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卸荷反压平台的桩板挡墙支挡结构

文档序号:28253410发布日期:2021-12-29 17:20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卸荷反压平台的桩板挡墙支挡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及滑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卸荷反压平台的桩板挡墙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山地城镇建设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场地,经常需要挖山填壑,因此形成诸多高边坡、深基坑。支挡结构是防止岩上体坊塌或变形失稳的一种构造物。
3.桩板式挡墙作为新型支挡结构的代表具有桩位布置灵活、施工简便、干扰少等优点,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但是这种支挡结构常采用增大桩身截面尺寸和提高配筋率来确保抗滑桩的支挡效果,结构工程量较大,材料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卸荷反压平台的桩板挡墙支挡结构,能有效减小桩后土压力,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边坡支护的成本与施工难度。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卸荷反压平台的桩板挡墙支挡结构,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抗滑桩,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之间固定设有桩间挡板,所述抗滑桩的顶部通过顶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抗滑桩的前侧的下部设有反压平台,所述反压平台与所述抗滑桩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抗滑桩的后侧的上部设有卸荷平台,所述卸荷平台与所述抗滑桩固定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抗滑桩桩前底部设置反压平台,将一部分桩前侧向土反力转换为反压平台的底部反力,降低抗滑桩的嵌固条件的要求,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桩间距可增加,减少抗滑桩数量、降低了边坡支护的成本与施工难度,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所述反压平台包括反压板和多个反压梁,多个所述反压梁一一对应固定设在所述抗滑桩的前侧的下部,所述反压板与多个所述反压梁固定连接。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反压平台包括反压板和多个反压梁,反压板通过反压梁与抗滑桩固定连接,确保反压板与抗滑桩连接的稳定性。
10.进一步,所述反压板和所述反压梁一体化浇筑而成,且所述反压板设在所述反压梁的顶部或底部。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浇筑将反压梁以及反压板浇筑而成。
12.进一步,所述卸荷平台包括卸荷板和卸荷梁,所述卸荷梁一一对应固定设在所述抗滑桩的后侧的上部,所述卸荷板与所述卸荷梁固定连接。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卸荷平台包括卸荷板和卸荷梁,卸荷板通过
卸荷梁固定在抗滑桩上,确保卸荷板安装的稳定性,便于施工安装。同时,卸荷板和卸荷梁可以通过现场浇筑而成,也可以预制卸荷板,然后再现场将卸荷板固定安装在卸荷梁上。
14.进一步,所述抗滑桩为直桩或斜桩。
15.进一步,所述抗滑桩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顶端与所述倾斜段的底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段向所述竖直段的后侧倾斜设置,所述反压平台固定设在所述竖直段的前测上,所述卸荷平台固定设在所述倾斜段的后侧上。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抗滑桩可以是直桩,也可以是斜桩,也可以是下段为竖直设置、上部为倾斜设置的组合桩,根据现场施工需要进行设置,已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压平台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卸荷平台的剖视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抗滑桩;2、桩间挡板;3、顶梁;4、反压板;5、反压梁;6、卸荷板;7、卸荷梁;8、竖直段;9、倾斜段;10、边坡底线;11、边坡顶线。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抗滑桩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滑桩1为斜桩,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1之间固定设有桩间挡板2,所述抗滑桩1的顶部通过顶梁3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抗滑桩1的前侧的下部设有反压平台,所述反压平台与所述抗滑桩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抗滑桩1的后侧的上部设有卸荷平台,所述卸荷平台与所述抗滑桩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所述抗滑桩1的下部嵌固在坡底稳定岩层中或土层中,所述反压平台位于岩层中或土层中的边坡底线10的下方,反压平台减小了桩前土压力的大小,降低了桩的嵌固条件,减小了支挡结构的变形,所述抗滑桩1的后侧填埋有土层,土层的顶部为边坡顶线11,所述卸荷平台位于填埋土层内,卸荷平台改变了桩后土压力的分布,减小了桩后土压力,抗滑桩1桩前底部设置反压平台,将一部分桩前侧向土反力转换为反压平台的底部反力,降低抗滑桩1的嵌固条件的要求,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桩间距可增加,减少抗滑桩1数量、降低了边坡支护的成本与施工难度,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
26.如图3所示,所述反压平台包括反压板4和多个反压梁5,多个所述反压梁5一一对应固定设在所述抗滑桩1的前侧的下部,所述反压板4与多个所述反压梁5固定连接,反压平台包括反压板4和多个反压梁5,反压板4通过反压梁5与抗滑桩1固定连接,确保反压板4与抗滑桩1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压板4和所述反压梁5一体化浇筑而成,且所
述反压板4设在所述反压梁5的顶部或底部。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浇筑将反压梁5以及反压板4浇筑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压板4的上部呈梯形结构,反压板4设在反压梁5的下方,所述梯形结构的顶端与反压梁5的底部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确保反压梁5和反压板4的连接强度。
27.如图4所示,所述卸荷平台包括卸荷板6和卸荷梁7,所述卸荷梁7一一对应固定设在所述抗滑桩1的后侧的上部,所述卸荷板6与所述卸荷梁7固定连接,卸荷平台包括卸荷板6和卸荷梁7,卸荷板6通过卸荷梁7固定在抗滑桩1上,确保卸荷板6安装的稳定性,便于施工安装。同时,卸荷板6和卸荷梁可以通过现场浇筑而成,也可以预制卸荷板6,然后再现场将卸荷板6固定安装在卸荷梁上。
28.实施例二
2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抗滑桩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滑桩1包括竖直段8和倾斜段9,所述倾斜段9的顶端与所述倾斜段9的底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段9向所述竖直段8的后侧倾斜设置,所述反压平台固定设在所述竖直段8的前测上,所述卸荷平台固定设在所述倾斜段9的后侧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1之间固定设有桩间挡板2,所述抗滑桩1的顶部通过顶梁3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抗滑桩1的前侧的下部设有反压平台,所述反压平台与所述抗滑桩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抗滑桩1的后侧的上部设有卸荷平台,所述卸荷平台与所述抗滑桩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所述抗滑桩1的下部嵌固在坡底稳定岩层中或土层中,所述反压平台位于岩层中或土层中的边坡底线10的下方,反压平台减小了桩前土压力的大小,降低了桩的嵌固条件,减小了支挡结构的变形,所述抗滑桩1的后侧填埋有土层,土层的顶部为边坡顶线11,所述卸荷平台位于填埋土层内,卸荷平台改变了桩后土压力的分布,减小了桩后土压力,抗滑桩1桩前底部设置反压平台,将一部分桩前侧向土反力转换为反压平台的底部反力,降低抗滑桩1的嵌固条件的要求,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桩间距可增加,减少抗滑桩1数量、降低了边坡支护的成本与施工难度,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
30.如图3所示,所述反压平台包括反压板4和多个反压梁5,多个所述反压梁5一一对应固定设在所述抗滑桩1的前侧的下部,所述反压板4与多个所述反压梁5固定连接,反压平台包括反压板4和多个反压梁5,反压板4通过反压梁5与抗滑桩1固定连接,确保反压板4与抗滑桩1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压板4和所述反压梁5一体化浇筑而成,且所述反压板4设在所述反压梁5的顶部或底部。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浇筑将反压梁5以及反压板4浇筑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压板4的上部呈梯形结构,反压板4设在反压梁5的下方,所述梯形结构的顶端与反压梁5的底部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确保反压梁5和反压板4的连接强度。
31.如图4所示,所述卸荷平台包括卸荷板6和卸荷梁7,所述卸荷梁7一一对应固定设在所述抗滑桩1的后侧的上部,所述卸荷板6与所述卸荷梁7固定连接,卸荷平台包括卸荷板6和卸荷梁7,卸荷板6通过卸荷梁7固定在抗滑桩1上,确保卸荷板6安装的稳定性,便于施工安装。同时,卸荷板6和卸荷梁7可以通过现场浇筑而成,也可以预制卸荷板6,然后再现场将卸荷板6固定安装在卸荷梁7上。
3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针对抗滑桩1嵌固段土质条件较差,反压平台下土体采用地基处理,提高土体的力学性质,如高压旋喷桩、cfg桩等。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