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岸坡生态恢复的植被边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6987发布日期:2021-12-08 18:3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岸坡生态恢复的植被边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坡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利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岸坡生态恢复的植被边坡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拥有大面积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区,该地区地质条件差,气候恶劣,植被覆盖率低,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基于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对这种地区进行生态改造,常规的改造方式即为简单的喷播草籽或者栽植树木。但是由于土壤营养性差,降水稀少,绿化效果不佳,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尽管单次无需建设辅助设施,但是长远来看效果差、投入高。针对上述问题则需要设计一种边坡结构来提高植被成活率,固土保水,从而恢复生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岸坡生态恢复的植被边坡结构,该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稳定性高,保水性能好,水资源利用率高,能有效防止黄土边坡垮塌,提高绿化率,长期有效地恢复生态。可推广使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岸坡生态恢复的植被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平台、底部平台、覆土层和植被生长袋,所述顶部平台和底部平台分别设置在边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边坡的斜面上设置覆土层,所述顶部平台上设置护栏,所述护栏与覆土层之间设置集水沟,所述覆土层内通过多块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隔出多个生态区,所述生态区内堆叠放置植被生长袋,所述植被生长袋内填充营养土,所述底部平台上设置有用混凝土挡板,所述底部平台内对应覆土层底部的位置设置蓄水板。
5.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互垂直设置分隔出矩形生态区,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为金属网板,金属网板能促使各生态区水分相互连通,避免积水并使其水分含量尽量均匀,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通过锚索牵拉固定在覆土层内,所述覆土层内设置有用于固定锚索的牵拉座,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深入覆土层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第一限位板两侧的锚索穿设在植被生长袋之间的空隙内。
6.优选地,所述集水沟包括弧形沟板、盖板和连接板,所述弧形沟板与覆土层的顶部之间设置连接板,所述盖板覆盖在弧形沟板上方,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顶部平台设置有倾斜向集水沟的纵坡,提高集水效果,避免水资源浪费。
7.优选地,所述蓄水板呈l型,所述蓄水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挡板的下部固定连接,在蓄水板与混凝土挡板之间形成防止水源快速流失的保水沟。顶部平台和底部平台均为由砂石和黏土混合碾压制成的具有一定保水性能和强度的结构。
8.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挡板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加强板。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施工难度低,稳定性好,安全可靠,保水性强,能为绿化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顶部平台、底部平台和覆土层对边坡进行全方位防护,有效保障边坡安全,并在覆土层上种植绿植,提高绿化效果。
12.3、本实用新型在覆土层上设置限位板分隔出放置植被生长袋的区域,限位板为网板,既能防止土层流失也能防止水分淤积,另一方面设置集水沟和蓄水板来集水和挡水,充分提高水资源的灌溉利用率。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覆土层位置的侧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边坡;
ꢀꢀꢀꢀꢀꢀꢀꢀꢀꢀꢀꢀꢀꢀꢀ
2—顶部平台;
ꢀꢀꢀꢀꢀꢀꢀꢀꢀꢀꢀ
3—底部平台;
19.4—覆土层;
ꢀꢀꢀꢀꢀꢀꢀꢀꢀꢀꢀꢀꢀ
5—护栏;
ꢀꢀꢀꢀꢀꢀꢀꢀꢀꢀꢀꢀꢀꢀꢀ
6—集水沟;
20.7—第一限位板;
ꢀꢀꢀꢀꢀꢀꢀꢀꢀ
8—第二限位板;
ꢀꢀꢀꢀꢀꢀꢀꢀꢀ
9—植被生长袋;
21.10—固定锚索;
ꢀꢀꢀꢀꢀꢀꢀꢀꢀꢀ
11—混凝土挡板;
ꢀꢀꢀꢀꢀꢀꢀꢀ
12—加强板;
22.13—蓄水板;
ꢀꢀꢀꢀꢀꢀꢀꢀꢀꢀꢀꢀ
14—弧形沟板;
ꢀꢀꢀꢀꢀꢀꢀꢀꢀꢀ
15—盖板;
23.16—连接板;
ꢀꢀꢀꢀꢀꢀꢀꢀꢀꢀꢀꢀ
17—进水孔;
ꢀꢀꢀꢀꢀꢀꢀꢀꢀꢀꢀꢀ
18—出水孔;
24.19—牵拉座;
ꢀꢀꢀꢀꢀꢀꢀꢀꢀꢀꢀꢀ
20—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顶部平台2、底部平台3、覆土层4和植被生长袋9,所述顶部平台2和底部平台3分别设置在边坡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边坡1的斜面上设置覆土层4,所述顶部平台2上设置护栏5,所述护栏5与覆土层4之间设置集水沟6,所述覆土层4内通过多块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8分隔出多个生态区,所述生态区内堆叠放置植被生长袋9,所述植被生长袋9内填充营养土,所述底部平台3上设置有用混凝土挡板11,所述底部平台内对应覆土层底部的位置设置蓄水板13。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8相互垂直设置分隔出矩形生态区,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8均为金属网板,金属网板能促使各生态区水分相互连通,避免积水并使其水分含量尽量均匀,所述第一限位板7的顶部通过锚索10牵拉固定在覆土层4内,所述覆土层4内设置有用于固定锚索10的牵拉座19,所述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8上远离覆土层4的倾斜表面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0。第一限位板7两侧的锚索10穿设在植被生长袋9之间的空隙内。
27.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沟6包括弧形沟板14、盖板15和连接板16,所述弧形沟板14与覆土层4的顶部之间设置连接板16,所述盖板15覆盖在弧形沟板14上方,所述盖板15上开
设有多个进水孔17,所述连接板16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8。顶部平台2设置有倾斜向集水沟6的纵坡,提高集水效果,避免水资源浪费。连接板16与弧形沟板14一体浇筑成型,连接板16背靠覆土层4顶部,从出水孔18流出的水渗入覆土层4中进而渗入各植被生长袋9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
28.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板13呈l型,所述蓄水板13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挡板11的下部固定连接,在蓄水板13与混凝土挡板11之间形成防止水源快速流失的保水沟。顶部平台2和底部平台3均为由砂石和黏土混合碾压制成的具有一定保水性能和强度的结构。
29.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挡板11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加强板12。
30.本结构施工时,先初步平整边坡1使其侧坡尽量平整,然后换填边坡顶部形成顶部平台2和底部平台3,然后施工护栏5、混凝土挡板11和蓄水板13,接着逐层摊铺覆土层4,摊铺过程中埋设第一限位板7、第二限位板8和牵拉座19,用固定锚索10牵拉固定,堆叠放置植被生长袋9,在植被生长袋中设置草籽或者绿植幼苗,将覆土层4填充至将植被生长袋9埋没,将覆土层4填土压实,最后施工集水沟6,整体施工完成后洒水用遮阳网覆盖。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