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4389发布日期:2021-12-08 18:0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绿色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商为满足业主对小区居住适宜性、舒适性的要求,会设置较大的绿化面积作为配套,以吸引购房者购买。小区绿化环境需要常年保持绿色,就需要持续的维护保养,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浇灌。现有的大多数小区物业对小区内植物的浇灌,部分依靠自然降雨,自然降雨浇灌均匀,并且超出植被所需水量部分可以渗入地下,短期储存,或补充地下水源;另一部分则依靠人工浇灌,浇灌水源多来自于地下水、自来水等渠道,少雨季节每周浇灌2

3次,每次浇灌用水均要达到数十吨,每月则达到数百上千吨,用水量十分巨大,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成本。
3.而与此同时,多数小区内房屋占地面积在50%以上,下雨时大量雨水汇聚到房屋顶层,又从房屋顶层直接排出,汇入城市管网排走,未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能将建筑顶部雨水收集并充分利用,就能够分担小区公共用水的部分成本,同时还能减轻城市管网排水负担。现有的做法,一般是在房屋顶层将各排水口封闭,直接蓄水,需要用水时则将排水口打开排水。但由于房屋顶层面积较大,水分蒸发的问题不容忽略,若经阳光暴晒,水温较高,也不适用于植物浇灌。因此,如何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并有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为克服这一局限,本技术领域已经研究开发得到一些新型的雨水收集和使用的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610793462.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径流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到地埋式沉淀池中形成一级储水;用水泵将上述沉淀池中的上层50%

60%的一级储水引至一级蓄水池,形成二级储水;用水泵将上述一级蓄水池的上层50%

60%的二级储水引至二级蓄水池,形成三级储水;用水泵将上述二级蓄水池上层的80%

90%的三级储水引至三级蓄水池,形成四级储水;本发明具备雨水的“拦截”、“吸收”、“保持”、“净化”、“释放”等功能,使新型城市化市政设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节能环保。但作为一般的浇灌使用,采用这么复杂的结构,将大大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实现楼顶雨水的收集、沉淀与储存的功能,且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7.一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包括楼房,在所述楼房顶部设有集水区,所述集水区由楼房顶部四周的围墙和底板构成,楼房下方设有沉淀池和蓄水池,所述集水区通过排水管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导流管与蓄水池连通;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用水管与外部连接;所述沉淀池和蓄水池均设于地面以下,沉淀池的位置
紧挨楼房,蓄水池设在绿化带下方,所述沉淀池所在的位置高于蓄水池。
8.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区铺设有地砖,所述地砖与集水区底面之间设有骨架,地砖铺设在骨架上,在骨架的支撑下,地砖与集水区底面之间形成集水空间。
9.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区底面上还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采用沥青制成,防水层从远离排水口端到排水口端由厚变薄,形成向排水口端倾斜的倾斜面。
10.进一步地,所述地砖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
11.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区的排水口所在位置与防水层最厚处等高。
12.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区的排水口处设有过滤网。
13.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进水端与沉淀池的中上段连接,出水端从蓄水池的上端接入。
14.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顶部还设有溢流口。
15.进一步地,所述潜水泵所在位置外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采用无纺布制成。
16.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顶部设有检修口。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充分利用了房屋顶层的结构特点,通过集水区对雨水进行收集,排放到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引入蓄水池中储存,需要使用时通过蓄水池中的潜水泵抽出使用,充分利用了雨天降落的雨水,减少了用于灌溉、清洁等用途的自来水用量,降低了小区、公园等绿化管理维护的成本。
19.通过在集水区设置地砖结构,地砖下方用于集水,不影响楼顶用于人行、放置物品的功能,地砖同时可以作为楼顶的隔热层,降低顶层住户的室内温度;与此同时,在集水区底部设置了向排水口方向倾斜的防水层,而排水口又略高于集水区底面,一方面可以将大部分水引流到排水口处排出,另一方面又保持集水区底部有部分水,从而进一步达到隔热降温的效果。
20.另外,通过集水区排水口处的过滤网过滤,沉淀池的沉淀,蓄水池中过滤层的过滤,确保进入潜水泵中的水中杂质极少,有效保障了潜水泵的正常使用,降低了潜水泵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21.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适合在城市住宅小区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地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

楼房,101

集水区,102

骨架,103

防水层,2

沉淀池,201

溢流口,3

蓄水池,301

过滤层,302

检修口,4

排水管,401

过滤网,5

地砖,501

通孔,6

潜水泵,7

用水管,8

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
所述。
27.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包括楼房1,在所述楼房1顶部设有集水区101,所述集水区由楼房1顶部四周的围墙和底板构成,楼房1下方设有沉淀池2和蓄水池3,所述集水区101通过排水管4与沉淀池2连通,所述沉淀池2通过导流管8与蓄水池3连通;所述蓄水池3内设有潜水泵6,所述潜水泵6通过用水管7与外部连接,可直接接入喷灌装置,或通过其他工具盛装进行浇灌,所述潜水泵6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图中未示出)。
28.所述沉淀池2和蓄水池3均设于地面以下,沉淀池2的位置紧挨楼房1,以减少排水管4的排水路程,降低堵塞的风险,蓄水池3因空间较大,设在绿化带下方,方便用水,沉淀池2所在的位置高于蓄水池3。
29.所述集水区101铺设有地砖5,所述地砖5与集水区101底面之间设有骨架102,地砖5铺设在骨架102上,在骨架102的支撑下,地砖5与集水区101底面之间形成集水空间,地砖5上可正常行人、放置物件等,不影响楼房1顶层的正常使用,同时地砖5还形成一层隔热层,使得楼房1顶部的温度不至过高;所述地砖5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501,雨水可以从通孔501以及地砖之间的缝隙直接流入地砖下的集水空间。
30.所述集水区101底面上还设有防水层103,所述防水层103采用沥青制成,防水层103从远离排水口端到排水口端由厚变薄,形成向排水口端倾斜的倾斜面。
31.所述集水区101的排水口所在位置与防水层103最厚处等高,一方面可以减少泥沙等沉淀物进入排水管4中,另一方面也确保集水区101的水不会被完全排出,留下部分水在集水区101有助于楼房1顶部降温。
32.所述集水区101的排水口处设有过滤网401,以减少泥沙等杂物从排水口处进入排水管4中,造成排水管4堵塞。
33.所述导流管8的进水端与沉淀池2的中上段连接,出水端从蓄水池3的上端接入。所述沉淀池2顶部还设有溢流口201,当蓄水池3被装满,而集水区101还有水从排水管4排出,则多余的水可从溢流口201处溢出,汇入排水管网排走。所述潜水泵6所在位置外设有过滤层301,将潜水泵6完全封闭,以避免有杂物进入潜水泵6中,造成潜水泵6损坏,所述过滤层301采用多层无纺布制成。
34.所述蓄水池3顶部设有检修口302,所述检修口302为常闭状态,当潜水泵6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可以从检修口302处将潜水泵取出进行维修。
35.实施例
36.如图1、图2、图3所示,下雨时,雨水降落到楼房1顶部的集水区,通过地砖5上的通孔501直接进入地砖5下方的空间,在防水层103上形成积水。积水达到一定量,从排水口处进入排水管4中排出,在过滤网401的阻挡下,积水中的泥沙等杂质不易进入到排水管4中。雨水经排水管4排放到沉淀池2中,在沉淀池2中沉淀,从过滤网401进入的少部分杂质在沉淀池2中被沉淀到底部,经沉淀后的水则从沉淀池2中部的导流管8排到蓄水池3中,在蓄水池3中储存下来。
37.当蓄水池3蓄满水,沉淀池2中的水无法通过导流管8进入蓄水池3中,而排水管4中的水持续源源不断地进入沉淀池2中,此时,沉淀池2中的水从溢流口201溢出,汇入城市管网排放。
38.当需要使用蓄水池3中的蓄水进行浇灌时,只需启动潜水泵6,蓄水池3中的水即可从用水管7中流出。潜水泵6周围被过滤层301挡住,过滤层301采用多层无纺布制成,可防止异物进入潜水泵6中,造成潜水泵6故障。
39.当潜水泵6发生故障,可通过检修口302处将潜水泵取出进行维修,若蓄水池3中无蓄水或蓄水量较少,维修人员可从检修口302处进入蓄水池3中进行检修。
40.上述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内容,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进、简单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