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体水上行走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9071发布日期:2021-12-29 16:2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水体水上行走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清淤环保设备,特别是一种景观水体水上行走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2.景观水体治理修复是社会人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数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缓流水体,水体的自净能力弱,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和垃圾的受纳体,导致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富营养化,致使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变臭,有些水体甚至成为死水潭、臭水池,池底淤泥聚集,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治理乃至修复被污染的景观水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在当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形势下,为了解决一般景观水体池底淤泥堆积清理的问题,急需设计一种景观水体清淤装置。并且保证其结构设计合理,运行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可靠,使用范围广,制作成本低,能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4.专利号为cn211395794u公开了一种水域治理用河道清淤设备,针对现有河道淤泥清理设备只具备抽送淤泥的功能,不能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粉碎、过滤等处理,在抽取淤泥时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且不能将淤泥中的水分过滤,加大了运输重量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船体,船体上设置有收集仓,收集仓内部设置有过滤板,船体上活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倾斜筒和圆柱筒,倾斜筒上活动连接有软管,软管与收集仓相连通,圆柱筒与倾斜筒相连通,圆柱筒内转动安装有螺旋杆。但是该清淤设备对景观水体水底淤泥的收集效果差,景观水体底部的淤泥沉积时间短,流动性大,该装置使用过程中没法对淤泥集中收集,同时对淤泥的输送效率低,使清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景观水体水上行走清淤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地解决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水底淤泥清理的问题,运行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可靠,使用范围广,制作成本低,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水体水上行走清淤装置,包括船体、吸泥系统和控制器,吸泥系统安装在船体上,控制器用于控制船体和吸泥系统的工作,所述吸泥系统包括吸泥真空罐、吸泥泵、吸泥管和排泥管,吸泥泵进口与真空罐出口相接,真空罐进口可拆卸连接吸泥管,吸泥管末端设有过滤装置,吸泥泵出口设有排泥管。
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真空罐,有效的提高了吸泥管内的负压效果,便于提高对淤泥吸排效果,进而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果,提高了清理效率,有效地解决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水底淤泥清理的问题,运行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可靠,使用范围广,制作成本低,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8.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上通过铰链设有刮泥装置。便于提高刮泥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力过度,刮泥装置脱落在水中。
9.进一步,所述刮泥装置与过滤装置的活动连接。便于提高刮泥装置对淤泥的收集
效果,能够根据刮泥装置的受力随时调整其自身的位置,保证刮泥的效果保持在最佳角度。
10.进一步,所述刮泥装置包括挡板和刮泥板,挡板为三折形状的金属板,挡板的末端通过螺栓安装橡胶刮泥板。采用三折形状的金属板,吸泥管穿设在挡板的上端板上,在使用过程中挡板的下端板始终能够起到刮泥的作用,而挡板的中间板能够起到挡泥收集的作用,始终保证有足够的淤泥能够被吸泥管吸收。
11.进一步,所述吸泥管为橡胶半软管,长度为1

8m,确保吸泥刮板随池底上下移动时连接紧密;排泥管为带钢丝软胶管,排泥管上等间距设有浮漂,使排泥管始终都能浮在水面。
12.进一步,所述船体包括船本体、中间支架和驱动装置,中间支架安装在船本体上,驱动装置固定在中间支架上。
13.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转向轴、驱动叶轮以及转向执行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与驱动叶轮连接,转向执行器通过转向轴与驱动电机连接。
14.进一步,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接收器和遥控器,信号接收器安装在船体上,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与信号接收器连接,遥控器上设有泵启停遥控按钮、船体驱动启停按钮以及船体转向遥控旋钮,转向可从0

120
°
无级转向调节,通过与信号接收器的信号传输实现对清淤装置的控制。
15.进一步,所述清淤装置上还设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为可拆卸式蓄电池。
16.进一步,所述船体前端外围设碰触感应装置,碰触感应装置通过有线与信号接收器连接。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便利,有效的解决了景观水体底部的淤泥清理效果,提高了对高流动性淤泥的清理效率,降低了清淤装置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清淤装置在水体中的使用灵活度,智能化控制,使用范围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吸泥系统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遥控器结构示意图;
[0023]1‑
信号接收器,2

船体,3

驱动装置,4

转向执行器,5

蓄电池,6

吸泥泵,7

真空罐,8

吸泥管,9

过滤装置,10

挡板,11

铰链,12

橡胶刮泥板,13

螺栓,14

排泥管,15

遥控器,16

浮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如附图所示:一种景观水体水上行走清淤装置,包括船体2、吸泥系统和控制器,吸泥系统安装在船体2上,控制器用于控制船体2和吸泥系统的工作,吸泥系统包括吸泥真空罐7、吸泥泵6、吸泥管8和排泥管14,吸泥泵6进口与真空罐7出口相接,真空罐7进口可拆卸连接吸泥管8,吸泥管8末端设有过滤装置9,吸泥泵6出口设有排泥管14。
[0025]
在实施例中,过滤装置9上通过铰链11设有刮泥装置,便于提高刮泥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力过度,刮泥装置脱落在水中。优选地,刮泥装置与过滤装置9的活动连接,便于提高刮泥装置对淤泥的收集效果,能够根据刮泥装置的受力随时调整其自身的位置,保证刮泥的效果保持在最佳角度。优选地,刮泥装置包括挡板10和刮泥板,挡板10为三折形状的金属板,挡板10的末端通过螺栓13安装橡胶刮泥板12。采用三折形状的金属板,吸泥管8穿设在挡板10的上端板上,在使用过程中挡板10的下端板始终能够起到刮泥的作用,而挡板10的中间板能够起到挡泥收集的作用,始终保证有足够的淤泥能够被吸泥管8吸收。
[0026]
在实施例中,吸泥管8为橡胶半软管,长度为1

8m,确保吸泥刮板随池底上下移动时连接紧密,在本实施例中,吸泥管8的长度为3、4或6m;排泥管14为带钢丝软胶管,排泥管14上等间距设有浮漂16,使排泥管14始终都能浮在水面。
[0027]
在实施例中,船体2包括船本体、中间支架和驱动装置3,中间支架安装在船本体上,驱动装置3固定在中间支架上。优选地,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转向轴、驱动叶轮以及转向执行器4,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与驱动叶轮连接,转向执行器4通过转向轴与驱动电机连接。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3的驱动,使驱动叶轮旋转,从而推动船体2在水面上往前或往后移动,转向执行器4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向,从而电动驱动叶轮对动力的改变,实现转向的作用。
[0028]
在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信号接收器1和遥控器15,信号接收器1安装在船体2上,遥控器15通过无线信号与信号接收器1连接,遥控器15上设有泵启停遥控按钮、船体2驱动启停按钮以及船体2转向遥控旋钮,转向可从0

120
°
无级转向调节,通过与信号接收器1的信号传输实现对清淤装置的控制。
[0029]
在实施例中,清淤装置上还设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为可拆卸式蓄电池5,使用过程中,供电装置用于对驱动电机、吸泥泵6和转向执行器4提供动力源;根据使用的需要还可采用汽油机或柴油机直接驱动。
[003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船体2前端外围设碰触感应装置,碰触感应装置通过有线与信号接收器1连接。当船体2触碰到前端的障碍物是会将信息传送至信号接收器1,信号接收器1反馈到控制器并在控制器中显示,并提示碰撞到障碍物,从动操作员或者系统自动调节船体2的行进方向。
[0031]
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罐7,有效的提高了吸泥管8内的负压效果,便于提高对淤泥吸排效果,进而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果,提高了清理效率,有效地解决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水底淤泥清理的问题,运行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可靠,使用范围广,制作成本低,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0032]
使用过程中,先准备并连接好吸泥管、排泥管,接通电源,将吸泥装置放进需要清淤的水体;随后通过岸上操控器操作清淤装置按一定方式和顺序前进和转向,同时遥控开启水下吸泥泵,将池底淤泥吸出排走;本装置为全自动远程遥控控制型,只要打开总开关即可遥控清淤装置行走并吸泥清淤;清淤完成后,将清淤装置吊出,放入一干净水体再运行5分钟收上,以清洗并排尽吸泥机内的淤泥,再上岸,拆除排泥管,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凉干后收藏,以备下次使用。
[003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便利,有效的解决了景观水体底部的淤泥清
理效果,提高了对高流动性淤泥的清理效率,降低了清淤装置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清淤装置在水体中的使用灵活度,智能化控制,使用范围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0034]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