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5276发布日期:2022-02-26 01:0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是用于建立地下连续墙的过程时,用于支撑导墙,从而提升导墙的稳定性的装置。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039531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其包括导墙,一对导墙之间连接有支撑装置,连接装置顶部安装有用于支撑连接装置的支撑架。
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当地下连续墙施工深度较深时,相关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对支撑的位置调节幅度较小,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的支撑装置支撑位置调节幅度较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包括导墙,一对所述导墙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套筒、支撑杆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套筒两端,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杆远离套筒的一端,所述支撑板与导墙侧壁贴合,所述支撑装置顶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横梁及手轮,所述横梁底部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远离横梁的一端与支撑装置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结构的长度,从而对支撑装置的支撑位置进行调节,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本技术通过对支撑位置的较大幅度的调节,适用于各种深度的地下连续施工情况。
9.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滑动管及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与滑动管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管与延长杆之间设置有卡止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杆与滑动管的设置,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可调节的长度,同时也使得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更为便捷。
11.可选的,所述卡止结构包括卡止杆与抵接块,所述延长杆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孔,所述滑动管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锁止孔,所述卡止杆插设于第一锁止孔与第二锁止孔内,所述抵接块设置于卡止杆的一端端壁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止杆插设于第一锁止孔及第二锁止孔内,卡止杆插设于第一锁止孔及第二锁止孔的结构较为简单,操作了操作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卡止杆远离抵接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稳定卡止杆的限位螺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限位螺母,使得抵接块与滑动管侧壁相抵,从而增加了卡止杆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导墙靠近支撑结构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侧壁设置有滑棱,所述滑棱与滑槽滑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可以通过滑棱在导墙侧壁滑动,从而进行位置的调节,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直接嵌设入导墙中,采用滑槽及滑棱的结构使得支撑板便于安装。
17.可选的,所述滑槽内开设有浸油孔,所述浸油孔内设置有浸油海绵,所述浸油海绵与滑棱贴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向浸油海绵内注入润滑油,从而使得滑棱与滑槽底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降低了滑棱被磨损的风险。
19.可选的,所述滑槽底部转动连接有受力管,所述受力管内插设有抵接杆,所述受力管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抵接杆的固定结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沟槽较深时,在确定支撑板的位置时,确定完毕后,可以通过转动受力管,调节抵接杆对调节完毕后的支撑板进行支撑,从而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固定支撑板的位置,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21.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及拧动块,所述受力管侧壁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与固定孔螺纹连接,所述拧动块设置于固定杆远离固定孔的一端,所述固定杆远离拧动块的一端与抵接杆侧壁相抵。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拧动块使得固定杆一端与抵接杆相抵接,从而实现抵接杆的固定,操作较为便利。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1、采用了调节装置,本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结构的长度,从而对支撑装置的支撑位置进行调节,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本技术通过对支撑位置的较大幅度的调节,适用于各种深度的地下连续施工情况;
25.2、浸油孔与浸油海绵的结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向浸油海绵内注入润滑油,从而使得滑棱与滑槽底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降低了滑棱被磨损的风险;
26.3、采用了受力管与抵接杆的结构,当沟槽较深时,在确定支撑板的位置时,确定完毕后,可以通过转动受力管,调节抵接杆对调节完毕后的支撑板进行支撑,从而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固定支撑板的位置,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套筒与支撑杆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横梁与手轮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2.图6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3.图中:1、导墙;11、支撑装置;111、套筒;112、支撑杆;113、支撑板;12、支撑架;121、横梁;122、手轮;13、支撑孔;14、旋转把手;15、支撑盘;16、调节孔;2、调节装置;21、滑动管;22、延长杆;3、卡止结构;31、卡止杆;311、第一锁止孔;312、第二锁止孔;32、抵接块;4、限位螺母;5、滑槽;51、滑棱;6、浸油孔;61、浸油海绵;7、受力管;71、抵接杆;8、固定结构;81、固定杆;82、拧动块;8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参照图1,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包括导墙1,导墙1设置于沟槽内部,且导墙1与沟槽侧壁贴合设置。
36.参照图2及图3,导墙1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墙1的支撑装置11,导墙1顶部设置有支撑架12。支撑装置11包括套筒111、支撑杆112及支撑板113,套筒111与支撑架12底部连接,套筒111两端开设有支撑孔13,支撑杆112插设于支撑孔13内,且支撑杆112与支撑孔13螺纹连接;支撑杆112侧壁焊接固定有用于转动支撑杆112的旋转把手14;支撑杆112远离套筒11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支撑盘15,支撑板113设置于支撑盘15远离支撑杆112的一端,且支撑板113与支撑盘15贴合。
37.参照图3,导墙1靠近支撑装置1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5,支撑板113靠近滑槽5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滑棱51,滑棱51插设于滑槽5内,且滑棱51与滑槽5滑动连接,滑棱51为“t”型结构,从而使得滑棱51不易从滑槽5内脱落,进而增加了支撑板113结构的稳定性。滑槽5内壁开设有浸油孔6,浸油孔6内胶粘固定有浸油海绵61,浸油海绵61的侧壁与滑棱51贴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向浸油海绵61内注入润滑油,从而使得滑棱51与滑槽5底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降低了滑棱51被磨损的风险。
38.参照图4及图5,支撑架12包括横梁121及手轮122,横梁121被安装固定于沟槽的顶部,且横梁121横跨沟槽设置,横梁121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调节孔16,调节孔16内设置有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包括滑动管21及延长杆22,延长杆22安装于调节孔16内,且滑动管21与调节孔16螺纹连接;延长杆22插设于滑动管21内,且延长杆22与滑动管21螺纹连接;手轮122焊接固定于滑动管21远离延长杆22的一端。延长杆22与滑动管21上设置有用于将延长杆22与滑动管21锁止的卡止结构3。
39.参照图5,卡止结构3包括卡止杆31与抵接块32;延长杆22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若干第一锁止孔311,滑动管21上对应开设有第二锁止孔312,且随着延长杆22在滑动管21内的滑动,第一锁止孔311与第二锁止孔312可滑动至同轴心,且第一锁止孔311与第二锁止孔312半径相等;卡止杆31插设于第一锁止孔311与第二锁止孔312内,且卡止杆31与第一锁止孔311及第二锁止孔312滑动连接,抵接块32焊接固定于卡止杆31的一端,卡止杆31远离抵接块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4。通过拧紧限位螺母4,抵接块32与滑动管21侧壁相抵,从而增加了卡止杆31的稳定性。
40.参照图2及图6,滑槽5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受力管7,受力管7内插设有抵接杆71,抵接杆71与受力管7滑动连接;受力管7侧壁设置有用于将抵接杆71固定于受力管7内的固定结构8;固定结构8包括固定杆81及拧动块82,受力管7侧壁开设固定孔83固定杆81插设
于固定孔83内,且固定杆81与固定孔83螺纹连接;拧动块82焊接固定于固定杆81远离抵接杆71的一端端壁上,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旋动拧动块82进而带动固定杆81在固定孔83中转动,使得固定杆81远离拧动块82的一端与抵接杆71相抵,从而实现抵接杆71在受力管7内的固定。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本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1后支撑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结构的长度,从而对支撑装置11的支撑位置进行调节,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1后支撑结构,本技术通过对支撑位置的较大幅度的调节,适用于各种深度的地下连续施工情况。
42.当本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1后支撑结构被安装时,当沟槽深度较深时,操作人员可以先滑动支撑板113,使得支撑板113与支撑杆112位置对应,再转动受力管7,将抵接杆71从受力管7内滑出,再拧动拧动块82,使得抵接杆71被固定于受力管7内,此时,抵接杆71远离受力管7的一端与支撑板113相抵。操作人员根据沟槽的深度及支撑板113所在位置,对调节装置2进行调节;将限位螺母4从卡止杆31一端旋出,并将卡止杆31从第一锁止孔311及第二锁止孔312内抽离后,移动延长杆22,选择合适位置的第二锁止孔312后,再将卡止杆31插设入第一锁止孔311及第二锁止孔312内,即可实现对调节装置2长度的调整,进而实现对支撑杆112位置的调整。调整完毕后,工作人员转动旋转把手,使得支撑杆112与支撑板113抵紧,从而实现对支撑板113的固定,即可完成安装。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