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紧邻地铁深基坑的自动控制变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5948发布日期:2022-02-19 18:4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于紧邻地铁深基坑的自动控制变形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紧邻地铁深基坑的自动控制变形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迅速,导致城市建筑地下工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紧邻地铁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例如:深圳恒大中心项目地下室为6层,基坑开挖深度达到42.35m(局部开挖最深达51.7m),目前国内房建项目最深基坑;基坑支护采用1.5m厚地下连续墙+八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立柱桩,且地下连续墙距地铁11号线隧道外边线最小值约4.4m,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变形值和沉降位移变形值要严格控制在10mm以内。
3.现有类似的运用于紧邻地铁深基坑的自动控制变形系统在使用时,无法保证自动伺服系统轴力加载时,不破坏钢钢筋混凝土墩,且不能确保在不确定因素造成自动伺服系统不运行工作的情况下,也能使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在安全区间以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用于紧邻地铁深基坑的自动控制变形系统,以解决现有类似无法保证自动伺服系统轴力加载时,不破坏钢钢筋混凝土墩,且不能确保在不确定因素造成自动伺服系统不运行工作的情况下,也能使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在安全区间以内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运用于紧邻地铁深基坑的自动控制变形系统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运用于紧邻地铁深基坑的自动控制变形系统,包括自动伺服系统;所述自动伺服系统包括有控制中心,自动伺服系统上安装有集成式支撑头,且控制中心与集成式支撑头之间采用总线连接,单个控制中心可控制多个集成式支撑头;所述自动伺服系统还包括有钢筋混凝土墩;所述集成式支撑头内置有数控泵站。
6.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墩与腰梁同时浇筑,钢筋混凝土墩的尺寸为800*1400mm,钢筋混凝土墩与地连墙紧密接触,但不粘结。
7.进一步的,所述自动伺服系统距槽段边的间距为一米,自动伺服系统之间间隔为两米。
8.进一步的,所述自动伺服系统采用自动补偿轴力,在满足深基坑开挖会发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下,轴力补偿会使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在最小值,如发生不可预见的因素,通过混凝土墩确保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在安全区间以内。
9.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墩的外端开设有一处安装卡槽,液压千斤顶上安装的集成式支撑头前端开设有一处支撑卡槽,加强筋板卡接安装于钢筋混凝土墩外端的安装卡槽和集成式支撑头前端的支撑卡槽上,且加强筋板的外端与深基坑围护内壁相接触。
10.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墩的混凝土强度是c40,主筋配筋为5c25垂直u型钢筋,锚入腰梁35d;箍筋配筋配筋为a10@200箍筋。
11.进一步的,所述集成式支撑头的结构尺寸为970x970x765mm,腰梁与地连墙间净距控制在860
±
10mm内,集成式支撑头与围护结构与预留钢垫进行可靠连接,并对集成式支撑头侧向和竖向位移进行有效约束。
12.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墩的后端上下各固定设有一处安装卡柱,集成式支撑头的外端上下各设有一处固定卡柱,加强筋板的外端设有连接卡柱,地连墙的内壁相应位置开设有对接柱槽,且加强筋板外端的连接卡柱、钢筋混凝土墩后端的安装卡柱和集成式支撑头外端的固定卡柱依次插接安装于地连墙内壁的对接柱槽上。
13.进一步的,所述自动伺服系统与钢筋混凝土墩布设在每幅地连墙槽段上,每幅地连墙槽段布设两处自动伺服系统与一处钢筋混凝土墩,且两处自动伺服系统分别置于钢筋混凝土墩的左右两侧。
14.进一步的,所述自动伺服系统通过液压千斤顶实现支撑系统的轴力加载、维持或卸载,通过每个集成式支撑头上安装超声波位移传感器测量支撑头的伸缩量,且传感器精度0.5%fs,分辨率0.1m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自动伺服系统的设置,有利于钢筋混凝土墩与地连墙紧密接触,但不粘结,配合自动伺服系统前端的集成式支撑头从而保证自动伺服系统轴力加载时,不破坏钢钢筋混凝土墩。
17.2.钢筋混凝土墩的设置,有利于每个钢筋混凝土墩分布至每幅槽段地连墙上,有效的确保在不确定因素造成自动伺服系统不运行工作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在安全区间以内。
18.3.加强筋板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加强筋板卡接安装于钢筋混凝土墩外端的安装卡槽和集成式支撑头前端的支撑卡槽上,且加强筋板的外端与深基坑围护内壁相接触,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液压千斤顶和钢筋混凝土墩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本装置对外压力的所产生对深基坑围护内壁形变量的抵抗强度,进一步避免了在紧邻地铁深基坑在施工时基坑围护结构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筋混凝土墩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伺服系统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筋板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与地连墙的安装示意图。
2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6.1、自动伺服系统;
27.101、液压千斤顶;
28.2、钢筋混凝土墩;
29.201、安装卡槽;
30.202、安装卡柱;
31.3、地连墙;
32.301、对接柱槽;
33.4、腰梁;
34.5、箍筋配筋;
35.6、集成式支撑头;
36.601、支撑卡槽;
37.602、固定卡柱;
38.7、加强筋板;
39.701、连接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实施例:
43.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用于紧邻地铁深基坑的自动控制变形系统,包括自动伺服系统1;所述自动伺服系统1包括有控制中心,自动伺服系统1上安装有集成式支撑头6,且控制中心与集成式支撑头6之间采用总线连接,单个控制中心可控制多个集成式支撑头6;自动伺服系统1还包括有钢筋混凝土墩2;集成式支撑头6内置有数控泵站。
44.如图2所示,自动伺服系统1采用自动补偿轴力,在满足深基坑开挖会发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下,轴力补偿会使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在最小值,如发生不可预见的因素,通过混凝土墩确保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在安全区间以内;自动伺服系统1通过液压千斤顶101实现支撑系统的轴力加载、维持或卸载,通过每个集成式支撑头6上安装超声波位移传感器测量支撑头的伸缩量,且传感器精度0.5%fs,分辨率0.1mm;集成式支撑头6的结构尺寸为970x970x765mm,腰梁4与地连墙3间净距控制在860
±
10mm内,集成式支撑头6与围护结构与预留钢垫进行可靠连接,并对集成式支撑头6侧向和竖向位移进行有效约束。
45.如图5所示,钢筋混凝土墩2的外端开设有一处安装卡槽201,液压千斤顶101上安装的集成式支撑头6前端开设有一处支撑卡槽601,加强筋板7卡接安装于钢筋混凝土墩2外端的安装卡槽201和集成式支撑头6前端的支撑卡槽601上,且加强筋板7的外端与深基坑围护内壁相接触;具体作用,加强筋板7卡接安装于钢筋混凝土墩2外端的安装卡槽201和集成式支撑头6前端的支撑卡槽601上,且加强筋板7的外端与深基坑围护内壁相接触,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液压千斤顶101和钢筋混凝土墩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本装置对外压力的所产生对深基坑围护内壁形变量的抵抗强度,进一步避免了在紧邻地铁深基坑在施工时基坑围护结构发生变形。
46.其中,钢筋混凝土墩2与腰梁4同时浇筑,钢筋混凝土墩2的尺寸为800*1400mm,钢
筋混凝土墩2与地连墙3紧密接触,但不粘结;具体作用,钢筋混凝土墩2与地连墙3紧密接触,但不粘结,配合自动伺服系统1前端的集成式支撑头6从而保证自动伺服系统1轴力加载时,不破坏钢钢筋混凝土墩2。
47.其中,自动伺服系统1与钢筋混凝土墩2布设在每幅地连墙3槽段上,每幅地连墙3槽段布设两处自动伺服系统1与一处钢筋混凝土墩2,且两处自动伺服系统1分别置于钢筋混凝土墩2的左右两侧;自动伺服系统1距槽段边的间距为一米,自动伺服系统1之间间隔为两米;具体作用,每个钢筋混凝土墩2分布至每幅槽段地连墙3上,有效的确保在不确定因素造成自动伺服系统1不运行工作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在安全区间以内。
48.如图3所示,钢筋混凝土墩2的混凝土强度是c40,主筋配筋为5c25垂直u型钢筋,锚入腰梁435d;箍筋配筋5配筋为a10@200箍筋。
49.其中,钢筋混凝土墩2的后端上下各固定设有一处安装卡柱202,集成式支撑头6的外端上下各设有一处固定卡柱602,加强筋板7的外端设有连接卡柱701,地连墙3的内壁相应位置开设有对接柱槽301,且加强筋板7外端的连接卡柱701、钢筋混凝土墩2后端的安装卡柱202和集成式支撑头6外端的固定卡柱602依次插接安装于地连墙3内壁的对接柱槽301上;具体作用,加强筋板7外端的连接卡柱701、钢筋混凝土墩2后端的安装卡柱202和集成式支撑头6外端的固定卡柱602依次插接安装于地连墙3内壁的对接柱槽301上,使得本装置组合安装快捷,便于拆装。
50.在另一实施例中,集成式支撑头6与液压千斤顶101顶端连接处可通过缓冲弹簧连接,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自动伺服系统1轴力加载时,不破坏钢钢筋混凝土墩2。
51.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5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工程自动伺服系统1在第三至七道北侧内支撑进行安装,每层共安装57个,自动伺服系统1的集成式支撑头6采用现场塔吊,将货车上的设备直接运输至坑内,并及时采用叉车将设备及时转移至各层施工平台上。坑内水平运输和安装拟采用叉车与移动龙门吊相互配合;腰梁4侧为带孔预埋板,地连墙3侧为带膨胀螺栓后埋板。集成式支撑头6运输至安装位置缓慢下放,使集成式支撑头6孔位与预埋板孔位对齐,拧紧螺栓固定后,叉车吊方可松开。钢筋混凝土墩2尺寸为800*1400mm,钢筋混凝土墩2的混凝土强度是c40,主筋配筋为5c25垂直u型钢筋,锚入腰梁435d;箍筋配筋5为a10@200箍筋。钢筋混凝土墩2与腰梁4同时浇筑,要求与地连墙3紧密接触,但不粘结,浇筑前采用薄膜与地连墙3相隔开。
5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