基板1和挡板2连接,锚栓于第一支架3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
37.第一支架31包括两个沿第三轴杆33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板311,第二支架32设置为长条形杆体,第二支架32沿第三轴杆33的轴向的两侧面与支板311沿第三轴杆33的
轴向相对的两侧面接触。
38.基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支架31相对应的第一容纳槽11,挡板2靠近基板1的侧面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架32相对应的第二容纳槽21,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相背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杆34和第二轴杆35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相互靠近的两端,第一轴杆34、第二轴杆35和第三轴杆33的轴线方向均与基板1与挡板2之间的铰接轴的轴线方向相同。
39.支撑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相对的两端之间的锁紧机构36,锁紧机构36用于将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锁紧于平行的状态,限制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的转动。
40.锁紧机构36包括锁紧部和用于与锁紧部配合的基座部,锁紧部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架31靠近第二支架32的一端背向基板1的侧壁的铰接座361,铰接座361包括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支板311的铰接支耳,两个铰接支耳之间转动连接有铰接杆362,铰接杆362的轴线方向与第三轴杆33的轴线方向相同。铰接杆362的外周面上固设有连接单元363,连接单元363包括两个沿铰接杆36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套筒3631,套筒3631中滑移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滑杆3632,滑杆3632背向铰接杆362的一端伸出于套筒3631的内腔,两个滑杆3632背向套筒3631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锁紧横杆3633,锁紧横杆3633的轴线方向与铰接杆362的轴线方向平行。
41.滑杆3632的外周面与套筒3631的内周面之间留有间隙,滑杆3632背向锁紧横杆36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3634,限位片3634的外周面与套筒3631的内周面接触。套筒3631背向铰接杆362的一端的端口处一体成型有内翻边3635,限位片3634能移动至与内翻边3635抵接,限制滑杆3632的移动范围。
42.滑杆3632的外周面上同轴套设有弹簧3636,弹簧363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内翻边3635与限位片3634相对的两侧壁。
43.基座部包括用于与锁紧横杆3633配合的锁紧块364,锁紧块364固定于第二支架32靠近第一支架31的一端背向基板1的侧壁,锁紧块364背向铰接杆362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锁紧横杆3633配合的锁紧槽3641,锁紧槽3641贯穿锁紧块364沿第三轴杆33的轴向的两侧壁,锁紧槽3641的顶端边缘和底端边缘处圆滑过渡。
44.向背向铰接轴的一侧拉动锁紧横杆3633,使锁紧横杆3633移动至锁紧块364设置有锁紧槽3641的一侧,使锁紧横杆3633的中间部分嵌入于锁紧槽3641中,且锁紧横杆3633在弹簧3636的作用下保持与锁紧槽3641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实现了对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的锁紧。
45.第二支架32靠近第一支架31的一端的两侧面上分别固定有限位杆321,限位杆321沿平行于第三轴杆33的轴向设置,限位杆32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支板311靠近第二支架32的一端的端面设置为圆弧面,圆弧面靠近设置有铰接座361的一侧固定有与限位杆321相对应的限位块3111,限位块3111上开设有与限位杆321相适配的限位槽3112。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处于平行状态时,限位杆321嵌入于限位槽3112中,进一步限制了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的转动。
46.参照图4,第一容纳槽11的内腔底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基座部的第一沉槽12,第二容纳槽21的内腔底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锁紧部的第二沉槽22。
47.朝向基板1的一侧转动挡板2时,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相背的两端分别绕第一轴杆34和第二轴杆35转动,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相对的两端绕第三轴杆33转动,挡板2转动至与基板1贴合时,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被收合于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形成的空间中,基座部收纳于第一沉槽12中,锁紧部收纳于第二沉槽22中。
48.参照图1,相邻两个防水单元之间通过卡接机构4卡紧连接,卡接机构4包括位于其中一个防水单元的卡接部41和位于另一个防水单元上且与卡接部41相适配的卡槽部42。卡接部41包括固定于基板1侧壁上的第一卡条411和固定于挡板2侧壁上的第二卡条412,卡槽部42包括开设于基板1侧壁的第一卡槽421和开设于挡板2侧壁的第二卡槽422,第一卡条411卡紧连接于第一卡槽421中,第二卡条412卡紧连接于第二卡槽422中。
49.基板1设置有第一卡条411的侧壁上胶接固定有第一橡胶垫13,挡板2设置有第二卡条412的侧壁上胶接固定有第二橡胶垫23,第一橡胶垫13和第二橡胶垫23的设置增加了相邻两个防水单元之间的防水性。
50.参照图2,挡板2与基板1铰接的一端面设置为弧形面,基板1靠近挡板2的一端延伸有延伸部14,延伸部14背向基板1的侧壁与挡板2处于竖直状态时的侧壁平齐。延伸部14的上表面胶接固定有防水条141,防水条141朝向挡板2的侧面与挡板2的底端相适配,挡板2处于竖直状态时,挡板2的弧形面抵接于防水条141,将挡板2与基板1靠近的两端之间密封,进一步增加了挡土墙的防水性。
5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水式挡土墙的实施原理为:
52.将防水单元运送至需要防水的位置,将相邻防水单元之间通过卡接部41和卡槽部42的配合连接,再通过锚栓将基板1固定连接于基坑底壁,转动挡板2至与基板1垂直,使挡板2贴合于基坑的侧壁,向背向铰接杆362的一侧拉动锁紧横杆3633,使锁紧横杆3633移动至锁紧块364设置有锁紧槽3641的一侧,使锁紧横杆3633的中间部分嵌入于锁紧槽3641中,且锁紧横杆3633在弹簧3636的作用下保持与锁紧槽3641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实现了对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的锁紧,进而限制挡板2相对于基板1的转动;
53.需要对防水单元进行收纳时,解除锁紧机构36对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的锁紧,朝向基板1的一侧转动挡板2,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相背的两端分别绕第一轴杆34和第二轴杆35转动,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相对的两端绕第三轴杆33转动,挡板2转动至与基板1贴合时,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被收合于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形成的空间中,基座部收纳于第一沉槽12中,锁紧部收纳于第二沉槽22中。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