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9768发布日期:2021-12-01 11:5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装备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安全的意识也随之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都会发生洪涝现象,现代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要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也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传统的以填土筑堤和修建钢筋混凝土防洪堤来提高防洪标准的结构形式,将河道与城市割裂开来,严重破坏了河道的土体结构,影响生态环境。
3.目前,防洪装置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在地势地势低洼的地方设立防洪装置,用来阻挡河水泛滥,但现有的防洪措施一般采用沙袋或普通的挡水板进行拦水,为了保证防洪挡水的牢固性,挡水板一般为不锈钢制成,过于沉重,不利于搬运和存放,不仅增加了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操作复杂,容易延误抢救效率,而通过沙袋需要装填、搬运,浪费人力,效率低、强度大,影响防洪效果,且河道中的洪水在流动时,河道中的垃圾会随之洪水而不断流动,造成堆积现象,易造成河道堵塞,造成洪水泛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包括防水挡板和垃圾清理机构,所述防水挡板包括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呈垂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水板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挡水板与第二挡水板呈l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水板的右侧表面底端与第二挡水板的右侧外壁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挡水板的底部黏结有橡胶垫,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的连接处内侧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和右端面均固定有t型凸块,所述第一挡水板的表面上端开设有穿孔,所述第一挡水板的正面前端表面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第一挡水板的背面固定有燕尾块,所述垃圾清理机构包括垃圾提升筒,所述垃圾提升筒的顶部安装有输出方向朝下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垃圾提升筒的顶部且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转轴,所述旋转转轴的表面固定有螺旋提升桨叶,所述垃圾提升筒的右侧表面上端连接有下料管,所述垃圾提升筒的底部焊接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靠近下料管的一侧安装有吸水泵,所述吸水泵的吸水端口与过滤筒的内侧相连通,所述吸水泵的两侧于过滤筒的外表面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均固定有方向朝下的支撑腿。
7.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所述t型凸块分别设在连接块的直角平面上。
8.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的左侧底端表面与第二挡水板的顶端右侧表面均开设有与t型凸块相适配的t型槽。
9.优选的,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下料管与穿孔相适配,所述穿孔的内侧表面粘接有橡胶软垫。
11.优选的,所述螺旋提升桨叶的表面开设有滤水孔。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于螺纹孔处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等距设有四个。
13.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固定有塑料吸盘。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均为空心塑料板体结构,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连接处的内侧表面均为一定坡度的倾斜面,所述吸水泵相对于第一挡水板的一侧安装有与其倾斜面相适配的橡胶抵接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水挡板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组合安装而成,在保证防水挡板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更加便于搬运,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大大提高了工作进程;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垃圾清理机构能有效清除水流表面漂浮的杂物,防止杂物造成河道堵塞而使洪水泛滥,造成进一步破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第一挡水板的外观结构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过滤筒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防水挡板;101、第一挡水板;102、第二挡水板;103、橡胶垫;104、穿孔;105、燕尾块;106、燕尾槽;107、橡胶软垫;2、垃圾清理机构;201、垃圾提升筒;202、过滤筒;203、下料管;204、固定块;205、支撑腿;206、塑料吸盘;3、螺纹孔;301、紧固螺栓;4、连接块;401、t型凸块;402、t型槽;5、旋转电机;501、旋转转轴;502、螺旋提升桨叶;503、滤水孔;6、吸水泵;601、橡胶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

4所示,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包括防水挡板1和垃圾清理机构2,所述防水挡板1包括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所述第一挡水板101呈垂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水板102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挡水板101与第二挡水板102呈l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水板101的右侧表面底端与第二挡水板102的右侧外壁均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第二挡水板102的底部黏结有橡胶垫103,所述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的连接处内侧固定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底端和右端面均固定有t型凸块401,所述第一挡水板101的表面上端开设有穿孔104,所述第一挡水板101的正面前端表面开设有燕尾槽106,所述第一挡水板101的背面固定有燕尾块105,所述垃圾清理机构2包括垃圾提升筒201,所述垃圾提升筒201的顶部安装有输出方向朝下的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垃圾提升筒201的
顶部且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转轴501,所述旋转转轴501的表面固定有螺旋提升桨叶502,所述垃圾提升筒201的右侧表面上端连接有下料管203,所述垃圾提升筒201的底部焊接有过滤筒202,所述过滤筒202靠近下料管203的一侧安装有吸水泵6,所述吸水泵6的吸水端口与过滤筒202的内侧相连通,所述吸水泵6的两侧于过滤筒202的外表面固定有固定块204,所述固定块204均固定有方向朝下的支撑腿205。
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块4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所述t型凸块401分别设在连接块4的直角平面上。
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101的左侧底端表面与第二挡水板102的顶端右侧表面均开设有与t型凸块401相适配的t型槽402,使连接块4能稳固连接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防止洪水水流对连接处造成冲击而使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发生崩离,影响防水挡板1的使用效果。
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燕尾块105与燕尾槽106相适配,从而可实现多个防水挡板1之间的组装。
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下料管203与穿孔104相适配,所述穿孔104的内侧表面粘接有橡胶软垫107,对下料管203的外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使下料管203与穿孔104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防止水流到防水挡板1外。
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螺旋提升桨叶502的表面开设有滤水孔503,防止清理的垃圾中含有过多水而影响处理。
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于螺纹孔3处通过紧固螺栓30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3等距设有四个,使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连接更为紧固,从而使防水挡板1整体结构更为牢固。
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腿205的底部均固定有塑料吸盘206,使垃圾清理机构2能有效稳固。
3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均为空心塑料板体结构,使防水挡板1整体更显轻便,方便进行组装或搬运,所述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连接处的内侧表面均为一定坡度的倾斜面,所述吸水泵6相对于第一挡水板101的一侧安装有与其倾斜面相适配的橡胶抵接板601,能有效防止吸水泵6受到水流冲击而与第一挡水板101发生碰撞,造成二者结构的损伤,影响使用性能。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河道治理防洪装置,使用时,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于螺纹孔3处通过紧固螺栓301进行固定连接,形成防水挡板1的主体结构,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均为空心塑料板体结构,使防水挡板1整体更显轻便,方便进行工作人员进行组装或搬运,再通过截面为等腰直角形的连接块4稳固连接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防止洪水水流对防水挡板1造成冲击而使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的连接处发生崩离,设置的螺纹孔3等距设有四个,使第一挡水板101和第二挡水板102连接更为紧固,从而使防水挡板1整体结构更为牢固,设置燕尾块105与燕尾槽106相适配,从而可实现多个防水挡板1之间的组装,形成了一个合适的防洪水整体装置,以应对不同区域的洪水情况;垃圾清理机构2设置的下料管203穿过穿孔104延伸到防水挡板1的外侧,支撑腿205底端固定的塑料吸盘206能将垃圾提升筒201稳固在第二挡水板102的上方,洪水表面漂浮的垃圾在吸水泵6的作用下进入到垃圾提升筒201内,吸水泵6相对于第一挡
水板101的一侧安装有与其倾斜面相适配的橡胶抵接板601,能有效防止吸水泵6受到水流冲击而与第一挡水板101发生碰撞,造成二者结构的损伤,影响使用性能,设置的过滤,过滤筒202能防止大块垃圾及漂浮物进入到垃圾提升筒201内造成堵塞,垃圾提升筒201内的垃圾杂物在旋转电机5和螺旋提升桨叶502的作用下被不断提升至下料管203,再通过下料管203排放到防水挡板1的外侧,方便工作人员直接清理,该过程能有效清理河道中漂浮的垃圾,防止发生洪水使垃圾漂浮物不断堆积在一起造成河道堵塞,使洪涝灾害加重,穿孔104的内侧表面粘接的橡胶软垫107对下料管203的外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使下料管203与穿孔104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防止水跟随垃圾一起排出到防水挡板1的外侧而影响对垃圾的处理。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