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拉管内管及抽拉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3980发布日期:2022-01-15 09:3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拉管内管及抽拉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拉管内管及包括该抽拉管内管的抽拉管。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水龙头出水口是固定的,无法清洗到一些较大物件的各个部位而影响清洁效果。抽拉式水龙头包括外管和内管,可在使用时将抽拉管内管从外管中抽出,在用水过程中能够控制出水位置,使用结束后能够自动将抽拉管内管收回至外管中,使用方便。其中,抽拉管的内管是抽拉式水龙头的重要部件,当前大部分抽拉管内管的回拉主要是依靠在靠近管体的进水部位处设置外部重力,如安装重力锤或重力块等,使得管体的进水部位的重力大于出水部位,即可实现抽拉管内管自动回拉。但是外加的重力装置不利于抽拉式水龙头的安装且长期的额外负重会缩短抽拉管内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抽拉管内管,其靠近进水部位的管径大于其靠近出水部位的管径,使得管体进水后重量集中在靠近进水部位的管体部分,实现无需安装外置重力装置即可达到自动回拉的效果。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抽拉管内管,包括管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管体两端的出水管接头和进水管接头,所述管体内具有用于供水流通的管道,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水管接头的端部的管体平均内径小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水管接头的端部的管体平均内径。平均内径的定义为一段管体长度上的最大内径和最下内径的和的一半。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水管接头的端部的管体内径小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水管接头的端部的管体内径。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管体的内径由靠近所述进水管接头的端部向靠近所述出水管接头的端部逐渐减小。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管体包括上管部和下管部,所述上管部的上端与所述出水管接头连通,所述上管部的下端与所述下管部的上端连通,所述下管部的下端与所述进水管接头连通;所述下管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管部的长度。将下管部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上管部的长度,确保当下管部的管径大于上管部的管径时,下管部的储水量多于上管部,使下管部的重力更大,足以实现抽拉管内管的复位。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上管部的内径由靠近所述出水管接头的端部向靠近所述下管部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所述下管部的内径等于所述上管部靠近所述下管部的端部的内径。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下管部的内径由靠近所述上管部的端部向靠近所述进水管接头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所述上管部的内径等于所述下管部靠近所述上管部的端部的内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上管部和下管部的内径分别为等径设置,所述下管部的内径等于或大于所述上管部的外径。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管体的内径由所述上管部靠近所述出水管接头的端部向所述下管部靠近所述进水管接头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管体包括连接在所述上管部和下管部之间的中管部,所述中管部的内径为等径设置或由靠近所述下管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上管部的一端均匀减小。
13.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管体还可由上管部、中管部和下管部三部分组成,对应如上所述的每一种只有上管部和下管部的实施方式,可将中管部设置为等径或非等径(由靠近所述下管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上管部的一端均匀减小),得到新的实施方式,均可达到管体在靠近进水管接头处的重力大于其靠近出水管接头处的重力的效果,实现抽拉管内管的自动回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出水管接头的外径由靠近所述上管部的端部向远离所述上管部的端部逐渐增大,所述出水管接头远离所述上管部的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水管接头一端的外径。出水管接头的管径设置能够对抽拉管内管限位,在用水结束后抽拉管内管自动复位时能够确保抽拉管内管不会掉落进外管中,避免再次使用时无法抽出内管。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抽拉管内管的抽拉管,包括如上所述的内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出水管接头靠近所述上管部的端部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外管的外径。
16.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抽拉管内管的管体在靠近进水管接头的内径大于其靠近出水管接头的内径,使得管体中进水后在靠近进水管接头部位储存的水多于在靠近出水管接头部位的水,故进水管接头处的管体重力大于出水管接头处的管体重力;同时,由于下管部的管径相对大于上管部的管径,使得管体靠近进水管接头的一端的材料重量相对的大于其靠近出水管接头一端的材料重量,进一步增加了管体靠近进水管接头的一端的重力,进而无需外加重力装置也可实现抽拉管内管的自动复位,节约材料成本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中抽拉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管体;11.上管部;12.下管部;13.中管部;2.出水管接头;3.进水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包括管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管体1两端的出水管接头2和进水管接头3。管体1包括管壁及套设在管壁上的编织套管,管体1内的通道可供水流通;出水管接头2靠近上管部11的端部的外径大于外管的外径,且出水管接头2的外径由连接管体1的端部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35.本实施例的管体1包括上管部11和下管部12,上管部11的上端与出水管接头2连通,上管部11的下端与下管部12的上端连通,下管部12的下端与进水管接头3连通,下管部12的长度大于上管部11的长度。其中,上管部11的内径由靠近出水管接头2的端部向靠近下管部12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下管部12的内径等于上管部11靠近下管部12的端部的内径。
36.实施例二:
3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的下管部12的内径由靠近上管部11的端部向靠近进水管接头3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上管部11的内径等于下管部12靠近上管部11的端部的内径。
38.实施例三:
3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的上管部11为等径设置,下管部12也为等径设置,且下管部12的内径等于上管部11的外径。
40.实施例四:
4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的管体1的内径由上管部11靠近出水管接头2的端部向下管部12靠近进水管接头3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
42.实施例五:
4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的管体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管部11和下管部12之间的中管部13。其中,中管部13等径设
置,中管部13的内径等于所述上管部11靠近所述中管部13的端部的内径。
44.实施例六:
45.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中管部13为非等径设置,中管部13的内径由靠近上管部11的端部向靠近下管部12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下管部12的内径等于中管部13靠近下管部12的端部的内径。
46.实施例七:
47.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下管部12为非等径设置,下管部12的内径由靠近中管部13的端部向靠近进水管接头3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
48.实施例八:
49.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上管部11为等径设置,上管部11的内径等于中管部13的内径。
50.实施例九:
51.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八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中管部13为非等径设置,中管部13的内径由靠近上管部11的端部向靠近下管部12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下管部12的内径由靠近中管部13的端部向靠近进水管接头3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下管部12的上端的内径等于中管部13的下端的内径。
52.实施例十:
53.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九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下管部12为等径设置,下管部12的内径等于中管部13的下端的内径。
54.实施例十一:
55.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九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上管部11为非等径设置,上管部11的内径由靠近出水管接头2的端部向靠近中管部13的端部逐渐均匀增大,上管部11的下端的内径与中管部13的上端的内径相同。
56.实施例十二:
5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管内管结构与实施例八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下管部12为等径设置,下管部12的内径大于上管部11和中管部13的内径,下管部12的内径与中管部13的外径相同。
58.上述附图中,为了清楚的表示管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管体各部分连接处设置线条,在实际的产品中,内管管体为一体成型设置,该线条的设置不是必须的。同时,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任何的限制。
5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