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老路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沉降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
背景技术:2.新路基和老路基的主要区别在于路基是否经过长年的行车荷载压力,出现了一些病害或者损坏,新老路基搭接质量对拓宽后的市政道路整体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由于新老路基施工时间不同,路基沉降、地基承载力等指标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如果新老路基搭接处理的较差,可能引起差异性沉降造成的路基搭接部分路面出现裂缝、错台等病害,而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对新老路基的搭接采用台阶开挖、铺设土工格栅及在新老路基结合部新路基处加设水泥搅拌桩。
3.但现有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便于对水泥搅拌桩本体进行起吊,难以将之插入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内,且使用的过程中易方式沉降,使用效果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避免沉降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沉降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便于对水泥搅拌桩本体进行起吊,难以将之插入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内,且使用的过程中易方式沉降,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沉降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包括:
6.老路基层,所述老路基层的右侧设置有新路基层,且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的内侧均插设有水泥搅拌桩本体;
7.钢筋杆,所述钢筋杆固定于水泥搅拌桩本体的中部内侧,且钢筋杆的下侧贴合设置有安装板;
8.高强度栅格,所述高强度栅格位于水泥搅拌桩本体的上方,且高强度栅格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碎石层;
9.泡沫混凝土,所述泡沫混凝土设置在碎石层的上侧,且泡沫混凝土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钢筋砼板。
10.优选的,所述水泥搅拌桩本体在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内等间距设置有多组,且水泥搅拌桩本体单体的上表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新路基层内水泥搅拌桩本体的高度尺寸从左往右依次减少。
11.优选的,所述钢筋杆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悬挂孔,且钢筋杆的横截面面积尺寸小于水泥搅拌桩本体上端内侧横截面面积尺寸,并且钢筋杆的上表面低于水泥搅拌桩本体的上
表面。
12.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水泥搅拌桩本体的下端内侧,且安装板的内侧安装有地锚。
13.优选的,所述高强度栅格、碎石层、泡沫混凝土和钢筋砼板均设置在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的上端内侧,且钢筋砼板凸出于老路基层的上表面。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避免沉降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便于对水泥搅拌桩本体进行起吊,将之插入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内,且便于避免该水泥搅拌桩不均匀沉降,以及便于提高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受力变形状态的整体性,使之使用效果好;
15.1.设置有老路基层、新路基层、水泥搅拌桩本体和高强度栅格,由于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内等间距设置有水泥搅拌桩本体,而新路基层内水泥搅拌桩本体的高度尺寸从左往右依次减小,便于避免该水泥搅拌桩不均匀沉降,由于水泥搅拌桩本体上依次设置的位于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内的高强度栅格、碎石层、泡沫混凝土和钢筋砼板,因此便于提高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受力变形状态的整体性,从而便于使水泥搅拌桩的使用效果好;
16.2.设置有水泥搅拌桩本体、钢筋杆、安装板和安装板,由于水泥搅拌桩本体的上下两端中部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钢筋杆和安装板,而钢筋杆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悬挂孔,安装板的下端内侧安装有地锚,因此便于对水泥搅拌桩本体进行起吊插入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内,从而便于对水泥搅拌桩本体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泥搅拌桩本体与老路基层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老路基层;2、新路基层;3、水泥搅拌桩本体;4、钢筋杆;5、悬挂孔;6、安装板;7、地锚;8、高强度栅格;9、碎石层;10、泡沫混凝土;11、钢筋砼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避免沉降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包括老路基层1、新路基层2、水泥搅拌桩本体3、钢筋杆4、悬挂孔5、安装板6、地锚7、高强度栅格8、碎石层9、泡沫混凝土10和钢筋砼板11,在使用该避免沉降的新老路基用水泥搅拌桩时,如图1、图2和图3,首先可将吊车上的挂钩卡扣在水泥搅拌桩本体3内固定连接钢筋杆4上开设的悬挂孔5内,然后可通过吊车将之移动至老路基层1和新路基层2内待安装处,由于钢筋杆4的下侧设置有固定在水泥搅拌桩本体3内的安装板6,安装板6内安装有凸出于水泥搅拌桩本体3下表面的地锚7,因此便于将水泥搅拌桩本体3起吊插入老路基层1和新路
基层2内,从而便于完成对水泥搅拌桩本体3的安装;
24.如图1,当水泥搅拌桩本体3安装后,可对其进行敲击,使之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接着可在水泥搅拌桩本体3上铺设一层位于老路基层1和新路基层2内的碎石层9,铺设后,将高强度栅格8放置在碎石层9上,并可在将高强度栅格8上再次铺设一层碎石层9,铺设后,可在其上方投置位于老路基层1和新路基层2内的泡沫混凝土10,并可在泡沫混凝土10上放置于上端凸出于老路基层1和新路基层2上表面的钢筋砼板11,最后使该水泥搅拌桩进行凝结固定;
25.如图1和图4,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水泥搅拌桩本体3在老路基层1和新路基层2内等间距设置有多组,以及通过位于新路基层2内水泥搅拌桩本体3的高度尺寸从左往右依次减小,因此便于避免该水泥搅拌桩因老路基层1和新路基层2的路基沉降、地基承载力等指标差异而产生不均匀沉降,以及通过位于老路基层1和新路基层2上端内侧设置的高强度栅格8、碎石层9、泡沫混凝土10和钢筋砼板11,在其凝结固定后,便于提高老路基层1和新路基层2受力变形状态的整体性,从而便于使水泥搅拌桩的使用效果好。
26.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