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创造属于给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排水渠。
背景技术:2.自来水厂区的澄清池中通常会布设给排水渠,以向下一级水处理设施排出除砂净化后的水源,现有的排水渠大多由立柱直接支撑固定,由于澄清池在工作时,有水流涌动,排水渠受到侧向力影响,容易晃动甚至坍塌,正是由于这些不稳定性因素存在,即使是对水渠密封性要求不高的澄清池中,排水渠一般也不会采用拼装式结构设计,而大多需要整体浇筑而成,存在水渠本体自重大,施工困难的问题。在立柱底部固定不够牢靠的情况下,排水渠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倾覆。因此,需要对给排水渠及相关固定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给排水渠。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给排水渠,包括水渠本体,在水渠本体底部设有下支撑结构、侧部设有侧支撑结构;所述水渠本体包括底板以及底板两侧的壁板,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底板下侧间隔布置的数个支撑柱,以及壁板外侧布置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所述上支撑臂通过连接角件固定在壁板上,所述支撑柱下端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池底部。
6.进一步,所述固定座包括中部设有凹槽的基体,所述支撑柱插装在基体的凹槽内。
7.进一步,所述底板包括主体,在主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凸块,各所述凸块分别插装于壁板上的插孔。
8.进一步,所述凸块与主体一体成型。
9.进一步,所述壁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角件的锚固件。
10.进一步,所述水渠本体顶端安装有横置过滤组件;所述壁板顶端均设有安装台,横置过滤组件的横置安装框架安放在相应侧壁板的安装台上。
11.进一步,所述壁板上开设有插装槽,所述下支撑臂插入插装槽内。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发明创造中水渠本体采用拼装式结构,底板、壁板、上支撑臂、下支撑臂以及下支撑结构均可以提前预制,现场拼装施工效率高,有效节省了工期,同时,水渠结构强度有保证,稳定性满足使用需求。根据需要,结构件连接部分可以通过二次浇筑进一步加固,施工方式灵活,可选择余地大,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水渠本体部分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水渠本体部分分解状态时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水渠本体的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设有竖向过滤组件时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竖向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水渠本体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水渠本体;2-下支撑结构;3-侧支撑结构;4-底板;5-壁板; 6-支撑柱;7-上支撑臂;8-下支撑臂;9-连接角件;10-固定座;11
‑ꢀ
锚固件;12-基体;13-主体;14-凸块;15-插孔;16-横置过滤组件; 17-竖向过滤组件;18-卡槽;19-竖向滤网;20-竖向安装框架;21
‑ꢀ
固定板;22-安装台;23-插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28.一种给排水渠,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水渠本体1,在水渠本体底部设有下支撑结构2、侧部设有侧支撑结构3;所述水渠本体包括底板4以及底板两侧的壁板5,作为举例,底板采用中部厚两边薄的变截面结构形式,既降低了水渠本体质量,同时,又更好的满足实际受力需求,保证水渠使用寿命。
29.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底板下侧间隔布置的数个支撑柱6,以及壁板外侧布置的上支撑臂7和下支撑臂8,上、下支撑臂一端与水渠本体固定,另一端与池侧壁24固定,或是与池子上的其它结构件固定。所述上支撑臂通过连接角件9固定在壁板上,所述支撑柱下端通过固定座10固定在池底部。
30.通常,固定座可以在施工时,浇筑固定在池底部。连接角件呈l 型直角结构,保证
上支撑臂与壁板垂直固定,受力状况最佳,稳定性最好。连接角件上分别对应壁板以及上支撑臂设有安装孔。
31.在壁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角件的锚固件11,在与连接角度固定时,锚固件穿过连接角件的一端由螺母锁紧,而连接角件与上支撑臂间,可以采用螺栓固定。
32.需要说明的是,锚固件可以是预制壁板时锚固在壁板内的螺杆,上支撑臂可以采用钢制结构件,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上支撑臂既可支撑固定水渠本体,同时,还可以作为排水渠侧面水槽的安装固定的基础。而下支撑臂作为水渠本体支撑加强结构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澄清池中斜管组件的安装基础。
33.固定座包括中部设有凹槽的基体12,所述支撑柱插装在基体的凹槽内,固定座固定在池底部,一般采用浇筑的形式固定。
34.另外,为了确保支撑柱便于安装到对应的基体内,凹槽尺寸大于支撑柱,当支撑柱插装在基体内后,将支撑柱与凹槽间隙进行二次浇筑实现固定。
35.上述底板包括主体13,在主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凸块14,各所述凸块分别插装于壁板上的插孔15。优选的,上述凸块与主体一体浇筑成型,结构强度高,整体性好。
36.上述水渠本体顶端安装有横置过滤组件16,作为举例,横置过滤组件包括横置滤网以及用于安装横置滤网的横置安装框架,从水渠本体涌出的水源或进入水渠本体的水源可以得到过滤净化。
37.所述壁板顶端均设有安装台22,横置过滤组件的横置安装框架安放在相应侧壁板的安装台上。当然,水渠需要封闭时,可以利用盖板取代横置过滤件,盖板封盖住水渠,使得水源从水渠内流过。
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壁板上开设有插装槽23,下支撑臂末端插入插装槽内,根据需要,可以在下支臂与插装槽间进行二次浇筑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澄清池的排水渠使用时,水渠本身并不需要严格的密封,只需发挥水渠走水的功能,且确保结构稳定即可,因此,在作为澄清池的排水渠时,本发明创造中底板与两侧的壁板间、上支撑臂与壁板间、下支撑臂与壁板间均可以不进行二次浇筑固定,满足排水功能即可。
3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两壁板之间设有竖向过滤组件17,具体结构可以为,在壁板顶端的安装台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8,竖向过滤组件包括竖向滤网19和竖向安装框架20,竖向安装框架两侧设有固定板21,在安装竖向过滤组件时,竖向安装框架顶部两端的固定板安放在卡槽内,即可实现竖向过滤组件的安装,无需额外的固定连接件,安装以及拆卸清理都非常方便。所设置的卡槽结构,在固定板卡在卡槽内后,保证竖向过滤组件不妨碍水渠本体顶部横置过滤组件(或盖板)的安装即可。
40.本发明创造中水渠本体采用拼装式结构,底板、壁板、上支撑臂、下支撑臂以及下支撑结构均可以提前预制,现场拼装施工效率高,有效节省了工期,同时,水渠结构强度有保证,稳定性满足使用需求。根据需要,结构件连接部分可以通过二次浇筑进一步加固,施工方式灵活,可选择余地大,适应性强,并且拆除后,各结构件还具有二次利用的价值,节能环保。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